查看: 19644  |  回复: 33
本帖产生 6 个 MicEPI ,点击这里进行查看

liuzen1986

金虫 (正式写手)


[交流] 【求助/交流】请教霉菌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我要测定霉菌的生长曲线,但是细菌那种测定方法好象不行,请高人指点,
回复此楼

» 收录本帖的淘贴专辑推荐

基因工程、分子技术、微生物理论 生工检测理论与实务 放线菌发酵生物量测定 帖子
好文

» 猜你喜欢

» 本主题相关价值贴推荐,对您同样有帮助:

» 抢金币啦!回帖就可以得到:

查看全部散金贴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回帖支持 ( 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前 50 名 )
★ ★ ★ ★ ★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scelab(金币+10, EPI+1): 热心鼓励 2011-07-02 09:50:07
这张帖子被引用作为另一个帖子所提问题的解答,我好奇地进来看了一下,觉得这张帖子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虽然帖子是老了一点,但是问题解决了却是好事。

首先讨论测定吸光度的问题。我培养过曲霉属(包括黑曲霉、黄曲霉、米曲霉、塔宾曲霉、棘孢曲霉、黄柄曲霉、亮白曲霉等)、青霉属(包括草酸青霉、嗜松青霉等),枝状枝孢霉种,根霉属,木霉属,还有很多没有鉴定过的真菌,超过一千株,发现除非是污染了细菌,不然真菌在液体培养(180rpm)时菌丝长了之后都会相互纠结成球或块状,所以测定OD值不能反映真菌的生长时期。假如培养液离心之后测定OD值,那么没有菌体存在了;假如不离心,那么取菌体不能反应培养液中菌体的含量,而且如果菌体恰好挡住了光栅投射点,那么就完全吸光,没有任何光透过,引起误差。所以就别想着测定OD值了,细菌可以,真菌不适合。

再来看看测定菌丝干重的问题。首先应该肯定这个方法,因为这个方法已经把菌丝考虑进去了,大方向没有错,但是细节却很需要注意,因为取样量要真实反映菌丝的含量,而且还要保持培养液体系的完整。第一,取样量要真实反映菌丝的含量存在困难,因为真菌是有菌丝的,菌丝一旦长了就容易纠结在一起成块或者球状,需要摇均匀才能取样,但是怎样才算均匀呢?这是不确定因素。第二,保持培养液体系的完整也存在困难,因为取样的过程中需要无菌操作,这个取样品过程是否能保持无菌操作,不让细菌长起来,存在隐患;第二,一瓶培养基取样多次之后还剩下多少毫升?会不会开始的时候是100毫升,七天之后只剩下50毫升?还有,在摇床或者发酵罐中,空气的流动也会带走水分的,会不会开始的时候是100毫升,七天之后取样10次每次5毫升,最后只剩下30毫升?

我有个办法可以避免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那就是将这个真菌制取孢子悬浮液(浓度不在此处讨论),以相同的接种量接种到足够数量的相同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同一条件下培养,在每个取样时间点取出3瓶培养基用布氏漏斗抽滤,在烘箱中50-60度烘干至恒重,称重。这样做虽然工作量大了些,但排除了多次取样操作带来的细菌污染的隐患,液体体积变化的变数,直接反映了菌丝生长的时期,数据可信。

» 本帖已获得的红花(最新10朵)

13楼2011-07-02 01:08:3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rainwander(金币+6): 不错的解答,辛苦了 2011-07-04 17:51:41
rainwander(EPI+1): 2011-07-04 17:51:46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iaminxanadu at 2011-07-02 09:13:43:
首先应该透彻了解生长曲线的意义,为什么去做这个曲线?

微生物学引进生长曲线的概念来描述其生长与时间的关系。这个关系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能更好把握它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了解了这点不仅可以描述一些数量关系 ...

首先,培养基里如果有固体物质不利于微生物降解吸收,花生麸、豆粕、玉米、大米、马铃薯、木薯都要先将其粉碎,用80目筛子过滤取细粉,这样基质的表面积就增大,利于酶对其降解,要不然,大块的基质可能一直到菌丝老死都不能被利用完。当基质被粉碎后,可以很轻松地用滤布过滤除去,不影响真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你的树皮什么的有没有粉碎后过80目筛子取细粉,有没有用多少层纱布过滤取菌体?或者如果没有粉碎,是不是出于什么不得已的原因?是贴近工业生产要求还是怎么样?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会被枪毙的,我代导师盲审过,我想枪毙那本学位论文导师都不让,最后我费劲脑汁去想在哪里能加分才好不容易凑足60分。你因为没做生长曲线而被枪毙,生长曲线在硕士论文中占那么大的比重?我很好奇是怎样的论文,能否透露一下?如果你签了保密协议,那就在保密期间看不了,就没办法了。那么你现在这个学位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是不是重新做了生长曲线?怎样做的?

PMV的全称为package mycelium volume,即在一定的转速下离心得到菌丝体积百分比,但是真菌在生长对数期时菌丝和菌丝球是相互排斥,不能彻底离心下去的,不能测量其体积,所以也不靠谱。我在做果糖基转移酶的时候需要将培养1天的黑曲霉、棘孢曲霉、黄柄曲霉和塔宾曲霉离心收集菌体,结果就是离心不好。或者说可能我的实验如此,你的实验可能不是这样的,你当初培养的是什么真菌,用这个方法来做得到可信的结果的?

pH值的测定极其不靠谱,因为培养基里成分复杂,而且真菌在生长过程中,培养液里的pH值有可能变化极小,像我做的一株嗜松青霉,七天之内一直在6.0左右,对于这个青霉来说,七天已经差不多over了,pH值不能反映其生长周期。

耗糖,碳源可以是多糖,但是总糖不是全都是由碳源而生,因为氮源也含有碳,糖是羟基酮和醛,能不能确保加进去的氮源也不会产生糖?这个我没有做过,只是提个疑问和你探讨一下。

氮源和NADH我没有做过,如果你方便,关于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不可以提供些文献来让大家学习一下?我也想学习。
15楼2011-07-02 16:39:1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iaminxanadu

木虫 (正式写手)


★ ★ ★ ★ ★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scelab(金币+10, EPI+1): 热心鼓励 2011-07-02 09:50:27
首先应该透彻了解生长曲线的意义,为什么去做这个曲线?

微生物学引进生长曲线的概念来描述其生长与时间的关系。这个关系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能更好把握它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了解了这点不仅可以描述一些数量关系——定量,可以对其定性。(比如长大什么阶段。。。),有了这个关系,可以方便的进行人为干涉微生物生命活动。

有了这些认识,就不必纠结于“传统的”生长曲线做法。

大家提出的办法,可以去尝试。但我觉得有所不妥:

首先,OD值的测量已有解释,在真菌甚至一些链霉菌中均不适用。
其次,13楼工作量不小,而且遇到某些情形也不适宜。比如培养基中有大的颗粒物质或纤维

那么有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呢?
这个问题实在是没有意义的问题。为什么要拘泥于生长曲线呢?生长曲线只反映了微生物学及工业发酵最初的认识,即biomass。大家关切这个单位的目的还不是为了调节生命活动吗?只因为这个单位能反映内在的代谢状况而已。

所以问题就转换成了,怎样选择其他“单位”来反映菌体内在代谢过程。

只要你找到了能衡量、定性某一培养体系的其他关系就行。


工业上,常用PMV来衡量菌体生长状况。这就是个好办法。

其实还有很多办法去解决实际问题。pH 是大家最常用的,但往往只是绘制了体系的pH随培养时间的变化曲线而已,不加以利用。

有其他的“单位”吗?当然有,还很多。简单点的比如耗糖,总氮。这些都不陌生。很多人都是为了做个生长曲线而做曲线。

复杂的还可以测NADH之类的,甚至莫一种关键的代谢物及酶的活动情况。

唠叨一句:当年我硕士论文被中国农大的一个教授毙了。原因就是:没有生长曲线!
我做的是真菌啊!而且发酵培养基里有N多东西,什么稻草粉,什么树皮,什么麦麸。。。。
这叫我情何以堪!

总之,我个人理解,解决问题有很多办法,没必要去强求或执着地走一条路。做生长曲线如此,做其他的也是如此吧。
欢迎讨论,进步就在讨论中。
14楼2011-07-02 09:13:4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普通回帖

~明晓溪~

木虫 (正式写手)



1949stone(金币+1):谢谢交流 2010-12-17 11:11:37
liuzen1986(金币+1):谢谢 2010-12-19 09:15:54
用称量细胞干重的方法试试
2楼2010-12-17 10:30:5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liweijt

金虫 (初入文坛)



rainwander(金币+1):鼓励积极参与~~~ 2010-12-18 09:12:18
liuzen1986(金币+1):谢谢 2010-12-19 15:20:55
抽虑取菌丝体,105度干燥5小时测干重。
3楼2010-12-18 00:34:3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qq1435193959

铜虫 (小有名气)


liuzen1986(金币+1):谢谢 2010-12-19 15:21:25
liuzen1986(金币+1):谢谢 2010-12-31 11:13:19
实验下比浊法测定   看看能行的不?
4楼2010-12-18 13:38:2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dhd997

荣誉版主 (文坛精英)


liuzen1986(金币+1):有理 2010-12-19 15:21:41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liweijt at 2010-12-18 00:34:34:
抽虑取菌丝体,105度干燥5小时测干重。

不止五小时,是直道恒重!
5楼2010-12-18 13:50:5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Adam_Li

铜虫 (初入文坛)


liuzen1986(金币+1):谢谢 2010-12-19 15:21:53
用OD值法!分时间段取样,测OD值。
6楼2010-12-18 18:30:4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Adam_Li

铜虫 (初入文坛)


测OD值法,分时间段取样,测OD值,XY坐标轴 做点划线。理论上应该是抛物线。
7楼2010-12-18 18:32:3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liuzen1986

金虫 (正式写手)


干重法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明晓溪~ at 2010-12-17 10:30:59:
用称量细胞干重的方法试试

干重法用过,误差好大
8楼2010-12-19 09:27:1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adc

木虫 (正式写手)


liuzen1986(金币+2):谢谢 2010-12-19 15:22:49
liuzen1986(金币+1): 2010-12-31 11:14:07
楼上的各位,一看就是没有做过霉菌的,呵呵。
霉菌一般长到十几小时后就结球或者结团了,OD600几乎就跟水一样的,主要的细胞都在球或团里面。
然后这个球和团的分布也很不均匀,除非把整个摇瓶都称了。
上罐的时候,不说取的不均匀,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把那些东西从罐里面取出来。
我也头疼这个事情,一般都没法测。
如果有高手,帮忙想想办法。
9楼2010-12-19 09:49:5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85715623

木虫 (正式写手)


liuzen1986(金币+1):谢谢 2010-12-19 15:23:15
菌丝体称重法,比较合适。
10楼2010-12-19 11:27:4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liuzen1986

金虫 (正式写手)


用什么波长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Adam_Li at 2010-12-18 18:32:32:
测OD值法,分时间段取样,测OD值,XY坐标轴 做点划线。理论上应该是抛物线。

黄曲霉是丝壮真菌啊,用OD值法可行吗,用什么波长呢,
11楼2010-12-19 15:19:2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zhe961

木虫 (正式写手)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liuzen1986 at 2010-12-19 15:19:29:



黄曲霉是丝壮真菌啊,用OD值法可行吗,用什么波长呢,

用重量法测定菌丝生物量,如果开始误差很大,建议1多做平行,2加大接种量。尤其是刚开始的几个小时生物量比较小,测定相对误差很大,实验要更细心一些,菌丝离心或过滤之后要将上面附着的培养基冲洗干净,另外在烘干时也要注意,烘箱顶容易生锈,有时一些小渣滓很容易掉下来如果掉进样品中会引起很大误差,最好用带盒子的容器承载
12楼2010-12-19 16:21:4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iaminxanadu at 2011-07-02 09:13:43:
首先应该透彻了解生长曲线的意义,为什么去做这个曲线?

微生物学引进生长曲线的概念来描述其生长与时间的关系。这个关系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能更好把握它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了解了这点不仅可以描述一些数量关系 ...

不知道会不会涉及你的隐私,如果涉及,那就不讨论了。
16楼2011-07-02 16:45:0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iaminxanadu

木虫 (正式写手)


★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rainwander(金币+6, EPI+1): 鼓励 2011-07-04 17:51:57
真正的工业化的过程考虑到成本,很多东西不可能去要求做到多少目的。这种情形是我亲身经历的。当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国外的工业化过程也是如此。我未亲自去国外的工厂看,但他们来交流,也是存在和实验室过程很大的不同。
医药工业上生产一种脂肪酶抑制剂,发酵液很粘稠,根本不能去分离菌体与其他发酵组分的,只能用糖、pH来控制生长状况。
再比如一种免疫抑制剂的生产,也从不需要去考察这种菌的生长曲线,直接pmv,同时记录溶氧来进行发酵控制。
很多,我接触了大概六七个工业化项目,只有E.coli检测生长曲线。

工业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操作可行。就拿PMV来说,不是说这个单位可以替代什么,至少我们不需要落入“生长曲线”测定上。因为只要找到一个能进行人为干预调节菌体代谢的,目的就行了。生长曲线最根本的价值只在于,也只能在于我们利用这个指标,进行人为控制菌体代谢。否则就是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们能找到其他的方法时就没必要去费力的去获得这条曲线。

当年做的硕士论文是农业副产物利用,教育厅的课题。考虑实际的成本,不可能要求底物做到多少物的。

事实上,工业上的很多补料过程不是看什么“生长曲线”而是看其他指标,很多用pH结合总糖等指标进行。
17楼2011-07-02 20:49:3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iaminxanadu

木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当时我写了申诉材料,三个盲审,就只有这个给了个“补实验,再答辩”当时来不及了,导师也支持我,但答辩主席不同意!

PS:答辩的人中,我一届同门分最低,下一届的师弟也是如此!
18楼2011-07-02 23:27:0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rainwander(EPI+1): 2011-07-04 17:52:28
你说的这些我全都赞同,你说的补料确实是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产量和生物量也是不一定对应的,当产量上升的时候,生物量不一定上升。我认为在工厂里做补料测产量而看轻生长曲线有以下原因:

1、工厂追求产量。产量就是产值,怎样做得好就怎样做,不用追求数据的完整性,对他们来说,生物量只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数据,工厂要的是钱,所以采用最直接的方法。比如说什么pH值下发酵效果最好,他们可以把麦麸豆柏一股脑儿加下去,用硫酸调节pH值,发酵的时候测定产量就行,不用关心微生物长势如何的,太酸或碱了不长,不要紧,测产量就行,不用管微生物的生活质量。

2、工厂的实验室没有发表文章的压力,也不想把自己的生产经验给竞争对手分享,所以不会注意收集很多数据,使得实验完整,包括生长曲线这一项,更不会讨论生长曲线和产量的关系。当然,工厂要发表文章也是可以,但是会谨慎得多。

3、工厂的实验室可能没有做更高深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例如一个酒精厂,最贵的就是一台九十年代产的HPLC,测定一下有没有甘油之类的,其它的不用买。要说测定糖化用的根霉的长势如何,那肯定是测定不了的。

4、工厂这样做是经过摸索的,什么时候控制什么能得到什么结果,他们已经做过很多这种优化实验了,也许他们在摸索的时候测过生长曲线,但在生产的时候是采用成熟的路线来做的,所以也就不用再测了。也许在再摸索的时候会测定一下吧,到那时候可能就知道他们是怎样测定的了。

实验室的结果要经过小试、中试、工厂试验,规模逐渐加大,加上在扩大化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新问题,所以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很大的,时间也很久,说十年都有可能。用来做试验,希望得到能创收的生物材料也会从最初的100种,到最后确定下来的一种,可能是百里挑一。我们的酵母曾经给中粮试过,但数据比不上我们在实验室做的好,到了工厂之后就比不上安琪酵母了,我们也正在进行选育,争取对安琪酵母有更大的优势。中粮试过的酵母不止是安琪酵母,也有全国各地的公司和实验室的酵母品种,所以这个战况也是惨烈的。

仔细看了你的两个回帖,觉得你并没有说明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测定生长曲线,更像是说生长曲线该不该测定。你想表达的意思似乎是“生长曲线不一定有必要测定,而应该更注重于某些目标产物的产量,以求更可能得到实际利益。为了得到更高的产量,可以考虑优化发酵条件,包括中间补料和控制pH值等”,是吗?我觉得这应该是学生和导师交流之后,最终由导师来作决定的,我没有想到楼主是不是应该问一下导师“是不是非要测定生长曲线不可”这个问题。
19楼2011-07-03 00:23:5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rainwander(金币+5): 鼓励 2011-07-04 17:52:42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iaminxanadu at 2011-07-02 23:27:00:
当时我写了申诉材料,三个盲审,就只有这个给了个“补实验,再答辩”当时来不及了,导师也支持我,但答辩主席不同意!

PS:答辩的人中,我一届同门分最低,下一届的师弟也是如此!

省科技厅的项目,假如是偏向于工业化的话,又是利用农副产品,那么评审要求可以适当宽一些,可以适当参考实际生产的情况。那个评委给评语也比较绝,可能是不怎么注意生产,或者本身就半桶水不懂装懂,懂一半剩下一半就瞎猜。就我的看法,生长曲线不是所有硕士学位论文都要测定的,要看这项数据对于实验的目的能不能产生参考价值。
20楼2011-07-03 00:31:4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iaminxanadu

木虫 (正式写手)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rainwander(金币+5, EPI+1): 鼓励 2011-07-04 17:52:55
确实是这样的,什么事都会遇到。导师基本不会过问论文的,所有的东西都由自己来做。我承认没有导师会走弯路,但好处会更多的。包括所有我现在掌握的大部分仅仅依靠的就是文献和书籍,加上自己不断实验累积。其余的就是工作后向车间工人学习的。

当时的情形就是所有底物均为粗品,整个体系也不是均一的。那个教授坚决要求补实验才可以答辩。他根本没有看我的论文或者真的不太了解实际情形吧。
况且,事后我导师也认为没必要去测这个生长曲线。当时的情形,大概6、7年前吧,做微生物的,这个曲线很流行呢。但即便现在再去做那个课题,我想也是没必要的。


不可否认“生长曲线”在整个生物学里都很重要,不管是做微生物的还是做其他的。这个概念最大的好处是直观性,很多论文现在也提及这一指标。

我所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不是反对或提出怎样测生长曲线。

首先,看这个曲线有无必要去测。
其次,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
三、殊途同归。达到目的才是根本。


  另外,公司里也不像多少年前那样了,基本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了。可能只是更多的处于一个“摆样子”的地位。但这并不妨碍想做东西的人来利用这些资源。
21楼2011-07-03 08:58:4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645329775

新虫 (小有名气)


22楼2011-10-24 19:22:0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892091690

银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引用回帖:
1914790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iaminxanadu at 2011-07-02 09:13:43:
首先应该透彻了解生长曲线的意义,为什么去做这个曲线?

微生物学引进生长曲线的概念来描述其生长与时间的关系。这个关系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能更好把握它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了解了这点不仅可以描述一些数量关系 ...

请教 我做米曲霉发酵产淀粉酶实验 发酵之前对米曲霉进行了扩大培养 要不要对米曲霉的生长进行一下检测 选择对数生长期的菌种进行发酵呢?
23楼2012-03-22 13:11:3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196399836

新虫 (小有名气)


用星点设计
24楼2012-06-01 13:24:3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oleyuan

铜虫 (初入文坛)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霉菌生长曲线称重法真得不合适,在液体培养基里离心烘干会将菌种死掉,菌种生长状况有很多的干扰因素,建议找到一种更可靠的方法来反映更好,就像测水体的COD值。
25楼2012-06-11 11:05:3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chengjg

木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我给点意见啊,确实链霉菌摇一段时间就成团了,而且菌丝球内包含很多培养基悬浮物,测定干重啊湿重我觉得都不合理。我给你个意见啊,我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想法啊,我试过用超声波处理培养液,可以把菌丝球全部弄碎,使得线状菌丝体均匀分散,你可以通过多瓶培养,按时直接取一瓶培养液超声波破碎使菌体均匀分散然后,600nm测定吸光度来做生长曲线,我觉得可行。你可以试试 ,可行的话通知我一下啊 哈哈
26楼2013-04-09 14:39:0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iaoyu189

铜虫 (小有名气)


送红花一朵
引用回帖:
13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冼亮淀粉酶 at 2011-07-02 01:08:32
这张帖子被引用作为另一个帖子所提问题的解答,我好奇地进来看了一下,觉得这张帖子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虽然帖子是老了一点,但是问题解决了却是好事。

首先讨论测定吸光度的问题。我培养过曲霉属(包括黑曲霉、 ...

专业
27楼2014-01-02 10:41:0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iaoyu189

铜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引用回帖:
26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chengjg at 2013-04-09 14:39:00
我给点意见啊,确实链霉菌摇一段时间就成团了,而且菌丝球内包含很多培养基悬浮物,测定干重啊湿重我觉得都不合理。我给你个意见啊,我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想法啊,我试过用超声波处理培养液,可以把菌丝球全部弄碎, ...

那菌产生的色素怎么办?

[ 发自小木虫客户端 ]
28楼2014-01-07 12:08:5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aljjlove

禁虫 (初入文坛)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本帖内容被屏蔽

29楼2014-01-07 15:31:3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微冷

新虫 (初入文坛)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引用回帖:
29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aljjlove at 2014-01-07 15:31:31
本人做过关于霉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用吸光度法和菌丝过滤称重法都做过,我这边还存有一些数据和做的曲线,如果有需要可以交流探讨!

我想问一下,你做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曲线差异会很大吗?希望和你交流下
30楼2014-07-12 00:13:4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xuyunjian

铁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干重法测定霉菌的生长曲线:向活化后的菌种斜面中加入5ml生理盐水,用接种环刮下菌苔制成菌悬液。将此菌悬液再稀释10倍后,在300mL三角瓶中分别装30mL液体繁殖培养基 ,接种500μL孢子悬浮液,3O℃摇瓶培养,间隔一定时间取出三角瓶,将培养液抽滤于定量滤纸上,100~105℃烘至恒重,称量菌体干重。以时间为横坐标,干重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31楼2014-07-16 13:59:0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xuyunjian

铁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您还可以通过间接方式,比如培养基某成分的减少,或者是发酵液某成分的增加,或者是菌体的某些组分的增加
32楼2014-07-16 14:05:4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淡淡的一切

新虫 (初入文坛)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引用回帖:
29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aljjlove at 2014-01-07 15:31:31
本人做过关于霉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用吸光度法和菌丝过滤称重法都做过,我这边还存有一些数据和做的曲线,如果有需要可以交流探讨!

请问一下,吸光度法测量的时候,您的霉菌振荡培养了么?我能看看您的数据么?
33楼2016-03-06 00:49:3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奇遇三三

新虫 (初入文坛)


引用回帖:
13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冼亮淀粉酶 at 2011-07-02 01:08:32
这张帖子被引用作为另一个帖子所提问题的解答,我好奇地进来看了一下,觉得这张帖子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虽然帖子是老了一点,但是问题解决了却是好事。

首先讨论测定吸光度的问题。我培养过曲霉属(包括黑曲霉、 ...

谢谢!
34楼2018-11-08 16:01:4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相关版块跳转 我要订阅楼主 liuzen1986 的主题更新
最具人气热帖推荐 [查看全部] 作者 回/看 最后发表
[硕博家园] 怎么带研究生? +11 豆豆小小2 2024-06-20 11/550 2024-06-21 00:18 by smilerobin
[基金申请] 江苏省333人才工程 出校后被刷的概率大不大? +4 maxbirdzhang 2024-06-19 4/200 2024-06-20 22:38 by sunss
[找工作] 初始合伙人来啦!(生物试剂耗材标准品) +16 欢快的小科研人 2024-06-15 27/1350 2024-06-20 22:19 by zzw1992127
[论文投稿] ACS AMI 返回审稿意见,一个大修,两个据稿,编辑给的修改重投 +7 智商已更新 2024-06-19 7/350 2024-06-20 19:54 by kinlin13
[有机交流] 怎么萃取出锡盐内包裹的化合物 +3 硕六过 2024-06-19 4/200 2024-06-20 15:45 by 2461777831
[教师之家] 每次骚扰女学生的都是院系领导,而不是普通教师,小编们要注意措辞正确 +11 zju2000 2024-06-15 13/650 2024-06-20 15:19 by ase123456
[考博] 这个博士要读吗 +15 Sea Breeze 2024-06-16 29/1450 2024-06-20 14:30 by Sea Breeze
[硕博家园] 豫北虫友互识 +11 xuhongli903 2024-06-18 12/600 2024-06-20 13:32 by 1429524838
[精细化工] 切削液交流群 +5 SZ吴彦祖 2024-06-17 5/250 2024-06-20 12:10 by 毛爱波BBB
[基金申请] 希望今年自己国自然面上项目和老婆青年项目能中! +10 恐龙爸爸 2024-06-14 10/500 2024-06-20 08:42 by jsguo4127
[论文投稿] Scientific Reports二审90天了,催稿也没反应怎么办? +3 智晨君 2024-06-18 6/300 2024-06-19 20:08 by licheng78
[基金申请] F口信息学部拿面上,大概需要什么样的成果 +7 _奋黎_ 2024-06-16 18/900 2024-06-19 20:02 by _奋黎_
[论文投稿] 审稿 +5 香瓜木香 2024-06-19 6/300 2024-06-19 17:44 by xli1984
[教师之家] 请问事业编制和年薪制冲突吗? +12 ZHONGWU_U 2024-06-14 12/600 2024-06-18 19:31 by fangyl2005
[高分子] 寻找聚酯反应釜 +3 茕茕恭煮 2024-06-15 6/300 2024-06-18 14:15 by 茕茕恭煮
[论文投稿] 投稿求助 10+3 2022_灵魂工程师 2024-06-16 8/400 2024-06-18 12:12 by 投必得科研顾问
[有机交流] 求教最后一步问题出在哪 20+3 苏州浩恒 2024-06-15 4/200 2024-06-18 08:33 by like_2005
[基金申请] 面青地会评时间 +8 tanjydd 2024-06-15 8/400 2024-06-17 17:08 by 小龙虾2008
[论文投稿] 二审返修送审10天了,原来一审的3个审稿人只有2个接受了审稿,会邀请新审稿人么? 50+3 huanpo116 2024-06-15 5/250 2024-06-16 10:27 by bobvan
[基金申请] 关于博后基金的bug问题 +6 lxr1991 2024-06-14 9/450 2024-06-15 21:17 by since—2010
信息提示
请填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