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申请 >一个第一次参加NSFC函审专家的感受

一个第一次参加NSFC函审专家的感受

作者 千里之外菊花台
来源: 小木虫 3300 66 举报帖子
+关注

本人自2004年获得第一个NSFC项目,到去年8月份,算下来已经获得了5个基金了,今年又报了一个。之前从没有参加NSFC函审(每年都在申报,有时中,有时不中,所以没有受邀),今年是第一次,昨天下午收到的邀请函,怀着忐忑的心态上了NSFC ISIS系统查阅本人信息,结果发现共有27个项目要5月15日前完成。天啦。
因此,不敢怠慢,昨天下午2点半左右把27份全部下载,初步看了一下,现在谈谈感受。
1)NSFC原则上不要当年申报的人同时参加评审,但是这几年申报量增加的太猛,估计专家不够用,没办法,只好让我们上了。
2)初步看看,地区、面上和青年基金都有,主要是面上和青年。从昨天下午到昨天晚上,包括到今天中午,我已经将27个项目初步看了一篇,当然主要看中英文摘要(英文主要是衡量英语水平,本人海龟阅读能力特别强)、研究进展、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基础以及申请者简历,又发现了一些问题:
A:从27个项目单位来看,有中科院遗传所比较牛的单位,也有211和3流大学,不过牛单位的标书就是牛,一看简历吓一跳,IF在10左右的有1页多,申请经费在100万元,看来NSFC资助强度增加后的吸引力蛮大的,2个面上完全可以抵一个杰青,都是钱多惹的祸。初步意见优先资助。
B:关于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其中一个人的标书就没有技术路线,恰好研究内容又比较多甚至杂乱,初看还没有看懂他到底要搞什么,初步意见Kill。建议一定要有一个图文并茂又是彩色的技术路线图,我们的标书都是黑白,适当来一点彩色可以活跃气氛,相当放松,会有好的印象分。记住。。。。
C:高通量技术很热(特别是RNA-Seq),采用的很多,但是青年基金较少的钱很难取得好的结果,况且实验设计不合理,只有1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性状差异比较大,但是这些性状都可能受到环境(日粮)的影响,恰恰他们刻意回避这个问题(至少没有排除可能的影响因素,而一味强调遗传差异),因此从实验设计方面完全可以否定这个项目。
D:英文摘要的重要性。英文摘要估计很多人不看,如果申请者平时看了较多的SCI论文,估计写这方面没有问题(至少可以复制和粘贴,此处不会侵犯版权),但是很多人不注意,恰好在预期成果中,规定自己发几篇SCI,而个人简历中也没有见到几篇哪怕是低IF的文章(可去Africian灌水),甚至规定发2区杂志几篇,太难了,如果你有1页简历介绍你已经发表的SCI文章(像A介绍的10点多的文章,不服不行),这个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英文摘要那么短都没有写好还要发很长的SCI,It's impossible.
E: 研究基础与项目的衔接程度。这个是说服专家的一个有力途径,但是一个标书中从研究基础没有和本次申请有很好的深入或衔接,甚至在与前面的有矛盾,相互冲突。
F:老外参加的利弊。一般来说老外的水平比较高,文章一大摞,但是不是越多越好,可以适当取舍,甚至主动适当减少他文章的数量,只要表示他文章水平高即可,参与的老外有NATURE、Science等令国人心痒的好文章,但是国内申请者专门开辟一栏总结了项目申请者和项目合作者发表了多少文章。老外有15篇SCI(没有国内申请者的名字),申请者只有1篇英文,但不是SCI,其余中文几篇,第一作者占一半,如此看来老外大大削弱了申请者的能力,非常有趣的是该人在米国做过3次短时间的访问学者,还把合作者的姓名写作了,害得我在google上搜了一下该人是否存在。
G:最后,这些项目都是第一印象,我还会好好看看,抓住这次机会,和各位申请者多多在不泄密的前提下交流,谈谈个人感受,我也是从NSFC走过来的,知道基金对young scientisits的重要性,希望你们看到后有所感悟,理解不同专家不同的要求和项目,希望对今后申请NSFC的事情有帮助。
闲谈这么多,最后恳请大家不要发短信询问,你我都不熟,打死都不会透露具体信息。

[ Last edited by 千里之外菊花台 on 2012-4-26 at 20:16 ]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 精华评论
  • magicbo323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的经验

  • dw7689

    辛苦辛苦!!

  • 千里之外菊花台

    不好意思,里面几个错别字,还好,不影响表达的意思。我想起一个标书的错别字太牛了。

    邀请米国专家浪费和生活费2次

    这可是原话,一直没有想起邀请来中国浪费是什么意思,后来想起(估计是路费,搜狗拼音害死人,很有可能害死基金),

  • gayalynau

    要是能邀请我来浪费一次就好了

  • 苷键

    可敬!科技界就需要你这样的人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