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材料工程 >南科大45名学生拒考可以类比小岗村土地承包吗?(转自天涯)

南科大45名学生拒考可以类比小岗村土地承包吗?(转自天涯)

作者 yanjunqing
来源: 小木虫 50 1 举报帖子
+关注

高考方过,话题甚多,最亮眼的话题应该是南科大45名学生拒绝高考。国际资讯台有评论员直接将这次的拒考行为类比于1978年底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私定土地承包合同的行为。这个类比给我的感觉是五味杂陈,感觉复杂。类比者的原意是亮色的,并且说希望南科大45名同学的行为也像小岗村一样在种种困难面前杀出一条血路。小岗村的行为确实风险重重,因为它首先是违背宪法的,因为当时的宪法明文规定土地公有,不可承包,所以,他们所签订的合同上预见了可能坐牢等巨大生命性风险。但我认为将这二者相类比又很不妥当,毕竟,历史车轮已经又走过了33个年头。33年过去了,在改革路上迈出步伐的人还要承担那么沉重的负担吗?还要经历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感受吗?33年差不多就是一代人的时间,即使是一个非常长寿者,33年都可能囊括他的一生的整个黄金段落,然而,33年过去,改革仍然如此之难,这实在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小岗村的承包行为既有他们自己的决心,又得到了当时改革者们的坚定支持。当时安徽的最高地方官是万里同志,小岗村村民有幸碰上了万里,于是他们没有受到打击,更没有被抓起来坐牢,而是静悄悄的突兀而立,成为了安徽的一面旗帜,它的直接后果就是成就了安徽人的第一次农业丰收,它的间接后果是促成了改变中国历史道路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人都在盛传,“要吃米,找万里。”站在历史的远处回头望去:正不知是万里同志造就了小岗村的历史成就还是小岗村的创举造就了万里的历史辉煌。


  
南科大自成立以来可说是步步艰难,又可说步步光明。步步艰难是因为它面对的是现行的僵化的教育体制,步步光明是说它所选择的历史道路。南科大的成功同样需要教育界同仁的鼎力支持,就像小岗村的成功得到了全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的认同与支持一样。小岗村的幸运在于安徽有一位万里同志,我个人认为,在广东或者在深圳,一定也有有远见、有良知的地方行政长官对于南科大的认可与帮助。但无论如何,挑战现行教育体制总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而且需要非常大的胆识、坚韧与智慧。中国教育问题其实人人明白,用一句话表达就是行政化。因为行政化,所以设立一个专业也需要教育部批准;增加一个考生也需要教育部核定指标;授予一个学位也需要教育部签署,这其实都是非常怪异的。人类自有现代大学制度以来,它的基本精神就是自治,换句话说,大学绝对不可以成为行政附属品,任何行政力量都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去直接干预和管理好大学事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南科大的行为正是回归了大学的本质,符合了大学的常态,反倒是现行管理体制违反教育本质,违背教育常态。正如朱清时校长所言:“其实南科大做的事情并没有别出心裁的地方,南科大做的事情是全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做的,比如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成功的一流大学都在做这个事情,这是办好大学的必由之路。”


  
今年高考之前,先是教育新闻发言人续梅代表教育部表态:“任何学校的改革,都必须要依法办学,遵守国家的教育制度。”然后是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解读为发言人的表态就是要求南科大45名学生参加高考。再后来教育行政部门专门在南科大设立考场,等待这45名学生的到来。结果呢?人人都知道了。考场空空,无一人赴考。于是有人说,这是教育部发言人自取其辱,自己把自己放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在我看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的立论就有问题,他一面说支持改革,而且连个句号都没有,又马上说要依法办学,遵守国家教育制度,这位发言人其实连改革是什么意思都没有弄懂。改革不就是改革现行体制吗?如果现行体制完全不可以改动,那它的对象是谁呢?是朱清时还是那45位考生啊?


  
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不满早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主流性情绪,虽然我们没有听到任何一个主管者说他们拒绝改革或者拒绝改变应试教育现状,但其实际做法却是顽固坚持自己,给考生,给学校,给社会的是一个失望接着一个失望。教育部应该管什么?十二五规划的立论,一是改革,二是教育质量。南科大45名学生,原本在专心的学习,但发言人偏要干扰他们的学习,还要以体制的口吻压迫他们去应考,这样的表现不但与人民意愿大相径庭,而且与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精神也是自相矛盾的。


  
中国还要不要改革?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中国怎么去改革应该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中国教育改革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路径。中国过去三十年曾经盛行“猫论”和“摸论”,现在很多权力者把这两论都快忘记了。“猫论”什么意思?它的本质是看实效——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嘛,能办好学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任何权力部门没有权力去干扰它,能够完成学业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任何权力部门同样没有权力去干扰他们。而且依常理论,一个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他是拿到北大校长签署的文凭更光荣呢还是拿到教育部颁发的文凭更光荣呢?依着官本位的理论就是后者好,站在学术的立场原本就应该学校荣誉高于行政荣誉。所谓“摸论”是说不畏艰苦,严肃探索,绝对不是黑箱作业,让全国的选民和数以千万计的莘莘学子不知道你是否在摸索——摸还是没摸,甚至别人主动去摸索一下,你还要拿出制度的大帽子去吓唬人,何况,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路子,而今的要求已经不是摸不摸的问题了,自1978年算起,已经过去了31年,自1949年算起已经过去了62年,自1919年算起,已经过去了92年,自1912年算起,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中国大陆人民应该能做点主了。落实到教育领域,起码我们有权力要求权力部门给出一个教改路线图。比如说,可以同意具备国际公认条件的学校自主招生,自授文凭;比如说,可以错开每年全国高考的统一日期,中国面积这么大,东西南北交通、气候如此差异,为什么不可以这个地方早考一点,那个地方晚考一点呢;比如,可以允许相当比例的学校试行完全的自主招生方式而不是为着某种虚荣而给考生增加新的负担。我以为,中国教育是到了这样一个门槛了,要么真的与世界接轨,要么更严重的背弃自己。教育部可以背弃自己的使命,但中国年轻人不能背弃自己的成长之路。所以,我要特别的向南科大45名考生致以深深的敬意。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 精华评论
猜你喜欢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 二维码
  • IOS
  • 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