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植物 >【转帖】兔子自然史

【转帖】兔子自然史

作者 yexuqing
来源: 小木虫 250 5 举报帖子
+关注

http://www.bast.net.cn/xwdt/kjxx/2011/1/12/333555.shtml

兔子自然史2011-1-12     阅读次数:60次
  兔年将临,我要问,你认识兔子吗?对这个问题,很多人会不屑一顾,谁不知道兔子呀,但我的确一直不晓得家兔和野兔有何区别,也对兔子的英文为什么有两个词而困惑,上学时问过大人,大人说:一样。其实不一样,rabbit主要指家兔或穴兔,hare主要指野兔或草兔。通常我们饲养的兔子都是家兔,野外见到的都是野兔,它们是完全不同种的动物。所幸,我在麋鹿苑几乎每天都能与野兔即草兔邂逅。每当凝视或极目追踪那些生灵跳跃的身影时,我,作为一个心系动物的博物馆人,都在叩问着它们背后的自然、文化内涵与故事。

  首先,我们从兔子的分类说起。兔子曾一度被认为是啮齿目动物,因为它们的门齿发达且终生生长,但兔的上门齿两对,第二对上门齿小,位于第一对的后方,下门齿一对,而有别于啮齿目,兔子别于耗子,这不难理解,到底家兔与野兔有何区别呢?在分类上,它们分别属于兔科下的两个属:兔属和穴兔属。

  兔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兔形目,其下包括两个科:鼠兔科和兔科。鼠兔又名啼兔,是一些约拳头大小的、耳朵很小、很特别的兔,全世界有26种,中国就达20种,当年我在川西高原野外考察,时常与鼠兔遭遇,半熟脸儿;本文的主角是兔子,兔科下有11个属46种,包括:

  侏兔属1种、

  灌丛穴兔属1种、

  粗毛兔属1种、

  兔属29种、

  苏门兔属1种、

  穴兔属1种、

  琉球兔属1种、

  中非兔属1种、

  红兔属3种、

  火山兔属1种、

  棉尾兔属13种。

  中国的兔子有1属9种,当然,这里指的都是野生兔,它们是:

  草兔(又名蒙古兔,在我们麋鹿苑常见的即此)、

  西南兔(又名云南兔)、

  海南兔(又名缅甸兔)、

  东北兔(又名林兔)、

  东北黑兔、

  高原兔(又名灰尾兔)、

  华南兔(又名东南兔)、

  雪兔(又名白兔)、

  塔里木兔(又名南疆兔),

  在分类上,它们都属于兔科兔属下的成员,英文为Hare,草兔通常体型大于野生穴兔并有更长的后肢,耳长,具黑斑,体长36-70厘米,尾长5-10厘米,重在1-5公斤,怀孕时间约一个半月,每产2-8仔,新生小兔被称为Leveret,眼已睁开,身已覆毛,产下几分钟就能跳跃。雌兔几乎不必育幼。

  草兔季节性脱毛,一年两次,夏毛短而暗,冬毛厚而长,一些北方种类如北美草兔、雪靴兔,夏季灰棕,秋季毛色变白,这有助于冬天隐身于冰雪世界里,沙漠兔几乎红色,亚洲还有黑兔,北极兔则四季皆白,约30个种类,能生存于任何生境,分布于南极之外的世界各地,南美和澳洲为引入种。

  草兔不挖掘巢穴,在地面栖息,有时利用狐、鼠等动物的弃巢或选择岩石之下藏身。在家域附近活动,以嗅迹划分势力范围,也可使雄雌之间进行联络和情报沟通,为自我保护,嗅觉、听觉、视觉都很发达,危险出现时会压低双耳,伏身于地,一旦敌人逼近,纵身逃窜,能短距离游泳,其生活空间危机四伏,郊狼、猞猁、狐狸、鹰隼枭等都是天敌,人更是首要天敌,几个世纪来,人们为食其肉,剥其皮,或为运动而猎杀它们,毕竟对农夫来说,草兔是害兽。人工饲养寿命约7年。

  我们最熟悉的、品种多样、大量饲养的家兔在分类上则为另一个属:兔科穴兔属下的成员,其实,其下仅此一种:穴兔,或名欧洲穴兔饲兔、野家兔、家兔(Domestic Rabbit)。中国野外没有任何穴兔,连化石种也没有。

  家兔即穴兔,所谓穴兔即善于挖穴之兔,前后爪并用,挖出形成体系的地下通道,白日躲避其中。其体长约40厘米,重1公斤,耳大而厚(但不如草兔的大),穴兔繁殖力强盛,所到之处迅速漫延,会吃光青草、树根、种子、果实、农作物,甚至毁坏树木。假如没有鼬或狗一类的动物对付它们,村民就得搬家。我国唐代就有闹兔灾的记载,据《太平广记》“永淳年时,岚胜州兔暴,千万成群,食苗并尽……”当然,此兔非彼兔,此乃草兔。

  穴兔交配频繁,数量众多,趋利避害的能力强,能游泳,沙漠绵尾兔甚至能爬树。它们在自然界不会成灾的原因是天敌众多:狐、狗、猫、鼬、鹰、郊狼、猞猁、浣熊……尽管还有人,它们还是喜欢伴人而居的,能吃到农作物呀。穴兔喜群居,善掘洞,营巢地下,肯花气力在地下构筑一个安全舒适的庇护所,入洞逃避天敌,也是它们护身的法宝。有自吃粪便的习性,其实,家兔食粪是正常现象,其夜晚排泄的覆膜之软便富含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家兔经常直接从自己肛门处吃掉全部粪便,只有生病的兔子才不吃屎。看来,我们常说“狗改不了吃屎”,改为“兔改不了吃屎”更科学。

  雄兔在发情期时很凶,相互“拳击”打斗,也会用后腿弹踹。母兔怀孕期31天,每产2-7只,母兔当年就能繁殖30个后代,约4窝,幼兔出生无助,如同裸毛的豚鼠,未睁眼,这与草兔生而长毛、生而睁眼、生而能跑的特征呈鲜明反差,母兔昼出夜归哺育幼子,但穴兔在头十天成长迅速,1周长毛,1月离巢,5个月小兔即成熟,当小兔开始繁殖时,它们的母亲已又生下几窝小小兔了,人工饲养的兔子一年繁殖量可达50只。

  区别于其他哺乳动物的是,兔子在交配之后才排卵。区别于人类的是,不仅卵子很大,而且公兔的睾丸位于阴茎前面,兔子甚至有孤雌生殖(Parthenogenetical)即单性生殖的能力,但由此产下的幼兔均为雌性。对此,我们的老祖宗早有“望月而孕”的浪漫化的记述:《春渚紀聞》“東坡先生云中秋月明,則是秋必多兔,野人或言兔無雄者,望月而孕……”

  如果没有驯养动物,人类恐怕会走上一条相当不同的发展道路,兔子就是一种一度随人走向世界的动物。世界上所有驯养的家兔均来自欧洲的野生穴兔,尤其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化石证据已经发现。当时有两种可能,要不兔子被古人杀光,要不兔子被驯养,结果当然是后者,不仅驯养成功,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达尔文认为,家兔是在中世纪随着航海业的发展,被水手,作为其漫长旅程的肉食补充品,带向世界各地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如果引种不当,兔子也能导致祸端。

  澳洲,作为从未发生过人类驯化动物的地区,却因盲目引种兔子引发了生态灾难。1859年,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24只兔子,逃逸后,由于没有天敌,快速繁殖,兔灾爆发。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影响了南澳地区的牧羊业。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栅栏很快被冲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几十只增加到了几亿只,草场遭到了极大的损毁,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驯化是人类的进步,人类的福音,也是人类之外的动物的沦丧、动物的悲哀,罗杰卡拉斯说:“最被宠爱的动物,也是最受折磨的动物”。野兔沦为家兔,野猪沦为家猪、野鸭沦为家鸭……当人类成为地球生命舞台上的主角时,它们被一一驯化了,但还是有很多动物没能让人得逞,如斑马、鸳鸯。

  家兔来自野生的欧洲穴兔,其驯化最初来自法国的修道院,第一个养兔子的人是僧人,那是公元1000年左右的事情。这时,中国人成功驯化了金鱼。

  几乎也是与此同时,明朝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已有兔肉“味甘性寒,补中益气,凉血解毒、清补脾肺、养胃利肠、解热止咳”功效的记述。中国的家兔驯化史说纷纭,但至少不是来自中国本地野兔(本地野兔耳薄,胆小,难于饲养,更难于繁殖,虽不会打洞,但桀骜不驯),而是先秦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欧洲输入的穴兔培育而成的,初为宫廷玩物,后流传到民间,被培育成体型不大,耐粗饲的中国白兔。

  常言“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驯化之所以成功,吃,是最大动力。

  尽管家兔驯化历史久远,但规模生产或曰商品化的时间不过几百年,中国的养兔产业始于20世纪初,由一些有食兔肉习惯的西方传教士将一些优良品种传入,包括新西兰兔、日本大耳白兔、青紫蓝兔、安哥拉长毛兔。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养兔大国,兔肉、兔皮、兔毛的产量和贸易额都居世界第一。2005年的记录,我国肉兔存栏1.2亿只,出栏2.9亿只;全国獭兔存栏600万只;长毛兔存栏1亿只……全球家兔品种约60个、200多品系,可以分为肉用兔(如比利时兔)、皮用兔(如里克斯兔即獭兔)、毛用兔(如安哥拉兔)、实验兔(如日本大耳兔)、观赏兔(如荷兰小型兔)、兼用兔(如青紫蓝兔)。遗憾的是,现代社会里,随着畜牧业的集约化、工厂化,古老的驯养品种却在趋于萎缩,自生自灭,家畜的品种正以平均每月一个的速度消失。灭绝以为永远,濒危则还有时间,拯救尚存的兔种吧,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作者: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郭耕 1.12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 精华评论
  • qiangfeng

    兔年了解兔知识!!

    如果能有相关兔子的图片看看就更好了!!!!

  • ztt06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bush286 at 2011-01-18 12:24:47:
    [img]http://muchong.com/bbs/ava ...


  • sarahhuizi

    当时学到兔形目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重门齿啦~

  • 酱油~小生

    兔子不跑时很懒,跑起来快的像什么似的

猜你喜欢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 二维码
  • IOS
  • 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