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查看: 5199  |  回复: 49

jiangning198511

木虫 (正式写手)

[交流] 【交流】量子力学教学现状杂谈已有22人参与

量子力学教学现状杂谈
量子力学是让物理系学生最头痛的课了,不少人对它望而却步,但它又是考研的必考科目,为了上研究生,许多人是“放下书本骂娘,拿起书本做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是量子力学本身的问题,尽管它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但到现在为止对它的一些基本问题仍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有兴趣可以看看曹天元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所以量子力学不像经典物理那样容易理解。二是国内关于量子力学的教材问题,学量子力学的人都想找一本好的教材,但是你到网上搜搜就会发现相关评论多如牛毛,让你看的眼花缭乱,不知看那一本。比如北京大学的曾谨言先生,可以说是著作丰富,前后写了好几套教材,几乎是一统天下,但对他的教材批评的人视为“垃圾”,赞扬的人视为“经典”,我在这里只想说明量子力学不是只看一本书,只看一边就可以弄清楚的,不同的书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思路,这本书这部分讲的好,而那本书那个部分将的好,都是可以理解的。你可以看曾先生的书也可以看DIRAC的教材,但最关键的是吃透它,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对比,找到合适自己的书。(注:经典书籍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合适,要学会给自己选书!)而不是今天看看这本书,明天上网一查,别人说那本好,又看那一本,结果功夫都花在找书上了!三是教授量子力学的老师问题,以前曾看过一个帖子,说现在教量子力学的没几个懂量子力学的,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当今大学老师都注重科研而轻教学,你有几篇好文章可以申请项目,可以评职称。你的课上的好没有用,所以现在的老师上课都不会花太多功夫,只会照着课本或PPT读了。虽然国家设立了国家教学名师奖,但那也得教上十几年书才能得到,而且有些还是靠科研上的成果和在学校的职位得奖,所以对老师的吸引也不大。说到这里想多讲几句,前一段时间看见复旦大学苏汝铿先生的全部教学录像在网上公开,这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想学量子力学的同学可以看看苏先生的讲课风采,老先生功底扎实,对一些问题有很多独到的看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我想通过网络苏先生可就桃李满天下了!其实学校就应该将优秀老师的课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这样既教了学生,也让其它老师得到提高。兰州大学钱伯初先生的课也很不错,老先生上了几十年(好像已经50年了)量子力学课,上课从不拿书,所以的公式都是自己在黑板上推导,很厉害!是大师级的人物(国家首届教学名师奖得主)。他的视频很值得一看,但是不全,希望兰州大学可以效法复旦大学公布所有教学视频,造福学生。
以上是本人对量子力学学习上的一些看法,不一定正确,希望多多指教,提出意见
回复此楼

» 收录本帖的淘贴专辑推荐

量子力学 木虫精华帖 学习经验

» 猜你喜欢

» 本主题相关商家推荐: (我也要在这里推广)

» 本主题相关价值贴推荐,对您同样有帮助: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回帖支持 ( 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前 50 名 )

holmescn

金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我想LS几个报怨学生的都是老师吧。而这个时候能当上老师,并且还在报怨学生的都是70年代的老老师了吧。如果是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老师,多半会很理解学生。时代不同了,而我们的教学还是那样样子。我们学校,大部分物理系的学生都是被调剂到物理系的,他们本身就不对这个专业有什么兴趣,没有兴趣怎么会去主动学习?其次,这个时代的学生,已经没有上个世纪大学生的那种艰辛生活的体验了,所以,会对生活有些不珍惜。这错误不能都怪在学生身上吧。社会的责任。

另外,社会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也不同了,一个人能挣多少钱才是重要的,其它的都被抛弃了吧。这好像已经不只是我们80后的观点了,包括我的父母也这么想:如果你吃不起饭,还科什么研?
所以,理论物理被认为是最没有价值的职业。而科学家已经沦为只比工人高一名的学生的未来职业。这都是社会现实。

没有社会价值,没有社会认同感,没有兴趣,那学习是为了什么?

还有,中国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已经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一个本科毕业的学生,到了社会上会发现,那花了4年时间学习的“知识”,根本就用不上。你想想他会怎么做?当然会告诉他的亲戚朋友,大学能混个文凭就行了,不用好好学习,学了也没有用。
这一切都是社会的悲哀。

为什么老7届的人学习用功?想想就知道了,他们那个动荡的年代,有个机会读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哪怕是能安静地在一个空间里待一会儿都是不容易的。那样的机会当然要珍惜。人们对老7届的毕业生给予了多少尊重?一个村出了个大学生,可能全村人都要庆祝一番吧。就算是在大城市里,亲朋好友也会发来贺电吧。现在呢?不是学生不努力学习,是社会不需要学生努力学习。

四在力学是理论物理的基石,可如果理论物理已经不再重要的,那四大力学还有什么意义呢?当许三多开始怀疑军人的价值时,军队对他还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很少有人能在读书与公式推导中获得成就感了。因为别人根本就不欣赏你。你解决了量子与相对论的统一?你证明了世界其实是以弦的形式存在?和我有什么关系?你挣钱了吗?你有多少钱?有房吗?有车吗?当你周围都是弱智的时候,你有300的智商又有什么用?更何况那些弱智还会说你情商是0.

OK,回到量子教学这个问题上。量子之所以不好教,首先,我们学习了太长时间的牛顿力学,牛顿时空观深入人心,而且,我们深信不疑。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只有牛顿,没有别的。所以,你让一个在北方生活了半辈子的人去南方生活,他不可能一天两天就适应了,可能好几个月都不能适应。其实,教育部那些智商和情商都是0的老家伙,不停地在压缩大学生的课时,美其名曰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而现实是,大家都在宿舍里通过网络游戏进行社会实践。有机会可以去问问80年代的理学的大学生,他们讲量子用多少课时,而现在我们有多少课时?就算中国人都是天才,这么填鸭式的教学,怎么可能能教好,学好。如果用一个学年,第学期18周学,72学时教学。外加18学时辅导,我就不信还有几个学不会四大力学的。就算出不了几个物理学家,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已经足够了吧。第三,因为学时紧张,老师们都是只教不辅,而学生们更是乐于此,没人管正好。最后大家都只是考试上见真章。如果平时能够加强训练,如果来时我们都已经能熟练掌握每个习题,那考试怕什么呢?这里又要叉一句,现在的老师,自己讲题讲不明白,还怪学生笨,上课不是念书就是抄例题。书有的东西,我用的抄吗?试问这么boring的课,谁能不睡觉呢?老师们总希望学生去向好学生学习,做个好学习,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向好老师学习,做个好老师呢?如果老师都能像钱伯初老师一样讲课,那学生们为什么要睡觉呢?90分钟的课都嫌短呢。你承认自己没有钱老师的能力,为什么我们都必须要有好学生的能力呢?
老师们可能要报怨了:我们哪有时间这么详细的教你们啊。我们又不是高中老师。OK,这是我要说的第四点,教学研究一体化。中国很少有大学能够教研分开的,因为师资有限。所有的老师,除了有教学任务,想要晋升,还要有课题,有项目,有论文。老师们的压力也很大。我们做为学生好像应该理解老师。但这关我们什么事。这又回到了社会对人价值的评价上。做为一个老师,为什么教学成绩突出却不能得到晋升呢?导致了,老师们都要放弃教学,只搞科研了。我想,如果教学成绩突出一样能晋升,能得到与科研成绩一样的尊重和认同,一部分老师都会想尽办法去提高教学水平。毕竟,这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相比较弦论之类的理论研究——而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应该有新的领悟,从而能促进科研才是,为什么反是教学拖累了科研呢?可见,现在的老师,远没有达到温故而知新,也就是没有为人师的能力。

OK,说了这么多,好像是我对社会很不满。其实,这些都只是社会现实而已,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阶段,因为我们才从温饱线上趴过,开始向往小资的中产阶级生活。我想当我们开始进入(我是说全民进入)小资生活以后,人类的未知本能将再次被点燃,那时,学者将回归,而不是什么知识分子。
20楼2010-01-05 13:24:2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pcrespoy

金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关键还是在学生。
其一,本科的量子力学教学并不需要达到完全理解量子力学的内涵的程度,说得直接点,本科量子力学教学也就只需要达到一个有个比较规范的知识结构印象,然后会做题,就OK了,所以通过本科教学来让他们达到深入理解QM那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定下了教学的目的。
其二,对大部分同学而言,这不是当年西南联大或者文.革过后那辉煌的老三届的时代了,常听长辈叹曰“我们那个年代,上大学时间大部分用来学习,偶尔打打球,其他也确实想不出来还能做些什么娱乐了”,现在不同了,好玩的东西多了,很多学生大一二的基础并不牢,很多都是考前突击,靠的是对公式的记忆,然后通过考试,但很难形成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拿来应用了,这就是为什么教四大力学的前两门理论力学和电动力学(通常是大二下期或者大三上期开课),学生感觉理论力学不困难,因为涉及的主要也就一些微积分知识,但电动力学很困难,事实上我觉得电动并不比理论力学难。
然后学量子,数学基础、分析力学基础不牢,达不到应用的程度,自然很难学好量子力学。
教材都是次要的,至少对本科教学来说。
学好本科的量子力学并不需要多高的天赋,努力就是了,所以一个班上总能看到几个努力并且学得还不错的学生,只不过,努力的学生确实太少了。
7楼2009-11-10 23:55:2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angyc9

铁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这学期我也在上量子力学,受苏汝铿老师的影响比较大(我建议大家看看他的视频和他它的教材---与其它人的教材不一样,他对物理本身问题描述非常到位)。初学量子力学很容易被数学推导和公式淹没掉,也就是搞了半天根本不知道那里面的物理是什么东西,这应该是中国学生都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数公式只不过是一种语言,用它来描述量子力学比较方便而已。很多人虽然学完量子力学,但根本不知道它是如何解决黑体辐射、比热、氢原子问题的。为此,我认为在学习每一节之前首先应把你要解决的物理问题思考清楚,然后再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我按这种方式上了差不多一个多月的课,感觉效果还不错。
  不过,我也刚博士毕业,对量子力学的理解远远不够,只是谈谈自己的感受而已。
27楼2011-03-21 21:06:4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GrasaVampiro

专家顾问 (职业作家)

微信XGBerlin

优秀版主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不过,量子以及四大力学学得烂的根本原因是在学生本身,三分靠教,七分靠学,教得再好再烂也只占三分,以前是板书,东西得自己想,现在投影仪加动画,以前书少有钱也买不到,现在书多,经典的也好,垃圾的也好,网上这么的,为啥现在的学生学得越来越烂?自己不努力学才是主因,所以讨论哪本书好,哪本书来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从此不问江湖事
2楼2009-11-10 19:48:1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liu3209

银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楼主说得非常好 观点很中肯 赞成。以前读本科时就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找书和骂娘上了 现在上研究生没办法,还是要踏踏实实的看量子力学,不过我觉得喀兴林的高量,曾谨严量子力学的卷二,还有苏先生的书挺好。喀先生的书极其明白,但不讲物理,有了量子力学的基础后,看曾先生的卷二感觉写的挺好。要是入门感觉苏先生的书是很好的选择。几本书参活着看,各取所长,多花点时间,就明白了。
5楼2009-11-10 20:36:5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元小雪

木虫 (职业作家)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学量子,知道有个波粒二象性就足够了
无聊的博士
10楼2009-12-26 08:27:0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ust_play

至尊木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个人认为量子力学早已像经典力学一样成熟,不论是物理思想还是数学基础都可与经典力学媲美,找几本好书完全可以学到与经典力学相当的程度,认为量子力学仅凭看书难以吃透的人不妨去想想:你的经典力学“吃透”了吗?
So Trivial !
14楼2009-12-26 12:41:2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gaoky2008

木虫 (著名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just_play at 2009-12-26 12:41:
个人认为量子力学早已像经典力学一样成熟,不论是物理思想还是数学基础都可与经典力学媲美,找几本好书完全可以学到与经典力学相当的程度,认为量子力学仅凭看书难以吃透的人不妨去想想:你的经典力学“吃透”了吗?

很赞同这位兄弟的话!
真正把经典力学学懂的人并不多 大学里似乎也并不重视 因为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
但是从电动力学 统计力学 到量子力学 甚至量子场论 一些根本的方法还是从经典力学中起源的 大家之所以四大力学都不通 原因之一是因为经典力学就没怎么懂  所以看到量子力学中的好多东西总觉得是天上掉下来的!
白天看paper,打瞌睡;晚上看paper,睡得香。
19楼2010-01-05 12:58:2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zcluster

金虫 (著名写手)

小木虫扫盲人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不过,我觉得真正理解量子力学的一些东西还是要在科研中进行。而不单单是看几本书的问题。

自然,书是要看一些。不过一些东西的理解,还是要在应用中体会。通过搞研究,通过读文献做一些东西来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两者其实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相互促进。比如说,可以通过科研理解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同时可以通过基本概念的掌握更清楚的理解科研文献上的一些东西,两者相辅相成,而不必割裂开来。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要把这些东西分裂开来对待。

另外,LZ所谓的“吃透它”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标准,什么才叫吃透?仅仅是会背一些书上的推导步骤,或者是做几道习题吗?这显然远远不够的,而在实践中得到知识和经验,更为宝贵。

个人意见。
4楼2009-11-10 20:35:1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liu3209

银虫 (小有名气)

建议有人发专题在讨论下《固体物理》
这门课也是极其重要,但一般开在大四,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没学好。
但做凝聚态,材料什么的必不可少
6楼2009-11-10 20:38:4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chaucer001

新虫 (初入文坛)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国内的书本编写的有些死板,到是国外的有关书籍写的比较有趣,从一个简单具体的例子入手,而不是吓人的说教。
9楼2009-12-26 05:13:0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upersolid226

铁杆木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我也准备讲授量子力学了,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概念在学生时代是不可能理解的,需要多年的积淀.现在感觉问题有二:
1. 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要学生通过这门课学习以后,能够留下点什么(不是考试).我想,概念是最重要的.
2.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动脑筋,不动脑筋的话,很多道理是不可能理解的!怎么办?
11楼2009-12-26 11:21:5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普通回帖

zhuhongaaa

金虫 (正式写手)

确实现在学的不认真是一根很大的原因。当让现在书的鱼龙混杂,确实会产生一定的误导。很多书上的观点,推导都是错的。
分子模拟的主页http://varmilion.tk/
3楼2009-11-10 20:03:2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小木虫:)

荣誉版主 (著名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我一般找简单的导论之类的先学会,读烂一本简单的书。然后把曾先生的这种书当成工具书用,我认为这样更有效些
霸道做事,厚道做人
8楼2009-11-11 00:04:2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相关版块跳转 我要订阅楼主 jiangning198511 的主题更新
最具人气热帖推荐 [查看全部] 作者 回/看 最后发表
[考博] 这个博士要读吗 +3 Sea Breeze 2024-06-16 3/150 2024-06-16 22:47 by smolku
[基金申请] 最新消息:2024国自然下载文件名变了 +8 dream200606 2024-06-16 11/550 2024-06-16 22:41 by 6543yes
[找工作] 江西双非一本和四川双一流高校如何选择? 5+8 寒山敲钟 2024-06-12 25/1250 2024-06-16 22:05 by zhaojiang427
[教师之家] 饶议:什么制度能保障大学普通教师不用为领导拎包,不用看领导脸色 +9 zju2000 2024-06-12 15/750 2024-06-16 20:45 by 北溟鱼1318
[教师之家] 关于2023的收入 +35 小龙虾2008 2024-06-10 36/1800 2024-06-16 19:30 by guoguo0119
[考博] 34岁读博士晚吗 +27 emitdne 2024-06-13 27/1350 2024-06-16 18:57 by yugege2009
[基金申请] 面青地会评时间 +6 tanjydd 2024-06-15 6/300 2024-06-16 15:42 by 我是王小帅
[基金申请] 博后基金,博管会会提前知道消息吗? +4 yuyiang 2024-06-13 4/200 2024-06-16 11:40 by yangyuzhong4
[论文投稿] 二审返修送审10天了,原来一审的3个审稿人只有2个接受了审稿,会邀请新审稿人么? 50+3 huanpo116 2024-06-15 5/250 2024-06-16 10:27 by bobvan
[有机交流] 车间生产,真空度很高,温度很高,但减压蒸馏速度很慢。 10+12 召唤鬼泣lL 2024-06-13 36/1800 2024-06-16 09:20 by ddc805
[基金申请] 博后面上今天有bug可以看到是否资助? +20 lyfbangong 2024-06-12 31/1550 2024-06-15 21:18 by since—2010
[基金申请] 关于博后基金的bug问题 +6 lxr1991 2024-06-14 9/450 2024-06-15 21:17 by since—2010
[考博] 上海交大招收材料化学方向科研助理/“申请考核”博士(请勿回复帖子或站内投条) +3 灵梦and紫 2024-06-12 4/200 2024-06-15 20:58 by 1822836277
[基金申请] 博后基金,以往的结果点不开,怎么回事呢?最后一次机会了,两次都没中前面。 +7 kyukitu 2024-06-14 13/650 2024-06-15 06:46 by 我是王小帅
[食品] 食品博士导师 +6 小李醒yy 2024-06-11 9/450 2024-06-14 23:37 by 小李醒yy
[基金申请] 博士后基金需要结题吗? +8 zhouchuck 2024-06-13 8/400 2024-06-14 17:27 by liuyupu132
[硕博家园] 关于硕博连读的一些疑问? +4 Lwenter 2024-06-14 4/200 2024-06-14 14:32 by ou0551
[基金申请] 75批博后基金 +10 kyukitu 2024-06-13 13/650 2024-06-14 10:31 by kyukitu
[论文投稿] ACS Nano投稿后分配到副编辑手里12天了,能确定送审了吗? +5 潇洒怡惜 2024-06-12 10/500 2024-06-14 09:56 by 潇洒怡惜
[硕博家园] 求助 +6 LYWwrz 2024-06-09 9/450 2024-06-11 13:12 by powerhours
信息提示
请填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