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查看: 24706  |  回复: 126
本帖产生 5 个 海博EPI ,点击这里进行查看

芭芭乐

木虫 (小有名气)

[交流] 关于国产博士是否再读一个海外博士学位的一些想法和困惑已有100人参与

我是某985高校的国产文科女博士,现在家乡的某省属重点高校任教。在毕业的三年多的时间里,生子、评上副教授。
我发过一个帖子,抱怨文科博士后申请的种种困难。我曾经申请过某名校的博士后,虽然进入候选名单,但最终败北。后来,我查了入选者的教育背景和科研情况,发现他们都是毕业于哈佛、哥伦比亚、伦敦大学等知名高校。我和他们的唯一差距是我没有国外名校的博士学位。
从毕业前夕到现在,我一直在申请海外名校的博后。一次次的失败,让我开始认真考虑再读一个海外博士学位的问题。
非常感谢水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但是,因为时代的不同、个人能力和抱负的差异,我们无法简单地照搬别人的做法。
下面,我想以我本人的情况为例,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为我本人也为许多有类似想法的人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想法
读国外博士的好处:可以从事更为纯粹的研究工作、更易获得国外名校的tenure职位、儿子的英语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不用再担心儿子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外的生活更加简单安逸。
坏处:生活在短期内不能安定,先生会被迫选择和我同样的道路。(我先生虽然很支持我的想法,但他骨子里是不喜欢折腾的人。)
本人优势:英语很好,发表过多篇英文文章、参与过多项国际合作课题。有过一年的留学经历,非常适应国外的生活。夫妻双方家庭没有养老负担。天真地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可以提早毕业。
最坏的打算:不能获得国外的tenure。但是我有自信,即使回国后还能得到和现在类似的职位。
P.S.: 我是一个奔四的女人。但是我觉得年龄永远都不是问题。一个60岁的人,可能可以活到100岁;一个1岁的幼童,可能不幸夭折。谁知道自己还剩下多少时间呢?

谢谢各位的热心讨论。我知道,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声音,大家都是为了给我出主意,我一概欢迎。
唯一让我有点伤心的是,有人认为我已经“老”了,似乎不享有做梦的权利了。
人生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只有“成功”一项。我只希望和心爱的家人过上简单平凡的生活。我也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强势女人。我对我的先生和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希望他们健康和快乐。
我的回应就到此为止,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如果我真的走出这一步,我会告诉各位虫友的。

[ Last edited by 芭芭乐 on 2011-10-26 at 19:49 ]
回复此楼

» 收录本帖的淘贴专辑推荐

博士就业(高校、科研、博后等) 博士后申请 痛并快乐 大慈大悲观世音
博后申请 刚研相关 好帖子 杂七杂八
海外博士/后+海外工作 英国生活 海外相关 海外博后

» 本帖已获得的红花(最新10朵)

» 猜你喜欢

» 本主题相关价值贴推荐,对您同样有帮助: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回帖置顶 ( 共有2个 )

feline0_8

新虫 (初入文坛)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JunJr: 海博EPI +1, 很有道理 2014-04-10 20:43:56
潜水看了小木虫不少同类帖子,觉得有件事情很有趣。

似乎前辈们都有一个思维定势,就是对现状不满意了以后,出路就是再读书。硕士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读个博士。博士再找不到好工作?读个博士后。没有好的博士后可读?索性出国再念个博士。
--但是高学历能解决处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啊!更何况大多数前辈找不到工作,根本就不是因为书读得不够,而是真正能派上用场的经历太少。对这个事实看也不看,只是一味地用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十几年,远离社会,读啊读啊,就算拿到再多学位,又有什么帮助?

人说到底还是得想明白自己要什么。

有家累,温饱问题还没解决的,就应该先考虑怎么能找份好点的工作,赚一点钱。没有家累,年纪又轻,对未来属于迷茫状态的,说真的,找个愿意培养你的领导,积累点工作经验,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了再回去读书,一点也不迟,效果还更好。不去工作你怎么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你怎么判断哪些理论可以执行,你怎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这三者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脱离社会需要的研究,自然不能为作者带来任何东西。可是反过来,当你工作了几年,从实践中发现了哪些地方是亟需学界指导而不得的,利用你自己的经历,结合你的研究能力再做些东西出来,如果这些东西真能帮到别人,滚滚而来的名利只怕挡也挡不住。

现在这个社会,没有钱,作研究就会捉襟见肘。国际会议你不能不去吧?就算不谈会议费,光往返机票就上万。外文文献和新书你不能不买吧(图书馆补书永远是滞后的)?每月光买书就得一两千。这些事情不做,又怎么知道世界学术界的动态,怎么能做出接地气的研究?此外,国家的基金就那么几个,但你得有钱招研究助理、招博士、招研究人员来帮你打山头吧?LZ既然已经拿到博士学位了,就已经是研究人员了。初级研究人员要做的是在研究上夯实、创新、出成果(无论是不是以论文的形式体现),而不是争取新的学历以做资历。光是躲在小楼成一统,或者花家人的钱,这样做出来的研究,过得了自己那一关么?
成年人还是要能先有养好自己和家人的底气,再去踏踏实实开开心心地搞学问,比较来得有责任感些。

此外,似乎前辈们都很少考虑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人在年轻的时候,在充满理想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时间和勇气都是无限的;只要能改变未来,无论读多少年的书都没关系。可是,国外的博士没有5-8年是拿不下来的--这可是8年啊!如果活80岁的话,你人生的十分之一就全花在一个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到手的学位上了啊!你有没有想过,这么长的时间,如果你一门心思去做任何其他事情,可能会是什么样子?如果进外企从文员,这时候已经至少做到大区经理了;如果创业开公司(而且公司又没死),这时候产值可能已经已经几百万了。你的家人,在后一种情况下,生活可能幸福得多。--但这8年被花在了博士学位上,而因为时间成本实在太高了,导致如果你不在学术圈找工作,在其他地方找工作根本没胜算...国外的学术圈也同样由人构成,同样有倾轧有近亲繁殖有尸位素餐有嫉贤妒能啊!你怎么就有把握能碾压那些耶鲁哈佛宾大出来的名校学生,取得教职?一路常春藤出身的,都要呕心沥血加上运气奇好,才拿得到tenure呢!

当然,写这么多,不是质疑LZ的能力。我很敬佩LZ的志向和勇气,也相信LZ本身到了现在这一步,在学术上肯定是很站得住的。我只是觉得,各位前辈在高校呆久了,思路上似乎受到了一些限制,因此直言指出,还望不要见怪。
110楼2014-04-10 17:01:3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回帖支持 ( 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前 50 名 )

linanwen

银虫 (正式写手)

★ ★ ★ ★ ★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JunJr(金币+10): 感谢分享 2011-12-02 10:05:25
JunJr(PD-EPI+1): 切身感受啊。 2011-12-02 10:09:21
小木虫: 金币+5, 回帖也精彩 2013-11-06 13:52:42
一口气看完了所有的讨论,还真是不少,最近我也是总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回去呢,还是继续在国外。
我走过了六个国家,包括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欧洲的德国,美洲的加拿大,马上即将去美国,也见识了这些国家不同的生活方式。
先说说国外的情况,亚洲国家的生活基本根中国没有两样,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当然,新加坡韩国算是中等发达国家,所以他们的生活环境比中国确实要好。
说说欧洲,欧洲可以说绝对是人间的天堂,只要是西欧的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意大利,德国,法国等,生活非常悠闲安逸,但是这个我说的是他们本国的公民,看看我们外国人在那里是怎样呢。放眼望 去,在德国,仅有的一些高楼,基本住的全是低收入的外国人,当然我们在那里给别人打工,不用担心生活,孩子教育,但是永远都买不起房子,在德国,不是移民国家,很难移民,基本是不可能找到教职等固定职位,所以一年或者两年,你需要不停的搬家,换城市,这个还需要建立在你很牛查,容易找到一份中国的前提下。在说即便是你厉害,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职位,那么看看德国人是否就像我们在国内想想的那样简单直接呢,不是的,我的教授是系主任,但是系里的教授门都不支持他,他的工作开展起来非常艰难,所以我的一个美国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people are people。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有人的地方绝对都是一样,每个人在利益和金钱权利面前一定是脆弱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他们法制健全,这是他们最大的保障。100年前他们掠夺了大量的财富,然后发展教育科技,现在把工业污染完全转嫁到了中国,所以我们不能责怪自己的国家。
再说说加拿大这边,初来加拿大,给人唯一的感觉就一个字,破!相比欧洲的风景、人文,可以说加拿大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吸引我。但是这边好处就是好移民,可是我还是没有交上我的移民申请,因为,我绝对不想在一个没有人文的地方培养我的孩子和在这里天天过这打工的生活。对于一个土博士,在这边,大概需要5-7年薄厚经历,而且成绩突出,可以找到一个一般大学的教职,今年一个朋友有nature文章招教职,在500人中找出了3个人面试,可以想想这边的竞争并不比国内小。再看看加拿大这边博士毕业的朋友又是什么状况,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博士期间又非常好的成绩,实话说这边的科研不如国内好的科研机构和大学,所以博士毕业,同样需要不停的找工作,换工作。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考这边的公务员,这样就可以过共产主义一样的生活了。再说说这个共产主义的加拿大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都非常的懒散,我的老板是最勤快的一个,工作非常突出,导致的结果就是这里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他,排挤他,所以说人迹关系,和国内也是一样,没有大的区别。
美国,即将过去,当然知道,美国那边的工作压力会比加拿大会大很多。不过值得期待。

说了这么多,个人观念就是,女孩子喜欢欧洲,加拿大安逸的生活,孩子上去 去公立学校,便宜放心,但是教学质量差。但是难孩子,至少有报复的男生是不愿意选择这样的地方,从我个人来讲,我是想回国,在国内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干一番事业,但是在国外你要做成一样的事业,或许你要多付出几十倍,而且还不给你这个机会。再说中国并没有我们想想的那么差,国外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好,任何一个社会都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进步,只要我们看见在进步,这就是最大的安慰。国外的教育也不一定就是一定好,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爸妈占了很大因素。这让我也想起了施一公说,他孩子刚到北京很不适应,车多,人多,后来他发现他的孩子比在美国快乐开心,因为这边的小孩太少,孩子每天只能根爸妈家人,没有玩伴,这就是他们孤单的童年,所谓孩子的自由,其实都是爸妈给的,如果你对你孩子的考试只要求差不多就行,你觉得他还会觉得不自由么,他喜欢做什么就让他去做。虽然我们的教育有问题,但是很大的问题,在为人父母的心中。呵呵,说了这么多,总之就是,国外的生活值得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去做了,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那条路,别人说什么值得借鉴,但是不一定就适合自己。
85楼2011-12-01 23:19:2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dld123

版主 (文坛精英)

大将

★ ★ ★ ★ ★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JunJr(金币+5, PD-EPI+1): 值得借鉴 2011-10-24 12:33:46
waehrend(金币+5): 哈哈 百家争鸣 2011-10-24 15:48:56
小木虫: 金币+5, 回帖也精彩 2013-08-13 15:01:52
和你想法完全不同:
(1) 我见过在国外读社会学的文科博士,毕业了找不到工作的笔笔皆是;
(2) 像葛优说得,大家都是怀揣做国际贸易的梦想出国,结果都进餐馆出来刷盘子了;
(3) 就看你自己文章牛与不牛,与呆在哪里并没有直接关系;
(4) 国外的天难道比国内蓝,不见得。我是土博士,有多年海外经历,从来没想过倒回去,再读个博士;
(5) 国内其实也不少机会,就看你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比如你可以申请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什么的;
(6) 我想你要是国产的,有几篇nature和Science文章,照样可以得到你想得到的。我见过一个基金委工作的,他就是社会学的,发了几篇science和nature,他本人无海外工作经历。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一句话:我觉得还是看你个人的能力,与你在哪无关,个人观点。


你儿子英语有无提高,与你是否呆在国外无直接关系。
我原来在美国的时候认识一个北京交通大学的一个英语专业的副教授。和你的想法一样,带着儿子一起来了美国,想法就是为了提高他的英语。他小孩在美国也上了高中一年级,本来他的合同只有一年,后来他小孩呆在美国,不想回国了,害得她没办法只有黑下来,打黑工。她的儿子,非常的叛逆,在美国呆得,非常内向,根本就没办法融入那个社会和那个生活,但是他非常喜欢呆在国外,觉得自由。
这种例子,太多了,好多人都是想提高小孩英语,什么的,这个不是你出国的理由。得不偿失的事情,实在太多。
其次食品安全,这个不是一下子两下子能解决的,比如说你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日本政府也隐瞒了很多核辐射的信息,福岛的菜,大家都没人敢买。
所以在哪里都有安全的,都有不安全的。
国外生活更简单,我是承认的,因为你来作为一个博士后,就是个打零时工的人,不需要你做决策,不需要你去正课题和要项目,其实你真到了那个层次和国内也差不多。作为博士后,你只是干好你职位该做的任务即可。至于说安逸,那谈不上,安逸还是在国内。看人家的脸色吃饭,难道还比自己在国内当老板还安逸。试问楼主,呆在国内安安稳稳生活,与呆在国外四处打工,那种生活更安逸。这不言而喻的。另外,女同志,我见过在美国的时候,老婆出去工作,老公在家带孩子和做家务,我觉得这又何必的。放着国内安稳的生活不过,就是为了出个国,当个临时工。可叹呢。
光图安逸,我觉得还是呆在国内好。
另外,我就不是很建议,人到一定年龄还那么折腾。比如说,我十年前读博士的时候,我经常熬通宵做实验。现在我也经常的熬通宵,那个精力是实在没办法比的,绝对不能相提并论的。
人嘛,在哪都是只是为了生活,其实很多在国外呆的人,要是能找个国内差不多的单位也都想回去了。当然,不排除个例了。

所以,很多人想通过读博士和做博士后而使自己一步到位,一下子彻底改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那反过来人又问,那你还呆在国外干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赚点钱,生活而已,来点实在的,其他神马都是浮云。
但是,当我2006年,我想在北京买房子的时候,我发现以我做博士后的工资,要不了两年就可以买一个很大的房子。我们当时一起博士毕业没出来的,都贷款买房了,更有甚者买了几套的。
等我做了三年的博士后,我发现我的博士后工资,出了老婆、儿子用的,就只够付首期了。再后来,那到现在还在纠结,没回国,我已经完全买不起房了。而我们一起博士毕业的,人家都几套房子了。
你说你再叫我出来读博士,我告诉你我打死都不出来了。
再说职称吧,我们班级已经都有正高职称了,没出国的。我们这些一切期待于国际视野和奔着国际目标,干大事业的人,沦落成今天,每天还一定要祈求上天再赐给我一个博士后的位置吧。而且下一个老板千万别太push我,都老大不小的一大把年纪,叫人家总是呼来唤去,觉得面子过不去啊。
现在即使回去,也是青黄不接,好职位都被别人占了,自己在国外只能是这么耗着。悲催、悲催啊!
啥时候,等我国内的同学当大老板,祈求他能帮我解决个固定职位的工作。想想当初,想死的心都有啊。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场景又再次浮现了。真是感觉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
能否成为大牛,或者彻底改变的因素,实在是太多。就像我哪天也想,我一下子买彩票中了五百万一样,很难说,非常迷茫。

突然想起了饶毅施一公《对《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一文的回应,下文来自转载:
1993年我还在纽约念博士。当时一位刚从回国内探亲回来的学弟对我说:
“哎呀!老王你知道吗?现在国内的人也不是那么没钱,我们回去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我笑笑说:
“我从来就没有认为咱们回去一定要算什么。不过一个穷研究生而已,你以为你应该算什么?”
在前留学时代和前归国时代,是个留学生回国就算个人物,就更不用说像蒲慕明先生这样很早就回清华去做系主任的高层次人才了。在后留学时代与后归国时代,留学生回国早已经算不得稀奇,至少经过方舟子学弟的持续揭露和“学术”打假,归国的留学生和教授早已褪去了神秘面纱。再不明白的人也都知道所谓“海龟”群体一直是鱼龙混杂,甚至还有不少虾米混迹其间。
在前留学时代和前归国时代,留学和归国就是好事,水平和能力不够高也照样可以有个立足之地,这样只有少数人有较好的水平;在后留学时代与后归国时代,水平不高还想有个立足之地,远没那么容易,这样使得水平和能力较过去有更为普遍的提高。
简而言之,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在前留学时代和前归国时代,有不少选择“两栖”的当年的蒲慕明;在后留学时代与后归国时代,有更多全职归国的饶毅和施一公。
之所以把在90年代末之前称作前留学时代和前归国时代,2000年之后称作后留学时代与后归国时代,原因就在于在这期间的某段时间内有一个分界,留学与归国从“很算点什么”过渡到了“已经算不上什么了”。我个人留学归国正好处在算点是什么又不算点什么的那个尴尬位置,所以体会也至深。不少和我前后回国的人,拥抱的是前留学时代和前归国时代的价值和取向,而我由于感觉到了后留学时代与后归国时代迟早会到来,没有去拥抱那些价值和取向,成为异类。
如果大家对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学术界的种种剧变有所了解,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说蒲慕明这位“老”先生的理念是属于前留学时代和前归国时代,而饶毅施一公这批人的理念属于后留学时代和后归国时代。前者更多地代表过去,后者更多地代表未来。尽管如此,他们自己的理念中也未必没有和他们自己的立场和身份不完全一致的地方。
相比之下,蒲慕明先生在1980年代初就开始在国内帮助提升教育和学术研究水平,可以说比饶毅施一公更具爱国精神、理想主义和奉献精神,更具不可为而为之的豪情。不过,蒲慕明毕竟没有全职地在国内工作,他后来主持的研究所也许算得上是一块学术“绿洲”或者“特区”,但也仅仅是一块“绿洲”或者“特区”,除非它的运行模式能够被复制和推广。开垦一片“绿洲”和建一个“特区”,搞一个根据地,的确是前留学时代和前归国时代所需要做的事情。
不同的是,在后留学时代和后归国时代,大量的“海龟”加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用“游击队”建“根据地”的办法来搞学术建设显然不行。这应该是饶毅和施一公觉得需要站出来公开呼吁制度问题的动因。我个人并不认为国内的学术环境和制度已经不错,我只是更认为要改变国内的学术环境和制度,需要更多训练背景和素质更为优秀的科学家和学者来主导学术界的方向和规则.


[ Last edited by dld123 on 2011-10-24 at 12:23 ]

» 本帖已获得的红花(最新10朵)

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改变能改变的,接收不能改变的。
7楼2011-10-24 10:27:1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padian

木虫 (著名写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JunJr(金币+5): 说得不错。我个人建议,如果年轻还是到国外看看。经历过之后,再说。 2011-10-24 13:27:01
dld123(金币+15): 谢谢分享,写得不错,鼓励一下。 2011-10-24 13:42:14
waehrend(金币+20, PD-EPI+1): 感谢理性分析 2011-10-24 15:53:28
小木虫: 金币+2, 帖子真精彩 2015-03-15 21:57:56
虽然我是学工科的,土博士一枚,但是我也想说几点自己的看法:

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小城市的本科,北京211的硕博,博士毕业拿到洪堡,海外1年,同时拿到百篇,薄厚回原来的211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30出头吧

也许这只是个例,但是反映出来的是,只要你真的很牛,哪里都一样。

如果说国内的博士,到国外的薄厚,我觉得也许是个不错的路子;但是如果说国内的博士,再到国外的博士,我觉得有点折腾的意思。时代在快速发展,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现在能做就是把握现在所能把握的。

我曾经和lz有过类似的想法,我个人分析有这么一些原因:
1. 自己觉得自己适合研究,但是受不了国内的环境;
2. 觉得自己身边的同学,可能有些还不如自己,但是却在国外混的不错,给自己的刺激。

看lz的理由,我能感受到lz内心的一种不甘心的心态,期望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在获得外界对自己能力认可的同时,能够同时整个家庭的生活环境、水平等等。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的感觉lz的理由,只能算是借口。因为你要问问自己:
1. 为什么当初不选择海外读博?没有机会还是自己在平衡博弈中选择了其他?

2. 为什么薄厚申请一直没有成功,在不断肯定自己能力的同时,是否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原因都仅仅归结于一个博士头衔是姓中还是姓洋?

3. 如果年龄不是问题,在国内如果做不出成绩,而国外却能做出成绩,其中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又在哪里?仅仅是一个外界的环境么?

lz,我觉得你是一个很自信的女强人,但是冷静下来,有时候需要自己放下很多的抱怨,而转入认真的思考,在不轻易的低估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要防止过分的自信而把原因都归结于客观因素。

以上言词,很多是我自己的一些感受,自己在很多方面也有过感触。如果言词中有不适,请lz见谅。
17楼2011-10-24 13:19:5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ostrich1853

铁杆木虫 (著名写手)

杂货铺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我唐突的总结一句:楼主很天真;
我郑重的说几个字:现实很残酷;
我发自内心的感慨:女人啊真猛!

justdoit!
92楼2012-02-05 14:12:4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unJr

铁杆木虫 (著名写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dld123(金币+15): 谢谢分享,写得不错,鼓励一下。 2011-10-24 13:41:49
dld123(金币+5): 我在康涅狄格州也有同感,写得很好! 2011-10-24 13:45:48
waehrend(金币+20, PD-EPI+1): 美国真复杂啊 感谢分享 2011-10-24 15:52:10
小木虫: 金币+2, 帖子真精彩 2015-03-15 22:37:49
引用回帖:
8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芭芭乐 at 2011-10-23 14:33:20:
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科研只是我考虑的一个方面。我的理由还包括下面几个:
儿子的英语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不用再担心儿子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外的生活更加简单安逸。
况且,我也说过我可以回国找到同样的 ...


你的这个想法很典型,美国这边有好多人都是这个想法,明明在美国相对受苦也不回国。
这其中一部分人是因为错过了机会很难再回国了,比如就象我这样的。我出国的时候正好是祖国各方面高速发展而美国陷入衰退这几年,现在国内家乡的房子我已经买不起了,单位的职位已经饱和了,同班同学已经是正教授了,我再回国给他们打工觉得丢不起这个人。
因此只能再在国外奋斗,再拼拼,拿到硬文章之后,希望过几年能凑合包装个国内的人才计划,这样也许能过得好点。

另一部分人不回国是因为偏见。
他们一边明明在美国每天都吃美国的转基因粮食、瘦肉精猪肉和苏丹红番茄酱,却毫不不在乎;一边反而担心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实验室就有一个交流学生,刚来美国1年多就开始金贵了,再回国就说国内各种东西都不能吃了。我跟她说你这20多年在国内不是吃得挺好嘛。而且事实是,北京市民什么都敢吃,但最后却还比纽约市民的平均寿命多一岁。
我在美国见到好多华人都是这样,象鸵鸟。一边把头埋在美国,对美国发生的什么都是视而不见;却把屁股冲着国内,不少人明明多少年都没回过国了,想法完全过时了,却还是坚持一些明显的偏见。
也不能说这种选择不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活法。这在美国华人中是一种很典型很典型的心态。
其实二十年前更夸张。
我见过两个比较让人惋惜的例子是。
国内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跑到美国一边刷盘子一边考美国职业医师,最后永远成为一个刷盘子的。
还一个是国内重点高中英语老师,到美国做保姆几十年,最后成为一个职业保姆。
《北京人在纽约》里面的事情一点也不过时,特别是我本人见过一些ABC之后,感觉美国即使对孩子来说也是个得失参半的事情。

再说出国的这个围城心态。
就我本人的例子,我几年前来美国的时候还在热衷于办绿卡。
现在又打算回国,之后还得把孩子的美籍退掉,改成中国的,这样才能落户口。
很多事情你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完成这个心理转变的过程。
当然我也不是在说你就应该回国,因为我同事中也的确有不少在美国活得比较舒坦的。在哪个国家生活,这都是很个人的事情。只是做这个决定最好还是基于一些实际的生活体会。

其实很多国家有一些比较特有的事情,你得权衡一下。
比如美国,食品安全肯定不行。无论是转基因、农药残留、激素牛奶还是瘦肉精,番茄酱里的苏丹红,这在美国完全合法,美国民众对此也毫无热心。这里面的细节你自己可以查查。美国可以说是发达国家在福利、食品安全、儿童智力开发、贫富差距等方面搞得最差劲的。
欧洲食品安全倒是不错,但身份、认同感和工作机会不如美国。
日本,没有那个英语环境。
出国之后经历的各种围城的感觉,等你来了就知道。
我个人建议,你可能去新加坡比较好。


[ Last edited by JunJr on 2011-10-23 at 17:30 ]
15楼2011-10-24 12:38:1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maotsedong

木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dld123: 我见过这样的人,来美国呆没几天,感觉美国的狗屎都是香的,我一直不赞同这种观点。呵呵 2011-10-26 16:14:25
引用回帖:
7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dld123 at 2011-10-24 10:27:15:
和你想法完全不同:
(1) 我见过在国外读社会学的文科博士, ...

您说的其他的我不了解,但是国外的天真的比国内的蓝,不信你去美国看看,美国大城市的天空真的比中国大城市的蓝!!!
58楼2011-10-26 14:42:5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maoapple26

木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人生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只有“成功”一项。我只希望和心爱的家人过上简单平凡的生活。”
我非常欣赏楼主这一句话。
我们家,我是土博,老婆是洋博,
老婆在海外读博时的朋友基本上是洋人,
她不喜欢国人(中国人在一起聊天话题就是文章和移民),
老婆属于思想简单的人,或者说是比较蠢的人。
回国后老婆很不适应(我们特别太在乎钱和利),
现在我们又在考虑出国了。
希望移民。

我自己出国过,知道移民的辛苦,
国内我们有房子和车。
但是,老实说,我也是不喜欢国内,
我想,如果我能够在欧美或者澳洲某国洗盘子,老婆做博后,
再也不为勾心斗角而烦恼,
全家住一个2房的公寓(这个不难),
家里人愉快地生活,
这多好。

[ Last edited by maoapple26 on 2011-12-2 at 10:17 ]
87楼2011-12-02 10:11:5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eiwangwei

银虫 (初入文坛)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看了很多,也很感慨,我年龄和楼主差不多,英语没楼主好,也没文章,也想出国,身在国内二流快到三流高校,目睹身边之学术之腐败,教师之人品低下,即使我知道的一流学府,也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试问当今国内之高校,有几个人是真正做学问的?试问当今之导师,有几个有为人师表的品格,我是看到的阴暗面太多了。中国的院士,拿钱可以买的,没学问,没成绩,2千万买一个。我们学校也有当年留学回来的老知识分子,只是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了。
再说中国的经济,是真正的繁荣吗?和日本80年代的经济可以比吗?有持续性吗?
98楼2012-05-27 21:27:5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pandaking

至尊木虫 (著名写手)

dld123: 此言经典! 2011-10-24 15:29:56
不是镀金的经历造就成绩,而是产金的能力决定前程。一味求好的教育背景,还不如在自己的岗位多干出些实事。
25楼2011-10-24 15:25:5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illance

禁虫 (小有名气)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dld123(金币+5): 分析总结得很好,应该给予奖励!不过既然决定,就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做,别人说得那都是别人的经历,路在自己的脚下。 2011-10-26 08:15:04
本帖内容被屏蔽

51楼2011-10-26 06:49:2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loveynf

新虫 (初入文坛)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说下我的感觉:

楼主,首先你很强。从发论文到很多东西。这个不可否认。

其次,目前你的出国打算更多是源于你内心深处的向往和不甘心。那些理由其实都是借口。并且别人再怎么说,因为你内心的向往和不甘心,你都会有话去反驳的。

所以理性想想吧!你是否愿意为了你的向往和不甘心放弃国内的一切。愿意,能自己承担自己选择带来的风险和责任,心大,拿得起放得下,就去。相反,如果80%可能的情况发生,就是国外没合适工作,国内又打回原点,你心小,会自怨自艾,后悔一生,就别去。
106楼2013-08-08 22:29:3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芭芭乐

木虫 (小有名气)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想法
读国外博士的好处:可以从事更为纯粹的研究工作、更易获得国外名校的tenure职位、儿子的英语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不用再担心儿子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外的生活更加简单安逸。
坏处:生活在短期内不能安定,先生会被迫选择和我同样的道路。(我先生虽然很支持我的想法,但他骨子里是不喜欢折腾的人。)
本人优势:英语很好,发表过多篇英文文章、参与过多项国际合作课题。有过一年的留学经历,非常适应国外的生活。夫妻双方家庭没有养老负担。天真地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可以提早毕业。
最坏的打算:不能获得国外的tenure。但是我有自信,即使回国后还能得到和现在类似的职位。
P.S.: 我是一个奔四的女人。但是我觉得年龄永远都不是问题。一个60岁的人,可能可以活到100岁;一个1岁的幼童,可能不幸夭折。谁知道自己还剩下多少时间呢?
3楼2011-10-24 10:03:0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eekend.ba

木虫 (正式写手)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dld123(金币+5): 谢谢分享个人经历,写得不错。 2011-10-24 13:43:50
我曾经在国外联合培养一年,之后回国内博士毕业,当时感慨中国社会的不公,加上家人说服,想走楼主的所说的再读一个博士的路子,当时已经完成申请,一切手续都已办好。但结果最后我留下了,当时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我美国实验室的一个朋友(印度人)告诉我,在美国同一个专业拿两个博士是最让人费解、最没有前途的,这除了证明你没工作能力吃老本之外什么也证明不了。二、我老婆坚决不同意,她认为好的生活会受环境影响,但不会被环境决定,最终还是人的主观努力。现在我在国内找了个职位,算了算收入和去美国读博后差不多,而且还包含一些福利和企业年金之类的东西,日子过得也算不错,尤其当我儿子出生后,我的重心更加放在给他一个稳定温馨的环境上了。我也不知道如果当时去了美国又会是什么样子?人的一生总是面对选择........写出自己的经历供大家参考吧。
18楼2011-10-24 13:37:1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Edwin_Sun

新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在去年我还有这样的想法,托福GRE都已经考过并且递交了申请,可以说如果对方给我奖学金的话,我是肯定要去的,结果申请的老师当时没有拿下来项目,而我自己也没有足够的钱去读书,就放弃了~~现在过了那么久,感觉当时的那种冲动已经变淡了,之所以认为是冲动,就是因为你完全可以在读这个博士的同事做很多很多事情,美国的tenure看的是你的科研能力,文章和经历,并不那么在意出身,有很多人出身于美国都没怎么听说过的college,但同样可以在有了十几年实际工作经验之后在全美最好的大学里做教授~所以我觉得楼主不妨沉下心来,好好做做研究,至于博后,有则去,没有也不要强求,博士就不建议去读了,去了做那么多苦逼的事情,收获却可能没有那么大的~
44楼2011-10-25 09:01:3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itena

禁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本帖内容被屏蔽

47楼2011-10-25 10:03:3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x5370

金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楼上优秀贴大哥说的很好啊,的确该给优秀。不过我还是希望抛出我自己的一点想法。
本人硕士毕业就想到国外读博,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去了一所国内高校读博,博士期间本来想继续准备出国,可是由于换了专业,毕业压力很大,还是没有成行。博士毕业以后,去了高校,出国倒是出了几次,但都不是读学位。
出国读学位之心仍然至今不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越来越大,牵挂越来越多,所以我想了十年的事情也许不能实现了,真的非常遗憾啊。
希望楼主尽快决定!趁年轻,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祝福楼主,希望能够在这个版再次看到楼主国外成功的消息!
77楼2011-10-30 11:10:1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angxm2007

金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人的一辈子就是折腾!怎样都是活,看自己意愿了。
82楼2011-11-01 20:59:2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追逐云朵的猪

银虫 (小有名气)

有梦想就要坚持, 我觉得还是尊重自己的内心好一些
年龄不是问题,原东南大学的校长韦钰不也是39岁才去德国读博士嘛
不要错过最后一班车和一个深爱你的人
89楼2012-01-22 16:55:3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uzhongye01988

铜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支持楼主做博后,但是个人觉得你要再读博士学位,请慎重考虑!读个博后出来见识一下对你肯定有好处
如果你来美帝国主义读书,你如何考虑家庭?如果你的家人随你出来,那么在美5年你的个人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小孩老公一起来的话,恐怕要自费不少,这边做博士收入仅能维持自己生机。如果家人没有保险,在美国一生病,基本破产。即使不破产也马上让你体验真正穷人的感觉。
如果家人不来美国,你的家庭有出现危机的可能。当然,只是有可能,如果5年,这可能就很大了。 为什么,你懂的
有些事是要听心的声音,但是如果心里的声音是错的,那可能会让你一辈子吃苦或后悔。
所以,慎重考虑是有必要的
尤其是你有家庭,就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发展和感受。你的家庭的幸福也是你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之一。
有点乱,呵呵,个人认为一家人幸福的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94楼2012-02-07 09:18:1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水月庵男主持

银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如果夫妻双方有共识的话就可以试试,我周围也有一对,和你们差不多,折腾了很多年,最终在国外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过程是折腾的,结果是好的,但只是他们这对,其他我不知道
14楼2011-10-24 11:42:4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mselxj

木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引用回帖:
7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dld123 at 2011-10-24 10:27:15:
和你想法完全不同:
(1) 我见过在国外读社会学的文科博士, ...

对于时间的划分,个人觉得2004-2005之前和之后又是截然不同的机遇和要求。
21楼2011-10-24 15:15:5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aehrend

至尊木虫 (知名作家)

水哥

优秀版主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dld123(金币+20): 明眼的人,都能看出来。水版解释文字不多,但非常到位。金币奖励。 2011-10-24 16:06:58
我老家那里的小学一个一个的关张,因为没有足够的学生,下一步就是中学关张,然后就是大学,伴随着这一代人成长。。。教授们那个时候就得裁员了可能。

另外提醒大家在讨论的时候注意这几点:1.楼主是文科的,联系博后本来就不容易;2.文科的读博士,有些国家是自费的,跟理科生不同。3.楼主说的对孩子的英语好之类的,是小的方面,最关键的是,楼主向往国外的生活。4.楼主确实有点太女强人了,老公的感受一定要充分考虑才行。5.时过境迁,不同的时期的机遇啥的肯定有所区别,不过大家提供的自己见过的活生生的例子非常有参考价值。

» 本帖已获得的红花(最新10朵)

何三水,人称水哥(对啦,就是灌水的那个水啦)
29楼2011-10-24 16:02:1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y1012

木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不同的人有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就看你想要什么!
人的一辈子就是折腾!反正不能太安逸!
31楼2011-10-24 19:46:2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芭芭乐

木虫 (小有名气)

因为是研究社会学的,所以对性别问题有点敏感。

请问,如果我是一名男性,大家的意见会不会有所不同?
37楼2011-10-24 20:50:0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unJr

铁杆木虫 (著名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国外生活更安逸?这点我不敢认同。
可能欧洲会好一些,至少我去德国的时候感觉那里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美国完全不同。
美国有句话叫,“美国是中年人的战场”。
全奖最多能保证你自己学费和吃喝没问题,但如果孩子想上学,想吃上有机食品,那你还得有额外的收入。

你说生活方面,我觉得最好得有个能够量化的概念。生活水平和购买力并不是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一个可计量的可比较的问题。
比如我现在年薪5万多美金,税后3万8千多,自我感觉往多了说也就是相当于国内一年15万人民币左右的购买力。
这收入在美国,可以保证吃喝基本无忧,但房子还是买不起,还是吃不起有机食品,孩子也上不起好学校。
我同学在国内就业的大概也是这个收入,生活不比我们差。只是他们赶得时机比较好,在国内占了好坑,买了房子。
每当我和国内的同学聊天,发现自己物质上实际已经落后于国内的同学的时候,我都跟自己说我到美国是为了奋斗而不是为了享受的,以此自勉。

最后,还是给楼主提个醒。即使出国也万万不能断了国内的关系,万一你出国之后发现生活还不及国内安逸,这样你还能有条退路。

[ Last edited by JunJr on 2011-10-24 at 01:30 ]
38楼2011-10-24 21:17:4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吾是乖小宁

铜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送鲜花一朵
工作过的小硕一枚斗胆发表下自己的见解!以你的客观条件,支持你出国读个博士后。人生就这一遭,不应留有遗憾。以我导师为借鉴,30开外读的浙大博士(理科),现在都头顶两个国外博后头衔了。我个人认为做学术研究,不应太功利,不能把谋金看的太重。此外,字里行间透露你还是很偏向出国做博后,只是需要更多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另外,说到你儿子,我想如果你儿子想学好英语的话,自然他会去努力,无须你多操心。想想你自己英语是如何学好的,难道都是在国外呆出来的么?!最后,希望你能够成功。
65楼2011-10-26 22:15:0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lcliuchem

木虫 (著名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dld123: dld123(金币+2): 其实每个人的建议都是有针对性,都是个例。每个人海外的经历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既然那么坚决,就一往无前地去做吧,祝你早日在国外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2011-10-26 16:43:43 2011-10-27 12:30:22
引用回帖:
7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dld123 at 2011-10-24 10:27:15:
和你想法完全不同:
(1) 我见过在国外读社会学的文科博士, ...

个人经历得出的结论,参考需谨慎
66楼2011-10-27 10:51:1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tar_xing

铜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女人这把岁数了,还不现实。哎~,能力问题。
计算机
93楼2012-02-06 23:15:1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bjw100

铁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国外的工作岗位并不易得到的。
我不求认可,只求真理。
97楼2012-02-14 11:21:3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xiangruofei

金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跟随自己的心吧,看自己到底想追求什么。在意房子和票子的人,压根没必要走科研那一条路,读大学都是奢侈的,不如及早挣钱去;在意精神追求的,想在这辈子给文化历史留点什么的,跟着兴趣走吧,在生存无忧的前提下,追求快乐是最重要的
101楼2013-06-13 09:41:3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newlgt

木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well I think just go following your thoughts!
Life comes in a package!!
102楼2013-06-18 10:23:4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pingzibuman

至尊木虫 (著名写手)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不知道楼主最后如何了,是否还在追逐梦想
105楼2013-08-07 08:34:0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bj2008989

木虫之王 (文学泰斗)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出去吧,别听人家怎么说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12楼2014-05-25 09:28:4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593227581

金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这个帖子真好,楼主以及每位的回帖都非常精彩!
我本来也有像楼主一样的想法,于是才在小木虫里搜这种话题,看到这个帖子。但看了众位的评论之后,我不迷茫也不犹豫了。的确是,类似或相近的专业,为什么要读两个博士呢?没有必要。除非,你真的有很清晰的梦想,不想做本行了,想学别的专业,那还可以考虑再读博士。
我非常佩服楼主的勇气和决心,自己内心也曾那么激动澎湃,但还是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前路。
如果想换个好的科研环境,做博后也可以啊,重点不是在文凭,而是自己在做科研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能力。至于你说没有国外博士很难在国外拿到教职,我认为有了国外博士学位,仍然很难说,还是看自己能力。这一点我不强求自己一定要在国外拿到教职,所以没有楼主纠结。可以理解楼主的纠结。如果博后难申请,可以申请CSC访问学者,带着钱找位置会很好找,更容易找到名校牛人组的位置。
写这个评论同时也是理一理自己的思绪吧,我想好了,一门心思申请博后,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一定能找到。不再考虑出国读另一个博士的问题了。
至于将来回国还是在那边,当然是哪边发展好在哪边,要看几年后的国内外形势,到时候再决定。
我想的不够长远,只能看到眼前。
人生时时都在赌,都有风险。
顺其自然加上自己的努力,一切都会好的!
不过分攀比,有些人外表光鲜,但你不知道他们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辛酸。只要自己和家人都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幸福最富有的了。
117楼2016-03-09 11:53:4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anying2012

铁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 金币+0.5, 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读博士太累,真心不推荐再读一个

发自小木虫Android客户端
123楼2016-03-21 08:36:4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普通回帖

liushu0226

至尊木虫 (职业作家)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我是工科博士,曾经和你有一样的想法,想读个国外的博士学位,但现在放弃了
2楼2011-10-24 09:51:4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芭芭乐

木虫 (小有名气)

回头看看我的分析,似乎没有理由不去再读一个国外博士学位。
但是,我已经考虑这个问题三年多了,迟迟没有行动。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缺乏行动力吧或者惰性太大了。
4楼2011-10-24 10:05:4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芭芭乐

木虫 (小有名气)

引用回帖:
2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liushu0226 at 2011-10-24 09:51:47:
我是工科博士,曾经和你有一样的想法,想读个国外的博士学位,但现在放弃了

谢谢你的参与。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5楼2011-10-24 10:06:3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tudent208

金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省属重点高校副教授再读一个海外博士~  有魄力~ 让我选择我还是喜欢安稳的小日子~呵呵~~
6楼2011-10-24 10:24:4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芭芭乐

木虫 (小有名气)

引用回帖:
7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dld123 at 2011-10-24 10:27:15:
和你想法完全不同:
(1) 我见过在国外读社会学的文科博士,毕业了找不到工作的笔笔皆是;
(2) 像葛优说得,大家都是怀揣做国际贸易的梦想出国,结果都进餐馆出来刷盘子了;
(3) 就看你自己文章牛与不牛,与呆在 ...

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科研只是我考虑的一个方面。我的理由还包括下面几个:
儿子的英语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不用再担心儿子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外的生活更加简单安逸。
况且,我也说过我可以回国找到同样的职位。
8楼2011-10-24 10:33:2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dld123

版主 (文坛精英)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
引用回帖:
8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芭芭乐 at 2011-10-24 10:33:20:
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科研只是我考虑的一个方面。我的理由还包括下面几个:
儿子的英语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不用再担心儿子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外的生活更加简单安逸。
况且,我也说过我可以回国找到同样的 ...



[ Last edited by dld123 on 2011-10-24 at 11:05 ]
9楼2011-10-24 10:46:3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芭芭乐

木虫 (小有名气)

谢谢你分享你的想法。
每一个观点,我们都可以找出截然不同的事例来支持或反对它。所以,我承认你说得很有道理,但还不足以说服我打消原来的念头。我还是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声音。
10楼2011-10-24 10:58:1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相关版块跳转 我要订阅楼主 芭芭乐 的主题更新
最具人气热帖推荐 [查看全部] 作者 回/看 最后发表
[基金申请] 刚刚收到科研之友邮件 +9 olivermiaoer 2024-06-19 11/550 2024-06-20 06:49 by kobe0107
[硕博家园] 豫北虫友互识 +10 xuhongli903 2024-06-18 11/550 2024-06-20 00:25 by xuhongli903
[考博] 有机化学迷茫学生 +4 佛系摸鱼5 2024-06-18 5/250 2024-06-20 00:05 by 佛系摸鱼5
[文学芳草园] 累并快乐着 +20 MYHLD521 2024-06-14 20/1000 2024-06-19 23:04 by tentoone
[论文投稿] Scientific Reports二审90天了,催稿也没反应怎么办? +3 智晨君 2024-06-18 6/300 2024-06-19 20:08 by licheng78
[基金申请] 青年基金会评专家到底是怎么会评的呀?主审专家是不是一般不会改动系统按函评给的顺序 5+3 他山攻玉之石 2024-06-18 14/700 2024-06-19 19:43 by liliwang215
[基金申请] 面上博士后 +3 jsqy 2024-06-19 3/150 2024-06-19 17:58 by bxwisdom_886
[论文投稿] 求机械类四区sci推荐 5+4 迷茫小旷 2024-06-14 5/250 2024-06-19 14:08 by tangjie12345
[教师之家] 试用期辞职 +9 ZHONGWU_U 2024-06-18 14/700 2024-06-19 12:36 by ZHONGWU_U
[论文投稿] ACS AMI 返回审稿意见,一个大修,两个据稿,编辑给的修改重投 +5 智商已更新 2024-06-19 5/250 2024-06-19 12:35 by nono2009
[基金申请] 我标书代码变了 +62 学员NHuqdk 2024-06-16 85/4250 2024-06-19 11:52 by zhangjxnu
[公派出国] 去英国的小伙伴儿都在哪儿租的房子呀? +7 65syn 2024-06-14 11/550 2024-06-19 10:19 by 65syn
[基金申请] 博后基金刷到的BUG,图片来的更直观 +15 carolloo 2024-06-17 16/800 2024-06-19 09:42 by msjy
[找工作] 杭电、天津科技、青农和宁波工程学院如何选? +12 味道很好啊 2024-06-13 24/1200 2024-06-18 23:09 by 药材
[找工作] 初始合伙人来啦!(生物试剂耗材标准品) +14 欢快的小科研人 2024-06-15 25/1250 2024-06-18 20:35 by 小飞来虫
[教师之家] 请问事业编制和年薪制冲突吗? +12 ZHONGWU_U 2024-06-14 12/600 2024-06-18 19:31 by fangyl2005
[考博] 2025考博 +8 自强不息a?a 2024-06-15 13/650 2024-06-18 18:12 by 投必得科研顾问
[硕博家园] 博士毕业高校和就业的相关问题 +7 SCITOPPP 2024-06-14 11/550 2024-06-18 07:51 by yinxing1995
[论文投稿] 论文已接收,但发现修改稿传的是旧版该怎么办? +3 zsq54321 2024-06-15 6/300 2024-06-17 19:45 by wjykycg
[论文投稿] 二审返修送审10天了,原来一审的3个审稿人只有2个接受了审稿,会邀请新审稿人么? 50+3 huanpo116 2024-06-15 5/250 2024-06-16 10:27 by bobvan
信息提示
请填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