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查看: 14420  |  回复: 31
当前主题已经存档。

yxb19830528

木虫 (著名写手)

高分子材料高工

作者  mec21cn  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1207799&fpage=3
几年的写论文和审稿心得
从硕士到博士这些来,从小木虫上学到了不少虫友们的科研和写论文的经验,所以也想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赚赚人品,呵呵!这些年来也小有了一点成果,一篇NANOTECHNOLOGY,两篇CARBON,三篇3.0以下的SCI,当然还有些垃圾中文论文。其实正像很多老师讲的那样,只要你发文章有了第一篇之后,到第二篇第三篇就会越来越容易,因为只要实验成熟,这就是一个程序化的工作。我在这里想介绍一下我的写文章和审稿的经验和教训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对一些初写文章的人有点帮助,当然这中间有很多不太妥当的地方,也请大家指正。

写文章
1.        前期实验。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读书大部分情况是为了写文章毕业。所以没必要为了完成老板的课题先做试验,然后总结实验结果写文章,我觉得这对自己来说很不妥!因为我们到后来写文章的时候会发现总是有不如意或者漏掉的数据和实验,所以会经常很懊恼,不得不重新回过头做测试甚至重新做样品。例如,某些照片的尺寸不统一问题、缺少可对比数据等。这样会很费时间,所以我建议特别是初次写SCI的同学,实验之前一定要多看文章,借鉴一下类似文章的构架,然后边做实验边写文章框架,写的时候先不要做详细的分析,把数据和图片罗列出来就行了。
2.        看文献。切忌从头到尾的当阅读理解看!除非是非常接近的论文。我就习惯根据关键词上百篇的下载,然后逐个浏览人家的图片,这样总能找到和自己的某部分挂上钩。特别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缺少哪个理论,你可以大量下载文章去查找,其他领域的也要看,别指望和你很接近的理论,否则你的研究就没有价值了。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要尽可能避免原始的测试数据,要尽可能的做一些处理,如转化换算、统计分析等等,这样会从实验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审稿人也会觉得你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例如化学动力学分析(如Arrhenius曲线),材料力学性能可以加入断裂概率分析(如Gauss和Weibull分部分析),纳米材料中的直径分布曲线(用Nano Measurer),和元素分布曲线,等等。另外想发高一点的杂志,适当做一些理论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转化我们的试验结果,也能赚取审稿人的印象分。其实这个并不能,只要你多看各个方向的文献,你总能找到满足你的理论。
4.        图片处理。图片可以说是整个文章最重要的因素了!首先对于编辑和审稿人来说,他们拿到一篇文章,往往第一眼都会看图片怎么样。因为他们都是在本领域内见得毕竟多的人,一看图片就能知道文章的好坏。说到图片就有很多要注意的东西:首先,图片的分辨率必需较高,我习惯用Photoshop处理一下,像对比度、色阶什么的,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图片的颜色,图片能用彩色最好了,比分说示意图什么的,甚至现在的杂志很多都鼓励给图片PS颜色,比分说SEM和TEM照片,很多高水平的杂志上都喜欢用彩图。曲线图片,曲线一般情况下是用Origin画出来的,所以会有很多个人喜好的因素,这可以多借鉴一下各个领域的文章。另外补充一点,如果你能有些在你领域内非常规的测试方法得到的图片,那样就能增加文章接受的砝码,因为这样有时会给审稿人一些心理压力,因为他们并不一定懂。
5.        模型和示意图,这是能足以体现个人的作图技术和表达能力,这里我建议新手多看看文章,包括别的领域的也要看!特别是看些高水平的文章,人家不仅出色在研究领域,而且突出在图片处理上面。多看这些文章会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启示,比分说像纳米材料的生长机理、制备设备和流程等。
6.        建模和机理分析。如果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可以做些这方面的尝试,因为这样也会提升文章的水平。当然我们不指望像那些搞计算的人一样做出多完美的模型来,但是可以做一些比较简单一点的,以分析试验结果和我们的理论数据。我记得有一次一篇文章,实验结果并不是很理想,感觉没有多少创新,但是我做了很多计算,当时审稿人就没给我在分析部分提出任何comment,不知道他们是没有时间还是确实没有把握,所以也不好拒绝我的稿件,最后提了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很快就接受了。呵呵!虽然我这个只是个小伎俩,但是说实话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哦。
7.        摘要和前言。这个是编辑会重点注意的,因为他要了解你文章的大概,所以一定要写好,特别是语言和逻辑性方面,这两项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弱项。首先,语言上我也吃了不少苦头,我们刚开始写论文要尽可能避免自己的语言习惯,一定要模仿别人的句式,然后自己做些改进,特别是学习一些欧美国家作者的文章。前言一定要有逻辑性,比较喜欢一个杂志主编所说三段式:研究该领域的重要性,研究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研究的目的、创新点和基本结果。
8.        论文写作和修改。如果材料充足,论文写作最好不要把战线拉得太长,辛苦一点一气呵成。写好后多看几遍,这个不要怕麻烦,最后把自己站在审稿人的角度上挑毛病,不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看,这很重要!就我个人而言,我一般要修改上十五次然后才能投出去,因为每次都能发现问题。
9.        选杂志。记得我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当时老板死活不让投中文的,非得往高里投,一开始觉得吃那么多苦头很不爽,但是后来还是得感谢他,因为你要是老往低一点的地方投,你和人家站的高度就不一样。(高度对人来说很重要哦!太保守的人永远都只能做借口的奴隶,呵呵!)
10.        审稿意见和回复。一般情况下,对我们学生来说一次性小改接受的确实很难,我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大改过,甚至有情况是有审稿人说拒绝的,然后给你一大堆理由。这些都不用慌,如果编辑没有直接拒你的话都是有希望的。万一有编辑给你Rebuttal或者Resubmission的机会,这说明他还是偏向于接受你的,如果你能满意的回答审稿人提出的问题或者作出相应的修改和补充的话。修改的时候一定要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然后把整个文章做大面积修改,特别是可以调整一下你的图片数据,如果有时间做一些补充试验很有必要。还有修改后别急着投,至少要一个月,这样的话人家会觉得你认真考虑了他们的意见,所以会给你机会。如果被拒了也没关系,毕竟这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喜好,只要我们的东西货真价实,总能找到一个心仪咱文章的杂志的。
11.        最后一点,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多看小木虫!多分享!多赚人品!自然上帝也会让我们多发文章的!哈哈。。。。


另外,本人也审过一些杂志的稿件,这其中也有些SCI,下面把我的审稿步骤和作者常出现的一些错误介绍一下,希望对写论文的人有所帮助。
1.        拿到一篇文章,我第一眼都会看图片,给这篇文章定个基调,是倾向于接受还是拒绝。
2.        第二是根据各个作者和关键词,去找些相关的文章,看这人有没有一稿多投,更有甚者,在国内有些在职的人(往往是高官或企业老总),为了毕业就拿学生的数据稍做改动胡乱写了一篇,在这里我强烈鄙视这帮垃圾!所以一概拒稿。我觉得我们最好不要心存侥幸心理做一稿多投或者重复发表,因为这极有可能会被查出来的。一般好一点的杂志都会提供审稿人一个月免费使用文献数据库,因此大部分资料都是能查出来的。
3.        论文字体和不规范的地方,如常出现的有中英文字体格式、标点符号全半角之分、空格的使用、标题字体、图注字体、数字与单位之间需要有空格、等等,这些是我们中国学生喜欢犯的错误,因为有毕业的压力,往往草草地就把文章投出去了。
4.        摘要部分。请注意不能用简写,除非是常规的简写,如SEM、XRD等。而要使用简写就必须在前言开始第一次出现时说明清楚。
5.        前言部分,前面已经讲过,一定要注意语言很逻辑性;
6.        图片的分辩率、标注、单位等不能出错,另外一组图片必须在一页显示,这个很容易出错;
7.        表格建议使用标准的“三线表”格式,且表格和图片的数据切不能有重复;
8.        结果和讨论部分。避免自圆其说,尽可能找到相关的分析,特别是关系到创新点的地方,否则会引起审稿人极大的怀疑。另外尽量不要出现maybe、we suppose、we hope之类的字眼。如是实在是没有类似的理论分析,可以在之前说明,然后A *** was proposed here for discussion(分析部分注意尽量避免第一人称的句式)。
9.        结论部分。很多人偷懒,简直就是把摘要复制过来当结论,这是很不妥的。结论部分大可不必写试验过程,而是说明清楚该项研究的结果、意义以及可能的研究前景等;
10.        参考文献。外国人特别注重参考文献的书写,因为他们很珍重别人的知识产权,所以他们认为如果我们把这个写错,这是对他们极大的不尊敬。但是这个又特别容易出错,我记得以前审过的文章还从来没有发现一篇是完全规范的,所以哪怕是一个空格,一个符号都不能出错!更不能把作者名字、篇名等信息搞错。
高分子合成及橡胶配方
11楼2009-07-03 09:16:3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xb19830528

木虫 (著名写手)

高分子材料高工

作者  lsw3187  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1154278&fpage=3
读博士和发表SCI心得小结
刚发帖散金币,就得到版主的及时鼓励和广大虫友的大力支持,所以想把我的心得写一下。小木虫高手太多,我的SCI影响因子也低,所以我的经历谈不上经验,只是小小心得,希望对新人有用,也希望得到牛人指点。

      我是05年读的博士,至于为何读博,自己都不太清楚,反正就稀里糊涂读了。开学后,听说博士毕业必须发表SCI才可以,当时我不知道SCI到底是什么概念,只知道很难,所以就很后悔读博士了,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郁闷痛苦的几年。后悔,痛苦,压抑就是我曾经的生活(现在想想可笑,因为SCI'其实远远没有我曾想象中那么恐怖)。在我博士的前三学期,几乎完全浪费,就完全在痛苦压抑和无所事事中度过。
     第四学期,我想过退学算了,可是觉得不甘心,所以没有退学,那必须发SCI,怎么办,与其等死,不如行动,当时开始做试验,真正进入课题状态。努力了一个学期,感觉有信心了,似乎觉得课题本身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但是,当时一想起SCI,还是经常半夜醒来冒冷汗。想想自己真没用,让父母养了那么多年,而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毕业。更郁闷的是,我将来不想在高校当老师,因为我不喜欢科研工作,这就决定了我将来的工作很难找。各种压力加在一起,实在要疯掉啊,怎么办?除了忍耐,还能怎么办?就这样,十分压抑,十分无奈地,奄奄一息地往前走着人生路,到07年我还没有一篇文章,不用说SCI啊,就是EI都没有。
     07年十分用工地努力了一年,08年,也就是读博士第三年,我要是打算四年毕业的话,就必须写文章了啊,所以就开始出手,先从EI入手。我08年初,很顺利地搞定了两篇EI核心,导师为了指导我那两篇文章费了不少精力,有时他甚至为改我文章熬夜到凌晨。导师的指导,让我进步很快,完成那两篇文章后,心中有点底了。十分感激我导师!08年6月又搞定一篇EI核心,这其中两篇文章是我们专业领域绝对第一的国内期刊文章,期发表难度恐怕不亚于一般的SCI。在这过程中我一直边写中文文章,边在着手准备SCI,我英语水平不好,所以写起来很费力。08年8月投出SCI(就是今天录用的一篇)。过了两个月收到小修意见,小修意见很少,但是专家意见和我文章的意见刚好相反,我纳闷,我想了一个月都不知道是专家错了还是我错了,所以不敢随便回复。后来去请教导师,导师仔细想了想,发现是我错了,专家的对,导师把自己的分析给我说了一下,我发现导师说得很有道理,然后我就开始改,又查了很多资料,改得非常认真,这样经历了一个多月,我又把修改意见让一位留学回来的好友为我指导,尤其是语言方面和用词的态度方面,他改完后,我再认真通读了一边,放了几天后又认真通读了一边,再投出去.投出去后状态under review ,心很紧张,因为小修居然还要送审!!!!我怕被拒绝。那样我四年就无法毕业了啊。等了41天状态变成审稿完成,又等了一天:录用!!!散金币
     08年下半年,我一直在忙于找工作,一直没有时间认真写博士论文。几年前我十分担心自己由于不想去高校而十分难找工作,可是事实却是就业情况不错。在求职竞争中,我才发现我的实力其实非常强,当然,这也要感谢很多帮助我的朋友和长辈,尤其是我导师。

     我感觉对于要发表SCI的博士生而言,以下几条是要从读博士那天就要明白的道理,这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1.不要像我曾经一样恐惧SCI,回头看看,它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麻烦。
    2.不要像我曾经一样把时间花在担心上,行动永远比担心重要得多!!早一天行动,早一天成功走出这段路的希望!尤其是不要把未来的就业和毕业想象得很严重,事实也许很顺利,我就是例证。
    3.不要像曾经的我一样,把过多时间花在探索SCI的技巧上!踏踏实实搞科研,作出成果自然有底气写,技巧并非最重要的。
    4.如果你像我一样英语水平差,照样可以写出地道的SCI。我写的那篇文章每句话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想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我总会从母语是英语的外文作者中去找出句式差不多的语句,然后套用他的语句,替换具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个办法很笨很费时间,但是对于英语水平差的人也许是个好办法,总比先花时间去学一年英语再来写SCI要节约时间)。
    5.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导师和自己的科研。这一点,我本人几年来做得不错。我导师对我的确很关照,虽然他很忙。对于科研,一开始我没兴趣,但是真的认真搞的时候,我还是很投入,很有兴趣的。这种感恩的心是快速进展的重要前提,如果一天到晚抱怨科研没意义,或者导师没时间关心自己就垂头丧气,那对自己的进展很不利。我们要辩证看待任何问题。导师忙,这是大部分导师现状,那么他没时间找我们,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找他呢?我就经常主动打扰导师,导师对我一直很热心。其实,大部分导师是很欢迎学生因科研问题去“打扰”他的。所以,他们忙,我们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6.平时多关心父母,感恩父母。我们没有能力在物质上关心父母,但是父母把我们养到博士毕业真的不容易,所以平时要多问候一下他们,这样,老年人心情会好点,我们读书也会更安心点。
    7.做试验要很细致很认真,要尽量为导师节约科研经费。这既是培养敬业精神的需要,也是作出出色工作,便于发表文章的需要。
    8.文献一定要大量阅读,读文献不要限于“期刊”,对“书本”也要重视。
   9.对待审稿意见,一定要很慎重。回复意见时候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都要再三推敲,让编辑和审稿人感觉到我们在十分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宝贵意见。对于个别有异议的审稿意见,我们如果想写不同意见时候,也要在cover letter中说明感激审稿人的意思,并且很委婉很认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0.不要随便去催编辑,免得人家烦。其实我在等待过程中,等不及了想催,每当我想催,实在等不住了,就收到了编辑的nice意见,所以时间不是太长的情况下不要随便催啊(三个月内可以忍受)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小木虫,祝各位虫友顺利,祝自己顺利!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高分子合成及橡胶配方
12楼2009-07-03 09:17:2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xb19830528

木虫 (著名写手)

高分子材料高工

作者 zhenmafudan  
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1415219&fpage=1&view=&highlight=&page=2

当代音乐大师David Foster给我很多启发。他创作的流行音乐脍炙人口,很多天王级歌星家喻户晓的歌曲都是他写的。当代有那么多创作歌曲的人,为什么David Foster的音乐那么出色呢?为什么David Foster的音乐一听就知道是大师手笔?我感到,David Foster是把自己的灵魂铸造到他的音乐中去了。

写科研论文的最高境界是行云流水、人剑合一。

有些老板老是说:“数据收集得差不多了吧?下星期能把文章给我了吧?”其潜台词是:“差不多了。下星期把文章交出来。”其实那是尽拿软柿子捏。别人号称“在写、在写,下星期给你”,让老板吃“定心丸”,结果今天拖明天、这周拖下周、这月拖下月,好长时间交不出文章,这时候怎么也不见他去钳制别人?

从事科学研究不是从事机械化生产,不是生产零件、扳手、电冰箱,并不是说你收集齐全数据,第二天就能出文章的。在实验数据已经收集齐全的前提下,写科研论文是需要点灵感的。心情烦躁的时候坐在那里,什么也写不出;而灵感来的时候,一个晚上能写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我有时候很多时间不写博客,而有的时候一气写好几篇的原因。在做好实验工作的前提下,如果能把David Foster创作音乐那种精神用到写文章上,就能写出好文章。

我写博客文章如我写科研论文。我一向是发表原创的博文,并且力争做到每篇博文有一定的内容和长度,不发“无厘头”博文。写博文的时候,我随着思想的流动而写,没有刻意地修改、做作。但是我也并不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信口开河。我的博文,每一段都有特定的功能,都有一层意思在里面,条理非常清楚。

反过来,我写科研论文如同写博文。写科研论文的时候,我希望能达到行云流水、人剑合一的境界。意思就是说把我的思想、灵魂和灵气融入到科研论文中去,让读者通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是怎样的人。通过我的科研论文,我希望读者能看到:

1)对课题有宽厚的整体把握(vision)
2)对上下文(context)搞得很清楚
3)对数据有严密客观的分析
4)在做实验和写作的时候心里有张“地图”,时刻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已经得到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接下去我要表达什么内容,说明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东西没有搞清楚?
5)作者的逻辑思路和实验设计,即作者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做实验的,是怎么选择的。

通过我的科研论文,我还希望读者能看到:

5)科研激情(passion)
6)理性思辨(critical thinking)
7)有滋有味的“探宝”故事,而不是为了测数据而测数据
8)个性(personality)

特别是,我希望能“文如其人”,即作者是什么样的人,能够跃然于纸上。

在K.R. Seddon为Inorganic Liquids in Synthesis (Second Edition)一书写的序言中,他写道:"How many papers within this annual flood of reviews say anything critical, useful, or interesting? How many add value to a list of abstracts which can be generated in five minutes using SciFinder ot 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How many of them can themselves be categorised as garbage? It i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if a review is just an uncritical list of papers and data, what is its value?"当然他还写了很多类似的“坏话”,读起来令我非常舒畅。读到这序言,我的脑海中想象出一个大胡子老头在咆哮、斥责别人发表垃圾文章。

现在很多搞纳米和纳米催化的人都狂吹自己的催化剂如何如何有用。但是事实上很多纳米催化剂只是吸引眼球,它们的制备非常繁琐,无法工业化。更何况很多文章报道的纳米新结构催化剂的效果比普通商品化催化剂都差,那么登山何必扛着船呢?在我写的一篇关于黄金催化剂综述Gold Nanoparticles as Chemical Catalysts, in: Nanomaterials: Inorganic and Bioinorganic Perspectives, C.M. Lukehart, R.A. Scott (eds.),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2009中,我在很长的结尾部分写了如下文字:

One valid question is whether the gold catalysts synthesized by advanced, demanding, and often tedious, synthetic methods or using unique nanostructured supports (e.g., nanotubes and nanobelts) are better than those synthesized via conventional methods or using commercialized supports. As commented in a recent book,12 “Many methods of preparation have been used, but one wonders why some people have laboured to develop very sophisticated methods while others have been content with a much simpler method, apparently giving the same result, namely, the desired small gold particles.” The answer to that question is certainly ambiguous. On the one hand, modern nanotechnology can indeed help with the design of many gold catalysts with improv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at can not be achieved by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On the other hand, one can find many publications focusing on the synthesis part, with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not reported or very low.12 One pitfall may be that some gold catalysts may contain residual capping agents and/or organic fragments. These organic fragments, if not sufficiently removed by special treatments, may poison CO oxidation, although gold catalysts with organic fragments may still show some activity in certain organic reactions. This point was sometimes overlooked, and thus undermining the real performance of these advanced gold catalysts. How to properly remove the organic fragments while avoiding the sinter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 is a challenge. Even if this challenge is overcome, many factors still have to be considered before there can be large-scale utilization of gold catalysts synthesized by advanced technology.

在这里,我怒斥到现在很多人报道纳米催化剂,说效果怎么怎么好。可是一读文章,发现催化剂效果很差,或者根本就没有报道!没有报道可能是由于两种原因引起的:一是的确没有做;二是做了,发现效果不好而没有报道。这不是误导读者吗?登山何必扛着船?用复杂方法的绕弯子合成了一堆废物,效果比普通催化剂差,这样的文章有价值吗?应该怎样科学看待这个问题?在我写下这些文字后,编辑写来信。编辑说他仔细读了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他尤其特别欣赏我这一段话,反映了critical thinking。本来老板说我太critical,但是既然编辑都夸奖我,他也不说什么了。

以下一段文字,取自我最近一篇第二作者文章引言部分的最后一段。情况是在我写下以下文字之前,他们已经发表了一篇简短的快报。一般人的写法是隐瞒不报或者一笔带过,但是我选择了毫不畏惧、大篇幅“迎面直击”!一上来就挑明已经发表了快报,但是什么什么不清楚,没有详细报道或者详细讨论,因此本文就是要弥补这些空缺。然后我笔锋一转,用画龙点睛之笔说清楚本文的两个意义和贡献。这种毫不畏惧、迎面直击的态度博得了审稿人的好感。审稿人都说虽然作者已经发表了一篇快报,但是本文的确有新内容和重要性,小修改后发表。

The main part of our previous short communication26 focused on the in-depth characterization of ... alloy NPs and an ...... catalyst prepared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whereas the influences of synthesis parameters on the resulting products, the synthesis mechanism, the critical roles of pretreatment conditions and catalyst compositions in determining catalytic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work to the fields of bimetallic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gold catalysis were not reported or elaborated in detail. Therefore, we expand on these aspects more explicitly in the current paper. There are two significant aspects of the work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synthesis of size-controlled and homogeneous ... alloy NPs has been found to be extremely evasive to date.15 Hence, the low-temperature solution-phase synthesis of ... alloy NPs with well controlled shape and sizes should be an important progress that may inspire subsequent bimetallic materials synthesis. Second, catalysis by gold nanoparticles has been intensively studied recently,28-33 but the use of alloy NPs as precursors to design advanced catalysts with multiple components (i.e., active metal, metal oxide modifier/promoter, solid support) and tailored interfacial structures has been rarely reported. Hence, this work may be of interest to both materials scientists and those working in the area of catalyst design.

读了以上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信心十足、掷地有声,一点也不退却、畏缩。不但事先坦诚地说清楚,解决了审稿人的疑虑,还对文章的意义有总体把握,能够把重要性用“画龙点睛”之笔说出来,为审稿人写正面的审稿意见提供参考。
高分子合成及橡胶配方
13楼2009-07-03 09:22:4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xb19830528

木虫 (著名写手)

高分子材料高工

作者 zhenmafudan  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797391&fpage=5
我阅读和撰写综述的体会

我的blog:   http://zhenmafudan.yculblog.com

从事催化研究10年,除了发表23篇外国文章以外,还写了8篇外国综述。

写综述的前提:如果不是老板被邀请写综述或者我个人被邀请写综述,我是不会主动写的。可以说,被邀请写综述给自己提供了一种动力和契机。

写综述的意义:可以使自己更领会自己和实验室同仁实验工作的思路、线索和意义,同时促使自己看更多的文献,了解同行的工作和课题的来龙去脉;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一篇好的综述,会被广泛引用,增加写作者的知名度。

写综述的方法:首先思考写这篇综述的范围和体裁是什么?是只是介绍自己几个工作的Account体,还是在一本书上介绍催化的基本知识和历史发展?是全面综述某一个课题的进展(包括大量别人的工作),还是有选择地强调最近几年的一些关键进展(Highlight体,Perspective体)?

然后思考这篇综述的读者群是什么?是大学生、研究生、一般化学工作者,还是具体做这一个课题的同行?不同的读者群决定了写文章的深度,而发表在什么杂志(或者书)决定了不同的读者群。试想,如果被Chemical Communications,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PCCP,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Chemical Reviews, Topics in Catalysis邀请写综述,写出来的深度和味道是截然不同的。经常写综述的人应该能知道不同地方的细微差别。

在写综述之前,还要进行“市场调查”,即研究一些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版的学术刊物和书里)有什么“竞争对手”(类似的综述文章)?研究一下能否把自己的文章和别人的文章区分开来?如果不能区分开来,就构成了重复。把自己的文章和别人的文章区分开来,叫做“市场细分理论”。同时也要想清楚自己这篇综述和自己以前综述的区别,有没有重复?甚至要在综述文章里指出这些区别,使自己更有立足之处。

写综述的手法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有一个:引言==>主体==>结论和展望。这里面重点是主体部分,可以说如果主体部分的骨架搭好了,那么成功的一半就有了。搭建骨架就是要有一个清楚的、可以执行的提纲。在这里面要用到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分类的能力。现在我选取最基本的写作手法进行讲解。

(1)按照方法、类型、体系、组成、路线、反应进行分别叙述

在化学和材料学里面,要达到一个目的,如构建分子建筑或者实现高灵敏度的检测,会有几种方法(strategy),这些方法论是有意义的,是概念性的,值得进行综述。往往,某个科学家在19xx年发明了某种方法论,然后三四个小组把这种方法论推广到新的体系里去;就在同时,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它科学家发明了另外一种方法,以后又有三四个小组进行了推广。写综述的人应该敏锐地认识到这些方法论(包括方法的原理、方法的提出、发展和不同方法的对比)就是写这篇综述的“卖点”。推荐阅读:R. Hoogenboom, D. Fournier, U.S. Schubert, Asymmetrical Sup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as Basis for Complex Responsibe Macromolecular Architecture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8, 155-162. 虽然我完全不是做这一行的,但是发现自己能读懂这篇写得好的文章。该文章介绍了构建可逆的大分子建筑的四种方法:离子相互作用法;氢键法;金属配位法;混合打法。每一个部分写用通俗的语言讲了基本原理,然后举一个早期例子,再举几个发展的例子。文章里用到一些非常形象和直观的示意图,可见作者集中于概念性的、方法论的东西,避免描述很多技术细节。

这种写作方法也可以引申到写催化综述:针对某一个反应(如丙烷脱氢),已经有大量文章报道,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这些催化剂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几种催化剂体系(在这里,“催化剂体系”和上面所说的“方法论”形成类比),于是就可以把某一个反应根据不同催化剂体系进行综述。

催化剂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有些化学品(混合物,如生物质)也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些某些化学品的转换时可以按照几种类型分别写。如P. Gallezot, Catalytic Routes from renewables to fine chemicals, Catalysis Today, 2007, 121, 76-91.这篇文章分别介绍生物质的几种成分的转化,根据这个标准把文章主体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在处理具体的某一个部分的时候用了一种“路线”的手法进行分述。在化学里面,“路线”是很重要的一个名词。好比说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分子,然后朝不同的方向画几个箭头,指出:这个分子氧化变成什么,还原变成什么,异构化变成什么,和其它物质反应变成什么。老师描述这些反应的时候是分别描述的。同样,先进行分类,然后再按路线进行叙述,这也是写综述的方法之一。

同样的催化剂(如Al-MCM-41),可以催化不同的反应。所以,在综述某些催化剂的应用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进行安排结构。如:S. Kannan, Catalytic Applications of Hydrotalcite-Like Materials and Their Derived Forms, Catalysis Surveys from Asia, 2006, 10, 117-137. 这篇文章综述了层状水滑石催化的不同反应体系。

(2)按照时间推演或者逻辑顺序进行叙述

以上这种按照方法、类型、体系、组成、路线、反应的分类方法近似于平行结构,是一种四平八稳的方法。还有一种写综述方法就是根据时间推演或者逻辑顺序进行叙述。一个课题组做某一个课题十年,当中经历了几代学生,课题组组长(导师)就知道这十年有哪几个标志性的工作(milestone),就知道学术观点、科研思路的演化过程。往往,一开始做一个课题没有找到感觉,得到一些不够理想的结果或者不够成熟的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好的结果产生了,旧的理论被新的实验证据修正甚至推翻,新的点子也产生了,新的文章批量生产。这就是课题的一般发展过程。而看文章的一般读者看到的只是孤立的文章,没有看到其中的线索和起伏、演化。写综述(特别是写描述自己课题组工作的Account)的时候,一种方法就是把这种微妙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我写的 Z. Ma, H.G. Zhu, W.F. Yan, S.H. Overbuey, S. Dai, 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Materials for Gold Catalysis, in: Nanoporous Materials: Procees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 Sayari, M. Jaroniec (ed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Singapore, in press.就是采取这种模式:按照时间顺序,说我们小组首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

(3)少见的方法:“马桥词典”法

作家韩少功写了一部小说叫“马桥词典”,这是一种罕见的写作手法:在这本小说中,作者以词典的形式给出很多词条,并进行描述。介绍完所有词条,小说也结束了。有些综述也如此:给出几个关键词,以关键词作为每一部分的小标题,然后分别论述自己对于这些关键词的认识。如F. Zaera, The Surface Chemistry of Catalysis: New Challenges Ahead, Surface Science, 2002, 500, 947-965.作者把表面催化分为The surface chemical bond, Surface energetics, The transition state, The catalytic site, Selectivity, The pressure gap, The materials gap等几个关键词,分别进行论述。这是一种从庞大的文献库中抽象提炼出几个“知识点”的方法,一般的写综述的人不会这么写。

介绍完了写综述主题的方法后,我来说说怎么收尾。一般在首尾的地方要显示三层意思。以标准的三个段落为例,第一段回顾一下本综述的主体部分主要讲了什么,这些内容有什么意义;第二段评价文献中这个领域不完善的地方,如什么什么机理还不清楚,系统还不完善。指出方法的局限性。有些东西这篇综述的正文部分没有说,这时也要指出这篇综述的局限性,有所保留;第三段展望未来,分析未来的前景怎么样,将来应该怎么做,科研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

最后,我的总结是:且不说学术的内容,仅仅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写综述忌讳拷贝粘贴,同样的东西再发一遍;好的综述结构明确、条理清楚、文字优美、有评有述。
高分子合成及橡胶配方
14楼2009-07-03 09:23:5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xb19830528

木虫 (著名写手)

高分子材料高工

作者  J.Nie  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744873&fpage=8
金币奉上,与大家分享。个人经历,愿对刚开始写作的虫虫有帮助,也希望有经验的老虫多多指教。


2003年进入实验室读硕士,做C/C复合材料方面的,04年上博士,换课题,做C/SiC复合材料方面的,一年的工作付诸东流。

重新查阅资料,重新认识课题,重新做试验,一晃两年过去了,试验做了一堆,到06年论文也就一篇中文EI,离毕业要求差的远了,心里急。

06年底写了一篇拉伸方面的,投了CST, Script, Materials letter, 全被拒:不新
07年2月初,改投JMST(IF只0.6),结果一等就是十个月,一直是under review,不过到中旬时稿件处理时间改变了下,估计是在这时才送审,12月底小修接收,现在已经正式接收并在校稿中。这就是第一篇SCI的心酸历程,见http://muchong.com/html/200712/669549.html

虽然老板天天催,自己也天天着急,该论文也一致没有消息,但我并没有将它投到别的期刊。在此漫长等待过程中,继续做实验,查阅文献,反思自己的写作问题。07年5月开始写了一篇中文,7月投一个EI,一个半月后接收,除了编辑上的几个小问题外,没有其他意见。这篇文章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又开始写英文,投了cst,拒了,写作上还是有一定问题,三个审稿人的意见虽然尖锐但都切中要害,非常有帮助,根据这些宝贵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了大修,从论文布局,写作思路上大刀阔斧,整个翻新,10月17日改投ACT,12月7号让小修。第二篇算是有惊无险。

10月份第二篇一投出后,就开始着手第三篇。目标是Acta Materialia(IF=3.6),大量看相关参考文献,以及期刊的最近文献,发现该期刊需要较深的理论研究和计算方面的,向我这样土生土长的材料出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立即调整目标,CST(IF=2.0),该期刊喜欢比较全面的基础研究,当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更好。按照期刊的最新格式撰写,大量应用该期刊中与自己论文相关的文献。其中,区域主编Yiu-Wing Mai,在相关领域有很深的研究,只不过是树脂基方面的,而我的是陶瓷基方面的,但在分析以及结果比较方面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于是引用了他的3篇。
07年12月4号投到CST,12月18号开始under Review, 12月28日required reviewers complete, 过年来了之后还是没有变,处理时间在2月28日变了一次,但还是required reviewers complete,这时候已经投递三个多月了,按说要询问下的,但考虑到自己是12月初投的,12月24人家要过圣诞节,2月7日我们过春节,估计至少两周时间不能算在内,就继续等。昨天早上收到小修通知。

至此,风风雨雨,几篇飘在外面的论文总算有了着落,学校的、老板的要求均已达到,毕业也不在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这就是我SCI风雨历程,几多辛酸几多忧愁,就是为了这最后的接收。在小木虫上学到了很多,避免了很多低级的错误,谢谢虫虫们。

个人有几点小体会:
1. 写论文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充分了解自己的课题内容,看能在哪些杂志上发表,然后在这些期刊中查阅相关文献,按照最近的格式写,参考别人的布局思路来布置自己的论文。
2. 一篇投出去后,立即着手新的论文准备,千万不要一稿多投,至于为什么,这在小木虫中有很多的帖子。
3. 心态要调整好,不要对审稿人的意见不满。毕竟人家在相关领域还是有一定的成就。国外期刊的审稿人不想国内的某些审稿人那样,人家是很认真负责的,给的意见多数比较中肯。如果你认为别人是在为难你,那你就已经被自己打败了,人家认识你是谁,时间宝贵的很,不值得去为难你。
4. 写作时目标要高点,尽量多看高质量的文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尽量投相关领域内好点的期刊,从高处着手,毕竟好期刊的审稿人都不赖,就算不接收给的意见也比较切实,对自己的后续修改和写作很有帮助。
5. 推荐审稿人时,尽量推荐相关性比较大的,不要还怕牛人。虽然牛人可能会给出你难以修改的意见,但是有些内容也只有牛人才真正的了解和认可。我一个同学写了一篇很不错的论文,投了后推荐国内一个认识的人,但那个审稿人对他的研究根本就不了解,于是就拒绝审稿,结果可想而知。我第三篇投CST时,推荐的全都是国外的专业人士,虽不一定是顶尖级的牛,但都是研究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大牛。并没有故意刁难的意见,都很中肯切实。因此不要还怕牛人。如果你的论文很好,刚好牛人识货;不好的话也可让牛人把把脉,开点良方。
6. 引用的文献档次不要太差,至少60%要不比你所投的期刊差。

就这么多了,希望对正在为论文忙碌的虫虫有帮助。也希望大家进一步补充,一起学习。

谢谢补充
高分子合成及橡胶配方
15楼2009-07-03 09:25:4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xb19830528

木虫 (著名写手)

高分子材料高工

作者  漆酚   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756492&fpage=9
SCI投稿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成功的经验:
本人硕士三年级了,经常看到一些虫友上来谈自己发文章的感想交流经验,从中获利不少,首先感谢各位虫友。上次也中了一篇SCI的,一直也想上来秀一下,前段时间忙于考博和完成学位论文,这回终于事都做完了,这不,也拿出来给晒晒。
研一下学期确定导师,他给了我三个字的课题,除此之外什么资料也没有。之后,我设计了一下实验方案给他,他是学院院长,我每次找他都最多给我一分钟时间,且边说边忙自己的,一直只和我说“可以,可以”,只好自己平时要多看这方面的文献了。研二上学期(06年9月)进实验室,11月出来的数据,12月成文,由于是第一次写外文,自己先改了10遍以上,交给导师修改,他叫我译成中文,说只有中文搞完整了,才能搞英文,没办法又给译为中文给他看。就这样中文的来回改了三次,可外文的他还是没动呀!到点07年4月底了,五一之前,我有点急了,文章出不来,我毕不业呀,再说投过去会不会中还是一个问题,即便是中了,不还要排队吗?我就和导师说外文的我都改好了,要不要先投出去?有问题的话审稿人还会提见议的。由于他也没时间改,同意了!就这样我自己再压了几天,好好看了n 遍后,于07年5月4后投到elsevier的一个期刊上。从来没做过,上传文章也不懂,只好一步步慢慢来,一上午才投完(中间打了不少次电话给投过稿的同学,哈……)。老外办事效率就是高,6月30号退修。下面是退修信:
View Letter
Date: Jun 30, 2007
To:***. cc: ***. From:  ***
Subject: Your Submission
Ms. Ref. No.:  ***
Title:***
****

Dear ****,
Reviewers have now commented on your paper. You will see that they are advising that you revise your manuscript. If you are prepared to undertake the work required, I would be pleased to reconsider my decision.  

For your guidance, reviewers' comments are appended below.

If you decide to revise the work, please submit a list of changes or a rebuttal against each point which is being raised when you submit the revised manuscript.

To submit a revision, please go to ***and login as an Author.
Your username is: ******
Your password is: ******
On your Main Menu page is a folder entitled "Submissions Needing Revision". You will find your submission record there.
Yours sincerely, ***  Editor *****

Reviewers' comments:
Reviewer #1: You can find 1.reviewer comments as follows:

1- Authors were used "UV curing mechanism" of ** in the manuscript title, but there are not any originalities of the suggested mechanism.

2-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is not clear. Is it search for UV curing mechanism of ** or initiate of the curing reaction without initiator?  

3- Although the title of manuscript had been focused on curing mechanism, there were many details abou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especially pencil hardness) of the films. I suggest that the changing title of the manuscript according to this direction.

4- What is the exact time of UV curing? It must be given to emphasize the differences reaction time with and without photoinitiator. It is not enough to write "several minutes" in many places in the manuscript.  

5- In section 3.1: sentences 2 and 3 must be removed from the manuscript. The determination of molecular weights for crosslinked materials is impossible, and the solubility of these materials is also impossible any kind of solvents, because of crosslinking structure. I am sure the author's know this general information for these materials, so no need to write this section.

6-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section 3.3 and Table 2. The oxygen content had increased slightly with the irradiation time according to Table 2. But in section 3.3. had written "The oxygen content did not increase with the irradiation time; this proved that the mechanism, different from the polymerization……..". This sentence or data in table 2 must be checked again and changed or corrected related parts.

7- The title of y axis must be added in Figure 1.

8- There are several writing mistakes in the manuscript. They are listed below.
In Abstract section: 13.lines:     UV curing
                : didn't and wasn't must be corrected did not and was not
In Introduction Part 5. lines: with must be separated 0-3 olefins,……..
In section 2.2.2 line 2: GY.UV2kW/ ??
In section 2.3, 2. lines     : The IR spectra was
         4. lines: elements must be changed as percentage
In Reference section     Ref. 2:  Press must be corrected as capital letter
              Ref. 4: Polym. must be corrected as capital letter
                 Some of author's names must be written as full name(s) of author(s).  
              Ref. 6: J. of ……..
              Ref. 13: The name of journal must be written short form.         
              And must be removed from Ref. 10,15, 17, and 20.  

As a result, the manuscript is suitable publication for **** after major revision.


Reviewer #2: There are some important details missing in the paper:
- How were the samples prepared on the glass slide from xylene solution (vacuum,
time, temperature, final film thickness)?
- What wa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ilms during the UV irradiation?
- For comparison of hardness measurements, what is the hardness of fully cured
*** film when ***-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is used?
- Are the results of Elemental analysis in Table 2 average from more measurements?
How can be explained the increase in carbon content after irradiation?
- What is the lifetime of *** radicals observed by ESR spectroscopy?
I recommend the paper for publication after clarification of missing details.
看到退修信之时,我还不懂“major revision”是多么严重的一个词,但只是觉得,没有提出多少语法上的错误,我还是有点开心,毕竟从写、改到投,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呀。但我知道前面三个问题是致命之处,” no any originalities”,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is not clear”.
第二天在实验室一位年轻的老师说,给了“major revision”,没希望 了,你要么是补充数据,要么是改投。我想我的处女作就这样完了?后面来到小木虫里又找到了自信,不记得是哪个帖子里,有一位虫友说过,如果给了“major revision”或“miner revision”, 就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了,这个时候可以小小庆祝一下。于是就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一条条的给予回答,有的回答还比较偏激,听了年轻老师那段话,我也不抱什么希望了。一周后修改稿投出,由他去吧,自己做好了就可以了,接不接收主编的事。没想到8月15接收了,下面是接收信:

View Letter

Date: Aug 15, 2007  To: **cc: **  From: **
Subject: Your Submission  
Ms. Ref. No.:  ***R1
Title: ****     ,****
Dear ***,

I am pleased to confirm that your paper "****"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

Comments from the Editor and Reviewers can be found below.

Thank you for submitting your work to this journal.

With kind regards,

***
Editor
***

Comments from the Editors and Reviewers:

Reviewer #1:
The manuscript ***R1 entitled "**" by *** has been carefully reviewed.

These authors have been made all of related corrections and changes according to referee's comments. As a result, the manuscript is suitable publication for *** without revision.

Additionally, the author's letter made me very happy especially the author's thinking on referee's comments. All suggestions of referee's considered by authors. They I also would like to thank you and these authors.
这个评委的最后一段话,使我比文章被接收还开心,因为我的修改稿能让他” very happy”.

Reviewer #2: I recommend the paper for publication after the revision.


失败的教训:
     后面的工作做了一些数据,自己觉得比上次的还好一些,又是前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想再试试同一期刊,这次我们老板托了关系,外文稿件给了北化所的牛人修改过。但我自己就没有象第一次那样,自己改那么多次了。07年10月初投稿,11月18号送审,2月22号写了催稿信,3月9号打开查看投稿状态查看里面,发现到了最后一步去了,主编下决定了。心里想直接收可能性不大,肯定是拒了,打开一看果然“reject”了。报告导师,原来都是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被拒,有点郁闷。如下:
View Letter

Date: Mar 09, 2008  
To: ****  
cc:****
From: **  
Subject: Your Submission  
Ms. Ref. No.: ***
Title: ***      *****

Dear ***,

Reviewers' comments on your work have now been received.  You will see that there are so many critical points in your experiment before publication of your work.  Therefore I must terminate our process with " reject".
I will recommend you to submit it again after your consideration.

For your guidance, I append the reviewers' comments below.

Thank you for giving us the opportunity to consider your work.

Yours sincerely,
****
Editor
***
一看只有一个审稿人的意见,是不是我催得太急了?再细看审稿人的意见,更是郁闷了。都是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就直接拒了,不给改的机会?在每一个问题中我有说明。当然如果是给主编看不能如下解释了!哈……

Reviewers' comments:


Reviewer #1: There are some critical details missing in the experimental part of the paper:
On p. 4 - How is ** soluble in absolute ethanol? What was the particle size after **?(怎么溶解的,我可以说明清楚嘛)
On p. 4 - What and when happened to ethanol from solution as the samples were UV irradiated? Was any left in the films?(酒精是否还在膜上面,怎么样了,有多少?审稿人是不是涂料类的专家?常识呀,涂料干了,溶济是挥发了)
On p. 4 - How were powders prepared from the films?(膜怎么样搞成粉末?这个还难吗?)
On p. 4 - In preparation of (**) are missing details - amounts, time, temperature, particle size ...
(实验用量,温度,粒径大小?文中都写清楚了呀)
On p. 6 - What is JCPDS No. ***?(这个Jade中的PDF数据,是硫化镉晶型的一种,说硫化镉是立方晶系。另有ACS上一篇文献里也说立方晶系的该纳米可以从这里比较得出,可见该审稿人根本没什么水平,自己不知道,连查也不去查,问这么低级的问题!哈……)
On p. 6 - In addition to 14.1 and 185.6 nm particle size it would be desirable to compare those values with particle size of *** from Figure 3c.(你看这不是粒径大小吗?他明明看到了的。)
On p. 7 - Figure 3a is showing that the ***particles are in big clusters and not "homogeneously dispersed".(图形和ACS的一篇高级别的文献极似,上面也是说"homogeneously dispersed".)
On p. 8 - Can be the Figure 3b enlarged? It looks that the *** particles are irregular and not "spherical".(我们测试时看到的边界都很清晰,可能是仪器不先进,图片洗出来有点模糊,可以用先进的仪器重测TEM嘛)
On p. 8 - It would be desirable to have unmodified **** included in the Figure 4 for comparison of thermal stability.(这个数据测过,加进去不就可以了)
     我准备过几天再写信去主编那辩解一下。把这些问题都说明清楚,看看情况会怎么样。哈……
最后送各位虫友四个字:自信,严谨!
祝各位虫友好运。并欢迎有不同见解的虫一起交流。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及经历:

1. 写作前大量阅读以英语为母语的文献,充分了解自己的课题内容,找出自己的目标期刊,掌握英语科技论文的表达方式。
2.写作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在自己的目标期刊中查阅相关文献,严格按照最近的格式写,参照该期刊中论文的结构思路来布置自己的论文,避免犯如单位、图表等方面的低级错误。
3. 文献引用尽量多的引用本期刊及影响因子高于本期刊的文献。
4. 退修时对审稿人的意见要逐一回答。除了写清修改内容外,还有一些话是必须要写的。对审稿人的意见提出不同的看法也应该讲究一定的技巧。

首先,要对审稿人表示感谢!
“We appreciate you and the reviewer’s comments and revision suggestions about our manuscript. Some corrections and/or responses reviewer’s comments are illustrated as follows: ”

有些审稿人的comments会比较坚锐,也不用紧张,可能是他对你做的内容是不太熟,想好应对措施。如我针对第一个审稿人的第一点not any originalities 是如下回答的:
“1.The laccase–catalyzed and aerobic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of*****
require a long period and special conditions, and this strictly restricts the
applications of lacquer. When *** films 50μm thick on glass substrates
were placed in the air about 55~60% relative humidity at 20℃~26℃, 48h later, the hardness of the ** films was 2B, and 15d later, it was 4H. The yield of ** adds up to about 90% in the world, and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of ** in China is pervasive. However, how to make ** drying fast is
still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is field. In our manuscript an efficient method
(UV irradiation) was reported to cure *** rapidly within 2min (the hardness
of the films is 4H) without any photoinitiator. There is no previous literature
which has reported this research,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field. We think this is the originality in this field.”
我做的是涂料方面的,以前膜的自然干燥 要15天硬度才达4H,而我采用新方法只2min就可以达4H,同时说明我国这方面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地位“The yield of ** adds up to about 90% in the world, and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of ** in China is pervasive. ”

如果审稿人提的意见你暂时无法回答或做到(比如,要你增加实验或改进实验等)(这样需要时间,也许我们等着这篇文章毕业),可委婉的拒绝。

如我对“What is the lifetime of *** radicals ”(问自由基寿命,我没做过)。
我是如下回答的:“………………As to the lifetime of *** radicals,
I think it is not very important to our research, so we are sorry to
tell you that we have not measured it so far.”

最后说明“Please don’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if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about our manuscript.”


29楼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水蛭 at 2008-3-28 20:32:
楼主介绍的详尽,谢谢。想问一下,发外文自己翻译的,能成吗??  



我想说得是,人的潜能是无限大的,当你没办法依靠别人时,你就可以了。
实事上,我第一篇完全是我一个人完成的,我们是一般大学的,可能老师当时对我们没多少期望,当我第一篇接受后,第二篇他才请人改了一下。但结果是被直接拒了!
高分子合成及橡胶配方
16楼2009-07-03 09:26:3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xb19830528

木虫 (著名写手)

高分子材料高工

作者 lixinnew027  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624449&fpage=11
在读研期间发了一篇SCI,影响因子不高,把经验拿出来和大家交流。
个人觉得:
1.首先是大量阅读文献,如果要撰写高水平论文,基础是读了很多高水平文献,
国内杂志总体价值不高,特别是现在每年毕业的硕博这么多,压力下的滥文章发表不要太多,再来看看国外杂志,国外杂志也有滥的,特别是那种IF<1的,
看滥文献的后果:a.浪费时间。b.获得无用或是价值很低的信息。所以建议大家多看看影响因子高的的国外文献,最好是IF>3以上的。当然国内的综述性杂志文献还是可以看看的,特别是那些刚刚接触陌生研究领域,马上看国外文献可能象看天书,先阅读一些国内有关综述,别人帮你阅读消化整理过的,何乐而不为呢。
2.看文献的同时注意随时摘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英语论文的写作实际上又很多现成固定的模式和表达方法,
将这些固定用法随时做笔记,并随时复习,加上不断阅读新文献,自己动手写时也就不会举步维艰。
3.课题设计的IDEA十分重要,你的观点的创新性决定了你的文章能不能受到editor和reviewer的青睐。
4.实验完成开写文章,或者时自己写,是在不行,就找几篇与你的课题十分相近的文章阅读,有些表述方法可以直接借鉴,当然不可以直接照搬,必须进行适当的修改,如语序,近义词替换等等。最后进行通篇连贯的阅读,总体使其变得通顺。投稿前必须仔细修改,不可仓促投稿,可以先放几天,在回头来看,这样反复多次。最好的话是请英语高手帮你修一修。或者也可以请一般同学看看,从别人的角度来取长补短。
5.投递建议多投网上可以submission的杂志,快又省钱,投之前好好看看guideline for authors。严格按照上面的条例修改,象图片的分辨率等等细节都要十分注意。
6.修回的稿件一般是要求point to point的回复,必须一一进行回答,个人建议是所有问题最好都按要求去做,这样的accept可能性很高,当然审稿人的水平也有不同,有些明显错误的观点应当用详细的理由加以回复,有可能的话附上参考文献增加可信度。
7.文章基本上accept了,有时审稿人会要求你把文章给专业领域离地英语专家修改,有些人可能未必找的到,那怎么办,呵呵,那就自己来,反复阅读,尽量减少一些低级错误比如拼写和语法,还有就是表述以简洁至上,simple is the best。再就是尽量多改一些地方(这是一滥招,高手就免了),就算没什么错误的地方可改用别的表达方法,表面上看来编辑部会觉得你很严谨仔细,呵呵,反复多看看,多修,就能成功,我就是这么做的,你也可以。
祝大家成功!!!
高分子合成及橡胶配方
17楼2009-07-03 09:27:5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xb19830528

木虫 (著名写手)

高分子材料高工

作者  bigbossli  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917500&fpage=1
回忆自己的投稿历程,也是经过n多次期刊主编的语重心长的鼓励和建议后,(If you are prepared to revise your manuscript according to

the reviewers' suggestions, I would be pleased to reconsider my decision.) 才逐渐醒悟过来。其实做任何事前,都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总结和设计一下,只要精心准备,成功一定属于你!

1. 投稿。导师让俺投稿一般都是先投本专业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那时俺出生牛犊不怕虎,导师令旗所指,义无反顾。结果可谓处处碰壁,苦不堪言。首先,专业英语写得也不地道,得到的评价一般就是“understandable”;另外,搞催化的,国内原位表征跟不上,第一手的表征数据得不到,只能靠引用别人的实验结果来推测,这种做法自然无法在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因为这样的原位表征数据在影响因子1.0以上的国外期刊上老外都可以轻松提供。所以,那时真是感觉“发文章好像就是在比谁的分析表征仪器最先进”。技不如人,落后就要挨打!在多次被拒,并按审稿意见修改后,然后降低所投期刊的档次,再投!再拒,再改,再投,直至 accept. 这段路走得真是很漫长,激情烈火一次次遭遇瓢泼大雨,几乎都要熄灭了。。。。。。
但是,Pain past is pleasure.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这次经历多次投稿失败后的成功,自己对投稿的流程和技巧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回想起来,被拒也是一种收获。因为换角度看这个问题,我觉得,高水平期刊的审稿人一般都是本研究领域的顶级人物,虽说被他们拒稿,但是,他们会从一个高度对你的论文给出客观的评价,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和现有水平的差距,才能明白自己缺什么,需要补什么!不然只能是“井底之蛙”。按审稿人意见修改后,适当降低所投期刊的档次,再投,才有可能被接收!
所以,大家不要害怕被拒稿,其实学会在拒绝中茁壮成长,你才能增加实战本领。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相信自己!


以下是我悟出的一些”陈词滥调“,没有耐心的就不用看了!

   

现在俺有时静坐时,常常回想起教过自己的老师的谆谆教导,突然觉得都是意味深长。可惜当时自己愚钝,也许是没有经历磨练,功力不够,没有悟出其中的奥妙。好在,俺知道,“好脑袋不如烂笔头”,俺备份了“老师语录”,抽空悟悟,还真有用。不信听我慢慢道来。
  上学时英语老师常说,“写英文文章就像写八股文”。
通俗点,就是要在文章的每一部分把经典的句式结构框架先搭建好然后往里灌汤,而且牢记每段最好要有中心意思概括句,直接表明本段话的目的。然后,就是段与段之间要有承上启下的过渡词,这样文章的主体结构就是晰明了,结构严谨。
  其实,我觉得,我们大多一般都是英语阅读理解的高手,我们都知道阅读时找“中心句”,“中心段”等等,如果把这些快速阅读的“技巧”,反其道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英文写作中,其实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好好悟一下吧,我想你一定做的不会比别人差!
2. 写作的题材
  关于写作题材(1)靠压倒一切的新颖性“first to report”来发文章,由于你是,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  have never been reported in public.
所以,你只需讲清楚自己通过什么方法制备或合成了一种特殊的、有潜力的催化材料,然后就对其进行所需的常规表征。***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 N2 physisorption, IR, NH3-TPD,XPS, EXAFS, TPR, 27Al MAS NMR,... and 29Si MAS NMR, systematically.,最后选一个典型的反应进行评价,画一张图或者列一个表,The catalytic activ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 were listed in Table (shown in Figure )*. 表明其有一定催化效果。
结论:The novel catalytic material*** shows promising performance in...。

关于写作题材(2)靠改进现有技术,例如,通过优选现有技术进行组合改性或“通过引入additive ***以后发现催化效果有所提高”之类的文章。compared with A, B modified by *** exhibits better activity and stability.
因为是改进现有技术,效果好了,自然效果好的原因是这篇文章强调对象,To find out the crucial factors leading to better performance, ...所以,你

就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全面表征,把所有可能给出合理解释的试验和表征分类列举,加以分析解释.
And the conclusions can be reasonably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second;。让审稿人读后,觉得思路清晰,论据充足。你的文章自然就会被接收了。
I am pleased to confirm that your paper ***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

以上两类是基本的文章发表模式,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实验怎么设计,文章怎么写,牢记要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明确每个实验和表征的目的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investigate***; In order to determine(examine;investigate; whether...,***charact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紧扣主题,即使审稿人提出疑问,你大可镇定自若
的回答之,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实验工作,只要你经过周全的深思熟虑,任何问题都能给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It can be ascribed (attributed) to...

   另外,我觉得就是在平时读英文专著和文献时,及时留心收集经典句型和短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据库,以便写文章时,随手套用,文章写起来就顺畅,不必临时大海捞针苦苦寻觅哪个词语或句子该怎么表达了!
Remeber,success belongs to the prepared mind.
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
高分子合成及橡胶配方
18楼2009-07-03 09:29:2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uanyei623

金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好强悍的综合帖,先收藏,再学习
19楼2009-07-03 09:29:4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xb19830528

木虫 (著名写手)

高分子材料高工

作者 IPM007  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1242675&fpage=1
我的第一篇SCI英文投稿经历


获知第一篇英文论文被接受已经有几天了,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一直也想写写自己的经验,但是看了几篇精华贴后越发感觉小木虫上面牛人太多,暗下决心以后要坚持上来看看。写这篇帖子的目的主要为两点:一是记录下自己的投稿经历,毕竟对我来说能中这篇文章还是有些敝帚自珍的味道,二是潜水这么久了,献上一篇自己的原创,能搏诸看官会心一笑是最好不过了,在此抛砖引玉,草草下笔,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话休烦絮,进入主题吧。我是在MSEA上面投的文章,不敢对期刊作太多评论,主要讲投稿过程。
      开始文章的创作是在去年7、8月份了吧,之前刚投了一篇中文的,等待中。文章的创意主要来自我的大老板,他是单位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包括以后的论文修改啊,很多都要归功于老师的帮助了。大概在九月的时候完成了中文的初稿,然后把它翻译成英文(在是否需要先写中文再翻译为英文的问题上我还不大清楚),老板帮改了以后,我自己又改了一下就开始寻找刊物了,那时候我还没有开始接触小木虫,参考了几篇文献后,选好MSEA后。通过Elsevier进入了期刊的首页,那时什么都不懂,所有的东西包括文章的格式、语言和各种处理方法都要由Guide for Authors上面的介绍一一看来,着实吃力。
    按照上面的介绍把自己的文章大概的处理一下就投出去了,投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什么叫“cover letter”,搜索然后请教课题组的师兄,然后在网上(应该是小木虫上面,我这时开始接触它了)搜索了一个模板套用一下,就于2008年10月22号匆匆投出去了。很必然的,在几天后的某一天,我收到了编辑部的退稿信。摘录部分如下:
    Dear ***,

Your manuscript has been checked against formal technical criteria (structure of submission, adherence to the Guide for Authors and English language usage). 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we will not send your manuscript to the journal editor, as the English language usage has not met the desired standard.

Before submitting future manuscripts, we strongly advise that you either seek the assistance of a native English-speaking colleague, or consult http........
...........
     我心里当然不好受啦,但是回头去看看稿件,我甚至都没有好好的核对系统返给我的PDF版本,到处是错误,图表格式不对并且一股脑都放文档里面了,现在想想都有点脸热啊。
     其后认认真真的看Guide for Authors,然后请教图片的处理方式外加一些语言的修改。 在两个月以后将修改后的稿子再次投了过去。其后过了十来天发现Elsevier 上面的作者的“Main menu”显示需要修改,但是我的通讯老板并没有告知我有邮件,我对该投稿系统也不熟,因此就发了一封信过去问,很快的期刊经理就给了回信,并附上了审稿意见。
     初看意见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应该指出的是,在投稿时要指定审稿人,我也不知道怎么指定,就在主页上复制粘贴了几个大牛上去,审稿意见充分体现了该审稿人的学术修养和水平。没有说明是大修还是小修,指出了好些问题,比如语言还需要修改、误差棒和误差限的标定,模型和数据的相关问题,结论写的太长,有一处直接引用的数据格式还被骂了(虽然有点委屈还是虚心的接受了,这就是科研的态度啊)....
     反复查看了审稿意见后,我还是不知道如何入手,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对我都是问题,周围的人不知道,网上问也没有满意的结果。那时快过年了,先过年,回来已是二月份了,很多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开始有点着急了,因为编辑给的最后期限是四月15号,于是整天泡在网上,进展甚微,有一天晚上睡觉我脑海中突然灵光闪现,让我想起了一篇文献中的方法,第二天去试了,但是....仍然无用。
     有个师兄建议我去问参考文献里面的作者,我写了一封邮件去问,对方很礼貌的回答了我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我需要的,但后来点醒了我,让我知道那个方向是不是正确。在反复尝试以后,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虽然问题本身很简单,但是让我感慨坚持是多么的重要。因为我那时我开始怀疑是否投的期刊太好,自己还达不到要求,已经有要放弃的意思了。
     耐心的写了回复稿并修改以后(我的英文水平还凑合,基本都是自己写的),我于3月中旬再次投出去了,当时并没有抱太多的希望。但是让人吃惊的是,在一个星期后,在我查看稿件处理情况是,被告知已经被Accept了,太让我意外了.....
    回头看看,感慨良多,仿佛有一种重生的感觉,总结几点如下:
   1、细节很重要,比如作图时的误差分析。
   2、态度很重要,一定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急匆匆的就把稿件投出去,在投之前一定要好好的看看“Guide for Authors”,否则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3、不知道的多请教,比如小木虫就很好啊,牛人多了去了。
   4、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轻易的放弃。
   5、对待审稿意见要认真回复,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态度一定要端正)
说了这么一大堆也不知道有几个人能看全,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多发文章....
高分子合成及橡胶配方
20楼2009-07-03 09:30:2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相关版块跳转 我要订阅楼主 yxb19830528 的主题更新
普通表情 高级回复(可上传附件)
最具人气热帖推荐 [查看全部] 作者 回/看 最后发表
[基金申请] 博后资助名单出来了 +9 Shxjjxjkx 2024-11-14 11/550 2024-11-14 14:18 by wanng16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 +8 xiaoqi_66 2024-11-09 9/450 2024-11-14 14:10 by cstiger555
[基金申请]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消息有了么? +3 pachang 2024-11-14 3/150 2024-11-14 12:29 by zb789
[基金申请] 76批博后基金 +3 feiyi3986 2024-11-14 3/150 2024-11-14 11:50 by puly
[考博] 随缘读博 一篇中科院一区Top 一篇中科院二区Top 两篇专利 +5 Ricoch4t 2024-11-13 11/550 2024-11-14 10:54 by Ricoch4t
[基金申请] 第76批博士后面上大概什么时间公示 +6 探际者 2024-11-11 7/350 2024-11-14 10:06 by Foxicut88
[硕博家园] reject后小感 +3 sioc-sunj 2024-11-14 5/250 2024-11-14 09:59 by 2671
[硕博家园] 和导师撕破脸了 +14 圆满123456 2024-11-13 18/900 2024-11-14 09:50 by 仇恨毁灭财富
[论文投稿] 要不要撤稿另投 10+4 wangzhesd 2024-11-09 8/400 2024-11-14 09:09 by LIU_V
[硕博家园] 奖学金评定太黑了 +26 超电正 2024-11-08 32/1600 2024-11-13 18:26 by 博csc分享
[论文投稿] 找不到审稿人 +4 吉祥如意141913 2024-11-13 4/200 2024-11-13 16:33 by 13333105938
[论文投稿] 投稿系统中的通讯作者和文章中的通讯作者不一样,文章目前被录用了? +3 babybabygo 2024-11-12 4/200 2024-11-13 12:40 by babybabygo
[教师之家] 北大教授何怀宏曾如此描述他的同行 +9 zju2000 2024-11-09 9/450 2024-11-13 10:11 by tfang
[硕博家园] 如何看清华北大硕博的毕业论文 +6 2025lucky 2024-11-10 6/300 2024-11-12 22:46 by 楚扬长流
[论文投稿] 论文接受后,编辑部发邮件提醒缺少附件 15+4 上善若水明泪 2024-11-10 4/200 2024-11-12 14:24 by 北京莱茵润色
[有机交流] 求助NMR +5 苯巴比妥! 2024-11-09 5/250 2024-11-12 11:20 by 88817753
[论文投稿] renewable energy 添加作者 15+3 Hebauwww12 2024-11-09 4/200 2024-11-11 08:42 by 北京莱茵润色
[基金申请] 要求论文发表日期在项目执行期内,论文发表日期是在线日期还是见刊日期 +6 Jiangnanyu1 2024-11-09 7/350 2024-11-10 17:49 by jurkat.1640
[硕博家园] 科研论文招人 +5 姜建伟 2024-11-07 9/450 2024-11-10 10:31 by m739182102
[考博] 中南大学的博士好申请吗 +3 娜娜不是娜 2024-11-07 4/200 2024-11-08 18:54 by tomboliboo
信息提示
请填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