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查看: 12142  |  回复: 105
【奖励】 本帖被评价59次,作者zhenmafudan增加金币 53.5

zhenmafudan

金虫 (著名写手)


[资源] 催化文章引言部分的范文

写文章引言部分是我的最强项。引言部分每段话都有功能和目的的,有起承转合。段落里面的几句话都是有层次的。如果能用精炼的语言把本文的背景、目的、结果、重要性有逻辑性地讲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凸现写作者的某种个性,那么审稿人看了就觉得很舒服。现在我介绍最近一篇第一作者文章的引言部分。文章为:Z. Ma, H.F. Yin, S.H. Overbury, S. Dai*, Metal Phosphates as a New Class of Supports for Gold Nanocatalysts, Catalysis Letters 126 (2008) 20-30. http://dx.doi.org/10.1007/s10562-008-9627-x 关于该文的故事已经发表于《酸甜苦辣――文章背后的故事》http://zhenmafudan.ycool.com/post.2946437.html

本文的大意和实验思路是:黄金催化是当前催化研究热点之一,大多数研究者把黄金放在氧化物载体上,但很少有人把黄金放在金属盐上。本课题组前面一个博士后把黄金放在自己合成的纳米磷酸镧上,发现这样的催化剂也能在低温催化一氧化碳氧化。本人上岗后,就想:如果我不用磷酸镧而用其它磷酸盐行不行?如果我不用精心合成的纳米载体,而用买来的商品化载体行不行?带着这些问题,我买来大量磷酸盐,放上黄金,发现有的行,有的不行。于是我做了系统表征,把实验结果整理成文发表。以下是本文的引言和配套解说。

1. Introduction

Supported gold catalysts have many applications in ablating air pollutants, cleaning up H2 streams, and synthesizing fine chemicals [1-5]. Most gold catalysts are prepared by loading gold on oxide supports via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and other methods. In addition to the size of gold nanoparticles, supports also play a key role in determining activity.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gold on reducible supports (e.g., TiO2, CeO2, Fe2O3) exhibits higher activity in CO oxidation than gold on non-reducible supports (e.g., Al2O3, SiO2) because the former can activate oxygen [6-8]. Nevertheless, properly prepared Au/Al2O3 [9-11] and Au/SiO2 [12-19] can also show high activities in CO oxidation.


第一段首先给出本课题宽泛的背景。第一句讲黄金催化剂的广泛用途,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二句讲黄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三句讲根据文献总结出的两点:黄金的尺寸和载体的性质对催化活性都重要的。第四句说曾有文献说黄金在可还原的载体才好,而在不可还原的载体就不好。第五句笔锋一转暗示这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两分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后来有人发现把黄金放在不可还原的载体(如氧化铝和氧化硅)同样活泼。这样写法,其实是为正文打下伏笔,因为在正文中,我发现把黄金放在一些不可还原的磷酸盐载体上也有催化活性的。综观这段,每句话都很简练,每句话都体现了一层意思,有特定的段落结构和功能在里面。

Although certain metal salts (e.g., sulfates, phosphates) are typical solid acid catalysts [20, 21], they have rarely been used to support gold nanoparticles. Lian et al. found that Au/BaCO3 is active for CO oxid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but it deactivates quickly on stream [22]. Venugopal et al. and Phonthammachai et al. reported that Au/Ca10(PO4)6(OH)2 catalysts show activity in water-gas shift and CO oxidation above 100 and 50 oC, respectively [23, 24]. Au/Ca10(PO4)6(OH)2 catalyst is also useful for the wet oxid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aqueous media [25]. Our group recently communicated that gold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nanosized LaPO4 (6-8 nm) are active for CO oxidation below room temperature [26]. More recently, Li and coworkers developed Au/LaVO4 nanocomposite active for CO oxidation below 50 oC [27]. However, the knowledge on the use of metal salts as supports for gold nanoparticles is still quite limited.

第二段的结构很清楚。第一句是总起句,说的是文献中别人都用金属氧化物放黄金,但是很少有人用金属盐放黄金。以后的五句诚实地、公正地说出文献中有人用金属盐放黄金的例子。在写文章的时候,为了突出自己文章的原创性,很多人把关键文献和相关文献故意不引或者引到角落里去,我不喜欢干这样的事情,我要让读者看出我的治学态度。既然有文献报道了金属盐放黄金,那么为什么本文指得报道呢?本段最后一句话来了一个转折,说关于把黄金放在金属盐上的知识还非常缺乏。注意这句句子,意思点到为止。我没有说“虽然已经有了这些文献,但是相关知识相当缺乏,所以我们决定做这方面的工作。”这样的长句子中,前面1/3句和后面1/3句都是多余的。读者自己能体会到“已经有了这些文献”,因为上面已经罗列五个例子了。读者自己也能体会到“所以我们决定做这方面的工作”,否则我也不投这篇稿子了,更何况“我们决定做这方面工作”的信息在引言最后一段就要反映了。

The previous work on Au/nano-LaPO4 [26] prompted us to raise further questions. Considering that there are numerous metal phosphates, is it possible to use metal phosphates other than LaPO4 to load gold nanoparticles? Are these metal phosphate-based catalysts active in CO oxidation, or is Au/nano-LaPO4 [26] a unique case? Are these phosphate-based gold catalysts stable on stream?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that the homemade supports prepared using various methods under complicated conditions would lead to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crystal phases, morphologies, levels of residual ions from the synthesis mixture, and thus differ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it is desirable to us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upports for initial screening, while leaving the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catalysts the subject of further research.

在上一段中,我举了文献中把黄金放在金属盐上的五个例子,其中一个是本课题组以前一个博士后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会志上的例子:他把黄金放在磷酸镧上,而本文我把黄金放在一系列磷酸盐上。既然他已经发表了文章,那么为什么我值得做后续研究呢?我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两个问题,是审稿人必须要问的。于是在这一段,我就指出:虽然前文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会志,但是还有如此这般几个问题没有搞清楚。我用连珠炮似的笔法提了几个问题,把审稿人的注意力往问题上拉。审稿人就拍案叫绝:“对呀!的确有这些问题,快告诉我,答案是什么?”这样审稿人就迫不及待地想读下去。关于连珠炮似的写作方法,见《优美的英语段落欣赏----连珠炮似地问问题法》http://zhenmafudan.ycool.com/post.2941371.html 提问题的时候注意:只有我在文章里面最后给出解答的问题,才能把“伏笔”埋在这里,而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的,就不要留着问题而不给解答。没有答案的问题应该留在讨论部份给读者思考。另外,这里面也有微妙的地方:这些问题看起来象是问题,但是老练的读者也能猜到解答。比如我问:“黄金放在其它磷酸盐上行不行?”答案必然是“也行的”,否则我也无法发表这篇文章了。我总不能发表文章说我的催化剂活性都是零吧?

这一段话的后半部份其实体现了一种功能,体现了一种“打预防针”的写作手法。也就是说:任何科研论文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于是审稿人就会说:你怎么没有研究黄金含量的影响?你怎么不用自己合成的磷酸盐而用商品化的磷酸盐?于是,一种写作手法就是事先把“补丁”打好,说自己合成的磷酸盐可能有不同含量的杂质,所以用商品化纯净的磷酸盐做初步尝试,看看活泼不活泼,而其它技术细节(如黄金含量的影响)可以留给后人去做。这样一打“补丁”,就把审稿人的嘴给预先堵住了。

Herein, a number of commercial metal phosphates were used as supports for loading gold via a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CO oxidation was studied following catalyst pretreatment in O2-He at 200 or 500 oC, and relevant characterization employing ICP-OES, BET, XRD, TEM, SEM, and H2-TPR was carried out. Interestingly, gold nanoparticles can be well dispersed on many of these metal phosphate supports and show significant activities at room temperature. Since many metal phosphates are useful in acid catalysis and selective oxidation [20, 28-32], Au/metal phosphates developed here may be useful for many other reactions to be explored in the future. In addition, gold on chemically distinct supports may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for fundamental studies to elucidate the nature of active sit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s.

最后一段话也是非常标准的写法,里面传达三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层次:本文用什么手段做了什么。这里用的是描述性的语言,而不涉及具体的、分散读者注意力的细节。第二层次:概述得到什么重要的、有趣的结果。同样也用描述性的语言。第三层意思:点明工作的意义,指出所谓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这样的话,读者就会感到意犹未尽。我要说这些都是非常标准的写作方法,都是有理论指导的。有一本书Write Like A Chemist详细介绍了写文章每一部份的基本结构和套路,就象做广告的、说相声的人都有套路的一样。

感想:写引言要体现一种逻辑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我怎么(巧妙地)想到这个点子?还要体现一种认识:我的工作究竟有什么用?为什么这些结果是重要的?写得好,文章的立意就突出。写得好,文章读起来就有味道,有“故事”(story)。有故事非常重要,很多文章读起来就如同先进表征武器展,从头到尾就是“这个仪器表征结果显示什么”,却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用这个那个仪器?你是要看什么?得到什么信息?你是因为实验室正好有这个仪器所以就用了这个仪器,还是带着特定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个仪器得到相关信息?引言部分是呈现“故事”的重要部份,读了引言,有些审稿人就心里有数了。


原文免费下载:(写得满意的地方已用黄笔标注)

http://www.mediafire.com/?sharek ... 40dd2db6fb9a8902bda

[ Last edited by zhenmafudan on 2008-12-31 at 07:57 ]
回复此楼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Mxguo

木虫 (著名写手)


楼主总有好心得与大家分享,顶!
2楼2008-12-31 08:11:2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希望有机会与马博士共同研究和治学!
3楼2008-12-31 08:26:1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tyronezhang

铁杆木虫 (正式写手)


楼主的文章值得深读呀
4楼2008-12-31 08:35:0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kancy

金虫 (小有名气)


颇有见地
5楼2008-12-31 08:45:4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dengyuan0203

木虫 (正式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看了以后,感悟颇深!谢谢分享。
6楼2008-12-31 10:54:4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cqruan

木虫 (正式写手)


★★★ 三星级,支持鼓励

需要这种心得
7楼2008-12-31 10:55:5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风枫

金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写得很好,但是既然前面有人报道了还能用“new”吗?
8楼2008-12-31 11:06:0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enmafudan

金虫 (著名写手)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风枫 at 2008-12-31 11:06:
写得很好,但是既然前面有人报道了还能用“new”吗?

别人报道的是一个,我报道的是一组。对于“一组”来说,是新的。在这一组中,十几个催化剂都是从来也没有报道过的。
9楼2008-12-31 11:10:0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风枫

金虫 (著名写手)


你的大作匆匆浏览了一下。想请教个问题,就是Fig5 中的Au/Nd-P-O催化剂为什么随着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为什么有些催化剂没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蛮有趣,你文章太长还没来得及好好读,很抱歉。

[ Last edited by 风枫 on 2008-12-31 at 11:24 ]
10楼2008-12-31 11:23:3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_^@^_^

荣誉版主 (正式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感觉Introduction是最有技巧同时也是最难写的出色的一部分。首先要求文献储备要广,还得逻辑清晰,最后写作还得注意技巧。
读了你的分析,很是受益!
11楼2008-12-31 12:00:3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ratio

荣誉版主 (职业作家)


★★★★★ 五星级,优秀推荐

ma老师的帖子要顶!
12楼2008-12-31 13:08:5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pllyf2006

金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楼主的文章值得深读呀
14楼2008-12-31 15:18:2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muchong_2008

木虫 (知名作家)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学习学习。
15楼2008-12-31 17:06:4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ibozhang

铁杆木虫 (正式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不错,楼主真牛!
17楼2008-12-31 20:32:2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liangmingde

新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这样的详解好
18楼2008-12-31 20:36:2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luckydogzhang

至尊木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马兄的东西都是精品啊
19楼2009-01-01 15:05:4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indy8863

金虫 (小有名气)


★★★★★ 五星级,优秀推荐

感谢学术研究的热心人
20楼2009-01-01 15:07:2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dytulxh

金虫 (正式写手)


祝马博士牛年好!
21楼2009-01-01 15:44:4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cup.qzu

新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多谢楼主分享
23楼2009-01-01 16:17:5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chaifenglan

木虫 (著名写手)


非常值得认真学习,谢谢!
25楼2009-01-01 17:33:5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风枫

金虫 (著名写手)


顶一下,马博士还没回答我前面的问题呢!想知道什么原因,比较好奇
26楼2009-01-03 02:47:0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xueshuzhixing

银虫 (小有名气)


多谢,写得很好,继续关注
27楼2009-01-03 10:14:1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nano-metaloxide

至尊木虫 (知名作家)


学习了 !!!马博士很棒!!!
28楼2009-01-03 12:56:1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mahw

铁杆木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拜读了
29楼2009-01-04 11:08:3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enmafudan

金虫 (著名写手)


★ ★ ★
^_^@^_^(金币+3,VIP+0):分析很透彻,非常感谢!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风枫 at 2008-12-31 11:23:
你的大作匆匆浏览了一下。想请教个问题,就是Fig5 中的Au/Nd-P-O催化剂为什么随着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为什么有些催化剂没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蛮有趣,你文章太长还没来得及好好读,很抱歉。

[ Last ...

没能及时回复,见谅。我在外地度假。

这样的现象有的金催化文章中也见过:
M. Date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43 (2004) 2129.
C.Y. Mou et al., J. Catal. 237 (2006) 197.
H.G. Zhu et al., Appl. Catal. A 326 (2007) 89.
中科大黄教授在他最近文章里有详细讨论:http://dx.doi.org/10.1016/j.jcat.2008.02.012

我总结出几种假说:

1)不同温度段的反应机理不同,不同机理对应的反应速率不一样;
2)温度较低的时候有微量吸附水,促进了反应。温度升到一定程度,水脱附导致活性“倒退”到没有吸附水的“真实值”。温度继续升高,反应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自然升高。
3)当中那段活性“掉”下去是由于失活引起的。

测活性曲线有两种做法:1)温度从低到高,在升温过程中“顺势”取点测活性,用的是同一个催化剂。2)制备大量同一个催化剂,每天取同样重量的催化剂,装到反应器上,每天的反应温度不一样,每天得到一个点,然后把几天得到的不同点用曲线连接起来。

方法1)的假设前提之一是: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失活。而如果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失活了,得到的曲线就不是简单的单调递增型曲线。因为在测反应曲线过程中,涉及到两个变量:温度和时间。温度升高导致转化率上升,而时间的推移导致转化率下降!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有所失活的话,是有可能产生“掉”的情况的。

值得注意的是,测低温CO氧化的时候,把U形管浸泡在制冷剂中,让温度自然上升。这种上升是非线性的,越远离平衡点(远离室温),温度上升越快,也就是说数据点之间的“间距”越大;这时,反应温度低,转化率小,产生的CO2和表面carbonate物种也少,失活不明显。

而接近室温时,升温速度非常慢,花的时间长,数据点之间距离小,产生的CO2和表面carbonate物种也多,失活相对明显。因此很多“掉”的情况都发生在零度到室温。

我做过这样的实验:有的催化剂在零度到室温活性“掉”,好比说前面一个温度为6点零1度,转化率67%,后面一个点为6点零2度,转化率65%,再后面一个点6点零3度,转化率63%。我把转化率作为Y轴,测试反应时间作为X轴,假设反应温度基本不变,进行画图,发现转化率随着时间变化而下降,表明有的催化剂有部分失活现象。

以上几段内容(即假说3)主要针对零度到室温。假说2)针对100度以下。在其它温度下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不清楚。文献中没有任何光谱证据。
30楼2009-01-06 12:53:0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风枫

金虫 (著名写手)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zhenmafudan at 2009-1-6 12:53:



没能及时回复,见谅。我在外地度假。

这样的现象有的金催化文章中也见过:
M. Date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43 (2004) 2129.
C.Y. Mou et al., J. Catal. 237 (2006) 197.
H.G. Zhu et al., Appl. ...

谢谢你的耐心回答。看样子原因还是蛮复杂。
32楼2009-01-07 04:00:4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Inter-huang2003

木虫 (小有名气)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写得很好,虽然我不做催化的,但还是很有启发。
PS:全文免费链接好像不能下载了
33楼2009-01-07 15:22:0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cup_lee

金虫 (正式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我们老板刚告诫我Introduction是最难写的,也是最需要写作技巧的,现在看到LZ此贴,感触颇多。3Q
34楼2009-01-07 16:46:0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ongchm

金虫 (正式写手)


学习学习
35楼2009-01-12 12:04:4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dragon7896

木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刚被老板训话说引言写的太差啊
37楼2009-01-13 22:37:5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蓝天白

金虫 (正式写手)


很是受益!
38楼2009-01-14 00:17:2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eboat

木虫 (小有名气)


★★★★★ 五星级,优秀推荐

经常拜读马博士的大作,常使我茅塞顿开!

能否请您以以下这篇JACS为例,详细讲解写作技巧?多谢!

Z. Ma, F. Zaera*, Competitive Chemisorption between Pairs of Cinchona Alkaloids and Related Compounds from Solution onto Platinum Surfac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28 (2006) 16414-16415.
http://dx.doi.org/10.1021/ja0659323
39楼2009-01-15 12:42:3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enmafudan

金虫 (著名写手)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eboat at 2009-1-15 12:42:
经常拜读马博士的大作,常使我茅塞顿开!

能否请您以以下这篇JACS为例,详细讲解写作技巧?多谢!

Z. Ma, F. Zaera*, Competitive Chemisorption between Pairs of Cinchona Alkaloids and Related Compoun ...

只要有真材实料好东西,对自己的结果和文献有很好的了解和透彻的分析,写这样的美国化学会志两页快报如履平地。怎样写博客,就怎样写快报。有的美国老板花一个下午就能写出美国化学会志两页快报。倒是写长文章比写短文章费力多了。

在有真材实料好东西的基础上,写快报论文如灵感的喷发,自然的呈现。为了说明这种自然的呈现,可以读我博客上的并非科学论文的“休闲”文章,这类“休闲”文章就是信手拈来,不打草稿,也不修改,让情感自然流露而写出的。但是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写出,为了寻找灵感,也等候了很多,积累了很多,体会了很多。灵感只是集中在一个瞬间。

吹鼓手和幻觉加工厂
http://zhenmafudan.ycool.com/post.2977619.html

你有没有被“潜规则”?
http://zhenmafudan.ycool.com/post.2977718.html

[ Last edited by zhenmafudan on 2009-1-15 at 13:22 ]
40楼2009-01-15 13:17:4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enmafudan

金虫 (著名写手)



^_^@^_^(金币+1):多谢推荐!Prof Dai也做合成啊 1-18 21:46
向大家推荐以下一篇文章的引言部分。这篇文章不是我的文章,当然也不是我写的。这篇文章的引言部分,在我看来,是非常标准、正宗的引言。里面的意思一层一层的,有起承转合。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la800529v

Facile Synthesis of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s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by Self-Assembly of Resorcinol−Formaldehyde and Block Copolymers under Highly Acidic Conditions

Xiqing Wang, Chengdu Liang and Sheng Dai*

Langmuir, 2008, 24 (14), pp 7500–7505
44楼2009-01-17 10:48:2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angdy8

至尊木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马博士的文章,中英文都写得好!
45楼2009-02-05 19:31:1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tianzongchangan

木虫 (著名写手)


多谢共享,向你学习
47楼2009-02-09 14:12:4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ang616

银虫 (正式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看过楼主的博客,写的相当好。
49楼2009-02-24 22:37:0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enmafudan

金虫 (著名写手)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wang616 at 2009-2-24 22:37:
看过楼主的博客,写的相当好。

谢谢关注。现在我正在卧薪尝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找到生命的答案。

[ Last edited by zhenmafudan on 2009-2-25 at 08:42 ]
50楼2009-02-25 01:31:3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简单回复
tnt13楼
2008-12-31 14:56   回复  
 谢谢分享!
shshcyp16楼
2008-12-31 20:08   回复  
 
dyn487022楼
2009-01-01 16:12   回复  
 3Q
2009-01-01 17:11   回复  
 :dnd:
starlei31楼
2009-01-06 16:13   回复  
 
lsq88889636楼
2009-01-12 13:20   回复  
 
jasonberg41楼
2009-01-16 10:22   回复  
 ,顶一下
tnt42楼
2009-01-16 16:46   回复  
谢谢分享!!
summit989843楼
2009-01-17 10:32   回复  
 
mingdong46楼
2009-02-06 13:55   回复  
 好
2009-02-21 05:42   回复  
相关版块跳转 我要订阅楼主 zhenmafudan 的主题更新
☆ 无星级 ★ 一星级 ★★★ 三星级 ★★★★★ 五星级
最具人气热帖推荐 [查看全部] 作者 回/看 最后发表
[基金申请] 国自然青年基金,1A4B能上会吗?青年和面上的上会标准是一样的吗? +6 今晚推荐22 2024-06-20 9/450 2024-06-20 23:03 by 今晚推荐22
[考博] 一名额难求啊 +8 pinbo拼搏 2024-06-19 8/400 2024-06-20 22:37 by mch20120521
[找工作] 药学硕士找不到工作,打算去做科研助理了 +11 pom戴墨镜 2024-06-14 24/1200 2024-06-20 21:59 by 海阔天空4924
[论文投稿] 第一篇论文投稿进程记录 +4 慎独的小花卷 2024-06-20 9/450 2024-06-20 20:37 by 慎独的小花卷
[博后之家] 在国内某高校做全职博士后2年,现在找到新的单位,出站或退站对新工作有什么影响? +3 nxplfcc 2024-06-20 3/150 2024-06-20 19:50 by zhangysbad
[教师之家] 每次骚扰女学生的都是院系领导,而不是普通教师,小编们要注意措辞正确 +11 zju2000 2024-06-15 13/650 2024-06-20 15:19 by ase123456
[基金申请] 面青地会评时间??? +7 Axvdvbfs 2024-06-19 8/400 2024-06-20 11:16 by 路遥还有谁
[基金申请] 太卷了 +14 laoyuefubio 2024-06-17 27/1350 2024-06-20 09:52 by htjwqy
[催化] 镍负载氧化铝的保存问题 8+3 lwn0130 2024-06-15 6/300 2024-06-20 09:00 by lwn0130
[论文投稿] Scientific Reports二审90天了,催稿也没反应怎么办? +3 智晨君 2024-06-18 6/300 2024-06-19 20:08 by licheng78
[基金申请] F口信息学部拿面上,大概需要什么样的成果 +7 _奋黎_ 2024-06-16 18/900 2024-06-19 20:02 by _奋黎_
[论文投稿] 审稿 +5 香瓜木香 2024-06-19 6/300 2024-06-19 17:44 by xli1984
[公派出国] 去英国的小伙伴儿都在哪儿租的房子呀? +7 65syn 2024-06-14 11/550 2024-06-19 10:19 by 65syn
[论文投稿] 投稿求助 10+3 2022_灵魂工程师 2024-06-16 8/400 2024-06-18 12:12 by 投必得科研顾问
[高分子] 烧瓶内合成聚酯 +3 大帝国乐 2024-06-17 7/350 2024-06-18 11:10 by 大帝国乐
[基金申请] 有人中过人文社科类的博后特助吗? +3 outsider1986 2024-06-16 5/250 2024-06-18 11:10 by 袁天未然
[有机交流] 求教最后一步问题出在哪 20+3 苏州浩恒 2024-06-15 4/200 2024-06-18 08:33 by like_2005
[论文投稿] 论文已接收,但发现修改稿传的是旧版该怎么办? +3 zsq54321 2024-06-15 6/300 2024-06-17 19:45 by wjykycg
[论文投稿] 投稿被一个审稿人恶意评审了怎么样? +5 1chen 2024-06-14 7/350 2024-06-15 23:15 by xy66xy
[基金申请] 博后基金,以往的结果点不开,怎么回事呢?最后一次机会了,两次都没中前面。 +7 kyukitu 2024-06-14 13/650 2024-06-15 06:46 by 我是王小帅
信息提示
请填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