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接受调剂公告
查看: 7346  |  回复: 65
【奖励】 本帖被评价48次,作者jiajunhit增加金币 38

jiajunhit

银虫 (小有名气)


[资源] Nature commun最新文章 in operando hard x-ray for LiFePO4

应几位朋友的要求,把我今天刚出版的一篇文章贴这里。我之前的几个帖子里也提到这篇文章,是介绍一种新的in operando x-ray imaging method,用于电池材料研究。实际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很多领域都可以做。我们beamline众多的不同领域的用户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也非常想向国内的老师同学推荐。

因为我之前的背景是电化学,电池(燃料电池,锂电池)背景,所以我发表的研究工作主要都集中于电池领域。另外,因为我现在的项目主要是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平台,所以工作的重心也是集中于方法,科学方面相对为辅。比如之前我做的三维观察,in situ 3D TXM for Sn anodes (Angew Chem. 2014, 53, 4460-4464) 和 in situ 2D mapping for LIBs (chem. commun, 2013, 49, 6480-6482).

这篇研究工作主要是因为我之前一直做的LiFePO4 (Phostech的研究项目), 发现其在carbon coating 条件下,会发生表面相变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与颗粒尺寸直接相关,这个文章也发表在年初的Nat Commun中,我帖子之前的一个帖子中。因为之前的一些研究经验,所以对LFP相对比较熟悉,其中一直相变机制尤其感兴趣。所以这次就用这种方法比较系统的观察真实的相变过程。

谈谈大家可能更关心的投稿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很顺利。正如我所说的,这种以研究方法为主的研究,有时候并不容易吸引人,因为别人并不了解这个方法的重要性或者难度。而审稿人,尤其是Nat Commun的审稿人,可能来自不同领域,对于做表征分析的,尤其synchrotron的人会比较感兴趣,而其他领域可能就很难说,尤其是,你的文章很可能会到你的竞争对手手里,他或许也正在发展类似的方法,那结果可想而知。但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这个圈子真的很小。我之前的那篇angew chem就是这个结果,本应更好点。因为发表后,影响很大,DOE和BNL都重点highlight,很多大公司比如toyota也正和我们谈合作。

一轮审稿约4周,三个审稿人,一正,一负,一个中立。这种情况很多时候会是悲剧,对于Nat Commun的杂志来说。所以这里我要感谢编辑Dr Zhang,因为他很认真看了我们的文章和审稿人的意见,尤其是并不完全拘泥于审稿人的意见。因为有些审稿人的意见是明显持主观的(除非你老板是大牛),从用词就明显看出一些情绪的东西,这样的“为了据你而据你”的意见有时候很难办的。所以我们为了让这个负面意见变正面或者至少中立,不得不重新补充更新了大量数据,因为最能让这种不客观的审稿人改口的只有是数据,简单的反驳是无力的。所以基本那一个月我也晚上都要到2-3点才能回家睡觉,7点用重新回来实验室(beam injecting 在6点),很多时候晚上是在车里睡得,因为这边我们组就我一个人。平时时间基本都给用户,我们staff的时间就只有晚上,周末和假期。

二轮审稿也3-4周,很欣慰,那个负面的意见终于如预期的变中立了,而另外两个很正面。所以就没什么。这里我老板也为此很费心,给了我很多鼓励。


另外,我把这提到的那两篇文章也帖子这里,感兴趣的朋友或者有机会合作的朋友可以与我联系jiajunhit@gmail.com.也非常欢迎大家引用我们的工作。

科研很辛苦,尤其到达一个瓶颈后会让人很压抑。需要家人,老板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很感谢我的老婆和孩子的支持,尤其在我去年压力最大的时候,暂时性的失聪,美国的2个专科医生认为我80%会永久性失聪,好在老婆的理解和意志的支持让我成为了那20%。

在BNL的两年里,很幸运被BNL和DOE highlight 了4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些press release

http://www.bnl.gov/newsroom/news.php?a=11655
http://www.bnl.gov/newsroom/news.php?a=11619
http://www.bnl.gov/newsroom/news.php?a=11616
http://www.bnl.gov/ps/news/news.php?a=24250

也期待大家都能好运,坚持,不放弃,现实或许会让结果不能完全如愿,但付出会有收获和回报的。


好运!!
回复此楼

» 本帖附件资源列表

» 收录本帖的淘帖专辑推荐

锂电资源共享 电化学电源、电源管理 锂电池 Li Battery
实验事故---要命呀 感觉有用的帖子 燃料电池 电化学 Touting
paper 材料类

» 猜你喜欢

» 本主题相关商家推荐: (我也要在这里推广)

» 本主题相关价值贴推荐,对您同样有帮助: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回帖支持 ( 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前 50 名 )

jiajunhit

银虫 (小有名气)


引用回帖:
6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xdd1987 at 2014-08-05 10:03:03
可能由于STXM本身的空间分辨有限,微米级别颗粒电极快充的时候是不是真是两相共存还是存在其他的界面相也许还需要其他技术来说明。

我们的是TXM, 不是STXM, STXM 基本是基于软X射线,操作在一定的真空环境,理论分辨率一样,但能量低,所以in situ 实验很多困难。目前还没有发表的工作。

你说的的确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很多人提到microscopy,自然想到TEM. 它的分辨率是X-ray 永远无法达到的,但它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每个技术都有优缺点,不好直接比较。

通常来说,理论研究也表面,微米级别的颗粒会是两相行为,其实从早期发展的模型(大多基于微米尺寸),比如core-shell等等,已经推测了。有些ex situ实验也间接证明了。

但纳米尺寸显然可能存在不同机制,看看这2年最热的 solid solution 或者 intermediate phase Li0.6 FePO4 等等,基本是基于纳米尺寸的研究。

X-ray microscopy目前是不可能研究几十个纳米的材料 在 in situ 条件下的。 5年之内可能也难做到。 这需要物理器件的极大发展。
9楼2014-08-05 10:30:0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iajunhit

银虫 (小有名气)


引用回帖:
11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xdd1987 at 2014-08-05 10:36:14
非常感谢楼主详细解答,受益匪浅。
另外问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软X射线因为其能量较低,穿透深度有限。是不是目前做3D x-ray成像的主要集中在硬X射线这一块?...

谢谢,我现在也有很多东西不清楚。x-ray方面我也只是个入门者。
软X-ray 除了你说的那些,还有一个就是实验的真空环境,所以如果做in situ, 电池的设计存在很多困难,很多现在尝试的是模仿之前 in situ TEM的cell 设计,但那样的话,在我理解,和 TEM相比就没有什么优势了(TEM分辨率更高,也可以做diffraction相鉴别)。

所以目前软X_射线成像,主要还是做些ex situ的样品分析。

相反, 硬x-射线操作在室温正常环境中(非真空).能量也高,所以那些轻元素(电解液,碳,binder 等等)都是透明的。类似你去医院做胸透,不需要做任何,直接站在仪器那边就行了。

所以硬X射线无论成像还是谱都是更有优势的。
12楼2014-08-05 10:48:2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HaloHuang

木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第一篇关于carbon coating size depedent表面相变过程的NC文章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拜读过,楼主是孙老师组内的吧,原本要来孙老师这边读PhD的,可惜去年时间没赶上。
对于in-operando X-ray imaging技术,希望以后能够向楼主讨教讨教,本人方向是锂电钠电以及燃电的电催化。

[ 发自手机版 http://muchong.com/3g ]
3楼2014-08-05 09:12:5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jzcs1234

木虫 (小有名气)


★★★★★ 五星级,优秀推荐

牛人啊
4楼2014-08-05 09:19:1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xdd1987

铁杆木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祝贺楼主,非常漂亮的工作!
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作者在讨论多颗粒体系LFP高倍率充电时两相分布时,大约有10%的mixed phase,不知这里的mixed phase是不是颗粒重叠的问题造成的,而是本身就有些颗粒内部是两相共存的?
5楼2014-08-05 09:54:5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xdd1987

铁杆木虫 (著名写手)


可能由于STXM本身的空间分辨有限,微米级别颗粒电极快充的时候是不是真是两相共存还是存在其他的界面相也许还需要其他技术来说明。
6楼2014-08-05 10:03:0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iajunhit

银虫 (小有名气)


引用回帖:
3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HaloHuang at 2014-08-05 09:12:55
第一篇关于carbon coating size depedent表面相变过程的NC文章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拜读过,楼主是孙老师组内的吧,原本要来孙老师这边读PhD的,可惜去年时间没赶上。
对于in-operando X-ray imaging技术,希望以后能够 ...

谢谢。我曾经是孙老师组的。2年前来的BNL.
感兴趣的或者有什么想法,可以给我发邮件。也非常希望和国内的朋友一起学习,合作。好运
7楼2014-08-05 10:11:1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iajunhit

银虫 (小有名气)


引用回帖:
5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xdd1987 at 2014-08-05 09:54:52
祝贺楼主,非常漂亮的工作!
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作者在讨论多颗粒体系LFP高倍率充电时两相分布时,大约有10%的mixed phase,不知这里的mixed phase是不是颗粒重叠的问题造成的,而是本身就有些颗粒内部是两相共存 ...

谢谢你的评价。
这里讨论的多颗粒系统不是针对单个颗粒,而是一片区域(比如几十个纳米颗粒)。重叠是必然的。我们文章里也直接表明我们的电极会存在部分重叠,但这里讨论的是整个电极的快慢充电时的行为,完全模仿真实使用的电极行为。

你可以看看我们画的那第一个示意图,表明每个圆球代表一团或者一簇颗粒的整体。

对于多个颗粒体系,所采用的电极是相同的,也就是都存在颗粒重叠现象。但我们发现,慢充很均匀,但快充相反。 另外,对于多个颗粒系统,因为纳米尺寸太小,在In situ 条件下,无法做到用TXM观察单个颗粒的行为,X-ray的分辨率只有几十纳米,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们用了大的颗粒做实验的原因。

但当然,纳米和微米,他们的相转变机制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文献说40nm以下或者350度以上都会出现固溶体等等。这些是x-ray目前无法做到的。

目前20-30纳米的分辨率是x-ray最高的。我们将要开放的NSLS II, 某些beamline的分辨率可以达到10nm, 但还要几年后才能用上。
8楼2014-08-05 10:22:1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xdd1987

铁杆木虫 (著名写手)


引用回帖:
9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jiajunhit at 2014-08-05 10:30:03
我们的是TXM, 不是STXM, STXM 基本是基于软X射线,操作在一定的真空环境,理论分辨率一样,但能量低,所以in situ 实验很多困难。目前还没有发表的工作。

你说的的确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很多人提到microscopy, ...

非常感谢楼主详细解答,受益匪浅。
另外问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软X射线因为其能量较低,穿透深度有限。是不是目前做3D x-ray成像的主要集中在硬X射线这一块?
11楼2014-08-05 10:36:1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xdd1987

铁杆木虫 (著名写手)


引用回帖:
12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jiajunhit at 2014-08-05 10:48:23
谢谢,我现在也有很多东西不清楚。x-ray方面我也只是个入门者。
软X-ray 除了你说的那些,还有一个就是实验的真空环境,所以如果做in situ, 电池的设计存在很多困难,很多现在尝试的是模仿之前 in situ TEM的cel ...

谢谢楼主。
13楼2014-08-05 11:00:4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纳米新手

金虫 (正式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好帖子,收藏了,最近比较忙,下次认真研读
18楼2014-08-06 09:52:4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dreamca

铁虫 (初入文坛)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man.. good work!
21楼2014-08-07 00:35:4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hdweller

银虫 (小有名气)


引用回帖:
12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jiajunhit at 2014-08-05 10:48:23
谢谢,我现在也有很多东西不清楚。x-ray方面我也只是个入门者。
软X-ray 除了你说的那些,还有一个就是实验的真空环境,所以如果做in situ, 电池的设计存在很多困难,很多现在尝试的是模仿之前 in situ TEM的cel ...

补充一下。
相比in-situ的工作条件,Operando的工作条件非常接近实际工作条件。目前运用in-situ TEM研究的工作条件是极不同于实际工作条件的。
23楼2014-08-07 02:16:3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zhhust

木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Cong!
32楼2014-08-07 17:13:5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iajunhit

银虫 (小有名气)


引用回帖:
23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shdweller at 2014-08-07 02:16:32
补充一下。
相比in-situ的工作条件,Operando的工作条件非常接近实际工作条件。目前运用in-situ TEM研究的工作条件是极不同于实际工作条件的。...

谢谢。你补充的很好。in situ通常指的是在同一位置采集数据,并不需要在实验进行中。而in operando要求更高,必须在同一位置,同时在实验进行中采集数据。所以对电化学cell,测试条件和数据采集的要求都明显更高。
42楼2014-08-13 08:52:4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cybwho

木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好东西,好好学习一下!

[ 发自手机版 http://muchong.com/3g ]
44楼2014-08-13 20:50:4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hdweller

银虫 (小有名气)


引用回帖:
42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jiajunhit at 2014-08-13 08:52:44
谢谢。你补充的很好。in situ通常指的是在同一位置采集数据,并不需要在实验进行中。而in operando要求更高,必须在同一位置,同时在实验进行中采集数据。所以对电化学cell,测试条件和数据采集的要求都明显更高。...

in-situ也需要在实验中进行,只是条件和实际相差比较大。譬如说电流密度很低。
47楼2014-08-14 03:03:1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iajunhit

银虫 (小有名气)


引用回帖:
47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shdweller at 2014-08-14 03:03:16
in-situ也需要在实验中进行,只是条件和实际相差比较大。譬如说电流密度很低。...

谢谢你的回复。可能还是需要补充一下。的确,很多人对这in situ 和in operando区分不是很清楚,很多时候也都混为一谈。我们的几篇文章审稿时候,一些审稿人也混淆了
这里引用文献的解释关于这两个词的来源和意义、

“Operando is borrowed from Latin”, which means “working” or “operating” since the spectra are of an “operating” sample, whereas, “in situ” means “on site” or "in place" and there is no temporal discrimination.

当初我也是混淆了,后来老板和我们的一些users给我纠正了。in situ采集数据时候,实验原则上可以终止,或者你把这个样品拿去做点别的分析,然后再拿回来进行反应,进行下一个数据采集,理论上,只要是在同一位置即可。

相反,in operando必须是反应一直在进行中,存在严格的temporal resolution,.

所以对一些实验,如果反应很快,是必须是采用In operando来进行的。

电流密度的高低主要影响你的反应机制的理解,比如电池材料,低电流下充放电(比如0.1C)通常认为是稳态平衡过程反应。而在高电流下(10C-50C),通常是动态非平衡过程,这个时候才有可以捕捉到一些亚稳态中间相。 LFP是最好的例子。Ougmi和Grey 发的JACS和SCIENCE都采用了快慢多种充放电过程的in operando XRD 方法。

谢谢您参加的讨论
48楼2014-08-14 10:04:4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angyinglai

金虫 (正式写手)


★★★ 三星级,支持鼓励

你很牛
49楼2014-08-14 10:39:5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hdweller

银虫 (小有名气)


引用回帖:
48楼: Originally posted by jiajunhit at 2014-08-14 10:04:41
谢谢你的回复。可能还是需要补充一下。的确,很多人对这in situ 和in operando区分不是很清楚,很多时候也都混为一谈。我们的几篇文章审稿时候,一些审稿人也混淆了
这里引用文献的解释关于这两个词的来源和意义、 ...

的确有些in-situ研究是停止实验后去做其他分析,不过此类更好的描述是postmortem examination。严格意义上将,in-situ仍然是要在反应中进行的。举个例子吧。
H2-air 燃料电池XAS研究。
1. In-situ XAS 研究: 阳极通氢气,阴极通氮气,设定不同电势,此时电流非常小. 此实验用来研究不同电位下催化剂的价态变化。
2. Operando XAS 研究:阳极通氢气,阴极通空气或氧气,此时电流和实际一样,此实验用来研究不同操作条件下催化剂的价态变化。

在很多情况下,模拟实际情况非常难,因此人们采用了新的名词来区别In-situ和operando.
50楼2014-08-14 22:40:2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简单回复
MR.XIE2楼
2014-08-05 08:45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muxinjin10楼
2014-08-05 10:34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YangZhigao14楼
2014-08-05 15:38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2014-08-05 16:47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w_wwb16楼
2014-08-05 18:18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carryice17楼
2014-08-05 18:52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94247553919楼
2014-08-06 14:19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congda20楼
2014-08-06 15:49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2014-08-07 00:47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2014-08-07 08:25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35489549225楼
2014-08-07 08:35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peakyellow26楼
2014-08-07 08:53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taoshi11127楼
2014-08-07 09:18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zxyang111528楼
2014-08-07 09:19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xp_chuan29楼
2014-08-07 11:04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dazhi775830楼
2014-08-07 12:51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yifeixian31楼
2014-08-07 16:01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2014-08-08 01:03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zcm30834楼
2014-08-08 11:34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2014-08-08 13:49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ba1cd11136楼
2014-08-08 14:33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hb107637楼
2014-08-08 14:48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lj110838楼
2014-08-08 16:34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2014-08-08 17:46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2014-08-08 19:28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南懿41楼
2014-08-08 21:32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老贝43楼
2014-08-13 16:21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anqou45楼
2014-08-13 23:14   回复  
五星好评  顶一下,感谢分享!
anqou46楼
2014-08-13 23:17   回复  
相关版块跳转 我要订阅楼主 jiajunhit 的主题更新
☆ 无星级 ★ 一星级 ★★★ 三星级 ★★★★★ 五星级
普通表情 高级回复(可上传附件)
最具人气热帖推荐 [查看全部] 作者 回/看 最后发表
[考博] 求个博导:一篇jmca,一篇afm共一,一篇small共一,一篇nc正在返修,四级没过 +3 骑萝卜钓鱼 2025-04-22 7/350 2025-04-23 23:28 by SudaQian
[论文投稿] JHM期刊系统账号个人信息可以放两个邮箱吗 5+3 哆啦a梦8868 2025-04-23 3/150 2025-04-23 20:07 by babero
[职场人生] 同为大龄延毕女博,毕业后的选择大相径庭...... +12 lxy12365492 2025-04-17 14/700 2025-04-23 18:15 by meier8
[论文投稿] 论文返修后直接变成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 20+4 小木脑虫 2025-04-19 13/650 2025-04-23 11:22 by 小木脑虫
[公派出国] 2025csc公派出国名额会增加吗? +5 yi113853 2025-04-17 5/250 2025-04-22 18:51 by tihuang11
[考研] 计算机调剂可跨专业 +3 糙米薏仁汤ww 2025-04-21 7/350 2025-04-22 17:43 by 糙米薏仁汤ww
[考研] 326求调剂 +8 笑三生丶 2025-04-19 9/450 2025-04-22 15:42 by wzn1234
[考博] 已工作一年,想读博 5+3 哈哈哈,12 2025-04-17 9/450 2025-04-22 12:38 by syl200707
[考研] 280求调剂 +11 system001 2025-04-18 12/600 2025-04-22 11:27 by 小Zhou
[考研] 退役大学生理学269求调剂 +4 浮屠糊糊 2025-04-21 6/300 2025-04-22 10:21 by edgexjy
[考研] 318分求调剂,有学上就去! +3 pol-395 2025-04-21 5/250 2025-04-21 17:02 by pol-395
[考研] 长工大材料学院调剂第四批调剂专硕材料工程 +6 李老师! 2025-04-17 6/300 2025-04-21 14:53 by 求学者9
[考研] 复试调剂 +5 liquorhui 2025-04-17 7/350 2025-04-21 14:24 by 求学者9
[考研] 调剂! +4 半岛铁盒、 2025-04-17 15/750 2025-04-20 19:39 by heping4755
[考研] 288数二英二 08求调剂 +6 夜空空哦 2025-04-17 7/350 2025-04-19 22:43 by 百灵童888
[考研] 求调剂 +4 LaoPeng168 2025-04-17 5/250 2025-04-18 21:38 by 中杯西瓜冰
[考研] 259求调剂 +3 激动的心 2025-04-18 3/150 2025-04-18 18:23 by 我是01
[考研] 085801电气工程总分283求调剂 +3 腊肉蛋炒饭 2025-04-18 3/150 2025-04-18 18:22 by 我是01
[考研] 材料调剂求助 +4 国际公法 2025-04-18 9/450 2025-04-18 17:19 by dengwei2012
[论文投稿] 论文投稿咨询 10+3 林rt 2025-04-17 4/200 2025-04-18 16:23 by babero
信息提示
请填处理意见
复试调剂复试调剂
复试调剂二维码获取复试 & 调剂指南!微信扫一扫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二维码商务合作咨询微信扫一扫(备注:商务合作)
学术干货学术干货
学术干货二维码微信扫一扫了解最新学术干货
论文辅导论文辅导
论文辅导二维码微信扫一扫添加老师,免费咨询
师资招募师资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