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助]
PM2.5中多环芳烃的检测 测不出来要测的东西已有4人参与
本人在做空气中PM2.5中多环芳烃的检测。
首先是做预实验,没有购买标准物质等东西,只是采样后,经索氏萃取,浓缩,净化,浓缩,最后GCMS定性分析结果。
很奇怪的是,我根本测不出来要测的东西,具体是,只测出来了萘,其他15中没有出现。
这很奇怪,因为萘其实是最不应该测出来的,因为夏天低环数的萘应该多分布在气相中,而不是颗粒物中。
这个实验我做过10次了,还是这个结果。
然后我又对比了索氏萃取和超声波清洗萃取,经硅胶柱净化和无净化的因素,也就是进行了索氏+硅胶净化,索氏无硅胶净化,超声+硅胶净化,超声无硅胶净化这4组实验,结果还是和之前的一样,只能测出来萘。
我又看了一下我这么多次的数据,我发现检测出来很多的物质的都是饱和烃类的物质,于是我对这些饱和烃进行了统计,发现C20左右的饱和烃比较多,但是这个结果和其他文献中夏季饱和烃应该是以C29的比较多。
所以现在感觉,我的结果,不管是从多环芳烃的角度还是饱和烃的角度,都是不成功的,一点都不符合夏季这些物质的规律。 但是我的实验步骤基本都是正常的,是按照文献还有自己师姐做过的实验步骤来的,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些实验我加起来做了有20次了,结果还是不理想。
我把我的实验步骤贴在下面:
1. 索氏提取:(每小时回流不少于4次的速度提取10h,保证总共提取40个循环)
用剪刀将样品滤膜剪碎,置于提取管中(每剪一个样品后,用二氯甲烷淋洗剪刀,并用脱脂棉蘸取二氯甲烷将剪刀和镊子擦干);
向250ml提取瓶中注入提取150ml二氯甲烷。先将提取管套住上方冷凝管,然后将提取瓶套住提取瓶,并移至水浴锅(43oC)上,调整位置使抽提瓶保持良好接触。
加热圆底烧瓶,使溶剂沸腾,蒸气通过连接管上升,进入到冷凝管中,被冷凝后滴入提取器中,溶剂和固体接触进行萃取,当提取器中溶剂液面达到虹吸管的最高处时,含有萃取物的溶剂虹吸回到烧瓶,因而萃取出一部分物质。然后圆底烧瓶中的浸出溶剂继续蒸发、冷凝、浸出、回流,如此重复进行10小时,使固体物质不断为纯的浸出溶剂所萃取,将萃取出的物质富集在提取瓶中。
每天提取完后,冷却30min,收集萃取液后冷冻保存。(转移过程中注意用少量二氯甲烷冲洗平底烧瓶3次,冲洗液一并转移至收集瓶中。)
回收完溶剂后,上提冷凝管,将抽提瓶从水浴锅中取出,洗净待用。
关闭水源,关闭电源。
加热过程中,注意水浴锅中的水位,低水位及时补充蒸馏水。
2. 旋转蒸发
设定旋转蒸发器水浴锅温度为40℃,待温度稳定后,先用正己烷将系统清洗一遍,再将装有样品提取液的茄形瓶安装好,开启冷凝水和真空泵。提取液转移入浓缩瓶下,温度控制在45oC以下浓缩在5.0ml以下,加入5ml正己烷,继续浓缩,将溶剂完全置换为正己烷,重复置换3次,浓缩在1.0ml以下。
3. 硅胶层析柱净化
取一只洁净干燥的层析柱,在活塞处涂上一层薄薄的凡士林,向一个方向旋转至透明,竖直安装在铁架台上。关闭活塞。
玻璃层析柱依次填入玻璃棉,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湿法填充10g活性硅胶。(湿法填充:将活化的硅胶用二氯甲烷制成浆状,打开旋塞让二氯甲烷缓缓地地下同时将二氯甲烷倒入,并轻轻的敲打柱子使其紧密。)
最后在其顶端加入1cm高的无水硫酸钠。将二氯甲烷放出至与其液面和无水硫酸钠的表面齐平,在此过程中一直保持硅胶上方有一小段的二氯甲烷。再注入10ml二氯甲烷冲洗,原则一样 。
再用40ml正己烷冲洗层析柱,弃去这部分析出物,使液面和硫酸钠相平。关闭活塞。
用移液管把样品提取液转移入柱内,用少量正己烷清洗提取液瓶并转移到层析柱内,将液面放至于硫酸钠层相平,关闭活塞。
然后用干净的滴管吸取1ml沿加样处冲洗柱内壁,再打开旋塞将液面降至无水硫酸钠层出,按上法重复操作直至柱壁和正己烷的顶部均无颜色,流出液弃去。
用15ml正己烷洗脱层析柱,使层析柱的流出速率控制在2ml/min左右,所得的组分中主要包括饱和烃化合物,所以弃去流出液。
用40ml二氯甲烷/正己烷(体积比:3:7)淋洗液洗脱层析柱,以2-5ml/min流速接收流出液于浓缩瓶中(这一部分的主要成分为PAHs)。
4. 样品再经旋转蒸发浓缩至1ml,转移到样品瓶中待分析。
5. GCMS程序
起始温度为50oC, 保持2min, 以18oC/min升至200oC, 保持2min, 以4.5oC/min升至240oC,保持2min,以2.5oC/min升至290oC保持2min.
大家能不能帮我看看我的实验出了什么问题吗?谢谢? |
» 收录本帖的淘帖专辑推荐
» 猜你喜欢
» 本主题相关价值贴推荐,对您同样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