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查看: 1357  |  回复: 16
当前主题已经存档。

kidant

木虫 (正式写手)

just do it now!


[交流] 【转帖】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药品研发技术管理人才的思考

这个帖子搜了一下很早2007年有人贴过一次,本来想把他提起来大家讨论一下,但是发现时间太长,连我也无法操作了,而且还是个论坛附件,需要金币下载,就找到原文全文发上来了,希望能对从事新药研发的虫虫有所帮助。

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药品研发技术管理人才的思考

《药物分析》2005年1期刊登过,不过名字叫“如何成为一名优秀药品研发技术管理人才”

作者程增江,发表文章时任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全文如下:

    目前我国从事新药研发的机构众多,药品申报数量在逐年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药品生产企业却普遍感到有创新、有特色的好品种难以寻觅。国内药品研发的总体水平让人欢喜的同时更让人感到忧虑。创新药物少之又少,仿制品种一窝蜂地跟进。数千家研发机构似乎让人感到只有几十个脑袋,象依达拉奉、盐酸洛美利嗪、注射用乙酰谷酰胺等同一个品种数十家甚至百余家单位申报的所谓“羊群现象”一个接一个。秦伯益院士曾在很多场合批评科技界存在的浮躁现象,而这种浮躁现象在药品研发领域表现的也很突出。比如在不少的研发单位,全面系统的项目调研被“道听途说”和投机取巧式的移植所取代;专业性很强的药品注册和临床监察工作变成了跟药政人员和医生的“公关”;一套完整的涉及药品研发各环节的研究申报资料成为被反复 “克隆”的八股文;研发人员对为什么改剂型、改规格说不清楚、讲不明白,拟定的药品质量标准无法复核,生产工艺难以重复。可想而知这样研发出的品种有多大的临床意义。
    优秀研发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影响国内药品研发的整体水平
    影响国内药品研发水平的因素众多,比如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资金投入等等,但就具体研究机构而言,缺乏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却是导致研发层次低下的直接原因之一。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研发技术主管,一些单位的“老板”只能亲自操刀上阵亲定“作业”题,布置项目,确定研发进度,很多的研发人员不能很好地审视和判断项目是否可行,为了按时完成老板的“作业”,常常不求甚解地编写一套又一套申报材料。这样的药品研发自然造就不了高素质的研发管理人才,而高素质研发技术管理人才的匮乏又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国内药品研发的整体水平。
    药品研发技术主管的职责
    具有一定规模的研发单位或机构一般都会设一名技术总负责人,比如研发总监、总工、首席技术官或是研发部长。研发技术总负责人的职责,简单地说就是从技术上管理和把握药品研发的全过程。药品研发是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选题立项、项目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样品的中试放大、项目的申报、临床研究、生产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解决、药品上市后的监测等众多环节和过程。作为一个药品研发单位或机构的技术总负责人,不仅应该了解药品研发的相关环节,而且应该能够制定研发全过程的管理流程、不断优化和升级管理流程,并且随时处理和协调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优秀药品研发技术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目前很多研发技术负责人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开展一般仿制药品的研发工作,其作用主要是上传下达。作为一名优秀的药品研发技术管理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与管理素质,应该是懂医药技术、懂医药市场、懂药政法规、懂临床与药品生产、懂科研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里所说的“懂”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一种透彻的理解和把控能力。
    技术素质方面:能够掌握药品研发的常规技术和关键点,清楚药品研发的各环节间的关联并能很好地把握,能深刻领会主要相关行业政策、产业政策特别是药政法规,跟踪药品研发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并能够不断思考其在研发实践中的应用。能够把握药品市场的最新变化,了解临床用药的规律与特点。研发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直接体现在选题立项的质量和对研发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把控能力上。
管理素质方面:能够不断提出和确立研发的目标,能够不断判断哪些是研发所需的资源(信息、技术、人才、设备等等),能够有效地配置、使用、组织和管理内部及外部研发相关技术资源。为此要求研发技术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清晰条理的思路以及一定的人格魅力。研发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体现在能否制定清晰的研发管理流程、不断升级管理流程上,体现在能否随时处理和协调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体现在所管理的技术团队研发效率的高低上。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发技术管理人才
    我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品研发技术管理人才,必需要有扎实系统的药学理论基础,丰富的药物研发实践经验,善于归纳总结,勤于思考,勇于超越自我,特别是要把药品研发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来做。
    (1)要善于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步形成系统扎实的研发知识结构
如前所述,药品研发是涉及药政法规、医药市场、医药技术、药品生产等众多环节的一项系统工程。就单是化学药品研发的实验室工作就包含药物合成、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等多个专业。虽然许多研发技术管理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出身,但由于其来自于某个具体专业领域,往往仅熟悉药品研发的个别环节或学科,对其他相关学科或领域则知之甚少,这必然导致技术管理上出现一些盲区,影响对一个项目的系统全面的把握和统筹管理,同时也会让技术人员感到外行管理内行。
    比如我是学药物分析专业的,对药物制剂、药物合成、药理毒理等专业以前并不很熟悉,为了能够管理好一个项目,我开始阅读有关专业书籍,仔细研读有关技术指导原则和药政法规,请教专家,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抽提技术路径、分析总结关键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不仅能够清晰地制定项目管理流程,而且能够从思路上对项目各专业环节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这样就提高了被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减少了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接缝,也增强了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作为技术管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不是要成为药品研发所有专业的专家,而是要从对技术环节把握和管理的角度来学,要通过不断扩充,逐步形成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随着技术管理层次的提高,诸如药品市场信息、国内外研发动态、人力资源开发等都纳入了自己的学习范围。
    (2) 要善于在研发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
    药品研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信息资料的收集加工,还是试验方法、申报资料的整理都有一定的规律,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带领技术人员在完成具体研发工作的同时开展技术的积累与沉淀,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好的方法、路径、流程总结出来、积累起来,分清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以此指导本单位今后的研发实践,并且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积累与总结,也就是所谓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我在做项目负责人时首先带领技术员编写标准试验操作规程(即SOP),由于这个SOP是在吸收和消化了诸如药典、SFDA有关技术指导原则、药品评审会上专家的意见、药审中心专家的讲课、专业性书籍等等权威技术要求与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试验条件、技术现状等反复修订而成,实用性和规范性都很强,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试验层面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而且大大规范了技术员的试验操作和试验记录的书写,避免了同一个试验不同技术人员一个人一个做法的混乱现象,减少了由于技术员流动性较大对研发质量和效率带来的影响。
     除了试验相关SOP的编写,我还把这种SOP式的积累扩大到了诸如申报资料的审核、仿制药立项前的信息收集、现场考核、资料的归档与管理等试验工作以外的环节。比如我曾遇药物合成技术人员常常取一点样品委托分析技术人员进行纯度测定,样品交接既没有样品的批次、编号,也没有日期,分析人员把测定结果口头报告一下。结果常常出现分析人员把样品搞丢失或是合成人员想回顾前面测定的结果却是无从找起。为此,我做了一个表格要求部门间委托测试时要填表。渐渐地,一个一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表格逐步涵盖了研发工作的基本层面。
    对于专业分题负责人,我则带领他们在学习借鉴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实用的工作路径,编写适合于本单位具体情况的研究指导原则。比如做完一个粉针剂,就要求总结出粉针剂处方、工艺选择的一般要求,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本项目的特点、关键点所在。如此不断积累,几个项目做下来就会有种驾轻就熟的感觉。
    近年来,国内大部分研发机构从事国内外已上市品种的仿制开发。市场的饱和、枯燥的重复让一些研发人员对仿制药研发失去兴趣。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已有国家标准的品种,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解剖和弄清一个项目就可以清楚一类项目的基本框架。有了基本框架,再不断添加和丰富实践过程中提炼出的新方法,不断修正和完善原有的路径,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就会把药品研发的环节一个个吃透、搞明白,就会清楚哪些是药品研发中的普遍技术、哪些是个别技术、哪些是核心技术、哪些是重点技术。总之,一个一个SOP,一个一个技术指导原则,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积累,就可以形成一个单位基础的技术实现能力,研发技术主管在与技术人员共同总结这些SOP和技术指导原则的过程中自然也就造就了自身对于药品研发具体环节乃至细节的很强的把握能力。而当基础的技术实现能力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时,创新也就只有一部之遥了。
     除了总结SOP和技术指导原则,近年来我还撰写论文对工作中的体会加以总结,先后交流过的论文有:“浅谈新药研发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后的新药研发”,“药品研发企业的知识员工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中小医药企业应如何进行品种立项和项目管理”,“对如何做好药品注册管理工作的理解”,“对如何做好药品研发中信息管理工作的思考”,“有竞争力品种的构建与研发”,“研发管理公司-企研合作新模式的建立”等。
    (3) 善于思考,勇于超越和创新
    近年来,国内研发的新药从其本质上说绝大部分属于仿制药的范畴,众多研发机构从事的是“做作业式”的研发,这种研发让许多的研发人员变得越来越浮躁,一些技术人员能快速地用已有的模板克隆出一套资料和对付出必要的送检样品就认为已经掌握了药品研发的真谛,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还有一些研发人员特别是研发的管理人员则认为值得做的和能做的品种已经所剩无几了,对药品研发的前途感到悲观。
    其实,即便是仿制开发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也是技术性、专业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许多品种由于上市时间久远需要提高质量标准,许多品种原料药收率低或制剂稳定性差需要改进工艺,还有一些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生物利用度较低以及血管刺激性大等安全性问题。在我所接触的数十个项目中,几乎每个项目在技术上都存在一定的挑战,我们总是积极应对这种挑战,努力思考解决的办法。这样做不仅能使项目完成的质量得到保证,也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素质和自信心。相反如果遇到问题就回避,浅尝辄止地加以应付,不求甚解地交“作业”,到头来只能成为药品研发大军中的“南郭先生”。
    药品研发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思考,勇于超越。要不断思考新的环境和形势下技术机会何在、技术路径何在、研发的瓶颈何在,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总结,实现超越与创新。要通过不断思考如何超越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研发视野、熟悉的技术和试验环境,通过自我的率先超越带动技术团队的整体超越与创新,并进而通过团队的超越探索建立新的研发模式、找到新的品种选项思路、形成更有效的组织模式,如此以来会发现研发不再枯燥、不再无所作为、不再只是去“赶羊群”。一个黄连素,很多人认为没有什么好做的,而通过制剂掩味技术让良药不再苦口,就会成为深受儿童欢迎的OTC药品。创新未必就是要做一类新药,善于挖掘市场中的空白点,发现已上市药品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药品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解决,量变就会带来质变,创新就会渐渐实现,小的改进总有一天会集聚成大的创新。
    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还要善于通过管理的创新推动技术的创新。对于本单位的技术资源要不断加以挖掘,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型组织、动态科学的评价机制、愉快有序的工作氛围等管理手段形成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在组织超越和创新的过程中发现内部短缺的技术资源要积极设法寻求补充与配置的渠道。
    (4) 善于沟通、交流与合作
    技术管理工作处在技术和管理的连接处。在行政主管面前,技术主管是技术人员,在技术人员面前又是管理人员。因此对于高级研发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要舍得花时间沟通,要不断琢磨沟通的艺术和方法。与主管领导的沟通可以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意图,同时帮助“老板”科学地决策和管理;与技术人员沟通得好则不仅能够使项目计划很好地贯彻,而且也能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有利于把握研发质量,有利于从研发实际中总结宝贵经验。与客户的沟通可以使实验室中的研发更接近市场和生产实际。
    除了重视内部的纵向沟通,也要加强与国内外其它研发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技术可以相互学习,技巧可以相互借鉴,思路可以相互启发,硬件可以相互共享。闭门造车只能导致封闭与落后,要善于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丰富和发展自己。为此,我积极参加药品研发方面的一些论坛、会议,并且于2004年10月发起成立了“同写意论坛”,目的就是为了与更多的药品研发人员交流心得体会,利用这个交流平台汇集药品研发的实用路径,系统总结国内药品研发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形成真正实用的药品研发体系,使药品研发人员特别是技术管理人员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与发展。真正的药品研发是前瞻前卫的,要通过不断的立体层面的多向交流,保持对药品研发新资源的高度敏感,不断寻求这些新资源的新的组合利用,特色品种可能就会由此而生。
    (5) 热爱药品研发工作,把药品研发当作自己神圣的事业来做
    药品研发对许多人来讲是一种职业,一份工作。从事药品研发特别是仿制药研发的一些研发人员对药品研发的前途缺乏信心、对药品研发的过程感到枯燥乏味、对药品研发的混乱状况感到苦恼、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困惑。我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随着对研发工作理解的不断深入,我逐渐感到,无论世界如何变化,追求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新药研发永远不会停止。虽然近二十年来人们发现新化合物的速度有所减慢,但新的研发资源也在不断产生。比如,通过DDS(药物输送系统)每年都有很多的新药上市,而老药新用、药物复方、组合药物等仍然大有可为。生物技术药物、特别是我国的中草药更是有着无法估量的开发空间。药物研发的资源没有枯竭、也永远不会枯竭,枯竭的只会是那些没有保护的易于“克隆”的仿制药品种资源。药品研发的暴利时代和投机时代正在成为历史。因此,在国内药品研发政策、市场、技术环境都跟前些年有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摒弃惯性思维,去除投机的幻想,不再成为“羊群”中的一员,回归到药品研发的本来轨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创新之路,药品研发一定会大有作为。目前国内许多GMP药厂因为暂时的资金困难往往只接受一些短线的仿制药品种,随着这些短线品种生命周期的终结,很多业内人事预计,两三年之后,药品的技术市场将重新活跃,届时受市场青睐的品种一定是有特色的品种。因此,只要是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符合临床需要,并且有一定技术创新或特色的药品研发不仅能够生存,而且会迎来持久的发展。
    树立药品研发的信心,不断积累、超越和创新,善于沟通、交流与合作,就会发现药品研发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充实、带来向上的冲动、带来生长的力量、带来竞争的自信。我曾在自己带领的研发团队中喊出了“我上班我高兴、我工作我努力”的口号,正是这样的口号让我在近几年的药品研发改作中“快乐地进步着”。当药品研发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从事的时候,就会逐步热爱药品研发,心界就会从原来的只关心一项技术、一套资料,到希望掌握药品研发的整个流程,并逐步扩大到渴望把握国内乃至全球药品研发的脉搏。仅仅应对药品报批永远也成不了优秀的人才。只有真正把药品研发当成一项事业去做,作为一个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达到较高的层次。
    总之,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研发技术管理人才必须热爱药品研发工作,要具备扎实的基本专业知识,善于学习新的知识,善于积累和总结,善于思考和超越,善于沟通和交流。要厚积薄发,在研发技术管理工作中逐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深入浅出、游刃有余的层次。
      2005.12
回复此楼

» 收录本帖的淘贴专辑推荐

药物研发-工作 有用的资源 企业药物研究的各种

» 猜你喜欢

» 本主题相关商家推荐: (我也要在这里推广)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crayon

木虫 (小有名气)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好文,收藏消化。 谢谢斑竹
2楼2010-01-22 16:28:0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ongweixu

铁杆木虫 (著名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写得不错。对公司和个人发展有指导作用
3楼2010-01-22 16:29:2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jswift

至尊木虫 (职业作家)

看文献,做实验......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junjun517(金币+1):谢谢回帖交流 1-25 10:26
程增江 《医药世界》2005年 第1期 如何成为药品研发优秀人
Darwin said, a scientific man ought to have no wishes, no affections, - a mere heart of stone.
4楼2010-01-22 21:02:1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070918

木虫 (著名写手)

原来也看到过
天道酬勤
5楼2010-01-22 21:37:3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mh109

木虫 (正式写手)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junjun517(金币+1):谢谢回帖交流 1-25 10:25
写得不错。对公司和个人发展有指导作用
6楼2010-01-22 22:40:1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fcy8000

金虫 (小有名气)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junjun517(金币+1):鼓励新虫,可以发表和别人不同的言论啊 1-25 10:26
写得不错。对公司和个人发展有指导作用
7楼2010-01-22 23:31:1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incerejhy

木虫 (正式写手)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很不错,正需要提高,学习中。
笃信,朴实无华,最真最美!
8楼2010-01-23 08:36:2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xyong717

木虫 (小有名气)

好文,收藏,学习中。
9楼2010-01-25 08:31:0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jf139

金虫 (著名写手)

新药研发&药物分析

谢谢分享,学习一下
10楼2010-01-25 10:18:5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相关版块跳转 我要订阅楼主 kidant 的主题更新
最具人气热帖推荐 [查看全部] 作者 回/看 最后发表
[基金申请] 我标书代码变了 +7 学员NHuqdk 2024-06-16 11/550 2024-06-16 20:19 by spj860iuy
[基金申请] 最新消息:2024国自然下载文件名变了 +5 dream200606 2024-06-16 8/400 2024-06-16 19:55 by 学员NHuqdk
[硕博家园] 硕博巨婴,也许才刚刚开始 +30 SNaiL1995 2024-06-12 74/3700 2024-06-16 17:08 by SNaiL1995
[找工作] 杭电、天津科技、青农和宁波工程学院如何选? +11 味道很好啊 2024-06-13 21/1050 2024-06-16 13:57 by wanglongzh
[论文投稿] 二审返修送审10天了,原来一审的3个审稿人只有2个接受了审稿,会邀请新审稿人么? 50+3 huanpo116 2024-06-15 5/250 2024-06-16 10:27 by bobvan
[基金申请] 博后面上今天有bug可以看到是否资助? +20 lyfbangong 2024-06-12 31/1550 2024-06-15 21:18 by since—2010
[论文投稿] 审稿人含糊拒稿,还需要回复吗?如何回复? 20+3 BruceChum 2024-06-15 17/850 2024-06-15 20:19 by arthas_007
[论文投稿] 投稿时忘记修改一作 +7 gll123456 2024-06-13 11/550 2024-06-15 11:49 by gll123456
[基金申请] 有没有机械的前辈分享一下评上海优都是什么成果啊 +7 wulala800 2024-06-10 7/350 2024-06-15 09:33 by 晓目崇
[食品] 食品博士导师 +6 小李醒yy 2024-06-11 9/450 2024-06-14 23:37 by 小李醒yy
[论文投稿] 审稿问题:为什么荧光激发波长和紫外吸收波长差的大? 10+4 sdawege 2024-06-14 8/400 2024-06-14 22:39 by 东北读书人
[考研] 物理化学一对一辅导 +3 林大diao 2024-06-12 5/250 2024-06-14 20:57 by 林大diao
[基金申请] E12面上申请 +4 汉风之遗 2024-06-13 4/200 2024-06-14 15:28 by 天外飞去来
[基金申请] 国自然基金公布的时候基金号有吗 +8 潇洒怡惜 2024-06-13 11/550 2024-06-14 11:24 by JRfei
[基金申请] 化学会年会改成一年开一次了? +5 babu2015 2024-06-12 13/650 2024-06-14 10:46 by babu2015
[论文投稿] 投稿kbs被拒后,系统提供的推荐的其他期刊有用吗? +3 chenrui2015 2024-06-10 3/150 2024-06-14 10:30 by Tr.sjx1997
[论文投稿] 投稿后发现其他作者的邮箱填错了该怎么办呀 10+4 在飞的猪 2024-06-13 6/300 2024-06-14 04:45 by 小虫子咔咔
[基金申请] 连续两年医学口青年项目初审体会 +11 进击的荣耀 2024-06-09 18/900 2024-06-13 17:27 by 进击的荣耀
[硕博家园] 求助 +6 LYWwrz 2024-06-09 9/450 2024-06-11 13:12 by powerhours
[论文投稿] water research状态咨询 5+3 Flyyawa 2024-06-10 6/300 2024-06-11 09:45 by bobvan
信息提示
请填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