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
来自冷泉港的蛋白纯化经验(两周培训=$2600学费)已有51人参与
最近正在做蛋白表达纯化,偶然的机会在丁香园看到这个帖子,很受启发。转发过来与虫友们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中提到的几本书我手里没有,希望有书的虫友能够与大家共享一下。
为了满足一些懒虫的需要(全文都在此,但还是要劳驾copy&paste),帖子末端附加全文下载链接。(为使链接长期有效,所以没使用纳米盘)。
附件文档除《从纯化到星辰---CSH蛋白质纯化课侧记》外,添加了Royluo的《生命之初---CSH小鼠分子胚胎课侧记》,是从网上搜集的,供感兴趣的虫友参考。
----------------------------------------------------------------------------------------------
从纯化到星辰---CSH蛋白质纯化课侧记
Royluo
本文献给YL
引子
2000年5月6日,我一个人在合肥三孝口书店闲诳,希望买点参考书带出国去。我注意到有一本翻译过来的书,书名叫做《蛋白质纯化与鉴定实验指南》。这本书很奇怪,里面列出了很多具体实验的步骤和解释。我很快意识到,这本书实际上是冷泉港实验室开设的一门《蛋白质纯化与鉴定》实验课的教材。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里面记录的实验十分经典,涵盖了蛋白质纯化中可能用到的大部分手段,并且对实验细节有十分详尽的解释。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于是就买了下来, 而且当时就动了上这门课的念头。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想法,没有想到的是,五年以后这个想法竟然实现了。
这一系列文章是我对这次上课经历的全面总结,一部分是八卦,一部分是流水账般的记叙,还有一些是从这课程学到的tricks, 最后也掺杂着自己过去做蛋白质纯化的心得。想到哪说到哪,文字挺松散的,见笑了。
我来解释一下标题。课程结束之后,每一个学员都有一份证书,印着Per Pura Ad Astra 几个大字。这是拉丁语,直译就是“从纯化到星辰”。原始的谚语是,Per Aspera Ad Astra, 意思是through suffering torenown。所以“从纯化到星辰”实际的意思是,做好蛋白质纯化,以后就容易出人头地。呵呵。
(二)同学和老师
冷泉港的《蛋白质纯化与鉴定》培训班历史相当悠久,从1989年开始每年都开课,到今年是第十六次。每年都是四月初开始,持续两个星期。值得一提的是,冷泉港有相当多的培训班和会议,是一个科学家交流和学习的中心。这是冷泉港享有盛名的最主要原因。
2004年底, 我下定决心上这门课,于是递交了申请。二月份的时候的到消息,我被录取了,并且还有1000刀的tuition waiver。可我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还得解决1600刀(学费一共2600刀)。老板人很nice,但是他实在没钱了,所以我只好咬咬牙自己套腰包解决了,去年的退税就这样全搭进去了, 欲哭无泪啊。
四月五号下午我赶到冷泉港,办完登记手续后被告知晚上七点全体开会,与教员和同学见面。老师一共有四个,每人负责一个模块的实验,持续三天时间, 每个老师都有一两个助手帮忙。学生则一共有16个,分成四组,轮转式的做完四个模块。我这一组其他三个人是:来自colorado Boulder 的chad,做有丝分裂的;来自Princeton的Adam,做海洋生物学的。Chad和Adam都是博士后。第三个是来自丹麦的Charlotte,是个博士生,做植物的。
现在开始八卦一下几个老师,^_^ 总负责人是来自wisconsin-madison的Richard Burgess教授, 这老头很有意思,带这个培训班已经带了十二年了,到现在还是乐此不疲。他六十年代是watson的博士后,watson似乎跟他关系很好,每年纯化课的时候,watson都会跑到培训班的实验室找Burgess聊天,同时拉他去吃饭什么的。后来的有一天,我还真的看到了watson去找他聊天。不过令人惊讶的是,watson此人相当精神,走路象年轻人。watson此人口碑很不好,很自大。连Burgess教授一次和我们吃饭的时候都承认,watson有时候口无遮拦,让他都觉得很难堪。但是Burgess又承认watson对他自己的学生很支持,很提拔,这几年又尽心尽力为冷泉港筹 款,贡献巨大。
第二位教员是来自UCLA 的Albert Courey 教授。这位教授人很nice也很幽默,四位老师中我对他印象 最好。申请这个课前,我先跟他发过e-mail 询问这个课的情况,而他也鼓励我申请。这老哥研究果蝇的, 但是他却负责教一组纯化转录因子的实验。我一开始不太理解,后来问他的学术经历,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这老哥博士是做生化,博后跟的是robert Tjian (钱泽南),还是做生化,研究转录因子。后来做了faculty之后,决定用果蝇做模型来研究转录因子。他那时侯不懂果蝇的遗传学,完全靠自学和到处问人。我知道后觉得特佩服,真正的科学家不应该被自己过去所受的训练束缚死了,应该是根据研究的需要随时准备学习新东西。这老哥虽然不是最年轻的,但是却很能跟上年轻人的潮流,比如他说他有一个ipod mini,还在网上itunes商店买过歌。我还跟他就ipod聊了一阵子,因为我也有个ipod。
第三位教员是来自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sue-hwa lin教授。她是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年妇女,台湾人,特搞笑,非常喜欢给我们讲她博士后老板的笑话。一个笑话是这样的, 有一天有一个学生向这个老兄投诉说和实验室另一人有矛盾。这个老兄想了想,然后一本正经的说,和人产生矛盾了,一般有三种选择。第一种呢,就是既然你恨他,那就杀了他好了。那个学生听了之后,差点倒了。这个老兄说看起来你丫没这胆量,那还有第二种选择,就是杀了你自己。那个学生听了几乎要吐血。这老兄一看乐了,然后说你既然没种杀人或者自杀,就剩第三种选择了, 就是ignore that guy!!!哈。还有另一个笑话,sue-hwa lin的
博士后老板虽然当了老板,但是还是喜欢做实验,并且和一个博后共用一个bench。有一天那个博后指着这老兄的鼻子说,XXX呀,你把bench弄得太乱了,赶快给我清理干净了。这老兄听了之后也不怒,而是慢条斯理的辩解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我喜欢乱,你丫管我呢,要是不喜欢,我们可以在bench上画条线划清界线,从此井水不犯河水。哈哈哈。这老美连三八线都出来了。
第四位教授是rutgers university 的konstantin Severinov副教授,这老兄是俄罗斯人,这四位老师中最年轻的一位。此君满头乱发,一脸大胡子,看起来很邋遢,所以一开始我对他印象不佳。后来发现此人相当nice。Konstantin特搞,有一次他做报告,他的电脑的桌面上有一堆乱七八糟的文件夹,其中有一个竟然是divorce!我告诉坐我旁边的一个老美,老美说也注意到了,认为实在是很sad,呵呵。另外,他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喜欢不断打他手机。结果他常常讲实验讲到一半就得停下来接电话。这个课结束之后,他还跑到冷泉港书店买了一堆虫子毛绒玩具给两个儿子做纪念品。舔犊情深,可见一斑。
(三) 不溶的sigma32
四月六号早上,我们开始了第一模块的实验,Burgess教授负责。这老兄研究了一辈子E.Coli的RNA polymerase。E.Coli RNA polymerase 核心酶是一个蛋白质复合体,只有合成RNA的活性,却没有识别DNA的能力。Sigma系列因子能够识别启动子, 并且与核心酶结合,从而实现转录。我们这个实验
的核心主角就是其中一个因子,叫sigma32。Sigma32可以识别heat shock genes的启动子。Sigma 32过表达在大肠杆菌里面的时候,绝大部分形成了不溶的包涵体(inclusion body),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用变性 剂溶解变性不溶的蛋白,然后做重折叠。
所有的buffer几乎都已经配好了,所以直接做就行了。我们先用1% Triton 来溶解细菌本身的一些蛋白,inclusion body 相当稳定,不溶于triton,所以这一步,绝大部分垃圾就被去掉了。
下一步就是用变性剂来溶解inclusion body。用什么好呢?Burgess教授提到了
sarkosyl。sarkosyl(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是一种比较强的阴离子去垢剂, 0.3%的浓度就可以让包涵体溶解。sarkosyl的优点是,虽然在高浓度下有变性作用,低浓度下却对蛋白质有稳定的作用。所以用sarkosyl做重折叠之前的变性剂是再好也不过的了。
Burgess还要我们试了经典的 Gudn HCl(盐酸胍)来变性,作为对比。inclusion body 在这两种变性剂下很容易就溶解了。然后我们得去掉变性剂,做重折叠。怎么做呢?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是透析,把变性剂全部换掉。这个方法Burgess并不喜欢,因为,透析是个缓慢的过程。在透析袋里面,蛋白的浓度还是很高。折叠中间产物容易相互接触形成不溶的聚合物。另一种方法是突然稀释变性的蛋白,由于蛋白浓度相对与透析低了很多,好一点。但是问题也是类似的。Burgess提议用逐步滴加稀释的办法。就是放一大烧杯的缓冲液,里面有一个磁石可以不断混合液体,然后一滴一滴加入变性的蛋白溶液。由于烧杯里的溶液蛋白量是逐渐增加的,所以一开始蛋白折叠中间产物能够相互作用的几率大大降低了。Burgess说的还真象那么回事,可事实上,嘿嘿。我们先用试着重折叠Gudn HCl溶解的Sigma32。一开始还好,滴到后来,溶液就变浑浊了,最后几乎成了冲淡了的牛奶那样的东东。Burgess脸色不好看,说不应该这样的。我们一离心,沉淀出来一大堆不溶解的蛋白。剩下的上清跑了一个Poros HQ 50阴离子交换柱,拿到的蛋白很少,回收率小于5%。失败啊。
从这里开始,我要岔开一下,讲一些跟这个模块实验没太大关系,但是很有意思的东西。
(四)Hydrostatic pressure和跑小柱子的trick
Dr. Burgess 假定我们对蛋白质纯化一无所知,所以讲得很细致。比如他特别提到了disposable column的用法。这种小柱子很简单,把beads倒进去,冲洗一下就可以用来纯化蛋白了,很方便。唯一的问题是,由于是依靠重力跑,速度有时候会十分慢。液体流经柱子速度由hydrostatic pressure(静流体压力)来决定。而hydrostatic pressure又是由实际柱高(即液体经过的长度)来决定。如果你嫌液体流得太慢(尤其是洗柱子的时候),可以在柱子下端出口连一个长的塑胶管子或者针管,这样速
度会快很多。这是很简单的小trick, 但我觉得对初做蛋白质纯化的人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知道一个例子。我原来很喜欢女生A, 有一天晚上主动等在她实验室等她做完实验,就开车送她回家。这一等不得了,从晚上七点等到了凌晨一点。这个过程中,她好像没什么事情,但是每隔20分钟,她就会去一次cold room。作完实验了之后,我好奇的问她,到底是什么试验花了这么长时间,结果她说她在用一个disposable column纯化蛋白,由于beads 稍微多了一点,速度很慢,而protocol有一步要求用数百毫升的洗液来冲洗柱子。所以她每隔二十分钟就去加洗液,所以白白花了好几个小时。我听了之后都要ft了,没想到她们实验室竟然没有人告诉她, 有简单的办法可以让柱子跑得快一点的。只要在下端出口加一个长管子,她至少可以少等两个小时。
当然最简单的办法还不是这个,最简单的办法的是把盛有洗液的容器放高,然后利用虹吸的原理让液体源源不断的流经柱子。同时,柱子的下端连上塑胶管,弯成一个连通器,这个连通器的高度应该略高于柱面,这样冲洗结束后,柱子就不会干。如果用这种方法,A就不用在实验室待一晚上了,因为一切都是自动完成的。
我现在跟A已经完全没有来往了, 但我对她映象还是十分深刻,主要就是因为她那晚跑柱子的经历。话撤远了,现在再回到蛋百质纯化课。
(五)"万金油"buffer
Dr. Burgess 这人特有意思,喜欢吹嘘他发现的小trick。比如,他得意说他是全美国最早用coomassie blue染蛋白胶的人。据他说,六几年的时候他看到一个澳洲的老兄的一片文章,讲述一种新奇的染料叫考马市亮蓝, 比当时流行的染料amido black灵敏十倍以上。所以他就写了一封信要了一些,结果效果奇好。我们听得都目瞪口呆。
不过Burgess最自豪的,还是他的“万金油”buffer。他告诉我们说,他几十年了,总喜欢用这个buffer的配方,什么蛋白都喜欢这种buffer, 可以说到了包治百病的神奇地步。尽管他吹得神乎其神,配方却十分简单。这个buffer叫TGE,就是Tris, glycerol 和 EDTA。配方是这样的:
50mM Tris pH 7.9
0.5mM EDTA
50mM NaCl
5% glycerol
Tris EDTA NaCl 这三样都没什么,真正关键的是5%glycerol。有了这个glycerol, 很多蛋白,尤其是酶会十分稳定。这个稳定的效果是十分惊人的。Dr.Burgess就此跟我们讲了他的经历。六十年代的时候,他还是个小博士后,在watson 实验室里干,主要是纯化细菌RNA polymerase的各个亚基。那时候一个大问题是RNA polymerase纯化出来后十分不稳定, 放冰上, 过30分钟,活性还会损失一半。Burgess有一次不小心出了错误,把纯化出来的RNA polymerase和glycerol 混合了。结果意外发现,RNA polymerase 变得十分十分的稳定。稳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你把这个酶加上50%glycerol,用平信从美国寄十几天到澳洲,活性还有7~80%!另外Burgess也提到,如果要保存的蛋白有二硫键,加一点DTT,防止蛋白形成非天然的二硫键, 也会对蛋白质的稳定有好处。
为了让我们对这个 "万金油"buffer的好处有感性认识, Burgess设计了一个实验让我们做。他之前已经准备好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GFP包涵体(inclusion body)。我们把包涵体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guanidinium hydrochloride(盐酸胍)溶解变性,另一部分用sarkosyl (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溶解变性。然后把这些溶解的GFP溶液分到一个96孔板上,每个孔10微升,然后加入20倍的refolding buffer 来稀释,稀释了之后,变性的GFP就开始重折叠。我们有一个hampton 卖的refolding 试剂盒,内有十几种不同配方的refolding solution。我们试了所有这些buffer 同时还试了TGE, TGE+15% glycerol, TGE+35% glycerol, TGE+45% glycerol,这四种buffer。由于GFP折叠好了才能发荧光,用一个fluorescence plater reader,我们可以实时监控折叠的效果。结果让人很吃惊,Hamton卖的这个试剂盒,虽然配方都很fancy,但是一塌糊涂,没有一种溶液能让GFP重折叠的很好。相比之下,TGE的四种溶液都很好,GFP重折叠的效率是hampton kit的几十倍。最强的是TGE+35% glycerol。
另外,不论是用Gudn HC变性还是用sarkosyl来变性,TGE+glycerol 的重折叠的效果都很好。实验结果出来后,看着我们惊讶的表情,Burgess脸上都笑开花了,呵呵。这个实验我还学到的一个教训是,不能迷信商业化的kit, 很多kit吹得很牛,但并不一定真的好用。
(六)兴风作浪的乳糖(lactose)
晚上每天都有人做报告,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是Bill Studier的报告。本来这个报告是后来才听到的,但是由于Burgess的模块是唯一的涉及大肠杆菌钟表达蛋白的,我把这一段提前来说说。Studier这老哥是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一生研究T7 噬菌体,也是T7 RNA polymerase induction system(pET 系列质粒)的发明者。
T7 系统在大肠杆菌表达蛋白的应用实在太广泛了,但凡表达蛋白的兄弟姐妹们的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系统。长话短说,pET系列的质粒都用T7 promoter来控制基因的表达。T7 promoter只能被T7 RNA polymerase 识别,而这个咚咚大肠杆菌是没有的。但是有一些溶原菌株,染色体里面已经整合入了由LacUV promoter和lac operon控制的T7 RNA polymerase 基因片断。如果在细菌培养基里面加入IPTG, 来诱导T7 RNA polymerase 的表达,就可以启动目的蛋白的表达。这个系统非常强大,原因
在于T7 RNA polymerase工作起来非常有效率,效率高到什么地步呢?就是表达一个蛋白,表达量可以占到大肠杆菌总蛋白量的50%! 大家可以想象,这种系统虽然很强大,但是表达量太大,对大肠杆菌有毒性,造成的结果就是大肠杆菌十分排斥表达蛋白的质粒。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曾经想用细菌表达一个蛋白,而且估计这个蛋白会形成包涵体。妖怪的是,用质粒转化蛋白表达菌株BL21(DE3)怎么也不能转化,铺的板一个菌落也没有。我当时就怀疑是因为表达的蛋白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仅仅是本底的一点表达就足以杀死细菌。我来来回回一共转化了五六次,最后终于找到了唯一的一个菌落。虽然当时我怀疑过本底表达是罪魁祸首,但是我没有仔细想过本底是怎么
来的。
这个问题到了bill studier做报告之后,才真相大白。原来我们一般用的LB broth有三种成分,其中一种是tryptone. Tryptone是caseine的酶解产物,而casein又是milk里提取而来。由于milk 有乳糖(lactose),tryptone里面也有乳糖的污染。Bill studier研究发现即使很微量的lactose也能有效的诱导蛋白表达。原来如此!!!
所以要解决我原来的那个问题,用一种不含有乳糖的media做培养板就完事了。有意思的是,细菌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特点,如果培养基里有足量的glucose,细菌会优先摄取glucose,而不能摄取lactose。Bill studier根据这个特点研究出一种可以自动诱导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含有成比例的glucose 和 lactose。细菌首先摄取glucose,不摄取lactose,当细菌长到一定密度,耗完glucose之后,就开始摄取lactose,从而开始诱导表达。所以用这种培养基养菌,很省事,接种了第二天收细菌,提蛋白就行了。
最后Bill studier老爷子特别强调的是细菌的供氧。氧气是限制细菌生长最重要的瓶颈, 如果有足够氧气在培养基里面, 大肠杆菌的密度可以从一般的OD600 2~3 翻十倍到20~30!要提高培养瓶的供氧,可以用baffled flask。这种flask的瓶底边缘有几处凹陷(类似于可乐塑料瓶底那样的形状),能有效增加空气培养基的混合。
最后,详细内容可以见下列文献: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41: 207-234 (2005)
[ Last edited by archaeosun on 2009-5-31 at 23:4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