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查看: 12384  |  回复: 131
【奖励】 本帖被评价98次,作者zhenmafudan增加金币 83.9501

zhenmafudan

金虫 (著名写手)


[资源] 我的催化研究哲学理念

(1)三种催化研究风格

和催化相关的研究至少有三种风格。一个人可以在不同文章中反映出不同的风格,以显示科研风格的多样性,但是在同一篇文章中应该凸现一种合适的风格。这三种风格为:

-- Functionality-driven research:就是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学,强调在做实验之前首先想好我要达到什么催化目的,是提高催化剂活性、选择性,还是稳定性,然后根据目标进行理性设计催化剂。

-- Materials-oriented research:就是做材料出生的人合成了吸引眼球的纳米材料,然后蜻蜓点水般做了一个催化反应,说初步研究表明该材料有催化效果。

-- Catalytic insight-driven research:就是从事机理研究和基础研究。

了解这三种风格非常重要,因为写文章的时候就是要体现某种正确的风格,套错了路子可不行。

比如说有的人合成了一堆吸引眼球的纳米材料,详细研究了不同制备参数的影响。最后选了一个样品做了催化反应。但是他写文章的时候开门见山说该催化反应非常重要,本文合成大量材料来实现高效催化。这样的引言就写错了!审稿人就会说:你材料的造价很高,催化效果也没有好多少,这不是大材小用吗?另外,你说你的目的是实现好的催化效果,但是你花了大量时间合成了大量材料,但最后测试催化活性的就只是用了一个材料,那么绕那么大的弯描述一堆材料的合成干什么?

在比如有的人合成了某种催化剂,把催化剂放在王水蒸气里面熏过夜,发现活性坏掉了,还以为这是重要发现!其实懂催化的人就会说,这不符合Functionality-driven research的原则。你是要提高催化活性还是降低活性?如果你要降低活性,你放把泥土,或者把催化剂在室外雨淋几个月,保证催化活性坏了,但是这样的研究有价值吗?

(2)催化剂设计和催化研究的几种哲学思路

A. What will happen under oth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现在很多快报特别是材料类的文章只报好结果不报坏结果,也就是说只是说说明某个特定条件下得到吸引眼球的材料,却没有说合成条件对合成结果的影响。其实我非常欣赏的一种科研和写作的方式是说清楚不同的条件得到什么结果。这样的话,文章就有了正确的上下文和通透性、启发性、完整性。

八十年代高滋教授等研究沸石合成,他们把铁、硅、铝三种前驱体放到反应釜里面,然后报道了“相图”,说在这个范围里合成出某种沸石,在那个范围里合成出另外一种沸石,在某个范围内什么也没有合成出来。他们还给出另外一个“相图”,指出每一个范围沸石的产率。

仔细阅读很多好文章,发现好的文章里面有种复杂性。即好的文章不剪切数据,而是告诉读者在有的情况下效果不好,如此这般效果才好。

Mathew D. Hughes, Yi-Jun Xu, Patrick Jenkins, Paul McMorn, Philip Landon, Dan I. Enache, Albert F. Carley, Gary A. Attard, Graham J. Hutchings*, Frank King, E. Hugh Stitt, Peter Johnston, Ken Griffin and Christopher J. Kiely, Tunable gold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carbon oxidation under mild conditions, Nature 437, 1132-1135 (20 October 2005)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 ... bs/nature04190.html

D.H. Wang, Z. Ma, S. Dai, J. Liu*, Z.M. Nie, M.H. Engelhard, Q.S. Huo, C.M. Wang, R. Kou,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Tunable Mesoporous Crystalline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and Applications as Au Catalyst Support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112 (2008) 13499-13509. http://dx.doi.org/10.1021/jp804250f

这种What will happen under oth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的研究思路被用在我的催化文章里:

Z. Ma, S. Brown, S.H. Overbury, S. Dai*, Au/PO43-/TiO2 and PO43-/Au/TiO2 Catalysts for CO Oxidation: Effect of Synthesis Details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327 (2007) 226-237. http://dx.doi.org/10.1016/j.apcata.2007.05.019

B. Systematic experimen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get a proper perspective.

就是说做催化实验不能采用“一点法”,说一个助剂好,却不说其它助剂的效果怎样。你说这个助剂好,这是事实吗?这是事实,但是没有完整的上下文。读者看到的只是鲜花,而没有绿叶。有可能本来还能找到其它鲜花的。

正面的例子:在以下Science文章中,张等人研究了生物质转化。他们用了一系列金属离子,发现有的好,有的不好。他们并没有选择性地报道最好的数据,相反,他们报道了一系列金属离子的好的和差的效果,这样读者有正确的上下文。

Haibo Zhao, Johnathan E. Holladay, Heather Brown, Z. Conrad Zhang*
Metal Chlorides in Ionic Liquid Solvents Convert Sugars to 5-Hydroxymethylfurfural
Science 15, June 2007: Vol 316, no. 5831, pp. 1597-1600

这种Systematic experimen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get a proper perspective的思路也被用在我自己的催化研究中:

Z. Ma, S.H. Overbury, S. Dai*, Au/MxOy/TiO2 Catalysts for CO Oxidation: Promotional Effect of Main-Group, Transition, and Rare-Earth Metal Oxide Additives,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273 (2007) 186-197. http://dx.doi.org/10.1016/j.molcata.2007.04.007

C. What if we use something else?

就是说有的人说某种催化剂好。为了进一步做科研,一种科研思路就是想:我必须要这个成分吗?我换个东西行不行啊?

2006年,我们实验室一个博后把黄金放在通过复杂方法合成的磷酸镧上,发现一氧化碳氧化效果很好,该工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会志。我做博后其间就琢磨怎么做后续工作。做科研有一种思维方法叫做“改进”,就是说你对同样的催化剂改进了制备方法,发现改进后催化效果提高了。这样的文章没有多大意思,因为当你报道这个工作的时候,审稿人一看到标题就知道你的结论是“新方法(微波法、sol-gel法、超临界法)比老方法好”,否则你也不会来报道了。做科研的另外一种思维方法叫做“叫板”(arguing),里面体现了一种思辩(critical thinking)。比如:做科研的人问:“锐钛矿是光催化必须的吗?金红石难道效果不好吗?”如果做了实验发现金红石也行的,那就有趣了。那么,我的思路就是:“磷酸镧是必须的吗?我用其它磷酸盐行不行?”带着浓厚的兴趣,我购买了大量商品化的磷酸盐,然后放黄金,发现有的好有的不好。当我发现了第一个好的磷酸盐的时候,我就知道这篇文章有“做头”了,这就好比我一锄头下去,发现地下有金矿了,接下来就是要挖掘金矿了。

Z. Ma, H.F. Yin, S.H. Overbury, S. Dai*, Metal Phosphates as a New Class of Supports for Gold Nanocatalysts, Catalysis Letters, in press. http://dx.doi.org/10.1007/s10562-008-9627-x

无独有偶,最近日本科学家发明了含有氧化镧的新型超导体,发表了JACS。为了做进一步研究,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用改进的合成方法合成同样的东西,然后测超导性,或者调变组分。另外一种是思考:我不用镧,我用其它稀土行不行啊?带着这个问题,一些学者发明了一批新型超导体,发表了多篇Nature, Science。

D.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和太平洋群岛战术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就是说拿到一个课题,把具体的课题切割成为可以执行的部分。举个例子:人可以吞大象吗?答案是可以的,只要把大象切成一片一片吃。落实在科研中,要把课题切割成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板块一个板块、一篇文章一篇文章,集中优势兵力分别消灭敌人。

太平洋群岛战术就是要找到自己这篇文章和那篇文章的联系,使文章形成群岛,而不是孤岛。形成珍珠项链,而不是散乱的珍珠。形成学术体系。

以下两张图,是我在美国东南催化会议上作口头报告的两张学术地图,反映了我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科研的线索。

照片已上传,看不到的话,可以从我博客上看到照片:
http://zhenmafudan.ycool.com/post.2959654.html

[ Last edited by zhenmafudan on 2008-10-16 at 12:23 ]
回复此楼

» 收录本帖的淘贴专辑推荐

《煤化工》 催化百科 催化&材料 科研专贴
学习经验交流 催化@锰氧化物@纳米材料 科研综合 催化
催化专辑 安卓收藏夹 催化好贴 资料累积
For the mast 研究的借鉴与自我培养

» 猜你喜欢

» 本主题相关商家推荐: (我也要在这里推广)

» 本主题相关价值贴推荐,对您同样有帮助: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回帖支持 ( 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前 50 名 )

brights

木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楼主博客连接:http://zhenmafudan.ycool.com/
67楼2009-08-06 21:29:2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普通回帖

ryxtony

银虫 (小有名气)


顶一个!收藏了。
2楼2008-10-16 12:12:1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 五星级,优秀推荐

顶一个,转帖
4楼2008-10-16 13:27:3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caikeying

金虫 (小有名气)


★★★★★ 五星级,优秀推荐

非常有启发
5楼2008-10-16 15:27:0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mland

木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先顶再看
“在比如有的人合成了某种催化剂,把催化剂放在王水蒸气里面熏过夜,发现活性坏掉了,还以为这是重要发现!其实懂催化的人就会说,这不符合Functionality-driven research的原则。你是要提高催化活性还是降低活性?如果你要降低活性,你放把泥土,或者把催化剂在室外雨淋几个月,保证催化活性坏了,但是这样的研究有价值吗?”
嗯,这个说的好极了。一般人不要把失败点写进文章,只有大牛偶尔才会以挑战的方式提一提。

[ Last edited by mland on 2008-10-16 at 15:57 ]
7楼2008-10-16 15:48:0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bioino

木虫 (小有名气)


★★★ 三星级,支持鼓励

我是不怕没活性,就怕没差别!
9楼2008-10-16 16:11:3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tingnk

铜虫 (小有名气)


谢谢,我也是催化,有志于催化。
尽管很多人都要我转行
10楼2008-10-16 16:59:3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enmafudan

金虫 (著名写手)


以下这篇PNAS,写得非常好。一般人写这篇文章是发表不了PNAS的。

一些美国学生会混,就是说自己没有做多少工作,而做报告的时候东拉西扯,或者讲了一堆失败的结果,最后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却王顾左右而言他地说:下一步我们可以如此这般改进。既然他自己已经承认自己工作不完善需要如此这般改进,下边的听众也不好说什么了,但是听众感到被愚弄了,什么有用的东西都没得到。

这篇PNAS不一样。它有实验的流程性、逻辑性和一定的复杂性。它说清楚实验参数选择的注意事项,比如有机物保护试剂用量要足够少;它设计了几种催化剂制备方法,报道说有的好,有的不好。它还报道了催化剂活化的方法,最后报道了催化性能的区别。

可以说,如果它只是单刀直入说两个催化剂活性有区别,那是不可能发表PNAS的。

http://www.pnas.org/content/105/40/15241.abstract

Synthesis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with well shaped platinum particles to control reaction selectivity
Ilkeun Lee, Ricardo Morales, Manuel A. Albiter, and Francisco Zaera*
+Author Affiliations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CA 92521
Edited by Gabor A. Somorja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 and approved August 18, 2008 (received for review June 12, 2008)

Abstract
Colloidal and sol-gel procedures have been used to prepare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consisting of platinum metal particle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s and well defined shapes dispersed on high-surface-area silica supports. The overall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in three stages. First, tetrahedral and cubic colloidal metal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in solution by using a procedure derived from that reported by El-Sayed and coworkers [Ahmadi TS, Wang ZL, Green TC, Henglein A, El-Sayed MA (1996) Science 272:1924–1926]. This method allowed size and shape to be controlled independently. Next, the colloidal particles were dispersed onto high-surface-area solids. Three approaches were attempted: (i) in situ reduction of the colloidal mixtur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support, (ii) in situ sol-gel synthesis of the support in the presence of the colloidal particles, and (iii) direct impregnation of the particles onto the support. Finally, the resulting catalysts were activated and tested for the promotion of carbon–carbon double-bond cis-trans isomerization reactions in olefin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lectivity of the reaction may be controlled by using supported catalysts with appropriate metal particle shapes.
11楼2008-10-16 21:03:3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nachuanzhihai

木虫 (小有名气)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向前辈们学习!
12楼2008-10-16 21:23:3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liuqiying

木虫 (正式写手)


谢谢lz,非常有启发啊。
13楼2008-10-16 22:36:2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fyz317

木虫 (小有名气)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好文章!!
14楼2008-10-16 23:06:5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306389542

银虫 (小有名气)


★★★★★ 五星级,优秀推荐

收藏
15楼2008-10-16 23:58:4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张华杰

木虫 (正式写手)


★★★ 三星级,支持鼓励

受教了,其实其他科研也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去展开研究的!
哈哈,
16楼2008-10-17 00:25:2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angchunrong


★★★★★ 五星级,优秀推荐

长见识了
17楼2008-10-17 06:59:0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Redwoods

木虫 (正式写手)


★★★ 三星级,支持鼓励

很好的研究经验
18楼2008-10-17 08:30:0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研究僧

银虫 (著名写手)


★ 一星级,一般

只要不骗人就是好的催化!现在都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
20楼2008-10-17 09:15:4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ibozhang

铁杆木虫 (正式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真牛!积极推荐
23楼2008-10-17 10:13:0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飞鹰117

铁杆木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不错,受益匪浅,谢谢楼主
24楼2008-10-17 10:43:1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老牛得草

铁杆木虫 (小有名气)


★★★★★ 五星级,优秀推荐

说得太好了!我虽然没有做过太多科研,但看文献时也发现这样的问题。同样一种纳米材料,有人做出是球形的,就会有人去做针性的,饼形的,棒状的……,如果该种材料的各向异性确实有不同用途还罢了,可事实上呢……呵呵呵
26楼2008-10-17 17:09:3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mypgv

银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学习!
27楼2008-10-17 18:33:3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lhrye

金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强人!

非常好,有启发!!!
28楼2008-10-17 19:28:36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2008-chen

禁虫 (小有名气)

本帖内容被屏蔽

29楼2008-10-17 20:28:2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c60201

新虫 (小有名气)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写的非常好!
30楼2008-10-17 22:40:20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timiao

银虫 (小有名气)


★★★ 三星级,支持鼓励

阅读后有启发
31楼2008-10-18 00:16:15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cl315

木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32楼2008-10-18 00:40:24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ruanyanchun

木虫 (正式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我虽然不是学催化专业的,但爱读马博士的文章并经常浏览他的博客,因为不仅有做科研的经验可以借鉴,其中还包含有一种可贵的人文精神可以学习。
34楼2008-10-18 09:41:2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unweiwei

捐助贵宾 (文坛精英)


★★★ 三星级,支持鼓励

顶顶顶顶顶
35楼2008-10-18 09:46:1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enmafudan

金虫 (著名写手)


36楼2008-10-18 11:10:1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enmafudan

金虫 (著名写手)


37楼2008-10-18 11:11:0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enmafudan

金虫 (著名写手)


38楼2008-10-18 11:11:5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enmafudan

金虫 (著名写手)


★ ★
^_^@^_^(金币+2,VIP+0):说的很有道理~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mland at 2008-10-16 15:48:
先顶再看
“在比如有的人合成了某种催化剂,把催化剂放在王水蒸气里面熏过夜,发现活性坏掉了,还以为这是重要发现!其实懂催化的人就会说,这不符合Functionality-driven research的原则。你是要提高催化 ...

在催化里面,大家都知道审稿人喜欢什么:数据丰富。J. Catal.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数据丰富的。而搞纳米材料的人往往有种小聪明,喜欢两个数据也出篇快报,往往把稻草也看作是金条。好比说把黄金放在别人已经报道的纳米线上(这是我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原因改编的例子),然后说催化效果其好无比,妄图投JACS两页快报,这能成吗?

其实,用我的哲学原理分析一下:催化有三种风格:

-- Functionality-driven research:就是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学,强调在做实验之前首先想好我要达到什么催化目的,是提高催化剂活性、选择性,还是稳定性,然后根据目标进行理性设计催化剂。

-- Materials-oriented research:就是做材料出生的人合成了吸引眼球的纳米材料,然后蜻蜓点水般做了一个催化反应,说初步研究表明该材料有催化效果。

-- Catalytic insight-driven research:就是从事机理研究和基础研究。

这样的黄金放在别人已经报道过的纳米线上的文章等同于是“Materials-oriented research”的后半部分。如果纳米线别人没有报道过,那么纳米线合成+黄金催化连为一体,可以出Chemistry of Materials 或者JPCC。但是如果纳米线别人已经报道过了,再简单利用别人报道的纳米线放黄金,测试了催化活性,这样的文章投Catalysis Letters就不错了!

可见,对这一行的把握和实验前的事先“市场分析”是多么重要。这就是我文章百发百中的原因。有的人一开始还不信我这一套,我只好保持沉默。可是结果就是别人的文章屡投屡不中。可见催化审稿人的思维方式是非常相似的,不崇尚小聪明。小聪明要加上丰富的数据和催化内涵才行。

[ Last edited by zhenmafudan on 2008-10-18 at 22:25 ]
41楼2008-10-18 22:21:1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韭露

新虫 (初入文坛)


学习了
42楼2009-01-06 11:23:28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jbz1124

金虫 (著名写手)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写的真的不错!
受益匪浅!
43楼2009-01-06 11:54:27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slow0374

木虫 (正式写手)


看出门道了,受教颇深啊
44楼2009-01-09 00:29:23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weiswallow

铁杆木虫 (职业作家)


★★★★★ 五星级,优秀推荐

您的文章写得太精彩了,我访问过您的博客,您的学术理念对我很有启发,用我的话说,您就是催化大师,如果可以的话我一定申请来您那里读博后!
45楼2009-01-09 09:50:31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nwy121

铜虫 (小有名气)


★★★★★ 五星级,优秀推荐

很好! 明确了思想!
48楼2009-02-25 21:41:2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zheng8570

银虫 (小有名气)


不错,受教了,顶上去
49楼2009-02-26 10:27:32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yueyi9237

银虫 (小有名气)


真有启发
50楼2009-02-26 10:50:49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简单回复
buffaloli3楼
2008-10-16 12:53   回复  
 
wenenergy6楼
2008-10-16 15:39   回复  
 
2008-10-16 16:01   回复  
 
dyn487019楼
2008-10-17 08:35   回复  
 顶
lkzmaster21楼
2008-10-17 09:29   回复  
 
gyyswh22楼
2008-10-17 09:30   回复  
 
2008-10-17 15:47   回复  
 
dragon789633楼
2008-10-18 08:09   回复  
 zan
johnkingv39楼
2008-10-18 11:20   回复  
 
2008-10-18 13:09   回复  
 
zws200846楼
2009-02-18 17:49   回复  
 
silica995947楼
2009-02-19 09:00   回复  
 
相关版块跳转 我要订阅楼主 zhenmafudan 的主题更新
☆ 无星级 ★ 一星级 ★★★ 三星级 ★★★★★ 五星级
最具人气热帖推荐 [查看全部] 作者 回/看 最后发表
[考博] 24年博士招生 +8 abinit432 2024-05-27 10/500 2024-06-01 17:38 by czp97
[硕博家园] 各位同学能否分享一下实验室的学生劳务发放标准呀? +18 ma3252788 2024-05-30 18/900 2024-06-01 17:02 by 落雨风霜
[论文投稿] 没收到邮件 10+3 荣小撇 2024-05-31 7/350 2024-06-01 15:04 by arthas_007
[基金申请] 博后特别资助状态变化 +24 随梦而飞2017 2024-05-30 35/1750 2024-06-01 10:10 by 青岛阳仔
[教师之家] 双非本科毕业论文,气人 +6 河西夜郎 2024-05-27 7/350 2024-06-01 08:50 by Quakerbird
[教师之家] 选择 +6 459582015 2024-05-31 6/300 2024-06-01 07:32 by otani
[教师之家] 中年 (金币+3) +18 459582015 2024-05-28 19/950 2024-06-01 00:41 by 沈婉婷.Girl
[找工作] 找工作如此之难 +7 探123 2024-05-25 7/350 2024-05-31 15:58 by 平南小刀
[教师之家] 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看完我的阿勒泰上头了好几天,完结那天晚上几乎失眠 +10 瞬息宇宙 2024-05-27 11/550 2024-05-31 15:38 by 烟 火
[论文投稿] 纠结选哪一个期刊,电化学领域 50+8 Freya163 2024-05-28 10/500 2024-05-31 15:09 by wzykobe
[博后之家] 2024公派博后申请 +4 326lhpqk 2024-05-27 5/250 2024-05-29 20:03 by @古月胡
[基金申请] 信息学部函评结束了吗? +6 ducan21 2024-05-28 7/350 2024-05-29 12:10 by WORLD0256
[论文投稿] 真急着毕业,CPB主编终审17天了,邮件催稿了两次,就是一点动静没有 5+3 kkkk夏 2024-05-28 6/300 2024-05-29 11:18 by hitsdu
[论文投稿] 核心初审被拒,理由是“选题的意义不明确,文章写得不像是科技论文”,怎么改 5+3 工藤雷花樱 2024-05-27 8/400 2024-05-29 10:09 by topedit
[基金申请] 如果您是国自然评审专家 +3 丁香园账户 2024-05-28 3/150 2024-05-29 06:44 by gaohui8888
[论文投稿] EI学报,一审返修后,为啥不再送审,直接终审中? +4 qweasd12345 2024-05-27 6/300 2024-05-29 00:02 by dut_ameng
[基金申请] E05青基有几个评审 +4 KYXY123 2024-05-28 4/200 2024-05-28 19:25 by popt2t
[基金申请] E10开始送了,希望有好运 +5 sail 2024-05-27 5/250 2024-05-28 18:36 by 芝小芝
[有机交流] 奇怪的物质 100+4 桃桃PXS 2024-05-27 7/350 2024-05-28 10:22 by 091602
[基金申请] 感觉自然基金限制通过比例就是有点扯,学学B口,化学学部,不限制比例。 +10 wsjing 2024-05-26 14/700 2024-05-27 11:57 by kanmiaolucky
信息提示
请填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