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查看: 505  |  回复: 0

Never lie

捐助贵宾 (小有名气)

[交流] 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4级博士研究生新增1名额

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4级博士研究生招生
团队简历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依托仪器科学与技术北京市高精尖学科(与清华大学共建)、北京市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建),重点围绕集成光电子与红外探测技术、光电子集成器件、智能感知技术与系统、光子计算芯片、光纤传感与系统、光电与视觉检测系统等方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技术瓶颈问题,针对国防装备检测、空天探测和智能感知等战略性新型产业所面临的重大技术攻关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团队有专职教师40余人,兼职教授2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5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0余人,实验室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90余人。拥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学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国家青年千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国家级、北京市级人才15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北京市战略科技团队、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拥有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光电子技术与系统国家111基地、光纤传感与系统北京实验室、先进光电子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英国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共建)、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等重点科学研究基地。
       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资源,拥有octoplus500 sige分子束外延系统、octoplus400 iii-v族分子束外延系统、octoplus300二维材料分子束外延系统、xps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lt-stm低温高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mrd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suss-mjb4光刻机、si500等离子刻蚀机、8纳米高精度电子束曝光机、astrella飞秒激光器、fred 300c亚离子激光器、coherent braggstar准分子激光器、lzm-100二氧化碳光纤微结构加工中心、crx-vf低温探针台、its150低漏电探针台、s100原子层沉积系统、park nx10原子力显微镜以n5245a-50g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fc300高精度倒装焊系统等大型国际先进仪器设备110台套,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
       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总装预研与重点基金、军委科技委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0余项,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70余项,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及国防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得到国内同行和用户单位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发明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以及中国测试计量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

网上报名截止时间:2024年5月8日

博士生导师简介
       包为民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作为我国航天运载器总体及控制系统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柴天佑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先后主持与完成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863高技术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30多项科研项目,取得多项系统性创新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4项,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11项。

        陈志杰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空管空域管理及运行专家组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空中交通管制专委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空中交通管制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是中国该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主持构建了覆盖全国空域的一体化空中管制指挥平台。为自动化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姜会林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武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国家“863”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36项,提出了“衍生二级光谱理论”、“光学系统技术经济公差理论”等光学系统设计理论,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研制成功两代机载光端机和“一对多”同时激光通信装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强干扰下高速率双动态激光通信。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周志成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型号总设计师,航天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主持研制成功十余颗应用卫星,主持攻克大容量、长寿命、高可靠等重大技术问题,是我国新一代大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总设计师,是通信卫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并打入国际市场的开拓者。为我国卫星工程技术跨越发展做出了创新性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祝连庆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111基地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教育部教指委委员,装备发展部光电领域专家,北京学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劳模、北京市优秀教师,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北京市战略科技团队带头人,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集成光电子技术与器件、智能感知技术与系统、红外探测系统与光计算芯片、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 ,在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主持国家863重大课题、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预先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0余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10余人。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董明利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三八红旗标兵。兼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机械量测试仪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实验室仪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常务理事等。 长期从事光电与视觉检测、光纤传感与器件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 主持及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领域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研究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17项。

           孙广开副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从事光纤传感与系统、飞行器监测研究、手术机器人导航等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军委国防科技创新项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预研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光纤测量技术及其在连续体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及变体飞行器中的应用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发表在《engineering》和《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作为骨干参与研制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成像检测系统,在成都飞机制造厂用于国家重点型号生产制造。以第二完成人取得成果“航空航天器高温高动态多参数光纤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兼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客座编辑、《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青年编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机械量测试仪器分会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分会委员。

          何彦霖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荣获测量控制与仪器领域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体手术机器人测控、光机电一体化与智能系统、偏振/红外探测超表面技术。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央军委国防科技创新项目、军委装备发展部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光纤测量技术及其在软体机器人位姿和力测量中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他引74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主讲智能信息新技术导论、机器学习、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课程,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项赛等系列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全国铜奖、北京市一等奖等。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秘书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技术推广与转化委员会常务理事、ieee icma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国际学术期刊《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optical fiber》审稿人等职。

          张雯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院长助理,入选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优秀青年人才。 从事光纤传感、微纳机电系统技术、检测技术及仪器方面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快速扶持二阶段项目、载人航天领域预研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光纤传感器制备、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及其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发表在《ieee sensors journal》、《仪器仪表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曾获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工科组二等奖、最佳现场展示奖。兼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技术推广与转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青托联合会主席、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专业领域高级工程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英文编辑、《instrumentation》青年编委。

合作交流
cooperation & communication
        实验室与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布朗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际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关系紧密,组建了研究生联合指导团队,与英国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共建先进光电子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联合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创办学术论坛,积极选派优秀研究生前往国际知名高校开展短期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主要研究方向
research interests
     01 光纤传感与系统
     02 光电与视觉检测
     03 智能感知与光子芯片
     04 智能微系统
     05 生物传感与医学仪器


招生要求
requirements
01 大学生英语六级>425分,或发表过英文论文;
02 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多篇高水平相关论文者,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欢迎具有物理、光学、材料、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背景,
     热爱并有志于科研工作的同学加入
     实验室博士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刘陈华 13268023571;  廖杰 18306081648
    个人申请简历发送至邮箱:omti@bistu.edu.cn
     邮件主题按 “2024级博士申请-姓名-硕士研究方向-意向导师” 格式填写
回复此楼

» 猜你喜欢

» 本主题相关商家推荐: (我也要在这里推广)

已阅   回复此楼   关注TA 给TA发消息 送TA红花 TA的回帖
相关版块跳转 我要订阅楼主 Never lie 的主题更新
最具人气热帖推荐 [查看全部] 作者 回/看 最后发表
[硕博家园] 硕博巨婴,也许才刚刚开始 +28 SNaiL1995 2024-06-12 62/3100 2024-06-16 00:16 by 小龙虾biubiubiu
[论文投稿] 投稿被一个审稿人恶意评审了怎么样? +5 1chen 2024-06-14 7/350 2024-06-15 23:15 by xy66xy
[文学芳草园] 累并快乐着 +13 MYHLD521 2024-06-14 13/650 2024-06-15 22:59 by zeolitess
[教师之家] 我们学院常年位居 各学院 倒数第二。专业撤销的话,在编者有什么补偿? +13 河西夜郎 2024-06-09 14/700 2024-06-15 19:44 by LittleBush
[硕博家园] 博士毕业高校和就业的相关问题 +4 SCITOPPP 2024-06-14 6/300 2024-06-15 18:54 by SCITOPPP
[基金申请] BO4的YQ答辩通知发布了吗? +6 博学笃行 2024-06-11 6/300 2024-06-15 16:04 by 悲催科研狗
[基金申请] 2024国社科通讯评审 +9 qsd10086 2024-06-13 14/700 2024-06-15 15:51 by thesuna
[教师之家] 饶议:什么制度能保障大学普通教师不用为领导拎包,不用看领导脸色 +8 zju2000 2024-06-12 14/700 2024-06-15 13:59 by chemhua
[基金申请] 博后基金,以往的结果点不开,怎么回事呢?最后一次机会了,两次都没中前面。 +7 kyukitu 2024-06-14 13/650 2024-06-15 06:46 by 我是王小帅
[论文投稿] 投了一篇4区的SCI,审稿人一个拒稿,一个小修,编辑给了大修。 +9 安稳22123 2024-06-13 10/500 2024-06-14 23:45 by jurkat.1640
[论文投稿] 审稿问题:为什么荧光激发波长和紫外吸收波长差的大? 10+4 sdawege 2024-06-14 8/400 2024-06-14 22:39 by 东北读书人
[基金申请] E12面上申请 +4 汉风之遗 2024-06-13 4/200 2024-06-14 15:28 by 天外飞去来
[硕博家园] 关于硕博连读的一些疑问? +4 Lwenter 2024-06-14 4/200 2024-06-14 14:32 by ou0551
[考博] 申博找导师 +4 疏影横斜水清浅3 2024-06-13 6/300 2024-06-14 14:31 by zxl_1105
[基金申请] 75批博后基金 +10 kyukitu 2024-06-13 13/650 2024-06-14 10:31 by kyukitu
[论文投稿] 投稿kbs被拒后,系统提供的推荐的其他期刊有用吗? +3 chenrui2015 2024-06-10 3/150 2024-06-14 10:30 by Tr.sjx1997
[论文投稿] 最近写了一篇控制优化领域的文章,可以投哪里啊?有没有水一些的期刊推荐 +7 香瓜木香 2024-06-12 13/650 2024-06-14 07:05 by 香瓜木香
[硕博家园] 科研求助 +5 杲www 2024-06-12 6/300 2024-06-13 16:16 by 姓李名明
[找工作] 成都产品质量检测研究院 200+3 鲸鱼663 2024-06-11 8/400 2024-06-13 08:10 by 加纳居士
[教师之家] 公办双非,学生论文升学就业都不行。一本大学的论文升学就业没问题吧? +5 河西夜郎 2024-06-09 5/250 2024-06-10 17:59 by yyallen2003
信息提示
请填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