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勃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浙江省“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
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以及thieme期刊奖获得者
教育背景:
2000 至 2004年 南京理工大学(本科)
2004 至 2010年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导师:包明教授)
2011 至 2013年 德国马普煤炭研究所博士后(导师:Nuno Maulide教授)
2013 至 2014年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研究助理(导师:Scott E. Denmark教授)
2015年至今 浙江师范大学 教授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重排反应研究,发展了一系列基于超价键的非传统重排反应,为重排化学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近期受美国化学会旗下《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期刊邀请,总结了这一系统性工作,并以封面形式发表。
代表论文:
1. Liang,Y.; Peng, B.* Acc. Chem. Res. 2022, 55, 2103. (cover)
2. Hu, M.; Liang, Y.; Ru, L.; Ye, S.; Zhang, L.; Huang, X.; Bao, M.; Kong, L.; Peng B.*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06914.
3. Hu, M.; Liu, Y.; Liang, Y.; Dong, T.; Kong, L.; Bao, M.; Wang, Z.-X.;* Peng, B.* Nat Commun 2022, 13, 4719.
4. Zhang, L.; Bao, W.; Liang, Y.; Pan, W.; Li, D.; Kong, L.; Wang, Z.-X.;* Peng, B.*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11414.
5. Chen, M.; Liang, Y.; Dong, T.; Liang, W.; Liu, Y.; Zhang, Y.; Huang, X.; Kong, L.; Wang, Z.-X.;* Peng, B.*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2339.
6. Tian, J.; Luo, F.; Zhang, Q.; Liang, Y.; Li, D.; Zhan, Y.; Kong, L.; Wang, Z.-X.;* Peng, B.* J. Am. Chem. Soc. 2020, 142, 6884. (cover)
7. Zhao, W.; Huang, X.; Zhan, Y.; Zhang, Q.; Li, D.; Zhang, Y.; Kong, L.; Peng, B.*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7210.
8. Huang, X.; Zhang,Y.; Zhang, C.; Zhang, L.; Xu, Y.; Kong, L.; Wang, Z.-X.;* Peng, B.*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5956.
9. Zhang, L.; He, J.; Liang, Y.; Hu, M.; Shang, L.; Huang, X.; Kong, L.; Wang, Z.-X.;* Peng, B.*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5316.
10. Tian, J.; Luo, F.; Zhang C.; Huang, X.;* Zhang, Y.; Zhang, L.; Kong, L.; Hu, X.; Wang, Z.-X.;* Peng, B.*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9078.
11. Shang, L.; Chang, Y.; Luo, F.; He, J.-N.; Huang, X.; Zhang, L.; Kong, L.; Peng, B.* J. Am. Chem. Soc. 2017, 139, 4211.
热烈欢迎喜爱有机化学的同学们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将努力为大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宽松自由的科研氛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在科研的创新中找到自己的思维特质并把她发挥出来,享受激动人心的探索、理解、创造的过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将简历发送到下面邮箱与彭老师直接联系。
地址:浙江师范大学11幢415室
邮箱:pengbo@zjnu.cn
课题组详细信息,请参考课题组主页:https://www.x-mol.com/groups/peng_bo
报考条件(参考往年):http://sky.zjnu.edu.cn/2021/1223/c4850a383321/page.htm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3.科研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的科研潜质,提供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4.英语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cet-6≥425;
(2)toefl≥80分或ielts≥5.5;
(3)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pets 5)考试合格;
(4)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一级及以上期刊上发表过英文学术论文(期刊定级标准见附件7);
(5)通过我校统一组织的英语水平资格考试。
5.应届生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往届考生须获硕士学位。在国外或境外大学、高等教育机构获得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6. 具有较为突出的与申请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能力,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或一级期刊公开发表(含正式录用)学术论文1篇(含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含共同一作);
(2)主持1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
(3)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含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
(4)获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排名前三);
(5)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10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