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博后之家 >东莞市理工学院郑愚教授团队招收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东莞市理工学院郑愚教授团队招收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作者 albertyu
来源: 小木虫 8450 169 举报帖子
+关注

东莞理工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招收结构工程博士后公告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新型材料与结构重点实验室”及“东莞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郑愚教授团队因研究工作需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从事结构工程(重点招收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结构加固与补强等)的研究等相关方面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团队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有浓郁的科研氛围、先进的仪器设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结拼搏的进取精神,高度重视博士后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我们热忱欢迎有志献身于科研工作的优秀博士来东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郑愚教授2008年毕业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为结构工程。2007年就职于国际著名土木工程咨询公司Ove Arup,担任结构工程师。2008年入职东莞理工学院工作至今。工作以来,长期致力于新型建筑材料土木工程结构合理应用及相应力学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郑愚教授现为东莞理工学院“学科方向领军”岗位特聘教授,东莞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系主任、国际土木工程FRP学会(IIFC)的会员、美国混凝土协会FRP筋分会投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及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新型材料与新型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10余国际刊物审稿人。到目前为止,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相关领域期刊论文超过40篇,其中SCI索引16篇(引用次数超过100次,H因子为6);授权专利超过20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近五年来,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2011年获得“东莞市科技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资助。 2012年,当选广东省“千百十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13年,获得学校推荐,当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首批入选者)。研究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2011年和2012年获得香港理工学滕锦光教授邀请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港开展合作研究。2015年获得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英国女王大学以访问教授身份开展研究工作,开展纤维复合筋增强低能耗混凝土结构合作研究。
郑愚教授目前领导研究团队目前拥有3名专职研究人员、2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郑愚教授目前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项目,课题组在研经费约500万元。

(一)        招聘对象
1.获得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具有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工程应用及结构加固技术研究经历者优先;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丰富的实验经验,熟练掌握结构分析与力学计算、有限元分析、建筑材料性能分析及结构试验等技术手段,可以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在本专业国际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
3.具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与交流能力;
4.具有强烈的科研热忱,有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5.身体健康,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3岁。

(二)        招聘人数
1-2名。

(三)        工作期限
博士后在站时间一般为两年。

(四)        研究方向
新型结构材料和体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旧有和新建结构中的应用;高性能预制构件开发;低能耗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与计算理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

(五)        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
1)        薪资待遇:43~48万元/年+各类支持与奖励;(“基础年薪25~30万+东莞市博士后资助15万+学校住房补贴3万+广东省博士后优惠政策+学校奖励政策+研发中心科研奖励政策”)
注:A类博士后:30万元人民币,B类博士后:25万元人民币。入站后可申请东莞市博士后资助15万元/年;享受省、市对在站博士后的配套资助启动经费;
2)        对出站考核优秀的博士后,优先考虑与学校“学科骨干人才培育计划”相衔接的培育机制与留校工作机会,协助申请省、市的支持政策;对出站后在本市工作,且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5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博士后人员,可凭接收单位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证明和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分5年给予接收单位共50万元出站资助。
3)        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办公空间及办公设施,提供实验场所与先进设备;
4)        未成年子女由基地协助联系就近入托、就学,享受优质的子女教育资源及良好的医疗服务。
5)        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科最高30万元、文科最高15万元。

(六)        招聘条件
招聘基本条件:
①热爱高等教育事业,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行良好,具备岗位所需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获得博士学位的往届毕业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③具有较高的外语、计算机水平;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独立开展与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
A类博士后条件:
符合招聘基本条件;
原则上在国内知名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毕业,或所毕业学校相关专业所在学科居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最新全国一级学科排名的前5%~10%;或师从名师(国家级人才工程获得者或学科领域重要科学家),研究课题为国家重点领域前沿课题。在境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交流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者优先;
达到上述条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省、部级及以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②以第一作者在SCI一区及以上杂志或在本学科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者;
③在SCI二区及以上杂志或在本学科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者;
④在SCI三区及以上杂志发表论文4篇及以上者;
⑤作为第一发明人(列第二的,第一发明人应是该博士指导教师)获得国际发明专利2项及以上,或国内发明专利4项及以上者。
B类博士后条件:
符合招聘基本条件;
在SCI三区及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者。

(七)        人才培养模式
      团队采用国内外多导师模式,鼓励团队成员出国进行学术交流,鼓励协同合作创新,尊重团队成员的个性发展。依托团队强大的一流国际导师资源(目前共有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协议教授12人),团队成员可选择国外导师,进行国际联合培养。

(八)        应聘方式
有意者请将个人详细简历以及代表性论文发送至:
xialp@dgut.edu.cnzhengy@dgut.edu.cn
邮件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猜你喜欢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 二维码
  • IOS
  • 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