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 >参加学术交流会后的个人小结

参加学术交流会后的个人小结

作者 eadchris
来源: 小木虫 2550 51 举报帖子
+关注

作为一个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研究新技术新进展交流研讨会)。

暂且不管会议规模与层次如何,但这次收获还是不少。见识了不同水平、不同领域的研究工作与研究团队,能让自己的思路与态度获得极大的提升。我想有必要把这两天来所听的报告整理归纳了一下,因为我觉得很多东西对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帮助。

这次会议参会人员大约有100人。总共有16位科研工作者做了报告。很多人对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与见解,可谓是众说纷纭,百家争鸣。有人只是对理论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但这正好可以使我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以及知识面得到拓展;有人是对自己一个实验的内容介绍,有人是对其研究小组研究思路的介绍及其小组工作的汇报,这是我最感兴趣也最期待听到的;也有人对中草药的开发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比较16位报告人的演讲内容大概可以看出,普通高校的某些研究组与中科院等研究机构果然不是在一个水平上。我把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位报告人提到的部分东西总结如下:

1、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俞强 研究员(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在中草药活性成分发现的应用)

这是此次会议中我最感兴趣的一个报告,会后向他请教问题时我说有点意犹未尽。俞强研究员是一个其研究团队的带头人,其他三位成员分别是哈佛、霍普斯金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终生教授,分别是细胞凋亡、化学生物学和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非常知名的人物。他的研究团队成立时间很短,以上海药物所为主体,分别组建了两个功能实验室以及一个公司(上海安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产、学、研”的模式上,以现代生物技术对古老中草药进行研究,目前开发的一些药物在进行二期临床。

俞强研究组的研究思路大致为:

(1)        首先,他通过研究人类基因与靶标,靶标与药物的关系,并总结西药的研究现状。提出,西药现在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西药作为疾病靶标的作用分子已经达到了饱和,即没有了发展空间。而中药复方或单方多组分多位点的结合方式比西药单组分单位点的结合方式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这样,俞强辞去了国外终生教授的工作,回国组建了这么一个比较强的团队开始对中草药进行研究。

(2)        库的构建:他以《中国药典》和《中草药大辞典》上所列举的1000多种中草药为研究对象。根据一定思路选择其中一部分进行提取,获得不同提取物,从而构建提取物库。他针对的是国内丰富的中草药,以资源为优势建库。咱们现在做热带海洋药物发掘的思路大概也可以是这样,把资源转化为优势。

(3)        以模型筛选药物:药物筛选成为药物研究的一个门槛。他们主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肿瘤和炎症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筛选,这也是他们团队的优势所在。会后我就筛选模型的问题向他请教过,他们主要是利用自己建立的5个模型,在这5个平台上进行筛选,目标很明确。

(4)        在他的报告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植物合成那些次生代谢产物(天然产物)的目的是干什么?那些分子结构是为谁设计的?应付环境?抵制虫害?我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地方。

(5)        俞强研究组并没有提出以单一化合物做药,目前研发出的几个药物都是单方或者复方的活性组分。可以说是一个中药现代化的典范。

(6)        此外,他还提到质量控制的问题,一切标准化。我想,这个工作谁也不敢否认,但是谁也不敢轻易承担,似乎非常非常难。

2、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魏冬青 教授(基于中药有效成分数据库的药物筛选)

魏冬青教授的团队也是一个庞大的团队,他是以另外一种形式进行药物开发的,也提到了库的构建和活性筛选两方面的工作。其研究思路主要如下:

(1)        库的构建:与药物所俞强研究组不同的是,他们以中草药单体成分为对象,构建化合物库,这也是国外西药以及国内外其他研究机构的建库方式。目前国内外已有报道的化合物有1500多万种,上海交大的数据库中有200多万种。国内上海药物所、昆明植物所等研究机构都有自己的化合物库。

(2)        药物筛选:与常规药物筛选模式不同的是,他们是利用生物信息学(分子与靶标的结合信息)在计算机筛选平台上对现有的500多个靶点进行分子模拟与筛选。这样的优点是全面、速度快。对所初筛出的化合物再进行进一步的活性实验(动物水平或细胞水平),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是,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来的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几率非常小,大多数时候即使初筛有活性的,复筛却没有活性。

(3)        魏冬青团队的后续研究还是对活性化合物的全合成和结构改性,这个国内外很普遍。

3、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黄成钢 教授(基于体内药效物质发现的中药及复方研究与组分中药开发)

黄成钢教授的研究团队的工作也是非常有意思。他首先提到了“从临床来,又回到临床去,从复方来,又回到复方去。”的观念。具体研究思路与步骤如下:

(1)        临床选方(选择药味少,其单味药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复方药)

(2)        动物实验:这其中提到了“生物过滤器”这么一个词。他的方法是动物按照中药方给药后,对实验动物血清及尿液中的成分进行鉴定。考查并比较方剂中原型成分以及代谢成分等等的关系,从而确定药效物质,进而发现复方的有效性。

(3)        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药及复方的开发思路。他们已对很多单方或复方进行了研究。


纯属个人理解与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其它几位的后来补上。

[ Last edited by louyiceng on 2009-12-18 at 22:51 ]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 精华评论
  • eadchris

    留个图,居然这么大。抱歉。

  • mis97

    虽然专业上我看不懂,但是写了这么多,真用心!

  • 蛊虫

    谢谢楼主分享

  • xyz8538

    楼主费心了 哈
    呵呵 谢谢分享 哈

  • wangcaihao

    不错,有点思想,不是靠吹嘘传统来说事,也不是靠讲大家都知道的基本理论来说事,希望看到新的进展

  • mwyuer

    谢谢楼主分享,不过有没有讲动物药成分分离的呢?

  • eadchris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mwyuer at 2009-12-17 21:24:
    谢谢楼主分享,不过有没有讲动物药成分分离的呢?

    因为这次的会议主题是植物活性成分,所以就没有讲到动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