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留学生活 >我在美国的一年博后生活 (节日与旅游部分部分)

我在美国的一年博后生活 (节日与旅游部分部分)

作者 luckydogzhang
来源: 小木虫 1500 30 举报帖子
+关注

之前在小木虫发了一个帖子分享了一下自己在美国博后的一年生活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4835714&page=1,没想到得到了那么多虫友的回复和鼓励,真心地表示感谢。于是又写下了这篇回忆我们在美国经历的节日——不过貌似除了thanksgiving能给其他来美的朋友有所借鉴外,其他的也就当个随笔看看吧,呵呵。

貌似除了新年以外美国跟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没交集。来美国一年了也经历了所有美国的节日,整体感觉虽然没有国内的多,但除了新年,独立日和圣诞有固定日子外,其他的国家性节日都是周一或周五,也省得国内一到放假就开始设计如何串休调假的麻烦。现在就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一下经历的节日和期间的旅游吧。

Labor Day(9月第一个周一)。
    8月没有节日,所以这个Labor Day(也就是美国劳动节)是我们来美的第一个节日。不过很遗憾,虽然我属于Labor但却由于不知道而放弃了这日后回想起来难得的一天假期。Labor Day顾名思义就是劳动者放假的日子,在美国很彻底,除了超市,医院等公共单位外,连公交司机这天都放假了。。。至于学校,工作人员(各种小秘)和绝大多数老师研究员(也包括我们Postdoc)也放假了。不过很有意思的是Duke的学生并不放假照常上课——那部分赶上那天有课的老师也得教完才能走。我刚来不知道,那天走进实验楼就发现莫名的冷清,后来知道了缘由知道倒也没很沮丧,毕竟开始的那段时间如何不去实验室就只能在家上网发呆了——如果没公交的话,我们的活动范围还不足以让我们能探索duke周边的风景,何况西校区校外周边实在不是个安全的地方,虽然没亲身经历过(最好以后也别经历),但break in,抢劫等新闻还是听了不少。转租之前的房东留下的忠告就是天黑以后如果没车的话就别再外面乱晃。。。

NC State Fair (10月16日)
     刚开始不知道Fair这个词作为名词的意思,听别人说起后还特意查的字典。State Fair据我理解的话应该就是州举办的大集吧——家住农村的朋友应该对赶集这个词不陌生吧。初来乍到,有个如此的集会自然不能错过。虽然举办地在州府Raleigh附近,不过有临时的直达公交线路(后来发现坐公交的人不比自己开车的人少,因为开车过去不是问题,但找个地方泊车可相当是个问题)。整个Fair就是一个临时圈起来的公园,里面各个临时的棚子里面有各式的展示。首先吸引我们的是电脑游戏展示区,感觉跟国内的街机差不多,倒是很找回了点当年的感觉。不过随着小孩子的逐渐增多,我们也不好意思占着位子了。。。
    之所以说是赶集是因为里面大部分棚子都是卖货的,而且都是典型的农副产品。据说只有这个时候才能买到正宗的自产蜂蜜。除了各种新鲜水果蔬菜以外,还有卖手工编织的地毯挂饰什么的。人来人往还真是有点逛庙会的意思。说起来,这是我们来美国以后除机场外见到最多美国人的时候——特别是见到如此多的白人聚集在一起。很多都是全家总动员,两个大人带着一群小孩的比比皆是(注意不是一个是一群)。Fair应该是孩子的天堂,因为有各种游戏玩具,同时还有他们没见过的农产品展示(其实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多少)。植物方面,有各种大型甚至可以说是巨型农产品,比如250磅的西瓜,400磅的南瓜等等;此外,里面还有一个小型田地,里面从小麦到玉米,从土豆到青椒,从棉花到烟草,基本上北卡有的种植物都有。动物方面,就生动形象了。见过赛马的没见过赛羊的吧,喝过牛奶没见过挤奶的吧,虽然动物区里面味道不太好,但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家禽家畜都齐全了。有时候想想,国外的小孩挺幸福的。哪怕是城里的孩子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自然。
     最后提一下State Fair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不好意思,其实是一种食品——火鸡腿。早先知道火鸡是美国人的主要肉食之一,但来了这么久还真的没怎么吃过火鸡肉——据说是没鸡肉好吃。但Fair上的烧烤火鸡腿给我们留下极深的印象。刚开始不知道还以为是烤羊腿的,后来看到牌子后才发现原来火鸡跟鸡的确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由于是烧烤的,所以外面的肉焦香四溢,咬一口都顺嘴流油。不过开始吃的很爽,到后来就发现对胃的容量是一个挑战了:)

国家公园E.B. Jeffress Park (10月22日)
    有这个机会走出Durham还是借了老婆的光。由于开始时老婆没工作,在家呆得很闲,于是她在网上找了一个当地的教堂去参加教会的活动。虽然我们不是基督徒,但是说心里话我觉得国外的大部分教会还是相当不错的。里面的人都很好,真的是他们发自内心不求回报的帮助他人的。这次去这个国家公园就是教会组织的活动,由几个教会的组织者开车,带领大家去北卡与田纳西交界的Smoky Mountain。
    虽然教会的组织者都是老外,但参与者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几台车浩浩荡荡30-40人,感觉像是个国内的旅游团。自从开上了州际高速,发现美国的风景还真是不错,路两边都是茂密的森林。据说赶到深秋的时候,不同树的树叶会变成黄色,红色,跟绿色交织在一起十分绚烂。也就是在这次旅行中,我第一次见到了David和Annette夫妇,当时也没想到他们夫妻两个应该是我们在美国最好的朋友吧(虽然年龄上他们比我们父母还大)。
    具体的游玩不想再叙述了,估计翻看之前的日志和照片还可以回忆起来。

Halloween (10月31日)
    说起来这并不算是一个大节日——因为这天不放假。虽然说当天在Chapel Hill(Durham周边的一个城市,UNC所在地)有大型的化妆游街活动,不过因为没车还是放弃了这个凑热闹的机会。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小区大部分是华人吧,当天晚上并没有电视看到的那些成群的小孩敲门Trick-or-Treat要糖果的。最后听到敲门时,老婆很激动的拿糖,开门发现是中国小孩:)看来孩子们入乡随俗还挺快。

Thanksgiving Day(11月第四个周四)。
    感恩节的大名在出国前就早有耳闻——不过知道的倒不是美国人当天的吃火鸡,而是传说中的感恩节第二天(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感恩节是美国地道的本土节日,起源是纪念当年印第安人对第一批欧洲移民者的帮助。不过说起来美国人也挺说一套做一套的,真是感恩的话现在怎么街上看不到一个印第安人(那怕是混血后裔呢)?真正说起来感恩节跟国内的中秋和春节有点像,都是全家团聚一起吃大餐的日子(只不过我们吃月饼饺子,人家吃火鸡而已)。对于身在他乡的外国人来说(其实大部分美国人也是),感恩节的意义并不在于当天的团聚,而是这个假期的shopping。黑色星期五不仅是关于股市的,更重要的是当天令人心动的打折——据说这一天很多商家可以完成全年70%以上的销售额。美国的网购很发达,只要有信用卡和美国地址,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搞定。大件东西可以去官网,小东西就可以去Amazon等网站,喜欢淘东西可以上Ebay,甚至食品日用品也可以去超市的网站。不过在黑色星期五这天,想买到好东西还是得靠自己亲自排队。黑色星期五当天大部分商家都把开门时间提前到凌晨3,4点,而据说早上5点到10点这段时间是购物的疯狂时段(过了这段时间估计你看上的好东西也都被抢光了)。打折的东西很多,其中以电器衣服为主。不过对于我们这类过客来说,大型家电虽然都是沦为白菜价了我们也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毕竟不打算安家的话买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而且带不走。衣服和包倒是很抢手,据说有个准备回国的兄弟一个人买了10个coach包。。。
    由于那时候还没车,我们也没法去现场感受那种抢东西而不是买东西的气氛了。顺便说一句,那天晚上还真挺冷的,很多半夜排队的都冻感冒了。不过由于可以上网,还是可以感受一下信息化的购物的(正好我们有买点电子产品的打算)。从当天下午开始,我们一人一台笔记本开始比较起各种网站开放的价格。网购虽然没有面对面那么紧张,不过由于潜在的竞争者是看不到反而更有了一种刺激。我们打算买的ipad经常是一放出来,10分钟之内就有价无货了(这也是为什么要去实体店“抢货”的原因)。同时由于比较价格时的纠结,错过了好几个机会。除此以外,Amazon提供了一个限时惊喜的deal,具体地说就是把准备降价的商品挂在网上同时告诉你deal开放的时间,但具体是打几折,降多少却是一个神秘数字。这个deal的刺激之处是限时限量的,完全是考验你的网速和点击鼠标的速率(一个好的deal往往在开放的前半分钟内就被抢光了,错过的就只能进入waiting list等着抢到的人主动放弃吧)。为了抢一个ipod touch,我和老婆坚守在凌晨12点,在11点59分的时候感觉有种期待开闸放水的感觉。当deal的按键从红转绿的一瞬间,一通狂点终于我们两个都抢到了。不过幸好是两个人,因为在付款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电脑上信用卡的信息一直出问题,最后由于超时放弃了(抢到的deal如果5分钟内不付款的话会自动取消的)。算了一下,一个晚上的坚守省了差不多70刀,还是小有成就的。
    虽然没自己的车,不过第二天出于凑热闹的心情还是坐半个多小时公交去了附近比较大的一个Mall——southpoint mall。美国的购物区往往都是相对集中的,这个southpoint mall就是一个内部包括了Macy,Seals等百货以及诸多品牌专卖店的购物中心。走进其中感觉相当于是国内购物步行街(只不过这是两层而已)。很多感恩节的限时deal都是开放到上午11点之前,价格还是很心动的,一般都在5折以下(不过对于真正名牌的dress,我估计再打两折像我们这样消费能力的还是只有看的份)。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是10点多了,商场内部的人已经不是很多,不过一路上倒是看到n多大包小包往车里塞的人。
    顺便提一下,感恩节第二天是Black Friday,而下一个周一也是有名的打折日Cyber monday——也就是电子产品的打折日。不过因为大部分都是在网上购物的,所以没有了现场购物的火爆。不过我们倒是没有在这天买什么东西,因为想买的基本上都在感恩节夜里买完了。一通鼠标点下去,算下来不知不觉中小一个月工资就这样消失了——问题是网络购物的特点就是花了钱在一段时间内你是拿不到东西的。所以冷静下来后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不过很快就转化为对未来的期待了——那段时间对UPS和USPS的车特别敏感:)

Christmas and New Year holiday (12月25日到1月2日) DC
    圣诞节应该是大多数西方国家最大的节日吧,虽然正式的假日只有两天,不过一般Christmas Eve那天下午一般就是习惯性的放假了。而新年虽然在国内跟春节相比相当不受待见,但是对于美国也是一个两天的大假了(能有两天公共假期的节日一共只有三个,Thanksgiving,Christmas和New Year)。而夹在这两个节日之间的五天(12.27-12.31)一般也被当做假期了,特别是对于高校来说,虽然没明文规定放假,但是如果真不来的话老板一般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早在放假之间就想着趁着难得的长假到哪里去玩玩。不过当时可能是资金有限(经过感恩节的挥霍和来美之后办的各种家当,前3个月工资算是一点也没攒下来),像NY和LA这样的大城市就没再考虑范围了。而大多数人去度假的南方城市(比如有迪斯尼的奥兰多,有阳光海滩的迈阿密)也是由于初来乍到没敢尝试——不过今年放假的时候到可以全方位考虑一下了。最后把目标锁定在距离不是很远又很有名的城市DC。DC就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简称,美国的首都。虽说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不是美国前几的城市,但其拥有的历史建筑和大型博物馆群还是无与伦比的——最主要的是参观这些地方都是免费的,而且著名的景点都集中在国会山和林肯纪念堂之间的中轴线上,基本上交通工具用脚就可以了(事实上我们在DC晃了差不多3天还真没坐车)。
    去DC这次旅游应该说是为了将来的出行提供很多经验,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网上订酒店和大巴,同时结合英文和中文的攻略为自己安排具体的出行计划。酒店很好搞定,在Priceline上竞价居然拿到了不到100刀一晚的3星级酒店(地理位置距离白宫步行只有5分钟,应该算是很好的地段了吧,而之所以能以低价搞定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们入住的时间是圣诞节——想想国内除夕的时候酒店也应该比较便宜吧)。迄今为止我认为这是我们在美国住过最好的酒店,里面就像是有家具的出租公寓一样,居然有包括微波炉,烤箱,冰箱的厨房——怪不得有人说可以去DC边的海鲜市场自己买自己做。而大巴就有了点小纠结,最后为了省钱我们选择了半夜出发半夜回的路线(一方面也是充分利用白天时间在DC晃)。出发和回来时深深体会到没车的郁闷,因为是圣诞节,最晚一班到downtown的公交是晚上10点,而我们去DC的大巴是1点半出发。于是我们百无聊赖地在Downtown的公交车站大厅等了2个小时(到了12点以后,大厅也关门了)以后又在外面站着等了一个多小时。虽然Durham的冬天不是很冷,但不管怎么说下半夜的寒意还是有点冻人的。等到大约1点10分,发现陆续有从各个方向过来的送人的私家车,于是体会到有车的自由。到了时间上了大巴,仔细一打量算是掉进黑人堆里了(郑重声明没有歧视的意思),想想能赶这个时候坐大巴的人也只有我们这类穷人了,呵呵。从DC回来的时候情况差不多,很少见到白人。一路迷糊了到了DC天还是黑的,在车站的麦当劳里面随便吃了两个汉堡耗到天亮开始逛DC(天黑的时候还真不敢出去,因为跟国内差不多,车站外很多打地铺的老黑,虽然没什么歧视心理,但感觉总还是挺怕的)。
    DC具体的旅程参见之前的日志吧。也许是因为买了单反后第一次旅游,前后拍了上千张照片——直接后果就是把老婆给拍烦了:(小结一下就是:1.DC是个好地方,喜欢艺术,喜欢历史,喜欢自然,喜欢科技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乐趣。我个人觉得很适合带小孩来这里,因为无论是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各种标本,还是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各种模型演示都是能让孩子既长知识又长见识的地方。2.DC的城市布局很不错,横纵交错的马路和街道都是按照字母和数字排序把市区划成一个一个的方格,拿着一张地图会数数一般就不会迷路。3. 华盛顿纪念碑很高,国会大厦很大,白宫很白,DC的松鼠也比Durham的要肥——是不是首都的松子也比较好吃呢?
    从DC回来的时候到现在我还是很难忘的。当半夜3点左右大巴回到了熟悉的Durham Downtown车站,第一次坐美国的出租车回家(老婆还说省下20刀的打车钱在车站耗到天亮的公交首班车,不过这个提议被我立即否决了,事实证明是相当正确的)。到家后躺在自己的床上(其实只是个床垫)才发现什么叫做幸福。

Martin Luther King, Jr. Day (1月第三个周一)
     一个纪念非正常死亡的人的节日(我个人的感觉是跟国内的端午节差不多哦)。小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one dream一直是各大演讲排行榜上的常客,而且据说美国各地以其命名的街道名称不胜其数——Durham的Martin Luther King Jr Highway就是一条很宽的双向4车道的大路。虽然是法定假日,不过老婆的组里有着周一开组会的惯例,而且可能组员(包括老板)基本上没美国人的缘故,这个假日就被自然的和谐掉了。虽然老婆组里没假,不过直达公交的司机还是放假的,所以记得老婆当天又是转了三次公交才跑到实验室。而我在家也无聊于是也跑到实验室混日子了。。。

Skiing(2012年1月28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作为老婆的家属参加了她所在课题组组织的活动。回头想想,在我没转老板之前就已经参与了两次秋游了(当然,咱也不是光占好处,也以编外人士身份帮实验室搬了一次家)。这个光荣传统居然一直延续到了博后阶段——不过也怪我们实验室本身也没有能张罗的人组织活动(估计是美国人都很在乎只有——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老婆实验室的人员组成很复杂,大部分来自南美几个国家,此外还有来自日本的访学,芬兰的博后,加上老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没美国本土人。南美人比较有激情,爱玩爱动,于是在1月底组织了一次滑雪活动。地点我倒是记不清了,只知道是北卡边界的一座不高的雪山,开车大概5,6个小时吧。
     从早上6点半出发,到了下午两点到了滑雪地点。中间的一段山路实在是很考验开车人的技术和胆量。老婆实验室加上系里其他组的人差不多有20个人,在一个滑雪教练指导下开始学习滑雪。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几个高手(比如来自芬兰和日本的两位MM,人家本来在本国就是经常滑雪的)很快就上了比较高的雪道开始自由飞翔了,而我们一群初学者也只能停留在缓坡慢慢练习转弯。综合看来,本人的技术可以说是没有技术,虽然滑不了多远但自保有余。用老婆的话说我是为了摔跤而摔跤——其实我是自己感觉控制不住下滑的速度后就主动把自己丢出去免得更大的伤害。呵呵,滑了半天雪,估计摔了有小一百个跟头吧。白天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等太阳落山吹起小风来的时候才发现什么叫冰冷——就是渗透到衣服里面的雪融化成水又结成了冰。
     不管怎么说,经历还是不错的。至少我想如果以后还有滑雪机会的话也不会太囧了吧。最后感谢一下带我们来回的日本MM Mariko桑,我们其他人基本上在车上的时间都是出于昏睡状态,而她还得保持清醒来回开了10个多小时的车。虽然我目前接触的中国外亚洲人不多(这个日本MM,实验室里的印度小博和我带的韩国本科生),但是这个日本MM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估计老婆对她的印象应该更深(一个每周工作6天每天超过12小时的访学估计不仅是在美国算勤奋的吧)

San Diego--LA--Las Vegas(2012年3月底 ACS春季年会)
      这段经历本来不应该放在这里的,因为我并没有参与其中——这也是目前让我相当后悔的一件事。老婆的老板很不错,老婆进组不过3个月就允许她参加在圣地亚哥举行的ACS年会了。同时由于她们组爱玩的天性,她们还顺便去了世界都城拉斯维加斯和西海岸最大的城市洛杉矶。唉,后悔啊,能借着开会的机会去玩其实是最划算的事情了——又不用担心请假的事情,同时可以省点路费的银子。当时我是为了省路费和住宿费没有决定自费跟她们一起去开会,但现在回头想想其实也就是不到半个月工资的事。而相对于人生的经历,钱又算什么呢——虽然很多时候钱真的算什么。
      老婆不在的这段时间估计也是我们两个自2010年底以来分开最长的一段时间了。倒是很体验了一下一个人在异乡的感觉。少了说话的人让平淡的生活更加平淡。

Fort Caswell (2012年4月14-15日)
     算是跟着David夫妇一起“蹭”了一个活动吧。其实这是北卡基督教会内部组织的一个so called conference,来自各个城市的基督教会的代表每年都会来到Oka island这个小半岛上举行名为会议其实就是一个大party。后来得知,这个小岛上的大约几十座别墅都是教会的产业,平时的话不对非教会的人开放的——估计大部分是用来教会成员或其朋友用来度假用的。
     我们两个倒是纯粹以来玩的心态过来的——不好意思,虽然会议上还有各种报告什么的,一点也没听进去。不过其中有一个环节倒是很有意思,因为很多人都是国际学生,所以会场上摆满了各个国家的小国旗。每个国家派出一个代表出来介绍自己的国家,这下体现出我们中国人的强大了,目测一下中国人的数量应该是大于其他所有小国的总和:)
     小岛很安静,很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特别是早上走在海边沙滩上的时候,那种蓝色清澈的海水和细腻的沙子似乎除了当年去小林子老家那次以外再也没有感受到了如此的天然。第二天的时候乘坐游艇在海湾里面看两岸的风景,期间午餐的时候我们的食物吸引了一群海鸥,通过拍照后才第一次发现海鸥的具体模样——不是很可爱。

Memorial Day (5月最后一个周五)Charleston
     应该是第一次正式计划的假期旅游。去年年底的DC游虽然是名义上的第一次,但其实还是迷迷糊糊的过下来了。不过这次去南卡小镇Charleston倒是正式地做了攻略,而且最主要的是,这次第一次我们自己开车过去。地图上看路线还是很清晰的,沿着I95州际高速一路南下。事实上也差不多是这样,我们大约7点钟从家出发,也许是假期的老美一般都不会起这么早吧,一路上车比较少,开得也很惬意(当然,我自己这么说的确是很惭愧的,因为我不是司机)。后来发现在美国开高速旅游倒也别有一番韵味,至少路两边的风景还是相当凑合的。
     具体的过程大概都在以前的日志提及了吧。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以下几点:
1. Downtown各种古老的house,动辄就是17几几年的——令人惊讶的是300年的房子居然还可以住人,想想国内清朝的房子除了故宫以外,要么被拆迁和谐了,要么就是周围建一圈围墙当做古迹参观了吧。
2. 小镇的人估计都很有钱,事实上能在这块地拥有自己的一个house都不能算是中产阶级了(我看到墙上一个出售房子的广告,看起来很普通的house后面的价钱都是million级别的,要知道在durham一个带很大院子的两层house也不过20-30万)。此外,与其他地方满眼的日系车不同,小镇里面的车大部分是德国产的——奔驰,宝马随处可见。
3. 有的时候闻名的东西未必好吃。我们到了传说中的餐馆吃了当地的特色海鲜,不得不说味道很一般。。。
4. 估计再提起来这个地方老婆和我共同的回忆应该是那天下午来回在当地很有名的一座桥跑了3个来回的事吧——3个小时差不多经历了10几次高架桥是什么感觉?
5. 看了当年奴隶主在downtown的house和在城外的庄园,发现当个土皇上还是生活很滋润的。
6. 这个小镇及其周边还真的是值得一去——有古老的建筑,有自然的庄园,有军舰有海滩,不错不错。

Baltimore--Philadelphia (6月9-16日,ACS symposium)
         自从DC游之后,我就开始写游记似的日志记录自己的旅游的点点滴滴了,毕竟看图说话比较简单一点——虽然整理照片的过程还是挺痛苦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我的兴趣所在,写日志的时间应该比写论文的时间长吧,呵呵。
      这次出行有点半公半私的意思。老板3月时跟我说起开会投摘要的事情,当时还真的有点小激动加紧张。毕竟是第一次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英文报告。后来从写摘要的过程中发现老板的critical,一个示意图也前后改了好几遍,最后在截至日期的前5个小时把摘要投出去了——貌似这是老板的风格,不到最后一刻似乎永远达不到满意的程度。过了大概一个月,得到了口头报告接收的通知,不过离开会时间还有2个多月,所以也没太当回事。直到出发前半个月,开始订酒店,同时经过朋友的建议,觉得好不容易出去一次不顺便去点别的城市有点亏,于是在巴尔的摩周边考察了一下,DC是去过的,于是剩下了费城和纽约两个选择。考虑到纽约距离还是有点远的,开车似乎是个很累的差事,最终决定了去一下美国的前首都——费城。由于开车去不用考虑交通机票,所以工作很简单,只是在princeline上竞价了两地的酒店。可能不是节假日的缘故吧,酒店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三星级的也不到100刀。
      在正式出发之前,给组里试讲了一次报告。效果还算不错,觉得还是有点紧张,本来ppt内容不是很多加上我本身比较快的语速,15min的报告差不多12min就讲完了。。。不过也得到了一点经验,后来正式报告的时间控制的还不错。
      跟去Charleston一样,我和老婆也是早上出发。这次倒是吸取了上次我没去圣地亚哥的经验,我们决定以后有开会的机会还是两个人一起出去顺便旅游了。沿着I95一路北上,中途穿过了DC,差不多多半天时间到了巴尔的摩。我们住的酒店倒是有种庄园的性质,里面的家具都很古朴——不知道是仿旧的还是真旧的。长时间开车别说开车的老婆连坐车的我都受不了了,当天晚上干脆就直接泡了两袋方便面对付过去了——实在了上了床就不想动了。
      还是一样,具体的行程可以看以前的日志。这里只是记录一下闪光的记忆点。
1. 在巴尔的摩第一天的感触就是大城市parking的确是个问题。由于城区很密集,横纵交叉每500个feet(大约150米左右)就是一个路口,而且很多还是one way的单行路,这就导致了一旦错过路口再转回来可就不是一个简单的U turn那么简单了。该市的市政厅简直就是DC国会大厦的缩小版,连对面的博物馆也跟林肯纪念堂有几分神似——真不是当初是不是用的一套图纸。
2. John Hopkins大学的校区建筑很有特点,红墙白顶,大块的绿草坪随处可见,加上蓝天白云整个校园实在是一个很好的明信片背景。
3. 来到了Johns Hopkins大学自然不能错过其著名的医学院。不过为了找这个地方可是费了n多劲。原以为是个隐藏在downtown的世外田园似的校区,结果后来发现就是几处与普通高楼相差不大的楼群。当然,Johns Hopkins医院的建筑还是没的说的,远看还以为是欧洲的某个教堂——不过里面的确有个巨大的耶稣塑像——还好不是十字架上的那个。
4. 巴尔的摩的螃蟹实在是好吃,我们一共呆了4天,除去第一天报道和第三天会议晚宴,中间两顿晚饭都是在一家类似国内大排档的螃蟹摊吃的。算下来还是挺奢侈的,每顿饭加小费都是60多刀,不过一打12只蒸好的巨大蓝蟹吃起来实在是一种享受——这也是我们在美国吃到的最好的食物了,估计也是我唯一会怀念的美国的食物了。
5. 每个大城市似乎都有一个全城的制高点可以俯瞰全城风景,比如DC的华盛顿纪念碑(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赶上维修部开放),巴尔的摩的Top of the World楼(有点名过其实了,不到100米也敢号称top),费城的市政厅。从上面向下看可以体会到城市的设计规划,别的我不知道,但费城的确是横平竖直,建筑布局很有规律的。
6. 棒球的确是美国的第一运动,我们在巴尔的摩的第二天可能正好赶上比赛日,看见街上到处是穿着Phili标志服饰的人群。后来才知道这都是从费城赶来的客场球迷。而且很多都是拖家带口全家总动员性质的,看来体育迷的确应该是从小培养才有感情。
7. 美国的大城市都应该有的就是中国城。在外面漂泊快一周,终于有机会吃到中国饭了。虽然费城的中国城比我想象中的要破旧一些(不过跟后来的意大利市场街相比就好多了),但是满眼熟悉的汉字还是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兰州拉面应该是地道的中餐了,想想老外也不会明白拉面的奥妙。味道不错价格也不贵——比麦当劳的汉堡还便宜。不过相比于兰州拉面,其实回家感觉更强烈的是看到街边贴的办证招工的小广告。。。
8. 就像到巴尔的摩一定要吃当地的蒸蟹一样,到了费城也一定不能错过闻名全国的Cheese Steak。刚开始看名字我以为是在牛排上面涂一层奶酪,后来才发现就是把热狗里面的香肠换成了加有奶酪的牛肉片——不过这好像就是当年的创意来源。有趣的是,当地最著名的两家店PAT'S STEAKS和GENOS‘S STEAKS居然就隔着一个路口,有点麦当劳和肯德基对持的意思(两家提供的可乐也分别是可口和百事)。综合看来,还是前者味道更好一点——毕竟是创始店嘛。PS:为了这个不到10刀的cheese steak,我们两个大概走了半个多小时,穿过了10几个block,也不知道是不是馋的:)
9. 费城(Philadelphia)名字是由两个希腊单词组成。Philos 意思为爱,adelphos 意思为兄弟。所以费城也被称为 “city of brotherly love”,“兄弟之爱之城”。现在流行一时的LOVET恤就来源于此。不过说句实话,这个雕像被四周高楼环绕,如果不仔细看还真的很容易错过。
10. 著名的费城艺术博物馆。前面的群雕很壮观,但不知道历史背景也不知道反映的是美国历史还是某个神话故事。通向博物馆的台阶就是当年史泰龙成名作《洛奇》的拍摄地点。一路上也看到了n多人摆着那个经典的pose留影。博物馆里面真的让我们大开眼界。虽然跟DC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相比起来少了点趣味,但多了些沉淀。两层博物馆包括了美洲,欧洲,亚洲三洲历史的展品。第一次见到了欧洲中世纪所谓的重甲武士的装备——真的是只漏两只眼啊;而且发现了欧洲的历史就是基督教的历史,但凡壁画,油画,雕塑反映的大部分是圣经的故事。其中耶稣殉难的图像数不胜数。。。
11. 在费城,本杰明 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是不能避免的。这个虽然没当过美国总统,当对美国历史影响丝毫不亚于国父华盛顿的人,在费城应该是最著名的了。不说那些遍布的雕像,以其命名就有街道,体育场,中心广场若干。当然,除了富兰克林博物馆里面的巨大坐像以外,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宾大校园里面的那个了——富兰克林还是挺帅的。
12. 高速堵车是痛苦的,特别是有特殊情况(比如车祸)封路的时候。从费城回来的时候中间赶上了一次因为车祸引起的封路分批前进的堵车。3个小时移动了不到1个mile,而且是前不能进后不能退。事后想想幸亏我们那时候提前加油了,否则因为没油被困在路上估计只能等到清场时拖车来拉了。

Independence Day (7月4日)
        一般来说美国节假日比较人性化,要么周一要么周五,即使是像圣诞新年这样固定日期的节日也都是放两天,总之都可以有至少两天的休息时间。不过独立日——也就是美国国庆节这个节日的确比较尴尬。鉴于我们无法改变老美200多年的独立日的日期(好像现在也没听说哪个国家的国庆是某月第几个周几的),而且老美也没有所谓“串假”的习惯(不像国内动辄的串休),所以想指望国庆凑成小长假只能看日历说话了。不过今年是相当的尴尬,刚好在周三。也就是说两天工作休息一天再工作两天再休息两天。
      总觉得独立日应该出门干点什么,毕竟也是大国国庆嘛。不过下午3点多出门一看很是冷清,平时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的车反而比平时还少。到了downtown也没看到想象中的“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景象,连挂出国旗的都很少。总之,一点国庆的气氛都没有。由于事先打算在晚上的时候看烟火,害怕等待的时间无聊,于是网上买了两张棒球比赛的球票到烟火燃放地点——也就是棒球场去看比赛了。
       算起来,这应该是除了高中时在市体育场看过一场足球义赛以来我第二次在室外体育场看比赛——当然室内比赛看过的也很少,算来算去也就是大学时看的几场篮球校队的比赛了。棒球是美国的国球,不过我除了知道本垒打以外对规则基本上一窍不通。想着就是来看个热闹。老婆在加拿大的时候打过形式类似的soft ball(估计是比棒球场地小一些的那种),于是第一次在看体育比赛时她给我当起了解说。由于买票时间比较晚,只剩下了站票。不过站票也有站票的好处,居高临下可以通看全局,特别是球员跑位看得很清楚。我觉得对于老美来说,看球似乎并不是在于比赛本身,反而有种开大party的感觉。从比赛前1个小时到比赛开始后2个小时,都有观众进场(迟到的相当多),不过到了后来座位基本上都坐满了(我觉得可能是因为烟火的缘故)。很多都是全家总动员,两个大人带着若干个孩子那种。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文化熏陶吧——我是觉得对于小孩子来说到现场看比赛比窝在家里对着电脑有益多了。
       虽然规则不懂,但得分还是看得明白的——其实也很简单,击球的人跑完一圈4垒就得一分。Durham本地的球队也很给力,在沉闷的前6节过后,突然发力打出一个3分的本垒打,最后以8比2大胜。中间的小高潮也激发了现场的情绪,在写着NOISE的显示屏促进下,尖叫声也不时响彻全场。不过相对来说,棒球的打法决定了这不可能是个现场气氛很活跃的运动(毕竟在击球和投球时还是不能喊叫的)。所以我们还是下定决心,下次再去大城市的时候一定要现场看场NBA比赛——这个我可就比老婆懂行了,哈哈。
        9节比赛打了3个多小时,对抗性虽然不是很强,但看比赛的时候时间还是过得相对较快的。不知不觉天黑了,到了今天的重头戏——烟火了。刚开始时市长讲话,表示对市民的感谢什么的——当然具体的也没听懂。后来随着倒计时,体育场四周的灯逐次熄灭,倒数到零时烟火开始了。由于本人现场看烟火的次数有限,像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那种惊世骇俗的烟火表演也只是在电视上看到一隅之景。这次现场的烟火虽然数量不多,但现场感觉还是不错的。估计在大城市应该更绚烂吧。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 精华评论
  • dapenglang

    Ti挺好的,谢谢

  • lovel_bear

    谢谢分享!真是不错的经历~

  • xn8008

    很有帮助,谢谢

  • koalamm

    写的真好,楼主的日志在哪里呀,还想看看那些游记的细节哈,

  • drwangth

    楼主写得够详细,辛苦了。

  • zhadam

    写的真好。
    前排支持,混个脸熟。

猜你喜欢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 二维码
  • IOS
  • 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