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物科学 >【原创】学术打假实时报道!!![Fresh everyday!]

【原创】学术打假实时报道!!![Fresh everyday!]

作者 renchunxiao
来源: 小木虫 1650 33 举报帖子
+关注

《学术打假》专辑A(国际)

1. 国际期刊发表一篇论文20天后将其撤稿,作者来自香港中文大学

发表的文章被撤销已经屡见不鲜,前不久《科学》就撤销了一篇“反应组芯片”文章。然而《病毒学期刊》(Virology Journal )8月11日撤销一篇关于“圣经流感”(Biblical Influenza)文章的速度之快,令人感到惊讶。

这篇题为“Influenza or not influenza:Analysis of a case of high fever that happened 2000 years ago in Biblical time”的文章,试图重新分析2000年前基督教传教士西蒙·彼得(Simon Peter)岳母的病因。文章指出,如果彼得岳母患的是细菌感染,耶稣当时不可能很快地将其治愈。文章作者来自于香港中文大学。

文章7月21日发表在《病毒学期刊》上,8月10日在博客圈遭到抨击,8月11日《病毒学期刊》主编罗伯特·加里(Robert Garry)就撤销了这篇文章。


美国爱荷华大学流行病学助理教授塔拉·史密斯(Tara C. Smith)在博客中尖锐地剖析这篇文章,称作者将“圣经高烧”(Biblical Fever)等同于流感,愚弄科学界。有评论极具讽刺:“我现在知道去哪里发表关于普罗米修斯肝炎的诊断报告了……”

《自然》报道:http://blogs.nature.com/news/the ... l_heal_thyself.html
发表文章摘要:http://www.virologyj.com/content/7/1/169

2. 哈佛大学调查认定一教授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科学》网站报道,哈佛大学在经过对该校一名心理学教授Marc Hauser进行长时间的内部调查后,认定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要求其离职一年。

这一结果导致Marc Hauser领导的一项重要研究的论文被撤销。“Marc Hauser已同意对研究中的错误负责”,《认知》期刊编辑表示。Marc Hauser与两位合作者提交的撤销声明将公布在近期出版的《认知》上,声明称,“哈佛大学内部审查认为该论文的数据不能支持其结果。因此,我们撤销这篇文章。”

另外两本期刊的负责人也称已经接到通报,将对以Marc Hauser为主要作者发表的论文进行重审,其中包括2007年发表在《科学》上的一篇文章。

Marc Hauser是一位知名的心理学家,同时也是《道德思想》(Moral Minds)一书的作者,其在动物认知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最近他正在对人类思想的进化根源进行研究。

至于Marc Hauser的一年离职是否算是对其行为的处罚等一系列细节问题,哈佛大学并未公布详细说明。

科学》网站相关报道(英文)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 ... scientist-on-l.html

3. 美国杜克大学一症研究人员涉嫌造假
    凯思·巴格利(Keith Baggerly)和凯文·库姆斯(Kevin Coombes)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两位生物统计学家,2006年,当他们因工作需要对杜克大学一著名研究小组所发表论文的数据进行查证时,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随之而来的是影响整个领域的一场大风波。

    安尔尼·波蒂(Anil Potti)是杜克大学癌症研究人员,他的研究小组发明的一种通用肿瘤分析方法受到了巴格利和库姆斯的质疑,不仅如此,波蒂还被指控在个人简历中有编造行为。如今,据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杜克大学已经停止了基于这些方法而实施的临床试验,并启动了对波蒂和其研究的调查,同时勒令波蒂行政停职;事件也呼吁对癌症研究领域进行一次普查。

《科学》杂志关报道(英文)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summary/329/5992/614

4. 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家造假遭研究生揭发
四年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W)生物学家Elizabeth Goodwin因在其基金进展报告中伪造数据,而遭到她的研究生揭发。根据美国司法部相关通告,Goodwin承认了其造假行为,承诺3年之内不参与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并赔付美国卫生部5万美元。

揭发Goodwin的六名研究生都在她的遗传学实验室工作,六名学生揭发Goodwin事出偶然。Goodwin为其中一名学生介绍新课题,她向该学生出示了一份基金申请书,学生却发现了其中一些不实的数据。接下来的几个月,这几名研究生经历了一系列的商议与争论,考虑是否将他们的发现告诉学校领导。其中一个学生Mary Allen 表示,她当时最大的担忧就是如果不揭发Goodwin,就会有更多的学生被困在了他们的立场上。

学校称赞学生们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然而Goodwin辞职后,六名研究生却面临着痛苦的经历,他们的科研生涯遭受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一个已经读了7年的研究生Chantal Ly,她以前所做的工作因此事而不能再用,不得不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博士课题。最终Chantal Ly和其他的两个学生离开了研究生院。Mary Allen则是去了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所学校。剩下的两个学生继续留在UW。

其中一个离开UW的学生Sarah LaMartina表示,虽然揭发Goodwin这件事情是正确的,然而并没有人因此而从中受益。

9月3日,法院将对此案进行宣判,Goodwin将面临最高一年的监禁并处10万美元的罚金。
《科学》网站相关报道(英文)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 ... ned-in-by-grad.html
5.美国如何查处学术造假 最严重者被判刑
被判刑的波赫尔曼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亨德里克·舍恩造假被查处是一个典型案例。

舍恩1970年生于德国,1998年正式加盟贝尔实验室,先后与其他20多位研究人员合作,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在几家全球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关于超导、分子电路和分子晶体等前沿学科的论文10篇,一度让人们认为他迟早会获得诺贝尔奖。

但是,舍恩随即遭到投诉。2002年5月,贝尔实验室邀请5名外界科学家组成独立调查小组,对此事展开调查。

调查小组最终认定,在1998年至2001年间,舍恩至少在16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实验数据,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为此,贝尔实验室开除了舍恩。

不过,迄今为止,学术不端得到最严厉惩处的是美国的艾里克·波赫尔曼。2006年6月28日,他被美国佛蒙特州伯灵顿地方法庭判处在美国联邦监狱服刑1年零1天。

波赫尔曼曾是伯灵顿市佛蒙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波赫尔曼的行为提出质疑和举报的,是佛蒙特大学波赫尔曼实验室一位24岁的研究助理。

波赫尔曼被举报后,佛蒙特大学启动了调查,发现他在3篇论文中造假。此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组成的调查组,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查,发现了其他问题。

最后,波赫尔曼在2005年的一个认罪协议中承认,自1992年起的10年中,他在15个联邦科研经费申请以及10篇论文中造假。他的研究主要涉及肥胖症、代谢以及更年期。

与此同时,8个期刊(包括《内科医学年报》)撤销了他发表的论文。不过他撰写的其他200多篇论文仍保留在文献中。

洗脱了罪名的卡里

然而,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是一件专业性很强和非常复杂的工作。鉴于这些特点,学术不端的调查结果几乎是两种对等的情况。例如,美国从1994年到2003年,进入调查程序的259件学术不端调查,仅有51%最终证实有不端行为,其余49%的指控不能成立。美国发生的持续了10年的巴尔的摩案件最为典型。

巴尔的摩曾是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因发现逆转录酶能将核糖核酸(RNA)逆向转录为脱氧核糖核酸(DNA),获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时他才37岁。

1986年4月,巴尔的摩与伊马尼希·卡里和其他几位作者,在《细胞》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描述了一项发现:小鼠自身的抗体基因,在导入的外源抗体基因的影响下,会效法外源基因业已重排的结构。

但是,一个月后,巴尔的摩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后奥图尔在仔细阅读原始实验记录后发现,论文中的关键数据无法在原始材料中找到,于是举报该文涉嫌数据造假,由此展开了10年的反复调查。

起初洛克菲勒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组成专家小组进行了几次调查,没有发现论文有造假行为。但是,美国国会从1988年起开始介入,举行了数次听证会,经济情报局等政府部门也卷入。

1994年,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做出了当时最为严厉的处罚决定,在10年内,伊马尼希·卡里不得接受联邦资金资助。巴尔的摩则辞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职务,并撤回论文。

但是,卡里和巴尔的摩不懈地向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进行申诉。该部派出3人申诉小组继续调查,于1996年9月推翻了1994年的终审,为卡里和巴尔的摩洗脱了罪名,决定不予任何惩罚。

1997年6月,美国塔夫茨大学发出长期聘用卡里为副教授的通知,巴尔的摩随后则出任加州理工大学校长。

调查表明,相当多的研究人员会涉及学术失范。一项对3000多名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50%的人承认曾经有过失范的科研行为。所以,学术不端只能由学术界制定规范来纠查。

6. 《科学》"反应组芯片"文章风波始末
《科学》2009年一篇论文面临撤销风险

利用一张生物芯片就可以快速地观察细胞内所有酶的整体活性图谱,这对生物学家来说曾经是个已经实现了的梦想。然而,这个梦想很快又要破灭了。2009年10月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的一篇涉及“反应组芯片”(Reactome array)的文章因为没有对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一个调查委员会建议撤销该篇文章。

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包含1676个人酶底物的芯片。这些底物带有荧光染料标记,能够检测酶活性。这项研究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所属催化与石油化学研究所和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病研究中心领导完成。在文章发表之后,有机化学家们便开始关注这项研究的可行性。《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特(Bruce Alberts)罕见地发表了“主编关注”,呼吁作者所在单位进行调查。

CSIC召集了伦理委员会调查此事,并结合了德国亥姆霍兹中心的调查,最后得出调查报告认为,这篇文章所涉实验缺少合适的对照,不该投稿及发表。报告还说,文章所有署名作者都应承担责任,并表达了对该文同行评审过程的关注。

一些科学家仍然确信文章里的这套方法可行。领导CSIC伦理委员会的Pere Puigdomènech说:“我们仅是质疑文章的实验操作方法和结果呈现,如果有人能验证它,我们会感到很高兴。”然而美国布朗大学生化学家David Cane坚信,用单一的芯片监测一个细胞的所有酶活性,目前是不可行的。

据悉,亥姆霍兹中心将于8月11日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此事,《科学》也很快会对这篇文章做出定论。
《自然》网站报道(英文) http://www.nature.com/news/2010/100728/full/466540b.html

[url]《科学》要求作者撤销“反应组芯片”文章[/url]
2009年10月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的一篇涉及“反应组芯片”的文章由于被指缺乏合适的实验对照而引发争论。文章作者所在单位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经过调查建议撤销该篇文章;而包括诺奖得主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 Roberts)在内的一些科学家却表示支持该文章。

据最新消息,《科学》杂志发言人已经确认,作为对CSIC调查报告的回应,《科学》杂志已经给文章所有作者发信,要求他们主动撤销该文章。
《科学》网站原文报道(英文)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 ... cience-to-with.html

7.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生造假曝光
2010年4月,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ORI)公布了一起印第安纳大学学术造假事件。该校一名从事糖尿病分子生理学研究的博士生承认其一连串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已发表的两篇论文、一份已成功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基金申请项目以及其博士答辩论文在内的论文数据均涉嫌伪造。

造假学生Emily Horvath 2008年博士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师从细胞生理学教授Jeffrey Elmendorf。她承认在此期间,为使研究数据更具统计学意义,伪造了实验数据以减少组间数据误差。在向NIH递交的关于糖尿病、消化道疾病及肾脏疾病研究的基金申请书中,她伪造了5个数据。除此份于2009年3月已经获得资助的申请书外,她还在另一份向NIH递交的基金申请书中伪造了5个数据,在这份申请书中,Emily Horvath被列为开展互补可替代药物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此份申请已于去年3月被撤回。

印第安纳大学发言人Larry MacIntyre称,此事件涉及学生的在校表现,基于学生家庭教育权和隐私权法案,为保护Horvath的个人隐私,他拒绝对此事件做更详细的说明,其中包括校方是否有取消Horvath博士学位的惩罚措施等。但他也同时提到,Horvath申请获得的NIH36.9万美元资助的研究项目仍在正常运行中。

美国ORI发言人称,该事件调查从初露端倪到水落石出只用了大约3个月,在同类学术不端事件处理中十分少见。如此迅速的调查进展归功于印第安纳大学、Emily Horvath与ORI达成的“三方协议”。即Emily Horvath承认伪造数据事实,印第安纳大学全程参与监督以及ORI接受Horvath的供述而不展开为期数年的专项调查。“协议”达成的初衷在于澄清事实的同时保证Horvath在一段时间内不能申请公共卫生服务基金。

同时,Horvath伪造数据发表在《分子内分泌学》和《内分泌》上的两篇论文正被杂志编辑考虑退稿事宜。《分子内分泌学》主编Maggie Haworth拒绝就Horvath的文章是怎样通过同行评审环节的相关事宜发表评论。《内分泌》的主编Scott Herman则认为Horvath的学术不端行为只是歪曲了其中一些数据而已。

此事曝光后,如果Horvath还想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她将面临一段科研冰封期,即三年内不能担任公共卫生服务部门的咨询人士或加入学术委员会。
《科学家》原文报道(英文)http://www.the-scientist.com/blog/display/57297/

8. 美学界要求哈佛公开一例学术不端调查详细结果(第2题跟踪报道)
近日,《科学》网站报道了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家Marc Hauser因学术不端行为而被校方调查的事件。然而消息一出,在心理学领域却并未引起多大的震动。事实上,自从校方将Hauser所在实验室里的电脑搬走开始,有关流言就已经传出达三年之久了。直到今年一月份调查结束,对此事件的议论早已成为人们的饭后谈资。而哈佛校方拒绝公布此事详细调查结果,一些研究人员对此表示失望。

“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些科学家来说,他们希望以Marc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研究,他们需要知道Marc的学术不端对他的研究成果具体有多大影响,”宾夕法尼亚大学进化心理学家Robert Seyfarth表示,“秘而不宣只会让谣言加剧。”

有消息人士透露,该起调查发现八处涉及学术不端的地方。校方坚称,已将调查结果报告给了资助Hauser研究工作的两家联邦机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科研诚信办公室,而二者目前均拒绝对此发表看法。依照此前惯例,如果政府部门一旦表态,那么调查结果必然要公诸于众。

《自然》网站相关报道(英文)http://www.nature.com/news/2010/100817/full/466908a.html

9. 哈佛确认心理学教授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结果 (跟踪第2题)
哈佛大学近日确认,知名进化心理学家Marc Hauser有8处行为存在学术不端。

8月20日,一封来自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系(FAS)主任Michael Smith的电子邮件称,“在经过系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后,在此我很遗憾地向各位证实,Marc Hauser教授确实有8处地方存在学术不端,并且他要为此负全责”。

上周,哈佛大学因为未公开详细调查结果而饱受争议。科学家们强烈要求公开结果,从而了解Marc Hauser的学术不端行为造成的后果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研究。而Smith在电子邮件中反复强调,调查结果显示Marc Hauser存在问题的文章只有三篇。

Marc Hauser在一份公开声明中称:“我意识到我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让我的学生、同事和学校都受到牵连,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歉意。”


《自然》网站相关报道(英文)http://blogs.nature.com/news/the ... es_misconduc_1.html
哈佛大学信件原文(英文)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 ... rms-misconduct.html
10. 美国加州大学争议艾滋病专家遭受学术不端调查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细胞生物学教授Peter Duesberg是艾滋病研究领域备受争议的人物,数十年来,他一直质疑艾滋病的元凶是HIV病毒。最近,Duesberg对《科学》网站表示,伯克利分校对他展开了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而发起这一调查的背后就有艾滋病“专家”的推动。

Duesberg和四位同事去年夏天发表于《医学假说》(Medical Hypotheses)的论文是这项调查的直接导火索,该论文观点鲜明地挑战了HIV导致机体功能缺陷进而引发艾滋病的论断,尤其质疑了2008年发布的一项关于成千上万南非人因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延迟推广而丧生的研究报告。迫于艾滋病研究人员所施加的压力,《医学假说》的出版商已决定撤回Duesberg的文章,同时告诫杂志主编,如果再不引入同行评审程序,他就得辞职。
《科学》网站相关报道(英文)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 ... entist-investi.html

[ Last edited by renchunxiao on 2010-8-30 at 22:26 ]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 精华评论
  • laidaohui

    呵呵,淡定

  • dhd997

    见怪不怪了。

  • xp198766

    哈哈,有新的置顶贴了!支持,一个好的开始!加油,

  • meito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猜你喜欢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 二维码
  • IOS
  • 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