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找工作 >小木虫里面,虫友们面对众多机会选A还是选B的问题?(看看是不是你也有这样的困惑)

小木虫里面,虫友们面对众多机会选A还是选B的问题?(看看是不是你也有这样的困惑)

作者 小白杨365
来源: 小木虫 150 3 举报帖子
+关注

1、   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2、     大城市?小城市?
    3、     大公司?小公司?
    4、     本专业?跨专业?
    5、     薪资高?薪资低?
    6、     考研VS考公务员VS留学VS创业?

1、 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在整体经济困难,就业率比较低的时候,一般政府和学校都希望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其实对于个体来说,这是成本很高的。如果对个体的建议,我建议是必须先选择,不选择没有意义。

举个例子,在目前的北京做一个送快递的快递员或者送水工,月薪能达到6000-7000块,如果你在国贸或中关村这样的公司高度集中的地区,月收入上万是很正常的,就是很累很辛苦。但相信这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长期想从事的事业方向,短期积累一些钱,或者还大学学费贷款,或者帮助家里的经济困难,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无法形成长期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就像书中前面讲的那些道理和规律,即便你在一个有前景的行业里,在一个小公司,从一个基层的前台做起,一个基础的岗位做起,也比去一个没有前景的公司要好。在今天,找一个养活自己的工作并不难,关键方向性是第一位的。



2、     大城市?小城市?

现代服务业、创新服务业目前阶段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城市人口多,产业升级的需求最旺盛,会发生很多新的需求。所以,大城市有很多新兴的工作机会和方向。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点,举个例子,环渤海地区,北京和天津,虽然离得很近,但是情况完全不同,北京根本看不到工厂,在北京每天挤地铁的1100万上班族,都集中在金融、教育、信息、旅游等服务业中,而在天津,制造业还占有很大的席位,工厂林立。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外贸相当发达的地方,如果你是学习外贸的,一心想在外贸业发展,那么一定要去长三角和珠三角,这里是制造业和外贸最发达的地方。西部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很典型的就是承接传统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因为很多沿海地区的制造业成本很高,于是越来越多地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所以长江一线大量的高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都属于产业转移,这样就有了一个行业,叫做现代服务外包。举个例子,美国人拨打信用卡服务中心,都是印度人接听的,而中国的,全部转移到西部了,这得益于西部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和土地优势。

一线城市,人均GDP在8000到10000美元,所以服务业比较发达,二线重点城市是5000到8000美元,包括成都、重庆,服务业占50%,传统制造业还比较多。三、四线的中小型城市,以农业和制造业为主,现代服务业非常少,所以,我建议大家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最近十年,大城市已经发展得很快了,各项成本都很高,如果你选择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你会很辛苦,第一是,很多机会和产业会重点转移到空间比较大的二三线城市,这就是在二三线城市的机会。所以,二三线城市有更多机会,而且机会将越来越多,第二,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很多行业已经不受地域的限制,所以二三线城市冒出了很多新的机会,未来的机会至少也在那25个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再往下走,机会就很少了,很多行业要在小城市出现,也还需要很多年,短期内是很难出现的。所以,你即便不留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应该选择留在重庆、成都这样的重点城市。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想去北京、上海工作,很明显的原因是北京、上海有优势,机会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机会多。知识加勤奋就可以做成很多事情,不论你的出生和背景怎么样。机会每天都有,都在你的身边。在你年轻的时候,能选择、敢选择的时候你可以考虑在大城市入行、学经验、成长。大城市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当你有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和经验,未来结合创新服务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机会,你就可以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了。这是很好的一条个人战略发展模式。

   

  3、国企?外企?民企?

很多同学对于这个选择题比较纠结,其实大可不必。10年前由于外企在国内有很多的优势,比如薪资高,环境好、福利培训好等,倍受大学毕业生的青睐,在当时是正常的。现在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普遍的外企的这些优势都已经没有了,或不明显了,很多国企和民企都远远超越外企。

其实企业的性质是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行业,看企业的行业地位。外企中也有失败的例子,很多行业的外企倒闭和裁员的也非常的多。国企也有很差的,每年各地国企倒闭的至少有几千家。民企也有非常好的,百度、新浪、新东方、如家这些不都是民企吗?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很多民企、国企都可以到国外或香港资本市场上市,股东里有很多是外资,所以不能就此简单划分了。

其实标准就是一个,看这个行业如何,这个企业的行业地位如何。比如能源行业,国企中的央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就是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前三名。比如互联网行业,腾讯、新浪、百度、搜狐、360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民企,都是出于细分行业的龙头。比如慈铭、小鬼当佳、学而思等等就是创新服务业里的快速成长公司,都是优秀的面向未来的新兴行业的民企。只有从行业出发,从行业地位出发才会帮助你选择好目标。



   4、本专业?跨专业?

沈同学是某重点院校纺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行业结构调整,毕业伊始就进入浩浩荡荡的失业大军。经过市场规划分析,很多同学认定互联网有前途,放弃专业应聘网络公司行政人员。然而,行政对写作、人际沟通能力有较高要求,有大量中文英语法律管理毕业生竟争,即使有些幸运儿竞聘成功,亦危机四伏。

沈小姐同样认为互联网属于未来就业发展方向,但是,她经过具体分析,将目光投向了时尚版编辑。这个岗位需求量虽然不大,但因为以服装奢侈品为主,技术含量较高。纺织专业学生丰富的面科服装知识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会令常规从事传媒业的中文新闻毕业生望尘莫及。很快,沈小姐心想事成,如鱼得水,当她被网站派遣独立采访大连国际服装节时,很多号称“助理秘书”的同学还在为如何不再端茶倒水而费尽心机……

通过沈小姐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中,所谓“专业对口”,早已成为一个宽泛的概念,很多新兴行业风起云涌,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而学校教育常常会出现专业滞后现象,只有当社会具有强烈需求时,才能设置相关专业。

很多新兴行业需要的人才,不可能是学校里培养的现成人才,一定需要到实际行业中历练一段时间才会入行。学历只是敲门砖,毕业生需要从零开始重新学习,所以建议不要被所学专业的固定名称和保守的就业方向桎梏自己,还是要以行业为中心。



   5、薪资高?薪资低?

就业择业时将每个月的收入作为第一选择,是最低层次的选择标准。工作的前三年不是很重要,只要符合市场的基本情况就可以了,因为你没有跟别人谈薪资高低的资本。当你进入一个行业,前1-3年是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第3-5年才有可能出成绩,当你出成绩之后,第一、你的老板就不会让你走,希望你留下来,就会自动给你加薪,第二、就算他不给你加薪,你的竞争对手也早就盯上你了。当你的价值出现的时候,一切都开始向上发展,你的收入也开始急剧向上。

    真正的薪资变化是需要量变到质变的,只要你不断地积累这个行业最核心的经验,一旦积累到了拐点,你的收入就会急剧攀升。那就是大变化,三年,就是发生质的飞跃的时候。

   6、考研VS考公务员VS留学VS创业?

    首先来说考研,绝大部分同学考研是跟风,而跟风的典型原因就是迷茫,觉得本科毕业找不到好工作,不知道该做什么工作。我今天遇到很多研究生同学跑来和我说,老师,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会计的,但我不想做会计,你说我还能干什么?我只能说,如果你是本科,我还敢给你跨专业历练的机会,但现在不敢,为什么,怕耽误了你。学了7年的东西没用上,以后怕你怪我。

如果,你是为了这张文凭而考研,认为研究生毕业一定比本科好找工作,那么你的逻辑也应该是博士一定比研究生好找工作,博士后一定比博士好找工作,那你就继续上到博士后吧。这个逻辑到今天已经不成立了,我认识的很多公司招聘时,老板都曾说过,只招本科,轮岗培养。因为本科毕业的人就完全可以开始培养,没必要一定是某个方向的研究生。如果仅仅是为了这张文凭而读研,那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你告诉我两点,第一,我就喜欢这个方向,我清晰地知道这个方向我的知识不够,我知道我要学什么,我方向很明确,学习的目的也很坚定,好,鼓励你去读研。第二,我就喜欢这个方向,并且未来这个方向也很有前景,所以我想在这个方向上深造,那么,就去读吧。

如果你还没有清晰地想明白读研的原因,那么工作几年后再读研也不晚。大学毕业后,有的同学直接保研或者考上了研究生,还有一种同学是工作几年后重新考上研究生,知道他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吗?他们的效率完全不一样,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学校期间应该做什么事,读什么书、还知道应该旁听什么课程,与什么人交朋友。所以我很反对你们盲目考研,不管有些职位是否写“研究生优先”,这些都不重要。

我身边的牛人里,本科最多,没上过大学的也不少。很多都是后期继续深造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是那一张纸的事。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什么叫做深造。我绝不反对深造。我的建议是三十岁之前不要急着买房子,有点小钱之后,第一是孝敬父母,第二点是最核心的,即投资于自己,这才是最大最有价值的投资。

我的一个朋友去读长江商学院CEO班,学费75万,是脱产班,2个月上四天,一天课时2万块,真正上课的人是这样上的:这个班是什么样的人在上?全是各个公司的CEO,上课的都是企业家,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发言,大家均以同学互称,这些同学之间慢慢培养起信任了,不就可以做生意了吗。结果我的这个朋友每年在同学间做的生意超过1个亿,你说投资回报是多少。

我花49000元上了一个北大的私募股权总裁研修班,北大继续教育学院的承诺是,合格后发毕业证书,我曾在报考时,问道,考不过怎么办?他们回答说:

考不过可以继续上下一期,直到考过了为止。’

我说好,把这个承诺写在协议里,我立马交钱。

结果,我上课都去,而考试不去。我要上下一期班,认识更多的人脉,结果到第三期时,办班的人不干了,跑来说赶紧快毕业吧。

“你应该这样想,一个班50个学员,各个行业的人都有,我真正学到了东西,要不要证书其实真没那么重要。深造是伴随一生的,深造,重要的不是文凭,而是一种对自己的投资。

我曾经看到一个女行长,还有半年就要退休了,才拿到博士学位。她上这个博士不是为了拿它去找工作,是为了证明自己,好,如果是这样,我支持你们深造。

再说说留学。我很支持在年轻的时候去美国、欧洲这样的发达国家去留学,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知名大学深造。不仅能学习知识、也可以很大层面的了解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我反对出去仅仅是为了混张文凭,认为留学回来后好就业这个目的去留学。如果是简单的这个目的,那你大可以不这样做,用你本来留需要花的父母的100万里的12万,换成2万美元,去环游地球一圈,然后回来,在简历里突出这点就够了,这比简单的为了一纸文凭,更容易找工作。

        最后说说创业。目前又是一个创业的高峰期,很多电视节目、媒体、投资机构都在鼓励大学生创业,很多大学毕业生有激情有想法都想创业,但在创业之前,请问自己一个问题,你首先能为自己创造工作机会吗?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工作机会都创造不出来,创业成功,又从何说起?我支持30岁前创业,但不支持应届毕业生创业。因为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市场知识、人脉机缘、把握机会的能力,承担责任的勇气,以及市场投资的技巧,基础资金来源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而应届毕业生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如果创业失败,便对再次创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形成负面循环。即使创业因某种机遇偶然成功,应届毕业生由于心理经验很不成熟,很可能因此沾沾自喜,或固步自封,或意在投机,最终也可能陷入失败的怪圈不能自拔。太年轻就成功,比不成功还可怕。

因此,如果应届毕业生有兴趣或有能力创业,也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在选准行业后,找到自己想做的公司作为“学习基地”,设立未来数年发展计划,从基层做起,靠打工积累经验,规避风险,再逐步试探创业的可能性。

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绝大部分都是30岁左右开始起步自己的事业,40岁左右出大成绩的。所以毕业生们在第一个10年,还是要以历练、积累经验、寻找方向、确定目标、明确战略方面下功夫。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 精华评论
  • 学术小笨虫

    顶!!!楼主写的太好了,此贴必火!

  • 2940820829

    好帖,顶一个

  • excren

    哎,真羡慕你们还能有机会去选择···,

猜你喜欢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 二维码
  • IOS
  • 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