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申请 >我也浪费点时间谈谈这吃人的基金评审制度????

我也浪费点时间谈谈这吃人的基金评审制度????

作者 chentg
来源: 小木虫 7300 146 举报帖子
+关注

  虫友们,请不要再拿我的贴子说事了,我只是发了一下感慨。我现在怎么好象觉得是体无完肤地站在大家面前呀。删了贴子吧,不太礼貌。我只好逃跑了。手下留情,拜托拜托。
     同时,由于自己一向说话比较无知鲁莽,有些偏激,可能有时完全胡说八道,可能得罪人,我今年也申请了国基,可别把气撒到我的标书上呀,再次拜托拜托。我在这里向所有人进行真诚谢罪,拉出去咔嚓咔嚓了。
     我以后再也不敢在论坛上随意胡说了,欢迎大家监督,呵呵:dnd:。
    -------------------------
  看过N多个评审规则,N多个申请指南,也评审过一些基金,看到许多虫友写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对我申请基金和评审基金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也说说我的感受。
  第一,先说说创新。现在中国是唯创新不谈,否则就显得落伍。但我们自从解放后六十年,我们的创新在那里?我们的诺奖在那里(当然有一些诺奖,但不是我们想要的。至于美籍华人等,少和人家套近乎,人家与我们八杆子都打不着)?当然有一些创新,后面会讲。我们现在写申请书,动不动就是高创新。如果真如标书中所说的那么高的创新性,并且还保证100%的成功(我们的标书可是要保证100%的成功哟),想想我们中国还是现在的科技水平吗?我想早已是世界独步,宇宙绝尘了。所以我建议:我们评审标书时,只要有一定创新性,就应该考虑,关键是要把握好它的可行性,真正能做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
  第二,再说说研究内容。标书写得精炼,评审人会说,这个参数未列出,那个步骤未写出。标书写得详细,又会说,繁琐,重点不突出,罗列。结果就是让人无所适从。所以我建议:对于那些写的非常详细的标书,不要怕啰嗦,认真地读一读,能资助的就一定要资助。至于写得非常精简的,反而要认真思考,是否申请人真得考虑全面了。我一般是申请书写得非常详细,重点部分黑体标出,甚至有下划线等,就害怕评审专家说:这个参数未列出,那个步骤未说清。申请了5-6年,中国的评审制度我是真正的领教了。太恐怖了。
  第三,再谈谈实验设计。我们所有的申请书都设计得非常完美,好象中国人都喜欢完美,好象只要给了资助,就能100%成功。但实际情况真得是如此吗?科研如果真的是能够设计到完美无暇的话,那还叫科研吗?真如一个学生问一个诺奖获得者:请问你实验时是100%按照你初时设计的来做的实验吗?你猜诺奖获得者如何说:有时是100%不相同。所以建议:我们在评审时,不要对那些不重要的细节也要求它们完美。当然标书要求完美是对的。但详审时要注意把握。
  第四,再来看看实验基础。(1)我们有好多青椒,毕业后分到了另一学校,要经费无经费,要仪器无仪器,自己组建实验室(有时实验室都没有,给你一张办公桌就不错了),最要命的是常常方向还与所在单位有出入。辛苦奋斗几年,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但往往结果是:外来的博士不如本校毕业博士留校的(人家要仪器有仪器,方向还和老板一样)文章多,实验基础看起来较差。但实际上,外来的博士往往是我们最重要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动力呀。[建议方法:当然你要做好使用不收钱的仪器招白眼,使用收钱的仪器等挨宰的心理准备。青椒们可以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我就是这样,满学校跑,有时是外校,呵呵。虽然我现在已经有一些仪器,基本配套了,但较贵些的仪器现在我买不起,将来即使可能有较多些经费也有可能不买,使用本校或外校的即可,出点钱就行,省心。当然有时候挨宰是有的,心疼的要命。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好处的。真如买车一样,你能买得起车,但可能养不起是一个道理。挨几次宰没关系]。(2)再看看项目多的实验室的文章,一篇文章中资助的项目就有3-4个,甚至5-6个,这样,20篇文章即可结题5-6个项目,同一个课题可申报N多项目,项目之间稍微改动一下即可,结果就是一篇文章中资助项目就有5-6个,一锅烩即可,且研究基础看起来满是那么回事。而一无名小卒,只有一个课题,要想结题,不得不发表5-6篇文章,您说那个贡献大?但实际是,只要是无名小卒(尤其是二三流学校的,中西部的),评出来的意见就一大堆,中基金的概率都非常低。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数无名小卒或青椒们,只要他有一定创新性,且具有可行性,能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就应该适当加以考虑。
  第五,再来说说形式。你是否希望通过:一个导师发动所有学生写标书,并把文献格式都整理好,项目N多,忙都忙不过来?973,863,重点项目等等一大堆,国基在他眼里就是一小CASE,加它一个不多,去它一个也不少。还是一个导师独自写申请书(青椒,带得研究生较少,不是大牛,不好意思或不敢让学生承担写标书的任务,怕学生骂),把绝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申请书内容上(他们相信专家的水平,只要专家认真读了自己所写标书,即有希望),没有相应注重形式,尤其是文献格式,未主持过一项国基,但研究基础还可以,一旦申请下来,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唯一申请到基金的标书?所以建议:申请书文献格式希望不要太追究,你看他发表文章时文献格式敢乱排吗?我们只要细细地读他所写的申请书,看是否真正值得资助即可。当然申请者写标书时格式尽量要完美,评审者评审时却要恰当考虑,不要对形式太在意了。
  第六,谈谈发表文章。(1)我们现在是唯文章马首是瞻。你猜猜在国内科技界,我最佩服的是谁?一个是陈景润,身在厕所,草稿纸堆了几麻袋。一个是袁隆平,一个湖南农科院的科技工作者,远不是什么985或211学校的专家教授,真是他,获得了世界上无数的荣誉。大家如果还了解他评院士的经历,就更好了。看看他们发了几篇SCI文章,他们最大的成果是发表在了科学通报上,照现在的标准,他们连教授或研究员等都评不上。[我记得他们发表在科学通报上,可能有出入。注:科学通报是顶级刊物,甚至比国外的好多杂志都强很多,这里我没有贬低科学通报的意思,甚至我认为科学通报上发的文章代表了我国最好的科研水平。我是针对目前唯影响因子高低来评价的风气来说的,国内最好的杂志影响因子却较低,希望虫友们把自己最好的文章投给科学通报等,提高我国杂志的影响因子]。(2)再看看项目多的实验室,正如前面所说,一篇文章中资助的项目就有3-4个,甚至5-6个,这样,20篇文章即可结题5-6个项目。同时在申请基金的时候,把这20篇文章放到一个基金里,那是多么的震撼啊。而一无名小卒,几年来,在没有经费,没有仪器的条件下,用尽吃奶的力气发了两三篇文章,您说那个贡献大?那个更加对我们祖国的科研在努力,在拼搏?????所以建议:不要看到青椒们发表文章数量相对较少,就抛弃他们。请记住:人人都有第一次,包括结婚,生孩子,还有。。。申请基金。
  总之,请关心千千万万个青椒们,千千万万个无名小卒们。可能真是他们,才是我们中国的未来。你猜猜近现代,国内我最佩服的是谁吗?一个是XXX(第一次发该贴时说有不当词汇发不了,我想是否是写了他老人家,发不了贴?我只好写成如此),一个是袁隆平(研究员或者是总工?这个不清楚,研究员学术上好象比教授强,还是一样,这个我也不清楚。我知道是:科学院之类的是评研究员,学校是评教授)。前者,一个师范生,一个图书管理员,远不是什么985或211学生,教授或专家,更没有喝过洋墨水的人们议论的土包子,真是他带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后者,前已说。再看看国外,你猜猜我佩服的有谁吗?一个是爱因斯塔同志,一个是开创了我们遗传学研究先河的孟德尔同志。前者,一个小小的专利局小职员,正是他成为我们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后者,一个牧师(相当于中国的和尚?),是他发现了遗传的三大规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是他,死后几十年,人们才发现了他的伟大功绩。一个初生婴儿,乳臭未干,丑陋无比,恰恰是他们,才是我们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
  国基的评审制度会吃人,您相信吗?
  鲁迅说:救救孩子。
  我说:救救中国千千万万个无名小卒们,救救中国千千万万个青椒们。
     希望各位评审专家认真读读每一份标书,真正了解它们,虽然可能浪费您一些宝贵的时间,但您的每一个投票都决定着每一个申请者的命运,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我们不要象社会那样出现官二代,富二代,在科技界同样也出现科技官二代,科技富二代。拜托您们,也谢谢您们,您们辛苦了。虽然不知道您们是谁,不能够当面表达感激之情,但远在天边的中国千千万万个无名小卒们,中国千千万万个青椒们感谢您们。
-----------------------
  申明一下:上述各条,我并没有走极端,并不是骂基金评审制度完全没有必要,也并不是强调一无所有就好。我没有说:完全不要创新,完全不要内容尽量完美,完全不要实验设计尽量完美,完全不要研究基础,完全不要发表文章,只是说评审时多综合考虑,评审专家多详细读一下标书,不要一味求全责备。。。。写标书和评阅标书是两回事,写标书,所有评审人都希望申请者写的标书尽量完美,但评审时评阅人却要注意不要抓住标书中的一些细枝未节不放,只要不影响整体标书的执行即可。也许是写的过于匆忙,贴子引起一些虫友的误会。不行的话,我把贴子删除了吧。
    看了虫友们的回复,很感动,有些也很受教育,谢谢大家。
  这是星期五晚上吃完晚饭后写的。写了半个多小时,由于时间短,思维纷乱,前言不搭后语,况且不是写论文,就是一个贴子,所以从内心上重视程度有点不够,敬请大家谅解。再者,基金评审制度还是比较公道的,相对于其它来说。第三,只是发发感慨,并无其它,希望虫友谅解。
  况且发发感慨又有何用?努力奋斗比什么都重要。摘录两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Last edited by chentg on 2011-5-9 at 12:18 ]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 精华评论
  • whoomin

    读后很感动!关注!我宁愿相信每一个做学问的人都有自己的良知!每一个评审专家在评审时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别人的辛劳!

    [ Last edited by whoomin on 2011-5-7 at 01:44 ]

  • baitiecheng

    写的太好了,看后心里很舒服,先谢谢你了!

  • sihan733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chentg at 2011-05-07 01:33:44:
      我也浪费点时间谈谈这吃人的基金评审制度????
      看过N多个评审规则,N多个申请指南,也评审过一些基金,看到许多虫友写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对我申请基金和评审基金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也说说我的感受。
    ...

    说的容易做起来难,永远不祈求做到,胜者王败者贼,就这么简单,鲜花总要大量的绿叶陪着

  • swifting

    i am moved

  • tiansy

    楼主有心了!只要有楼主这样的人在,中国的学术界就有希望

  • jwdxbjzh

    的确,像一些因不同原因到了二本的人中也是很艰苦的,能在相对于985、211等高校更差条件下的学校做出一些相当或更好的成果,难道不证明其更具有科研潜质吗?所以,楼主的一些言辞本人很是赞同。顶一个!

猜你喜欢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 二维码
  • IOS
  • 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