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 >【分享】中草药药名的传说

【分享】中草药药名的传说

作者 5836755
来源: 小木虫 1500 30 举报帖子
+关注

本人是学药学的,喜欢中医,中医博大精深,但不知道该从那个方面入手对自己好。能学的太多,有待慢慢积累。中草药药名很有趣,网上找了点资料来分享一哈。
       第一次发帖,心里好happy ^**^  分享快乐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我整理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http://d.namipan.com/d/28e4183bd ... 15cc31f0fd709a50000


黄连的传说

    黄连是一味常用中药,其性味苦寒,为多年生草本,有泻火、清热、解毒等功效。主治痢疾、百日咳、急性肠炎、化脓性中耳炎、眼结膜炎、疖肿疔疮等症。说起黄连,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在土家族居住的黄水山上,有一位姓韩的名医,由于医术高明,远近都有人来请他去治病。因韩大夫出门时间多,故而请了一位帮工来管理种草药的园子。
    韩大夫有个女儿,长得聪明、活泼又漂亮,老俩口视如掌上明珠。闺女也喜欢种花种药材,有一年正月后的一个早上,寒霜未化,冷气袭人,闺女来到种草药的园子,见到花儿未开,草未萌芽,就沿着后门小路往山上走。忽然她看到路边有一朵油绿色的小花开放了,便蹲下来把它连根挖起,移栽到园子里了。帮工看到这株在天寒地冻的正月开花的野草,也很喜欢,在他的精心照料下,那草越长越茂盛,后来结了籽。第二年,园子里绿色的小花开得更多了。
    不料,韩大夫的闺女得了一种怪病,满身燥热,又吐又拉。三天就瘦得皮包骨了。韩医生外出未回,母亲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时为女儿的病伤心落泪。
    帮工看在眼里,也很焦急,忽然他想起那绿色的小花,这种花能不能做药呢?前几个月自己喉咙痛,偶然摘下一片叶子,嚼了一下,虽然苦得要使,但过了两个小时喉咙就不痛了。姑娘这病,不妨试一试。想到这里,他就连根带叶拔了一株,煎成一碗汤药,给姑娘喝下,谁知早上喝药,下午病就好了。再喝了两次,病居然全好了。这时韩大夫回来了,一问经过,便连声说:“谢谢你,我女儿患的胃肠胃热重,一定要清热解毒的药才治得好。这开绿色的小草,看来对清热解毒有特效呀!”韩大夫并不知这小草叫什么名字,而这位帮工姓黄名连,为了感谢帮工为他闺女治好了病,韩大夫就将这草药定名为黄连了。



柴胡的传说

  有关柴胡的来历,有一个传说:
    唐代有个胡进士,家有长工叫二慢。秋天,二慢得了瘟病,胡进士怕传染家里的人,就让他离开。二慢来到水塘边,在杂草丛里躺着,觉得又渴又饿,浑身无力,便挖了些草根吃。一连吃了7天,周围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忽然觉得身上有劲了。从此,二慢的病再没犯过。
    过了些日子,胡进士的儿子也得了瘟病。他请了许多医生,谁也治不好。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把他找来询问后,急忙命人挖草根冼净煎汤,给儿子一连喝了几天“药”,病就好了。胡进士很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那东西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三七的传说

    三七也叫金不换,我们平时也叫田七。三七为五加科植物的根茎,由于止血定痛作用神效,故有“止血金不换之称”。民间有许多关于三七的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子来到人间,教人们种植。有一天,仙子正在地里劳作,突然一只大黑熊朝她扑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这只黑熊。卡相家里很穷,妈妈患病多年,无钱医治。仙子为报救命之恩,便对卡相说:“后山坡有一种草药,叶像我的长裙,枝似我的腰带,可以治疗阿妈的病。”卡相按其指点,果真找到了这种草药,老妈吃了几次,病真的好了。后来卡相又用这种草药治好了不少乡亲们的疾病。乡亲为表示感谢,纷纷来到卡相家道谢,并问这是什么药?仙子笑盈盈地说:“大家拿一株数数看,枝有几枝,叶有几片?”经大家一数,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一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来“三七”。从此,这种药材以“三七”的名称流传开来。


雷公歪打正着制乌头

     相传,南朝宋文帝无嘉七年冬,彭城东头的雷家药铺门前,抬来一位面色苍白、呼吸缓慢、浑身抽搐的中年病人。
    此时,雷公正在坐堂行医,通过四诊之后,便说此是药物中毒之症状。病者家人称,他常下湖捕鱼,感受风寒湿邪,浑身关节酸痛,经常服用中药,并说配的中药方中有乌头。于是雷公急唤伙计取来甘草、生姜、绿豆,熬成浓汁急灌下,良久,病人渐趋平稳,中毒症状随之消失。雷公叹道:“中药不经加工,能杀人也”。
    由于古代对乌头的炮制加工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故乌头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一天,雷公拿着一块乌头回家,路过好友开的豆腐店,他顺手将生乌头放在豆缸旁,便与好友喝起酒来,不知不觉,喝到日落西山,雷公已处在醉意之中。回到家,雷公才猛想起放在豆缸旁的那块生乌头,一旦掉入豆缸内,后果不堪设想,雷公急派人到豆腐店四处寻找那块乌头而无着落。主人说会不会混在豆腐中一起煮了呢?伙计在锅中打捞了半天,果然取出了乌头,此时乌头颜色已变白许多。
      雷公将与豆腐同煮过的乌头,切片晒干,试用了几位风湿痹痛病人,果然毒性大减,于是他确定了制川乌的办法:用清水漂泡5-7天,每日换水2-3次,滤干后以10斤生药加豆腐2斤同煮,煮至无白心后捞出切片晒干就无毒性了。


杭白菊传奇

     杭白菊,以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以浙江桐乡产的为地道而著称。主要产品为杭白菊,黄菊花等品种。
杭白菊其性味为辛甘苦微寒,功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疏散清泻的功效黄菊花强些,白菊花兼能养肝。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以及肝阳上亢、肝火目疾、热毒疮肿等病的治疗。
    杭白菊又名“武林神菊”,我个人喜欢喊杭菊。据载,杭白菊的生产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杭白菊被列为贡品,桐乡生产的杭白菊为“杭白贡菊”,一直与“西湖龙井茶”齐名。
    关于杭白菊,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据传,在清乾隆期间,乾隆皇帝沿运河下江南,龙船摇到离杭州不远的塘栖武林码头,乾隆皇帝本想上岸游览,谁知,皇后一路感受风邪,正患感冒、头痛、鼻塞、四肢无力。乾隆十分着急,急命御医看有什么良药可治?御医说:“船上已没有治伤风的药了,只有到了杭州再想办法。”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时,一名伙夫送茶到此,对乾隆皇帝说:“我有良药能治皇后娘娘的病。”说罢,跳上岸去,从田野里采来了几把野菊花,用滚水一冲,让皇后代茶喝下。
    皇后娘娘喝了野菊花冲泡的汤水后,竟然在第二天头不痛,鼻也不塞了,人也恢复了精力。乾隆见皇后的身体好得真快,心里十分高兴,便一个劲地夸野菊花是神药,并立却提笔展纸,挥毫而就“武林神菊”四个大字。于是,本地所产的菊花便成了贡品,指定年年岁岁朝贡皇上。杭州桐乡的菊花出名后,杭嘉湖平原一带的农夫见菊花能治病,又被列来贡品,便开始大面积人工栽种,杭州桐乡的杭白菊几百年间声名卓著,畅销海外。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一种“功同人参”的珍贵中草药。它形似僵蚕,形状古怪,是虫又是草,不仅肺肾,止咳喘,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滋补强身,对结核菌、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抗癌和抗衰老的作用,我国早在元代时就已经开始使用冬虫夏草了。在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文房肆考》等医药著作中都记载了该药的疗效。用冬虫夏草制成的保健补剂在保健品市场上别具一格,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冬虫夏草冬天是虫,夏天是草,殊是奇妙,这是它的生长规律所决定的。每年的春末夏初有一种鳞翅目编蝠蛾科的大蝙蝠蛾把卵产在土中,孵化出幼虫来。当一种真菌类的虫草接触到栖息在土中的那些幼虫时,立即钻进虫体内,长出芽管,吸取营养,萌发菌丝。在土中菌丝体慢慢地把幼虫吃得只剩下表皮层。到翌年的五六用份,菌草破土而出,可长到3-5厘米高,粗0。4—0。7厘米,虫体象三眠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有8对足,其中以虫中部的4对最为明显。子座呈棒球棍样。中间粗,两端较细,这就是兼“虫”,“草”一体的冬虫夏草。

  牛膝的传说


    话说从前有一个郎中,采药行医多年却是个光棍汉,只是收了四个徒弟。他靠一种约好的药草治愈了很多很多的病人,但没有传授给徒弟。后来年纪大了,就想把这秘方给一个心地善良、医德高尚的好徒弟。但四个徒弟究竟谁好,他心里一时没底,便决定试一试。
一天,        郎中把四个徒弟叫来,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如今年老多病,以后恐怕不能再采药行医了。你们几个都学会了本事,各自谋生去吧!”大徒弟听后,心里打起了小盘算,心想:“师傅挖了一辈子药,给人看了一辈子病,准攒下不少钱财。他无儿女,钱财理应归我”。于是便对师傅说:“师傅呕心沥血,教我学会了本事,我该给你养老,您就搬到我那里住吧,我会侍奉好您老人家的。”别的徒弟也都这么说,郎中听了满心欢喜,便搬到大徒弟家住下。但过了些时日,这徒弟却偷偷翻看了师傅的包袱,发现师傅根本没钱,只有一样没卖出去的药草,于是对师傅一下子冷淡起来,整天挖苦挑刺。郎中这才看透了大徒弟的心,很伤心地离开,搬到了二徒弟家中,谁知二徒弟也和大徒弟一样,先是殷情倍至,等发现师傅没钱时也冷下脸来。无奈,师傅只得搬到第三个徒弟那里。没想到三徒弟更是个财迷,当他知道师傅只不过是个穷郎中时,只让住了三天,就把师傅撵出来。这时,最小的徒弟得知了,连忙把师傅背到自己家里。
  郎中问小徒弟:“我身无分文,还能白吃你的饭吗?”小徒弟说:“师傅如父母,徒弟供养师傅理所当然,您老尽可放心!”师傅见他说得实心实意,就安心住下了。谁知过了没几天,郎中就病倒了。小徒弟整天守候床前,里外侍奉着,真像对亲生父母一样孝顺,郎中看在眼里,解开随身小包袱,拿出一种草药对小徒弟说:“这种药草是个宝,用它制成药,补肝肾强筋骨,药到病除,我现阶段在就传给你吧!”
  不久,郎中去世了,小徒弟为其安葬妥当。以后,他靠师傅传下的秘方,成为一个有名的郎中。人有问起药草的名字,小徒弟见其形状特别,茎上有棱节,很像牛的膝骨,就给它起名叫“牛膝”。
  牛膝为苋科草本植物怀牛膝或川牛膝的根,前者产于河南,后者产于川、贵、滇等地,其茎、节形状确如牛之膝骨,故名。中医认为,其性味苦甘酸平,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阴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妇科病,跌打损伤,肾虚之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以及火热上炎引起的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等证。细言之,怀牛膝功偏通经活血、补肝肾,强筋骨;而川牛膝则以活血化瘀见长。应用时也有讲究,用作补益时宜酒灸用,活血、利水、引火下行等宜生用。还有一种野生牛膝,通常生用,擅长泻火解毒。


茯苓的传说

     相传唐代有个大员外,家庭富裕。家中仅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玲。员外还请一个身强力壮的长工专管田土、料理家务,叫外伏。这人很勤快,员外的女儿暗暗喜欢上他了,不料员外知道后,非常不高兴,认为贫富差距太大,不能联姻,便准备把小伏赶走,还把自己的女儿关起来,并托媒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小伏和小玲得知此事后,两人便一起从家里逃出来,住进一个小村庄。
     后来小玲得了风湿病,常常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顾她,二人患难相依。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用箭一射,射中兔子后腿,兔子带着伤跑了,小伏紧追不合,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森林处,兔子忽然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小伏拔起箭,发现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白似番薯,他把这种东西挖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第二天,小玲就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经常挖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了。由于这种药是小玲和小伏第一次发现的,人们就把它称为“茯苓”。



白花蛇草的传说

   从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咯吐秽脓,众医不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名医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蛇舌伸吐处化作丛丛小草。正惊异间,名医被脚步声惊醒,原是病人家属来请先生用饭。名医说:“且慢,请随我来。”名医和病人家属来到户外,果见埂坎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于是便采了些,嘱即煎服。病人服 后果然觉得胸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便痊愈。名医查遍当时的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他感而吟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药流传。”
白花蛇舌草又叫蛇舌草、二叶(芊字去千加律)、竹叶菜、蛇利草。味微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苦寒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等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治疗毒蛇咬伤时,可取白花蛇舌草15克,白酒250克,煮沸3~5 分钟,去渣,口服2/3(每日分2~3次服完),用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用上述药酒浇湿敷料(以保持湿润为度)。若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以白酒煮为佳。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白花蛇草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实乃“清热解毒”之良药。
近年发现白花蛇舌草又有新用途:
治疗胃炎:白花蛇舌草50克,元胡索10克,加水250~300毫升,煮沸后煎30分钟即可,每剂煎两次,分3次饭前服,20天为1疗程。治疗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
治疗肝炎:白花蛇舌草30~60克,丹参20~30克,板蓝根10~30克,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30克,益母草10克,加水600毫升,浓煎去渣取汁400毫升,加糖适量,分3次服,连服两周为1疗程,儿童用量减半。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疗效满意。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各30克,丹参、党参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以餐后服药为宜,每连服4~5剂后停药2~3天,再按原方续服,并适当加减,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效果也佳。
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白花蛇舌草30克,赤芍15克,桔梗6克,红糖10克,长期服用有良好效果。
治疗痤疮:白花蛇舌草20~30克,麦冬、生地各15~20克,玄参10~15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共500毫升,分两次服,药渣可加水1000~2000毫升煎液,待温后洗患处,每日3~4次。治疗期间忌用化妆品及其他药物。
治疗顽固性外阴湿疹:白花蛇舌草、苍术、土茯苓各30克,艾叶20克(后下),加水1500毫升,浸泡10~15分钟,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液待温度适宜坐浴熏洗外阴10~15分钟,每晚1次,15次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疗效满意.


麻黄的传说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金银花的传说

     很久的时候,有一个村里,一对善良的夫妻,妻子怀了双胞胎,生下一对可爱的女儿,一个叫金花,一个叫银花。她俩长得如花似玉,聪明伶俐,父母疼爱,乡亲、邻居们也非常喜欢这对姐妹。

      两姐妹都到十八岁了,求亲的人络驿不绝,几乎踏破门槛。可姐妹俩谁也不愿出嫁,生怕从此分离。她俩私下发誓:“生愿同床,死愿同葬!”父母也拿她俩没办法。

   谁知好景不长,忽然有一天,金花得了病,这病来势又凶又急,浑身发热,起红斑,卧床不起。请来医生给她看了病,医生惊叹地说:“哎呀!这是热毒症,无药可医,只好等死了!”

  银花听说姐姐的病没法治,整天守着姐姐,哭得死去活来。

  金花对银花说:“离开我远一点吧,这病过(传染)人” 。

  银花说:“我恨不得替姐姐得病受苦,还怕什么过人不过人呢?金花说:“反正我话不成了,妹妹还得活呀?”

  银花说:“姐姐怎么忘啦?咱们有誓在先:生同床,死同葬。姐姐如有个好歹,我绝不一个人话着!”

  没过几天,金花的病更重了,银花也卧床不起了。他俩对爹妈说:

“我们死后,要变成专门治热毒病的药草。不能让得这种病的人再象我们似的干等死了。”

       她俩死后,乡亲们帮着其父母把她俩葬在一个坟里。

     来年春天,百草发芽。可这坐坟上却什么草也不长,单单生出一棵绿叶的小藤。三年过去,这小藤长得十分茂盛。到了夏天开花时,先白后黄,黄白相间。人们都很奇怪,认为黄的就是金花,那白的是银花。想起两姐妹临终前的话,就采花入药,用来治热毒症,果然见效。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藤上的花称为“金银花”了




        字数限制暂发这些

[ Last edited by 5836755 on 2010-3-16 at 15:43 ]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 精华评论
  • zhonghua中医

    小故事而已,并不可信!呵呵···不过楼主辛苦了,整来这样的小故事也挺吸引人的

  • kosja

    强烈支持!望继续!

  • 5836755

    继续传

    归的传说

      当归,尽人皆知的补血良药,含有当其实而归的意思。

      据传古代云南边疆某村庄有一青年药农,新婚不久,为生活所迫,要进山挖药。其妻依依难舍,青年也甚为留恋,在含泪惜别时,嘱咐爱妻在家里艰苦度日,如果三年不能归家,允许她改嫁。哪知青年一去三年,由于山深林密,路途遥远而无法通讯。三年来妻子见丈夫全无消息,忧虑交加而致气血并虚,得了严重的妇女病。婆婆见媳妇形体日瘦,神情日疲,茶饭不思,顿生怜恤之心,劝他改嫁。妻子初有不舍,后来也以为丈夫一去已过三年,料想凶多吉少,便经不住人们的劝说而另择配偶了。

      谁知她改嫁后不久的一天,采药青年突然回来了。当他得知妻子已经改嫁,后悔不迭,乃托人捎信要求再见一面,共叙别后情景。妻子应允,相见时竟抱头痛哭。在悔恨交加中,青年得知她家境艰难,便赠一些药材,叫她去卖钱度日。青年走后,患病已久又多情的女子见前夫如此铁石心肠,顿时瘫软在地,想起自己的不幸身世,一阵心酸,痛不欲生,就胡乱拿些药来煎服,以此来了却残生。哪想到连吃几天,脸上竟渐有血色,红润起来,病也不治而愈,后来人们记取青年药农当归而不归,害的妻子改嫁的沉痛教训,遂将此药取名为“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挥发油、水溶性生物碱、蔗糖等,功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适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头昏目眩。


    桑寄生的传说


    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得了风湿病,腰膝酸疼,行走艰难.一连好几年都瘫在床上,医生也没办法治.
        财主听说南山有个药农,就让药农送药给他儿子医治.由于南山远在20里地之外,所以财主就指派了一个小长工,隔两天去取一次药.可是,药农一连换了好几种药草,财主儿子的病也不见好.
        这年冬天雪多,一下起来就是几天几夜.小长工每次取药都得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来回走40里路.有一天,天气太?小长工冻得浑身打颤.他看见一根老桑树的枝条很像财主儿子吃的药,便撅了几根,切成节儿,用纸包好回到财主家.
        财主也不知道纸包里是什么,他照样让人煎给儿子喝了.小长工一看骗过了财主,以后就照"方"抓"药",每隔两天就撅一把桑树上的枝条回来.
        冬天过去了,春暖雪化.财主儿子的病居然好了.
        南山药农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奇怪:"一个冬天没来取药,他吃什么好的呢?"药农很想认认这种药,就来找财主.他走到财主家门口,正巧碰上小长工.小长工怕他见了财主后自己会露馅,准要挨打,急忙把前后经过讲了出来,并说:"大叔,你不要告诉财主行吗?"药农说:"那你得告诉我你给他吃了什么?"
        树枝子呗.
        什么树枝?
        就是村口老槐树上的.
        快带我去看看,到了村口,药农上到树上一看,原来树上洞穴中长出一种像槐树一样的东西,他顺便取下一些,决定先试一试.
        后来,药农用它治了几个病人,果然都好了.以后人们因为这种树枝长在老桑树上,就取名叫它桑寄生.

    丹皮的传说


    牡丹皮为牡丹的根皮,味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淤,配生地可治血热或劳伤吐血,衄血;配桃仁和银花能治血滞经闭与疮毒,是一味常用中药.关于牡丹皮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苏州虎丘山下有一织绸好手名叫刘春.随便哪种花,随便哪种鸟,她只看上两眼就能织出来.她所织出的花,像刚摘下来一样,鲜艳水灵;彩鸟仿佛人一呼唤,便会拍翅飞翔,活灵活现.这一年,府台老爷的女儿要办嫁妆,限刘春月内织出24条丝嵌金被面,花样是牡丹.但刘春从来没见过花中之王,不知如何织法.半个月过去了,刘春愁得脸色腊黄,日渐消瘦.一天半夜,她突然口吐鲜血,扑倒在织布机上.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飘然而至,将一瓶药液倒入刘春的口中,刘春即刻醒来.姑娘轻声说道:"我是牡丹仙子,因抗拒武则天要让百花在严冬开放的旨意,从洛阳逃出."说完,她用手一指,庭院内立即出现一朵朵怒放着的牡丹花.刘春喜出望外,望着这些盛开的牡丹,立既飞梭织起花来.一朵朵娇艳的牡丹花织出来了,招来成群的蝴蝶.府差拿起被面飞快送往州府.但刚进府门,被面上的牡丹花全部枯谢了,黯然无光.府台老爷气的派人去捉刘春,但刘春早已与牡丹仙子离去,只给乡亲们留下了那个药瓶.药瓶内只有半瓶根皮样的药材,后来人们才认出那根皮正是牡丹皮.


    枸杞的传说

      早先,宁厦中宁有一家姓苟的农民,家里共3口人,老两口和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红果.
      一天,妈妈和女儿红果到田里做活,老爹患肺痨在家养病.突然,天边闪出几道耀眼的蓝光,接着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天摇地动,一场灾难降临了,中宁发生了大地震,爹爹被压死了,母女俩悲痛欲绝,便嚎啕大哭起来.妈妈病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眼睛也渐渐模糊了.这可急坏了红果.红果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知道哭是没有用的,要尽快想办法把妈妈的病治好.
      一天,她把妈妈托付给邻居照顾,自己满着妈妈,悄悄地背上干粮,到南山找药去了.她爬过一山又一山,涉过一水又一水,询问了不少樵夫和牧羊人,寻找可以治眼病的草药,她的鞋磨破了,衣服挂烂了,腿也走酸了,便躺在一块石上休息.一觉醒来,已是翌日早晨.这时就见面前站着一和白胡子老爷爷,和和气气的问她:"小姑娘,你小小的年纪怎么敢上山?"
      红果带着哀伤的口吻向老爷爷说明了来意,白胡子老爷爷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感叹地说:"真是个孝子!"白胡子爷爷告诉红果说:"前面山坡上有一种红色茨,你摘些回去给你妈熬汤喝,她身体会强壮的,眼睛也会亮的."说完老爷爷不见了.红果按照老爷爷的吩咐,取回了药,天天给妈妈熬汤喝.说也怪,妈妈喝了以后,身体渐渐强壮了,眼睛也明亮了.红果姑娘对乡亲们高兴的说:"明目子,明目子,真是灵丹妙药!"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枸杞叫明目子.




    蒲公英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老员外,家中有一位二十八岁的小姐.一次,小姐不幸患了乳疮,乳房又红又肿,她怕难为情,不敢向父母说明,时间一长,病情更严重了.一天,丫环偷偷告诉了老夫人,老夫人心想:年轻轻的竟患此症,其中必有原因.于是,老夫人不仅不给小姐请医诊治,反而把小姐臭骂了一顿..
      这天夜里,小姐越想越伤心,便萌生了死的念头,她独自走出房门,来到一条小河边,一咬牙,纵身跳了下去.
      小姐刚跳入河中,正巧附近河面上趁月色撒网捕鱼的渔家父女,渔主姓蒲,女儿叫公英,姑娘见有人跳河,便纵身跳入河中,把小姐救到船上.姑娘找出自己的衣服替小姐换.换衣时,姑娘发现她生了奶疮,便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并问有没有办法治好,父亲沉思了一下,悄悄对女儿耳语了一阵.
      第二天一早,公英按父亲吩咐,从附近山上挖来了有锯齿长着白绒绒球似的野草,熬成药汤,让小姐连服数剂,并把鲜药捣烂后敷于患处.几天后,小姐的奶疮居然消失了.
      再说,老夫人见女儿离家出走一直未归,后悔莫及,派了家丁四出寻找,总算在船上找到了小姐.当老夫人知道小姐被渔家姑娘救起并将她的病治好的事情后,万分感激,执意要送给渔家贵重礼物,但他们不但不收,反而给老夫人留下了许多药草.
      为了纪念这一对渔家父女,老员外便将渔夫的姓和其女儿的名连在一起,给这种药草起名叫"蒲公英"

    何首乌的传说

    田儿自幼体弱多病,没有哪家人肯把女儿许配给他.所以他五十有八.仍未娶妻生子.
    一天深夜,月明星稀,温暖如春,田儿独自一人静卧于草棚中,半睡半醒间,他发现草棚外有两棵似树似藤的植物,虽相距有三四尺之远,但藤蔓根须却在阵阵氧氖之气中相互交缠,渐渐地合二为一.但不久之后又解离,而后又相互纠缠在一起.田二见此状,甚感惊奇,便把这两颗不知名的植物,连根挖起,带回家中,邀请高人辨认为何物,均无人能识.
    一天清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从深山老林中走来,全身上下散发着氩氖之气.田儿顿觉心灵感应,于是立即上前虚心求教.白发老者笑呵呵地说道:"你年老未婚,身体又虚弱多病.这两棵仙藤是被你一人看见,既然有缘,可能是上天赐你的神药吧,你不妨食之试试,以治病体."
    田儿听罢,便把植物的根须捣为细末,每天早晚以黄酒送服一钱.渐渐地,田儿自觉神清气爽,一月后白发变黑;两月后食欲大增;三月后自觉脱胎换骨.他心中暗喜,常服不断,渐渐地把服用量增至每天两钱.半年后,他的病痊愈了,而且容光焕发,看上去只有三十来岁.
    经人介绍,他娶了一个小姐,生了个儿子.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能嗣,意即终于能生儿育女了;并为儿子取名延秀,意思是希望儿孙延年体健之意.延秀为能嗣生了第一个孙子,取名为首乌.首乌对爷爷非常孝敬,百依百顺,并依照爷爷的教导用那不知名的植物,变得身强体健,一连生了十多个儿子,个个都活到一百三十多岁.虽为百岁老人,但他们个个都头发乌黑发亮.为缅怀祖父的丰功伟绩,曾孙们一致商定,把不知名的植物取名为"何首乌".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一传播开去,服用何首乌的人越来越多,何首乌的传说也一直流传到现在.



    苍术的传说

    传说,从前茅山观音庵有个会看病的老尼姑,她懂得不少中草药.但,老尼姑自己并不采药,她把这活儿派给一个小尼姑.小尼姑每天都照着老尼姑说的样子漫山遍野的去采药,至于什么药草治什么病,小尼姑一窍不通.老尼姑很贪财,谁给的钱多,她就给谁下的药好;钱少的,她就用些不济事的野草去蒙骗人家.小尼姑看着不公平,可是因为她自己并不认识药,只是干着急.
      有一天,一个穷人来求药,这人一个钱也没有.老尼姑问也不问,硬把那人赶走了.
      小尼姑十分气愤,她偷偷地从屋里抓了一把开白花的药草,追到庵外,唤住那个人说:"大哥,你先拿回去吃吃看."
      可是,等那人一走,小尼姑的心又不安了.
      "那人到底有什么病,给的药草能治她的病吗?前万别吃坏了人呀?"
      谁知过了些日子,那个穷人来到观音庵,竟找到老尼姑千恩万谢地说:"多亏你们那位少菩萨,她把我爹害了多年的足膝软瘫病给治好了."
      老尼姑十分奇怪,庵里没有治那种病的药啊!就审问小尼姑:"你偷了我的什么药?快说!"
      小尼姑也弄不情这是怎么回事,后来留心一查,这才明白,原来那开白花的叫苍术,不是老尼姑叫她采的,大概是自己采药时没小心裹进了药篮子,有被老尼姑当成没用的野草扔到一边.从此,小尼姑知道苍术可以治病.
      过了些日子,小尼姑受不了老尼姑的气,逃出尼姑庵回家还俗了.从此,她就靠挖苍术为生,治好了许多足膝软瘫的病人.后来小尼姑又发现,苍术还能治呕吐,腹泻等好几种病呢!


      罗汉果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广西某地有一个古老的瑶寨;寨中有一位姓罗的樵夫.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
       一年秋天,樵夫的母亲不慎着了凉,患了风寒症,整天咳喘不止,异常痛苦.樵夫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因为家中一贫如洗,一日两餐尚难保证,故根本没有余钱请郎中治病,为此樵夫很是苦恼,只好上山砍柴,希望以卖柴所得的微薄银两为母亲求医买药.
       一天清晨,旭日初升,霞光万道,天上飘荡着朵朵彩云.樵夫又和往日一样,空着肚子,早早上山砍柴.在一片密林中,他挥刀砍啊砍啊,一不小心,他砍中了一个马蜂窝.即时,马蜂嗡嗡乱飞,樵夫在惊恐中连连后退.一只奇大无比的马蜂追上樵夫,在他的左手臂上狠狠一蛰.即时,被蛰处立即变得红肿起来,疼痛不已,并伴心悸气促,头晕目眩.樵夫孤身只影置身于这僻静的山中,无医可求,而自己又不识草药药性,更不懂得对症治疗,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奈之下,他只好强忍着剧痛和头晕心悸等不适,踉踉跄跄地向山下走去.
       走了一段很长的崎岖山路,他感到累了,于是坐下稍作休息.偶然,他闻到一阵沁人心脾的水果般的香味.奇怪!在这荒芜人烟的山野中,何来的水果?环顾四周,无意中,他看见眼前不远处长者一团团一簇簇的青藤;青藤上结满了一只只不知名的,形似葫芦的野果.又饿又累的他心中一喜,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摘下一只,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咦?这野果不仅香甜可口,而且清凉怡人,与马蜂蛰伤处形成鲜明对比.于是,他突发奇想:说不定以清凉的果汁涂在伤口上会缓解疼痛呢!于是,他把果汁往伤口上涂.即时,他感到伤口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清凉!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伤处的疼痛开始缓解;没过多久,伤出红肿疼痛消失,仿佛未曾被马蜂蛰过一般.惊喜之余,他便摘了好些野果带回家中,给患病的母亲当水果吃.
       樵夫的母亲吃了这种水果后,第一天觉得清凉润喉,神气清爽;第二天觉得咳喘有所减轻........见这果子不但好吃省粮,而且有助于母亲病情缓解,樵夫高兴极了!于是便天天上山采摘新鲜的果子给母亲吃.如此吃了一个月后,母亲的咳喘竟不治自愈,不费半点银两!母子二人喜不自胜,逢人便说这野果的神奇功效;母亲吩咐儿子大量采摘这种野果,晒干备用.每当遇上患有咳喘病的穷人,便免费送上,教病人煎水饮用,为此治愈了不少患咳喘病的人.
       恰逢此时,一位周游列国,悬壶济世的人称"汉郎中"的医生行医此地,闻听樵夫以野果治愈母亲咳喘病之事,心中一动,于是亲临樵夫家中,品尝这种既能充饥,又能治病的不知名的野果;汉郎中还在樵夫的带领下上山采摘,随身携带,潜心研究,看能不能当药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用,汉郎中发现此野果性为甘凉,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利咽润喉和润肠通便之功效,于是便广泛用于治疗上述诸病症.由于樵夫姓罗,郎中名汉,故后人为缅怀他们的功绩,便把这种不知名的野果称之为"罗汉果",

  • 5836755

    感觉帖子发错了,应该发在药学板块《《《

  • catjaja

    不错,在哪里找的

  • 5836755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catjaja at 2010-03-13 14:59:07:
    不错,在哪里找的

    百度里搜的

猜你喜欢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 二维码
  • IOS
  • 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