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计算模拟 >【原创】【讨论】什么是科研?!----自己以前写的,现在转过来,呵呵

【原创】【讨论】什么是科研?!----自己以前写的,现在转过来,呵呵

作者 tianlangxingaa
来源: 小木虫 150 3 举报帖子
+关注

1.科研是流行歌曲。什么流行用什么,什么流行做什么。张口生物芯片,闭口纳米技术。老板是追星一族,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2.科研是移花接木。设计课题?课题怎么是设计出来的呢?是拼出来的。A 的材料,B 的方法,C 的指标,D 的意义。
    3.科研是傻瓜相机。原理搞不懂?恕我太忙,没时间看原理了。我能折腾,多折腾几次就出来了。为什么要做这一步?老板心里明白就行了!他每周安排的活儿我还干不完呢。
    4.科研是照葫芦画瓢。综述不会写?抄啊。论文不会写?套啊。反正不会有人追究。无知者无畏!
    5.科研是垃圾。实验完成了,论文发表了,答辩通过了。老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走后,这些都是垃圾"。

    偶然间看到上面的描述,仔细想想,每个答案又对,又不对。

    第一个:很多研究人员都在跟踪流行,流行什么做什么,没有错,毕竟在这个行业不好混,如果不在涨潮的时候赶紧撒几网鱼,等退潮的时候连虾米都没有了。就某前沿热点而言,也许就是几个小组把某一方向吵热了,大家蜂拥跟进,玩出好多花样,这样的,那样的,然后在结论中写出该技术或方法对某某研究(前沿热点)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第一个,第二个很容易就出来了,换种条件,换种结构,换个别的花样,文章可以一篇一篇的制造出来。应用?鬼知道,我是做基础研究的,不做应用研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就是发一万篇文章,也就是个数量上的积累,真正的意义应该在理论上有个高度的提升。
    对于化学学科而言,20实际30年代以前都是以实验科学,当量子力学横空出世,有人把它应用到化学上以后,化学也算了有了自己的一丁点的理论。但大部分化学领域,还在实验的主导范围。希望看到理论,实验,和模拟平分秋色的一天,真正三足鼎立时代的到来。
    对于物理学科而言,我学过皮毛,因此在这里借用一个朋友说过的话,Enrico Fermi是最后一位兼通实验和理论的物理学家。19世纪以及以前的物理实验非常简陋,精度差,Isaac Newton,Galileo Galilei等是物理学家,但又不单纯是物理学家,还兼有数学家,哲学家(Newton的著作取名--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成分。自从20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出现后,让物理走向复杂,已经不再是单单靠一两个公式(Louis Victor de Broglie)或几个定量实验(很多)就可以拿到炸药奖的了。物理的庞大和复杂令人咋舌。从此实验和物理分家。从Fermi后,两类人越走越远,差距越来越大。他们或沉迷于优美的数学公式或定理而不能自拔,或陶醉于美妙的实验数据而沾沾自喜,但当理论和实验走到一起,往往面面相觑,一脸茫然,你不懂我的公式推倒,我不懂你的实验过程,做实验的想方设法把实验数据变的漂亮,其实是在骗别人。做理论的则挖空心思让结果符合实验,其实是在骗自己。真正的东西只有自己清楚怎么回事。因此,对我们而言,虽然在今天看来,理论和实验不能兼修,但我们必须去努力去修(当然也不能全都去看,那样等你看到老了,还没接触实质的东西呢,东西太庞大了),不仅要从现象上去理解,更要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是A,而不是B。
    未出茅庐,不敢高攀,暂定Fermi为目标吧,对我们已经是难于上青天了。2004年Nature上发表了Dyson专门回忆与费米会面的一篇小文章 -----《Turning points -A meeting with Enrico Fermi》。Dyson用4个参数来计算,得到的结果能够很好地解释Fermi的一个实验,兴高采烈地去Chicago找Fermi邀功。Fermi直来直去,说你的结果没什么大的意义。Dyson拘理力争。Fermi 给Dyson提供了供后者参考的理由。“There are two ways of doing calculations in theoreticalphysics", he said. "One way, and this is the way I prefer, is to havea clear physical picture of the process that you are calculating. The other wayis to have a precise and self-consistent mathematical formalism. You have neither.”还有一句就是“I remember my friend Johnny von Neumann usedto say, with four parameters I can fit an elephant, and with five I can makehim wiggle his trunk”。实验和理论的混合体,的确不简单。然而,不仅仅于此,Fermi的实验可谓各个精彩。不仅善于用物理的直觉去做实验,更善于用理论语言实验。还有一个是预言一个大城市(纽约?旧金山?记不清了)钢琴师的数量。
    如今的科学界,几乎没人达到Fermi 的高度了,大家(部分)更关心的是名利之争,或为生存拼命申请科研基金,或为满足虚荣争名逐力,做学问反而成了业余爱好。因此,在学生时代,自己要记住,做学生是一个机会,而不是一种权利,要去证明自己能够做好研究而不是去抱怨其他原因使你做的不好。毕业后,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定位,三思后,应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第二个:这个不便评论什么,对于热点领域的实验,步骤都是大家了解的。拿来A 的材料,B 的方法,C 的表征,D 的意义,最后加上自己名字,OK,就成了自己的文章。正常,即使你不这样写,别人也是这样写,这不是抄袭,而是一套程序,就和解方程一样,必须有的。你自认为聪明,可以从开始就知道结果是什么,就告诉人家,你们都别忙活了,答案我都知道了,是XXX,步骤呢?这么简单,还有步骤?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做实验的目的又是什么?都能猜到结果的实验,还有必要做吗?
    我认为,以前(这个时间点还没想好,可能要好好考虑下)的实验,是验证预言的正确性;现在的实验,是发现与预言相左的现象。以前是通性,现在则是个性。
    回到主题,问题是我们要一直拿别人的A ,B,C 和D 再加自己的名字吗?在这点上看,我们应该向Pierre-Gilles de Gennes学习。早年研究超导,后转战液晶,继而挑战标度论,可谓疆土辽阔。超导他跟进(步BCS的后尘),液晶现象方面他也不是开创者,但是能拿A的理论,解释B的现象,把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东西连接起来,可谓独树一帜。 Nobel Foundation对他的评价是“Major progress in science is often made by transferringknowledge from one discipline to another. Only few people have sufficientdeep-insight and sufficient overview to carry out this process. De Gennes isdefinitely one of them”. 他以序参量为主线,将Landau的二级相变理论扩大到液晶的弱一级相变,-------(太晦涩了,有些专业术语理解不了,先不写到这里了)引进了一个复有序参数描述分子密度函数。结果发现根据对称性写出的自由能密度与描述电荷超流体的Ginsberg-Landau自由能密度完全相似,其中指向矢与超导体的电磁矢相对应。遂成名。自此,De Gennes领导的法国Orsay的液晶组一举成名于世。过世后,留下武林秘籍一套三部:《金属与合金的超导性》,《液晶物理学》,《聚合物物理学中的标度理论》,以传后人。

    第三个:让我想起了几天前在Emuch上一个人学了2年Gaussian后的感慨:即使把Gaussian都明白了,又能怎样?自己还不是把一堆参数弄进去,出来个漂亮的界面,OK,分析分析,任务完成。然后呢?
    下一个境界我想应该是研究下代码了(如果有条件)。上面所说的流程,除了分析,训练一个高中生都能来完成了(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出错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没关系,折腾几次就明白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最主要体现在那里?我以为体现在人类的退化。

    第四点:最近ScienceNet上吵的沸沸扬扬,作弊,抄袭,撤稿~~~~~乱七八糟的。或许上边该下一道圣旨:自此日此时后,凡有欺瞒造假者,一律逐出师门。以前的老帐,就不要翻了,长此以往,何时是个尽头?

    第五点:科学上90%的贡献,是由10%的人做出来的(还是20%-80%的比列?)。没错,大多数人就是在大厦快完成的时候去敲几颗钉子,扑点草,在别人打好的墙实体上描几笔画,给柱子上漆,有创造的人呢,在墙上掏个壁橱,也是一大贡献了。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贡献。
    20世纪初期,那是量子力学的黄金时代,只要你肯思考,肯定能拿到黄金,到40年代的白银时代,如果勤劳点,也能发家致富,到了青铜时代,则只能靠你的努力去在沙砾里面挑拣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了。量子力学是一个的传奇,从Plank的灵光,Einstein的睿智,Bohr的天才,De Broglie的偶得,Heisenberg & Schrodinger的奠基,继而Dirac领袖群伦,最后Feymann经点缀,大厦落成。也许我们就记住了这么几个人,同时代的许多优秀的人呢?怕早已被他们的光辉所掩盖,但他们确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存在即合理,他们也是大厦建设者的一分子。如果上面所说,实验完成了,论文发表了,答辩通过了,也许许多年后,或许几年后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论文什么都不是,连大厦的一点泥土都算不上,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的。让我想起了战争,很多普通的士兵明明知道自己做不了将军,每次战斗都有牺牲的可能,还会参军吗?若是我,我会,而且,肯定会。

    以上是对上面几点所想到的个人意见,也许对,也许不对,如果您能看到这篇文章,敬请斧正.
    文中大部分是自己所感,也有采用别人的观点,看的时间久了,记不的出处了,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

[ Last edited by cenwanglai on 2012-2-25 at 20:29 ]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 精华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