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 >【原创】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中心招收外校推免研究生

【原创】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中心招收外校推免研究生

作者 sevensinan
来源: 小木虫 350 7 举报帖子
+关注

基本条件:
1.学生所在学校应是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院校或学科专业排名全国名列前茅的院校。
2.获得其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3.在校学校成绩优异,英语四级成绩不低于570分或六级成绩不低于430分,没有不及格或重修科目,总成绩排名须为本专业学生数的前10%。
具体要求及申请程序,请参见http://gs.scu.edu.cn/show.asp?id=322
中心/实验室简介: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简介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是国家级生物医学材料研究和开发机构,也是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挂靠单位、国家认证的生物材料检验评价中心组建单位、教育部“211”工程和“985”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单位。现有7200m2的专用实验室,包括陶瓷、粉体、医用高分子、表面改性、分子生物学等专用实验室,以及按GMP标准建立的6条中试线,拥有88台(套)大中型现代精密仪器及设备,包括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压液相色谱仪和常压液相色谱仪、BECKMAN 超速低温离心机、Leica冰冻切片机、深低温冰箱、PCR仪、凝胶成像分析仪、荧光相差倒置显微镜、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荧光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检测仪器等。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生物材料研究,通过承担国家“八五”“九五”攻关、“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并多次在国际和全国重要学术会议作大会邀请报告;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八项;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产品生产许可证7项,制定生物材料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4项,拥有专利技术9项。在生物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开发方面均具有高的水平。
国家中心下设药物控释材料研究所、生物材料表面研究所,以及华西、上海、成都等临床应用中心等分支机构,从事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控释、材料表面改性、临床应用等研究。拥有一支多学科人才队伍,其中高级职称40余人、获博士学位27人。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八五”“九五”“863”“973”等项目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50余项,研究经费2000余万元。中心与各分支机构间建立紧密合作,在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中都有良好的互补协作关系,在人力、设备、资源等方面互相支持,能够充分保证承担重要项目的各种条件。同时,中心还成功组建国家级的生物材料检验评价中心,专门从事生物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及产品检验服务,在生物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特别是基于分子水平的材料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
纳米生物材料研究组 -- 艾华 教授
艾华,男,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于2002-2005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做研究员及博士后工作。现担任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会员,美国化学学会会员,美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Biomaterials、Biomacromolecules等多个杂志评委,以及Biomaterial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杂志编委。曾应邀担任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的科研项目顾问,提供纳米材料在药物和酶传送中应用的技术指导,其研究成果有望降低宇航员受宇宙辐射的影响。
多年来,艾华教授一直从事新型纳米生物材料在药物控释、分子影像、表面改性中应用的研究。先后参加多个美国国家卫生署和美国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重大科研项目。作为负责人承担美国国防部基金项目,开展抗肿瘤新型药物控释系统的研究。目前作为四川大学985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的药物控释方向学术带头人,积极联合多学科,开展纳米生物材料的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3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项目。协作主持一项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被评为2006年度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并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
研究开发了肿瘤靶向的高灵敏度新型磁共振造影剂和纳米药物载体,一系列成果发表在Bio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J. Control Release和 Angewandte Chemie Inter. Ed.等期刊上,被他引700余次。与现有的同类造影剂比较,该造影剂显著提高了磁共振显像的T2 弛豫效能和检测灵敏度,具有极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尤其能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2006年10月刊)和美国NIH的Monthly Feature(2005年7月刊)都给予专题报道。相关成果已申请三项美国专利。

欢迎有志之士的加入,同时欢迎有兴趣的同学报考本中心研究生。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 精华评论
猜你喜欢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 二维码
  • IOS
  • 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