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博后之家 >经验:博士后联系的关键

经验:博士后联系的关键

作者 netant0
来源: 小木虫 750 15 举报帖子
+关注

看到版上许多兄弟说薄厚(尤其是美国的)现在多难申请什么的,其实在我看来不是这个样子的,关键是:你是否真正的适合这个位置!

美国有很多薄厚位置的,比如我们系里现在就有4-5个position在open。我们实验室的一个助教授(我老板以前招的research assisstant professor,现在刚刚独立,手头有200万刀的经费),广告贴出去好久了,前两天问他,找的怎么样了,他说还没有找到,许多简历都不合适。我问他想不想要中国人,他说像我这样的他当然想要(呵呵,有点自吹了,不过这是原话,我来这里主要是博士背景很适合,很快就上手,来了半年已经投出去一篇了,正在写第二篇,手头上有不少很让人兴奋的数据。在这里感觉如鱼得水。)。他让我留心帮他介绍一个国内背景合适的人过来。但是我知道,这很难的,我这个方向,每年国内毕业的博士就是那么不超过10个人,该来的都出来了,不出来的也都有稳定的工作,不想出来太累。前段时间他过来让我给他看份简历,是协和某所一个出站博士后的简历,她搞的跟我们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怎么可能要她呢?文章列了十几二十篇,没有一篇像样的。当然,有好的文章的话,方向不对也不会要的。这样的纯粹瞎投的,为了碰运气。

博士后某种程度上是博士科研工作的延续,与申请实验室的方向match的越好,申请到的可能性越大。无论哪个实验室,都是希望过来就能够直接上手的,最多给你一个月的时间适应,第二个月就应该多少有些数据出来的,哪个老板会让你几个月半年的去学习呢?又不是培养博士生。我当时申请的时候,曾经申请了一个Vanderbilt University的一个教授,真正的牛人。他说我的背景不太合适,如果我有过microdialysis 和HPLC经历的话他会很愿意要我。他的实验室就像流水线,一人一个位置,一个博士后走了接着招一个,研究思路都是很清楚,实验方案也是现成的,只要有人做就可以了,文章的产量当然是很高的了。但这样的实验室有个坏处就是个人发挥的空间不大,会学到一些 key procedures,但是真正属于自己思路的课题很少。

美国的博士后一般培养模式有三种:一种就是完全听老板的,属于老板的思路,自己只是一个执行者(一部分属于这种,比如我们这里认识的不少中国薄厚,其实说白了跟技术员差不了太多,英文又普遍较差,自己只要定期上交试验结果,写文章也主要是靠导师了,自己只是负责写个materials and methods,顶多再加上results, 还要老板改好几遍),一种就是完全放羊式的,老板给你提供一个平台,你自己的思路可以随便做(这种是少数,但我老板一直是这个培养原则,这样的坏处是万事开头难,试想有几个中国毕业的博士生会有清晰的科研思路与个人的科研兴趣?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导师的高级民工罢了。科研,有时候是碰运气的。比如我自己,来了之后先是所谓culture shock,休克了两三个星期。老板把我往一个办公室里一放,让我先在实验室里看看,学学。3周后,给了我一个e-mail,说想听我汇报,问问我的研究兴趣和在这里几年的试验计划。当时真的是一懵,幸好来前就读过很多这里出的文章,对实验室的情况也有了了解,就说了一下自己的兴趣。其实是零零碎碎,缺乏一个完整课题的框架的。慢慢自己动手了,2个月后,一些思路,一些想法慢慢出现了。我老板很不喜欢"try" 这个单词,所有的实验都要有研究基础和至少是部分的理论支持,无中生有的乱try是浪费时间。现在当然是能够熟练掌握了,未来至少2年之内的研究框架也基本想好了,这样就简单了,采集数据,整理,参加会议,投文章)。还有一种培养模式是两者的结合(为数不少,比如我的一个好朋友,她现在同时进行两个课题,一个是老板的,一个是她自己的思路,当然文章都是她第一作者,这个没有疑问)。

博士后阶段,应该是一个年轻科学家科研思路和科研兴趣的形成期,薄厚结束了,应该自己能够建立一个实验室,申请经费,开始自己的career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谁都不想做"永远的博士后”,但最后成功的(开拓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open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向tenure进发)绝对是少数。有运气因素,老板的因素,个人努力,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未来的职业生涯。

我其实算是运气好,老板人不错,尽管有些tough,但在领域内是个知名教授。实验室条件很棒。来了这半年多,学到了很多。最让我兴奋的是,一次非常偶然的实验,得到了很让我高兴的结果(在读了NIH一个组的一篇文章后,我准备采用相反的策略:对方研究A影响B,但没有人研究过B影响A,于是我想看看这会怎么样,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于是我又外延到C对A的影响,也是让人大跌眼镜的结果。总之,我的系列实验很可能证明一个这个领域内以前一直处于争论中的认为基本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是很少见的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关键在于两种药物 INTERACTION的选择。),这一结果使得实验室准备在至少一段时间内(很可能更长)全面进行这个方向的探索。


个人感觉很值得一读:《博士生硕士生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要有创造性、科学性、完整性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几句话:漫天撒网式的申请是事倍功半的;有准备的申请才会事半功倍;薄厚申请到了只是艰难历程的开始;做好各方面的心理准备很重要。但是国外的博士后经历绝对是值得的,会为你进入科学领域开始职业生涯的一个好砝码。

希望大家好运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

今日热帖
  • 精华评论
  • fujiating

    不错不错,顶了

  • gvvsx200

    一家之言. 谁规定博后一定要做跟博士期间做的东西一样或者非常相近. 我认识不少人, 博士期间做电子, 博后转到化工; 原来做催化剂, 博后去做材料; 有的博士期间做理论计算, 博后做实验; 亦或者原来做实验, 博后开始做模拟. 当然, 有的人转了以后, 不是太成功, 但是有的人也很成功. 关键是转方向是计划好的, 为了学习新东西, 为了自己当老板以后知识面不会过于窄小, 以至于仅仅局限在博士期间学的那点东西.

    你在文中描述的是个新老板, 急需出文章, 要招马上能出活的劳力, 所以背景不对就不考虑了.

    但是也有很多大老板, 大组, 是希望自己组里成员的background是multi-discinpline的.  所以, 你说的话有一定道理, 倒是未必就全对了,

  • zzha2967

    很受用,谢谢LZ分享啊!

  • fantasi

    是呀,我也看到很牛的组,招的人跟之前做的不一样。

  • lyhaigang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gvvsx200 at 2010-03-13 00:10:34:
    一家之言. 谁规定博后一定要做跟博士期间做的东西一样或者非常相近. 我认识不少人, 博士期间做电子, 博后转到化工; 原来做催化剂, 博后去做材料; 有的博士期间做理论计算, 博后做实验; 亦或者原来做实验, 博后开始 ...

    Yes, You comments are totally right

  • dioxane

    楼主好牛啊!要的nobel了!!

  • jurkat.1640

    有钱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猜你喜欢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
  • 二维码
  • IOS
  • 安卓